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ThinkPad联想think已三年

(2007-12-18 19:05:20)
标签:

it/科技

thinkpad

分类: IT评论: 魔镜下的世界
 

    IBM是个充满创新和故事的公司,前员工编写回忆录炒热维客充分体现了这一点,ThinkPad十五年的历史同样充满故事。

ThinkPad联想think已三年

Thinker塑像启迪了无数人的智慧

 

    1992年四月,IBM手写板电脑开发小组被新机器命名折腾的焦头烂额,一次内部会议,开发小组负责人韦恩莱特汇报最新进展,随手将一个封皮印有“Think”的小本子扔向会议桌,所有人的目光都随着这个黑色的小本子在空中划过,就是这一具有经典意义的动作,ThinkPad应运而生,简单的造型、优美的弧线,同年十月IBM推出新款笔记本时很多人都想到了当时的场景。

 

    没有人怀疑ThinkPad在IBM经历的辉煌,就像没有人怀疑Apple的创新,当2004年IBM宣布将笔记本业务卖与联想,不仅局外人,IBM PC业务部门的员工都在怀疑,ThinkPad被来自IT发展中国家的联想收购,ThinkPad还能Think吗?

 

    “思考”既有无限的包容性,它不限制外延,象征着权威和保证,同时又不乏创新之意;更主要的是,“思考”还常会与成功联系在一起。正因为这些,ThinkPad自问世之日便成为职业白领的最爱,作为一家之前从没有走出国门的中国公司,联想被无数人怀疑有充分理由。

 

    对曾经的IBM身份,联想设计高级总监大卫·希尔并不特别怀念,因为个人电脑在IBM只是无法盈利的亏损部门,在联想却是重中之重的一切,他的部门以前有太多的想法石沉大海,现在权力正回归到工程师的手中,甚至联想在美国罗利的新总部外观都由大卫团队负责设计的,“这在以前完全不可想象”。一句话概括了大卫的想法。

 

    日本大和实验室拥有着同样的安全感,这里是ThinkPad笔记本电脑的摇篮。“ThinkPad之父”内藤在正掌管着这里的一切,“我以前几乎没听过联想的名字,合并初期确实很震惊,可随后发现联想有很好的企业文化,对研发非常重视”。加盟联想半年不到,内藤在正便向朋友推荐购买联想的股票,因为他对ThinkPad在联想Think的未来充满信心,只是不知道当时到底有多少人相信这一点,三年不到时间,联想股票已经上涨了2倍之多。

 

    局外人一直在抨击联想没有核心技术,甚至收购了IBM PC,得到了超过两千项的电脑专利依然如此,这是对联想的误解,毕竟核心技术不仅仅是微软的操作系统和Intel的处理器,在外人看来同样没有核心技术的富士康却是世界制造之王,毕竟像高通这种靠专利生存的公司全世界也只有一家,联想继承了ThinkPad的核心技术更多的体现在技术的细节和总体。

 

    ThinkPad在联想焕发青春,首先源于文化的融合,收购后的联想研发团队主要包括美国、日本和中国大陆,联想CTO贺志强曾经点评: “日本团队特点是认真到极致;美国团队充满创意,技术视野特别开阔;中国团队年轻并充满活力,但需要弥补视野方面的不足”。在全球电脑行业,似乎只有他有这种资格,毕竟联想手中的ThinkPad还是自己设计、生产,没有像HP和DELL一样外包给台湾厂商。

 

    2005年8月,联想推出收购之后首款ThinkPad新品——X41T。也是ThinkPad家族中首款平板电脑,具备笔记本全部的功能,还能作为手写板使用,具有极高的移动性和便携性。

 

ThinkPad联想think已三年

ThinkPad T60是否还在Think?

 

    2006年1月6日联想在美国首发ThinkPad T60,凭借其尖端的设计,稳健的性能,卓越的品质,很快获得了全球广大商务用户的青睐与追捧,更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众多权威杂志及网站的多项大奖。不完全统计ThinkPad T60已荣获国内外38项大奖,ThinkPad T60p也有5奖傍身。

 

    2007年,ThinkPad T61首创机身和液晶屏双重镁质防滚架设计,令IT资产和珍贵数据免受意外损失,让笔记本电脑成为真正的商务利器;ThinkPad X61s以1.24公斤的轻盈和12.5小时的超长续航能力,摆脱纷繁令思考更加轻盈。

 

    ThinkPad联想think已三年,没有人再怀疑联想的Think能力,ThinkPad也依然是商务白领的至爱。

 

ThinkPad联想think已三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