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请尊重我关于威客方面的工作劳动

(2006-09-07 15:19:01)
分类: 互联网杂谈
  (本文章属作者原创作品,刘锋版权所有,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刘锋)
    9 月初看到某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聚焦work2.0》,其中写道"业内人士曾把威客称之为web2.0发展的救命稻草,尽管威客模式让个人的智慧,知识技巧通过解决问题得以展示,但是缺乏人气、智力成果等问题再次把web2.0推到一个尴尬的境地。此时,沃客(work2.0)萌芽了,work2.0采用的竞价方式为中小企业节约了采购成本,为众多草根提供了就业机会,work2.0模式主要以现金激励、竞标和悬赏的形式的网站出现。"
  而某杂志的另一篇新文章<沃客:作为一种新工作的新经济>提到“什么是沃客?沃客就是通过网络方式形成创新型服务交易市场。通过这个交易的第三方平台,个体工作者(也可以是团体合作者)出售自己的知识、创意、科研成果,甚至是智慧。而这个交易通常是企业(也包括政府等组织)通过预先提出需求,按采纳的结果(通常是悬赏方式)进行付费,目前通常是一个创意性产品,如图形设计等。”
 
    对于上述文章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1。该杂志记者8月26日在我的博客里留言要求交流,并与我在msn上进行过沟通,应该说该杂志是知道我在做威客的研究。8月28日该杂志发布了这两篇文章,在第一篇文章中使用的威客引用的定义是我对威客定义的简化。不知文章是否在否定威客,却又在同日发布的另一篇文章提出“沃客就是通过这个交易的第三方平台,出售自己的知识、创意、科研成果,甚至是智慧”。这两篇文章的出现。我想提醒一下该杂志是否应该尊重一下我的劳动。
 
2。威客提出了一些观点和问题,需要不断修正,演化,需要实践的检验。之前业内人士并没有多少人知道,更谈不上称之为web2.0发展的救命稻草,看来文章的作者高看了威客。
 
3。威客模式不是简单的在线工作。只有那些技术水平高的人才可以通过威客网站获巨额收益并作为生活工具。大部分人只会通过每一次具体的案例获得可能的报酬。所以大多数人不能把悬赏式网站当作在线工作。只能是工作之余的活动。
 
威客模式不仅仅是在设计,起名,策划等领域的悬赏应用。这只是威客模式最易起步的领域。当威客模式发展到同机械,化工,电力,法律,医学,生物等行业结合的时候才真正体现价值。
4。work对于互联网还是很有意义的观点,事实上互联网改变了人们工作的方式,一般认为互联网的在线工作是指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办公,远程控制。应用的领域有OA系统,ERP系统,还有最近比较流行的协同软件,所以work还是有研究价值的。但我想这同威客涉及的领域还是有所不同。
 
以上观点希望与聚焦<work2.0>的作者探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