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巴曙松
巴曙松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829
  • 关注人气:36,49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巴曙松:创业板对传统审核制形成挑战,融资和定价权应

(2009-05-26 07:26:05)
标签:

财经

【背景】创业板推出进入“倒计时”,市场发行审核仍由证监会把关。

  5月22日,深圳证券交易所(下称“深交所”)召开第三届理事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此前,5月8日,深交所发布了此规则的征求意见稿。该稿共分19章,分别在创业板公司的信息披露、保荐机构和董事会、监事会决议、停牌、退市等交易事件方面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半个月之后, 此次会议要求,在进一步论证的基础上,吸取各方意见,修改后按程序上报。同时,加快制定相关配套指引。这意味着,广受关注的创业板法规体系将逐步完备,创业板推出已步入“倒计时”阶段。

 

  很多券商把创业板叫作“小小板”。尽管证券监管部门对这一称谓并不认同,但是,从各种机制安排看,创业板的确是主板市场的一个简单延伸:不但各种交易制度,就连创业板的基本制度——发行审核,也仍由证监会把关。

  初定的创业板审核制度是否适合其本身特点?应该采用何种审核制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市场定位和独特性对传统的审核制理念形成了巨大挑战。即便现有的审核制度不作大的调整,传统的审核制理念也必须有重大转变。

  巴曙松表示,创业板的上市公司很多是创新型企业,在细分市场上具有独特的商业和技术模式,并具有发展快、波动性大的特征。对它们进行实质性审核,并作出判断很困难。在现有框架下,有关方面正在试图通过行业专家评审的形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不过,行业专家可以从技术角度作评审,至于公司的商业模式是否可以盈利,恐怕并不是行业专家能够审核出来的。

  他分析说,传统的审核制在内容上、时间上,都不太适合创业板市场。创业板的拟上市公司在规模及抗风险上都不及主板的拟上市公司。如果为了申请创业板上市,等待过长的时间,甚至出现上市时间不可预期的情况,这些企业很可能就会被拖垮。

  业界一直以来的理想是,在资本市场上,能够把融资、定价权交给市场,巴曙松指出。对主板及中小板的实质审核是希望把资本市场办成一个“精品店”,这就导致审核必须付出代价,包括时间、审批成本等,同时也促使那些不符合要求的公司做假。创业板更可能成为一个“超市”,好的、坏的商品都摆在这儿,把决策权、选择权、定价权交给投资者,监管部门只负责公司的合规性、治理结构、信息披露等层面的审批。

 

巴曙松表示,中国主板市场出现大量不合规情况,往往跟借壳、重组相关,创业板必须采取更严厉的退市制度。创业板上市公司规模不大,如果还允许大规模的资产重组以及大量壳资源存在,无疑加大了整个市场的风险。考虑到监管部门很难作出实质审核,创业板市场本身风险又较高,未来保荐人将要承担较大的风险约束。

  巴曙松介绍说,创业板的审核将围绕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及道德风险等方面进行,起到筛选作用;对于拟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商业模式、技术风险等方面的审核弹性将越来越大。

  关于中国发展创业板市场的优势,巴曙松表示,中国最大的优势是可上市资源非常丰富。据他介绍,监管部门第一期摸底数据显示,各大证券公司准备推荐的拟上市公司有300多家。保守估计,中国能够达到创业板上市条件的企业有3000家左右。此外,中国发展创业板市场还可以借鉴国外创业板和中国主板市场的经验教训,具备一定的后发优势。

  面对此次全球性经济危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充分暴露。巴曙松认为,创业板市场的推出将对金融资源的配置起到调节作用。虽然,能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相对中小企业的整体规模仍较小,但是,创业板能够帮助投资者寻找潜在的上市公司,使得大量资本涌入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在获得投资后,有望完善它们的资本结构,进而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财经》记者 王晓璐 采写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5-25/110171229_1.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