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国家虽小,在IT界却大大的有名,小小芬兰出了手机老大诺基亚,也是Linux的创始人Linus
Torvalds的祖国,挪威也很小,居然冒出了敢于微软叫板的Mozilla,即使微软IE与Windows捆绑,firefox依然虎口拔牙,抢得全球浏览器20%的市场份额。
中国土壤不适合火狐这样的公司成长,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开源“你开我不开”,既然是开源当然需要数以万计的开发者做出贡献,中国的开源往往更多的是利用别人的开源成果,希望别人开源,自己利用开源盈利,无论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希望利用别人开了源的代码挣钱,自己的代码能不开就不开,中国至今无法形成开源的环境,更没有形成真正利用开源的盈利模式。Mozilla可以是一个项目的协调、支撑和验收部门,主要由开源软件编程志愿者来负责维护,Google同样也希望以此为基础建立手机平台,在中国就难了。
中国没有足够多、足够大的盈利互联网公司,火狐之所以能够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与Google的合作,Google更占据了firefox超过85%的盈利空间,Google广告业务为许多中小网站提供了盈利的业务模型,也为Firefox带来了足够的业务收入,毕竟每个网民上网都要使用浏览器,有了Google的广告收入,Firefox当然也就有了足够的利润支撑新技术的开发和组织。宫力之所以敢说离开了Google一样盈利,当然是因为没有了Google还有Yahoo,反正大公司多的是。
中国的中小互联网公司已经习惯使用Google广告盈利,中国的中小软件公司依然在免费与否问题上纠缠不清,即使免费也难以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Google、微软、YAHOO之所以在网络广告业务挣得死去活来,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软件免费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广告是软件的最终归宿,网络广告是未来互联网及软件盈利的核心,占据了网络广告就占据了未来,可以说中国的互联网及软件公司在这方面已经落后太远。
中国土壤不适合火狐生长,如果我们再不对土壤施肥,失去的肯定不仅仅是火狐,而是中国软件及互联网的未来,中国制造将不仅仅体现在电子制造,同样会体现在互联网、体现在软件,因为最核心的技术已经被国外巨头占据,中国也就只剩下卖苦力了,区别只是白领和蓝领而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