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原创)诗之“三绝”之三咏雪三绝

(2019-11-03 21:47:32)
标签:

转载

分类: 语文与文学

咏雪三绝

清代诗人王士稹在《渔洋诗话》中说咏雪诗有三绝,分别为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唐代诗人王维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以及唐代诗人祖咏的“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咏蝉三绝”和“音乐三绝”都还是局限在唐代,范围毕竟要小,而“咏雪三绝”选取范围扩大到历朝历代,这样大的范围,这样多的咏雪诗篇,而且咏雪诗可以说是名诗甚多,脍炙人口的不胜枚举,所以选出三首定为“三绝”真的是很难实现的。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王世稹所选这三首诗。

东晋陶渊明的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
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
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
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
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
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
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

 

   这首诗前半叙事、写景,后半议论,俱以情渗透其中。尽管事写得很简洁,景写得传神入化,议论很多;但终以情为主,而情偏没有直接表露。把悲愤沉痛和坚强,变成闲淡乐观和诙谐,把层波迭浪变为定流清水,陶诗的意境,自然达到了极顶的深厚和醇美。 

   这首诗先从观雪说起,然后说到书中遗烈令人向往,接着说自己,并非故意要攀比古人的“高操”,也不是道家式无为而为的“拙”,“固穷节”的赞美对自己是谬赞,隐居更不是无为而为的“大拙”,自己的境遇,不过是“平津不由”罢了。这种意味,谁能明白呢?

但是这首诗的好处就在于,它偏偏是从雪写起的: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倾耳”二句,千古传诵。其妙处在轻淡之至,不但全无雕刻之迹,并且也无雕刻之意,落笔自然而兴象精微,声色俱到而痕迹全消,不见“工”之“工”,较后人一意铺张和雕刻,能以少许胜多许。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只十字,而雪之轻白虚洁尽在是矣,后此者莫能加也。”

祖咏的《终南余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这首诗好在哪里呢?首句突兀而自然,既是总摄全貌之笔,又突出山之一侧,紧扣题目。“积雪浮云端,是本诗之“警策”。它有三层含义:一是说此“雪”非一次所下,而是多年之“积 雪”,二是说“积雪“虽日久年深而如新下,似乎还能浮动,三是以“积雪”齐云而暗示山高。这句诗中的“浮”字又是全句的点睛之笔。它不仅把“雪”写活了,而且把山雪与云天浑然一体,浮云与白雪随风飘动的景象生动地描绘出来。第三句是写雪晴天里的林景。说“林表”,而不说林中是诗人远望所见。这既是他细心观察的结果,也是他描写景物的细致之处。最后一句,诗人“咏在此,而意在彼”。他看到白天化雪而想到城中必然增寒。这说明诗人并未陶醉于眼前的“秀色”之中,而从美好的自然界返回严酷的现实——景色虽好,无奈城中将有冻馁之苦。这正是诗人“意尽”而情未尽之所在。明代 谢棒说“大篇决流,短章敛芒。”此诗虽然是写诗人一刹那间的情怀,但它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确实延深的,诗人从山端写到天上,从白天写到夜晚,又从自然界的美景想到人间的冷暖。在寥寥二十个字中包含如此丰富的内容,我们不能不惊叹这首诗的含量之大。

王维的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读王维的诗,如欣赏一幅轻笔淡墨的山水画,如听一曲冲淡平和的古琴曲,他的诗多数都是体现一个静字,这句“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写雪中之静,当真妙到巅毫,历来咏雪诗中无人可及。

本诗写雪夜怀念友人,中二联极生动传神,是千古传诵的咏雪名句。本诗咏雪,是从寒冬深夜窗外风吹竹喧的音响写起的,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二说:“咏雪之妙,全在上句‘隔牖’五字,不言雪而全是雪声之神,不至‘开门’句矣。”“隔牖”句确有先声夺人之妙,句中一个“惊”字写出了冬夜寒风的猛烈及其声的扰人,由此句我们还可悟出,原来首联是说,自己长夜无眠,晨兴对镜,只见容颜憔悴、衰老;但是“开门”句亦自有妙处,它没有作任何形容,就写出了一个突然呈现在自己眼前的银装素裹的美好世界,其中流露了诗人的愉悦之情,故张谦宜《绲斋诗谈》卷五说:“得蓦见之神,却又不费造作。”接下“洒空”二句从正面写雪,勾画出了一幅闲静的城市晓雪图,同时表现了诗人此时的心绪。从夜间的“闻”到清晨的“视”,诗人心绪的发展变化,都用写景来表现,既含蓄而又自然,显示了作者诗艺的高超与纯熟。

王维写雪,笔墨空灵,感觉细腻而有层次。洒空”二字摹写动态,描绘雪花纷纷扬扬、漫空飞舞之态;积素”二字写静,表现给地面上已积起厚厚的一层白雪。深巷静”、广庭闲”、则渲染雪夜里深巷、广庭环境的清寂,传达出诗人的心境。 诗人通过惊”、满”、静”、闲”四个动词和形容词,细致地表现了自己在雪夜里的思绪变化。

但是,读到此处我们会发现所谓“咏雪三绝”者并没有统一的评判标准,陶渊明和王维是因为淡雅,恬静,而祖咏却又不是因为此,也就是说选取这三首诗主观印象,个人好恶甚多。对这个问题古人早有歧见:王士祯在《渔洋诗话》里说:古今雪诗,惟羊孚一赞及陶渊明“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及祖咏“终南阴岭秀”一篇,右丞“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韦左司“门对寒流雪满山”句,最佳。

王士祯认为古今咏雪诗羊孚、陶渊明、祖咏还有韦庄写得最好。而宋人范晞文就认为柳宗元《江雪》最好 “唐人五言四句,除柳子厚《江雪》一首之外,极少佳者。”还有人认为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及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最好。可见对于咏雪诗极难建立评判标准。

所以,对于“三绝”大多都有以偏概全的弊端,最好不要这样武断地作为学习要点。我一直比较反对我们目前流行的填空式、简答式的教学方式,大学教育继续延续应试教育,为学生划分重点,抽取知识点,学生学习只局限于会答题就可以了。最后的结果就是学了一点老师简化了的所谓知识,而对于真正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都被省略掉了。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