银行融资渠道受限 提高资本金要求遇尴尬

标签:
财经 |
银行融资渠道受限 提高资本金要求遇尴尬
2009-09-08 17:43:27 来源: 网易财经
网易财经9月8日讯 “最近开董事会的上市银行,问一问就知道,最激烈的话题是怎么补充资本金,最尖锐的是股东大会对董事会的批评,怎么老是圈钱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博客)今天在《 中国银行(行情 股吧)家调查报告2009》新闻发布会上道出了银行当前的尴尬境地:一边是监管层提高资本金要求,一边是融资渠道受限。
不应对银行发债加太多限制
针对近期监管当局酝酿的一系列旨在提高银行资本金的措施,巴曙松指出,在提高银行资本质量要求的同时,应放松银行的补充渠道。“提高资本质量没问题,但必须把银行尚有的发行渠道的管制放开。”他同时是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巴曙松指出,目前我国银行业资本补充渠道非常有限,而且股权融资的审批时间过长,这就形成了即使在香港上市成本高,但银行仍愿意在香港上市的局面。“在香港,只要能发得出去,董事会、股东大会同意,就能发。”
银监会近日表示,为提高银行业的资本质量,正在研究拟对银行相互持有的次级债务资本工具分年从附属资本中扣除。今年上半年银行人民币贷款投放增加7.37万亿元,同比多增4.92万亿元。
8月19日下银监会向各商业银行下发《关于完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明确提出银行间交叉持有的次级债,将从附属资本中全额扣除。通知同时要求,各主要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务及混合资本债券等监管资本工具的额度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25%,其他银行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30%,而此前要求的数字则分别为不超过100%和50%,此外,主要商业银行核心资本超过7%才能发行次级债和混合资本债。
根据券商分析,假如从附属资本中全额扣除交叉持有的次级债,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将下降大约1个百分点。
“次级债的发行时间、规模受严格控制,发行规模、计入资本金的额度也要经过严格审批,这样,留给银行的余地很小了。”巴曙松指出,表示不应对银行发债加太多限制,“有能力发债,能发得出去,就让他发,非银行机构持有的次级债,应该计入附属资本。”
不良资产上升在可承受范围内
巴曙松表示,全世界银行业的趋势都在提高资本质量,而核心资本比较稳定,附属资本不太稳定。他同时指出,中国银行也要对其发展战略进行反思。上半年的放贷冲动,表明银行仍然走的是跑马圈地、高资本消耗的传统业务发展道路。
经过上半年天量信贷,巴曙松观察到银行业进入了“战略迷茫期”。大银行迷茫是该继续做大还是收缩。“很多地方未来三到五年的大型项目都被大银行占得差不多了,国家又鼓励大的金融机构建立中小企业专营机构。”中小银行压力更大,大项目拿不到,通过“补丁贷款”也走不通。“经过银行业这一轮洗牌,很多银行会找到新的战略路线。”他表示。
针对银行业不良资产风险的担忧,巴曙松表示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在可控范围内。因为不良资产上升是周期性的,而非由重大制度、监管的缺陷导致不良资产在短期内大规模爆发。此外,银行的风险管控能力已有大幅提高,监管者也采取了预警要求,例如提高拨备、分散风险等,他认为,“不良资产上升是周期性的轻微变动,是在可承担的范围内。”
做好国内市场 再寻海外并购机会
“就算1美元把花旗卖给我,我派谁去管理?”一个大行的高管这样告诉巴曙松,道出了银行业海外并购的短板——自身管理能力。而另一位市值排名全球前三的大行高管则对巴曙松诉苦:“金融危机时期我们对外投资最大的成绩就是,一直在谈,但没有谈成一单!”
巴曙松表示,一家好银行必须先在母国有强大的竞争力,先把本国的市场做透。此外,需要明确海外并购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中国实体经济的需求,并且并购要“为我所用”,“如果下一步是要实现多元融资,收购华尔街投行,也是不错的选择。” (本文来源:网易财经 作者:周红) http://money.163.com/newimg/arc_icon.gif提高资本金要求遇尴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