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国人向老外竖起中指

(2009-08-19 20:33:56)
标签:

中指

老外在中国

杂谈

分类: 迈客的麦克风

老外系列之二:当国人向老外竖起中指

 

 文/迈客1979

由于工作原因,汤姆在中国某直辖市迄今居住了不到半年的时间。我每次去他的办事处出差,他都像个大男孩那样喜欢向我述说他在中国新的发现和惊喜。不过这一次,他在拉我去洗脚的时候神秘地问我:“迈哥,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说着,他对我竖起了中指。

 

我笑着问他为什么要问这样简单的问题,他于是认真地对我说起了一段他最近的亲身经历。

 

原来,汤姆上个月终于鼓起勇气决定在车水马龙的都市自己开车。但是,他在驾车时仍然保持很多在美国“乡村”养成的习惯。比如在大卖场的停车场,他会在3米开外耐心地等斑马线上的行人走完;会在明明先行驶入道口的时候礼貌地谦让并不应该占先通行的车辆。虽然,有时他会遭到异类般的注视,甚至有时警察也会不耐烦地挥手催促他别在马路中间“婆婆妈妈”,但是总体上,汤姆还是我行我素,甚至在内心觉得文明程度“高人一等”。这种情况直到上周,却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汤姆说,前一个周末他又在繁华的路口,又在绿灯通行的情况下停止行驶以礼让斑马线上本不该通行的行人。他后面的一辆高头大马的丰田车不住地狂按喇叭和大灯。丰田车的驾驶员更是在一个路口终于超过汤姆的时候,点下车窗将左手伸出窗外对汤姆竖起了中指。汤姆说他当时很惊讶,也有点害怕。他说他当时内心虽然非常震惊,但是,表面上仍然目不斜视、直视前方,装作若无其事没有看见对方的手势。汤姆说,那辆丰田开过的时候,他看见了尾部标着红色字母的车牌。汤姆说他一辈子也不会忘记那个手势,那个车牌号码。

 

汤姆说,那件事也许会改变他在中国的行车习惯。他说他认真反省过自己。他说在中国的街道上开车,也许他不应该把车开得跟他外祖母一样慢,也许他该显出男人的彪悍、果断和机敏。不过他也说,比行车习惯更刺激他的还是那个直到现在还挥之不去的手势。他说,直到那件事以后在同中国同事的交流中,他才知道中国原来很多人都知道娴熟地运用中指(包括运动员和名人)。我说,这还不都是你们美国电影教的?他说,其实,在美国他长这么大还真的没有人对其竖过中指。而在交通道路中,只有你的错误处置行为构成对后车人员生命的直接威胁,别人才可能追上来用这种手势发泄一下。一般稍有教养的人都不会降低身份使用这种手势。而且,在美国使用这种手势是很危险的。如果被侮辱的对象心态平和假装没看见也就罢了,如果双方互不买账互相竖中指,那么接下来就可能意味着一场枪战。汤姆说,他母亲居住的社区曾经发生过因为两名黑人互相竖中指而最终演变成互相拔枪射杀的惨剧。

 

汤姆的故事似乎也影响到我。回到上海后,我把这段故事告诉了来中国很长时间的英国哥们威廉。没想到,威廉听完后一脸无所谓地说:“你就别听美国佬瞎咋呼。竖个中指有什么了不起的。在我们伦敦,竖中指就像开玩笑、打招呼一样。只要你认为某人不顺眼,某个观点可笑或某个话题非常荒谬,都可以竖中指表达一下下。哪有引发枪战的可能?我上周在你们上海的迪高跳舞的时候就被一个小伙子竖过中指。他好像认为我故意撞到他的女朋友,我也就敬个礼说声扫瑞也就过去了,哪有那么严肃?” 听完威廉的话,我算是明白为何2009年英国的治安状况会排在欧盟27国倒数第一;为何英国人一直在上海被圈子里的朋友称为放浪不羁的流氓绅士的原因了。

 

不过威廉这个在上海已经呆了6年的老江湖已经学会了如何迎合中国人,他对我说,你们中国人现在站起来了,中指为何不可以也站起来呢?他临走的时候还狡猾地告诉我:英国人互相竖中指当然不会引起枪战,因为,他们不像美国人那样可以合法拥有枪支,嘿嘿!

 

 

点击上传头像

 

 众多网络及媒体转载和推 已推荐到新闻中心,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中国百姓躲避飞来车祸之七大秘…  

 

已推荐到新闻中心,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老外系列之一:一位老外眼中的…     是谁将鲁迅第一次推向祭坛

 

已推荐到草根博客,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面对儿童乞讨,你给还是不给?        性感耍酷,实拍第五届中国COSP…   

 

已推荐到博客首页,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城市发现之“国内最情色地下停…      同郎咸平吃顿午餐要多少钱?

 

已推荐到草根博客,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裸奔的文人           已推荐到博客首页,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裸奔,别玩得太晚了

 

迈客1979酱油更多精彩系列博文推出,敬请路过,感谢支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