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十年的金融市场波动看, M2和M1的增幅互有起伏,例如,从02年底到03年中期,M1 的增幅大于M2;2005年M2增幅则明显高于M1,反映了我国货币结构中的流动性的下降。另外,M1/M2作为衡量货币结构流动性的指标,从2005年初的 0.38持续下降到0.35,达到近年来的阶段性低点,从总体上看,这大致表明我国经济运行平
目前值得关注的是M1与M2增幅差异的下一步走势,从金融市场的结构看,这实际上取决于多个密切相关的因素,例如大银行的资产配置行为、外汇储备的增长趋势及其对冲方式等等。
M2的快速上升,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比较充足的流动性相对应。实际上,从进一步的细分看,大型的国有银行与中小股份制银行的流动性过剩程度是有差异的,充足的流动性主要集中在大型银行,因此下一步的M2和M1的相互走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大型银行资产配置行为的直接影响,例如大型银行可能会根据资产收益状况进行主动的负债定价,也可能会进行金融创新来吸收和转化这一部分充足的流动性,还可能通过提高资产定价能力来拓展。大型银行的不同选择,直接影响到金融市场的走向。
例如,我们通常用宽货币、紧信贷来描述近两年的金融市场格局,那么,宽货币、紧信贷是否会转化为宽货币、宽信贷呢?这实际上取决于资本充足的约束是否能够得意放松,同时商业银行的风险定价能力是否能够提高。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进行贷款定价时,主要考虑的基本上是资金成本、市场竞争因素,较少考虑资本回报和风险因素,这一点集中体现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