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两幅产品图片,千万不要认为是APPLE的iPhone,虽然外观有点像,真实的身份是步步高的Ibox。
因为电视直销,很多人都被动的知道了Ibox,但没有人知道,在步步高火爆的Ibox之后,是一颗正在迅速升起的中国之“芯”。
虽然中星微、珠海炬力等其他集成电路产品都可以成为中国芯,但狭义上讲,中国芯是中国通用微处理器的代名词,龙芯、汉芯、国芯、方舟、北大众志等无论成功与失败,都是中国芯的标志性产品。
其实说起中国芯,给国人的感觉可能是心中永远的痛,汉芯的欺骗事件让无数业内、业外人士痛心,上亿的国家投入换来打磨美国芯而来的中国芯;同样上亿资金投入的方舟在市场上几经失败后悄然消隐,倒是同样轰轰烈烈的龙芯虽然产业化道路依然艰辛,至少还在给国人以期待。
然而就在各家中国芯在宣传层面上为中国芯到底有没有前途、有没有市场而争论的时候,一颗没有名字只有型号的中国芯却悄然诞生,那就是北京君正集成电路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MIPS通用处理器随着步步高Ibox的走红迅速的占领了市场,并以每月超过十万的销量迈向中国微处理器的成功之路。
仔细分析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公司的成功知道,无论中星微、珠海炬力还是上海展讯,无不是依托中国强大的电子电器制造资源,世界制造基地是中国集成电路设计走向成功的必要前提。
说起北京君正,即使业内人士许多也未必知道,北京君正甚至没有网站,不像那些经常召开发布会发布新产品的公司,新闻报道中很少出现他们的身影,正是他们托起了中国微处理器的希望,在火爆的电子词典领域占有了一片天地。
虽然北京君正不为人所知,但作为当初方舟科技的核心团队,想必很多人对刘强及君正的技术团队并不陌生,当李德磊放弃方舟微处理器开发,对微处理器抱有必胜信念的刘强并没有放弃,因为他知道方舟的失败并不是微处理器设计的失败,而是整个系统设计的失败和产品定位的失策,方舟当初仅仅解决了微处理器的设计问题,在系统软件开发方面的薄弱才是导致方舟失败的重心,当2006年初君正在北京成立,没有掌声,也没有政府的基金扶植,有的是经过方舟失败带来的教训和对市场的重新理解,与步步高结合可是说是君正走向成功最关键的一步,而系统软件这几年的快速发展也为君正成功奠定了技术基础。
每月10万片的出货量不代表北京君正的成功,至少说明北京君正已经迈出了走向成功最关键的一步,也进一步验证了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要发展一定要与中国强大的电子制造相结合这一真理。
北京君正的成功也应当给那些拿了政府无数资金的企业以警示,资金带不来成功,不间断的产品发布会也带不来成功,一个企业、一个产品只有真正与市场结合、踏踏实实做出市场所需要的产品才是走向成功的必要前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