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四川富豪挑战爱因斯坦,现在又冒出来了一个湖南农民黄其德,手段也用的更加2.0,不仅建立了博客,更有鼓吹手在旁边敲锣打鼓。
上大学的时候就读物理系,便会经常遇到类似于黄其德挑战爱因斯坦爱好者,也曾经交谈过几次,与黄其德相似的是这些挑战爱因斯坦痴迷者往往会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物理结合,搞出一套完全自我的唯心理论,缺少了定量的计算,增加了定性的分析,自我感觉良好,更有甚者居然利用中国八卦理论、易经来诠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大学刚入学,教授面对六十几个全国的高考精英就曾直言:虽然大家都是各个中学尖子中的尖子,最后真正能成为物理学家不会超过5人,更成为顶尖科学家更要看个人的造化。毕竟从事现代物理学研究要经过严格、系统的数学、物理学锻炼,绝不是仅仅凭借粗浅的科学常识就能够挑战爱因斯坦,许多所谓的挑战爱因斯坦爱好者更是连最基本的科学常识都不懂。
可能因为华罗庚的自学成功打动了这些科学痴迷者,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虽然华罗庚只是初中毕业,学术成就更多的是在进入清华大学之后取得,也得到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先生的指导,利用两年时间完成了一般人需要八年才能完成的学业,更有机会到英国剑桥大学深造,从而进入世界主流数学家的行列。
不经过系统、科学的训练不可能成为真正的科学家,现代科学更不会仅仅凭借爱好便可以取得卓人的成就,从小学校的老师便会以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教育大家要勤于思考,首先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是否属于值得怀疑,即使真是牛顿因为受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苹果落地也只不过是个巧合,毕竟人类五千年文明史,看过苹果落地的人无数,直到牛顿才发现了这一定律,至少说明一点,科学的进步是需要有基础的,就像牛顿所说需要踩着巨人的肩膀,只有在充分吸收前辈成果的基础上才会有新的发明,可以说即使没有牛顿、没有苹果落地,万有引力定律同样会被发现。
勤于思考没有错,错在了思考的对象。这种教育害人无数,无数人在等着苹果落地,也在研究苹果落地,好像只要有足够的好奇心便可以成为新一代的爱因斯坦、成为有一个牛顿,互联网的兴起更加速了这个趋势,互联网成就了很多各式各样草根的成名梦,想像照了相片的天才妹妹、说了几句自己最美的芙蓉姐姐、写了几篇文章的木子美,现在又开始拿爱因斯坦开涮。
多年前的耳朵认字、隔空取物、水变石油,类似事件不断出现,社会舆论对科学的无知屡屡被某些别用用心的人利用,与教育体制有关,也与基本科普知识的缺乏有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