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疫情催生的行业新趋势:超越线上化

(2020-04-30 15:56:58)
标签:

新冠疫情

行业趋势

有一种说法,战略研究关键在于前瞻性的识别和把握大的拐点,并做出相应的重大行为调整。尽管很多事后自称把握住了某某机遇从而实现了成功的,其实不过是碰巧站在了对的地方。


   无论如何,站在当下,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最应该思考的显然是当新冠肺炎疫情过后,到底会有哪些根本性的改变,谁将哭?谁将笑?


   前几天看到一种说法,电动车行业的发展跟2003年的SARS有关,当时,人们为了避免人群聚集,不再乘坐公共交通,导致了电动车行业的兴起。也有人说,京东尤其是淘宝的快速发展,其实也始于2003年。


   虽然当年在北京亲历了SARS,但对上面提到这些行业企业层面的变化,似乎没有太多的印象。那个时候,对这些事情确实也不怎么关心。我只清楚的记得,当时人流管控并没有这次这么严格,除了在最严的时候轮休过五天,其他时间都依然坚持每天上班,因为当时的领导过来问我们了一句:你们害怕么?我们都说不怕,领导说那就正常上班吧。


   还有就是当时照旧去逛商场,因为觉得人会比较少,会比较舒服。事实也确实如此,当时还写了一篇非典逛商场的小文章,似乎是发表在哪个报纸上了。


   然后就是在五一放假前去超市买东西,发现货架上空空荡荡,想买的方便面、挂面等基本上都被买光了。今年的五一假期也马上到了,好像还是五天,预计不会再遇到这种情况了。

   

   说到这儿,想起来上周一个朋友打电话来,说刚刚把自己出租几年的房子收回来,正在装修,然后自己住回去,因为春节以来饱受自己租住小区的烦扰。业主VS租户,在这次疫情防控过程中,确实面临着很大的差别待遇。鼓励租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或者,根本就是走不通的。


   好像扯远了,言归正传。关于疫情之后的新趋势,看到一个说法,一些新趋势已经出现,给到了中国企业5个新的机会:   1、线上消费习惯的加速养成,让更多用户有了线上购买产品和服务的习惯,为此与个人消费品牌、消费习惯相关的行业将迎来巨大发展空间;2、满足社区需求的便利业务会加速发展,更多企业布局提供社区O2O服务业务;3、诸多企业被迫加强线上模式,在线型业务如教育、培训等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同时竞争也更加激烈;4、个人化交通方式的需求增大,新能源汽车、二手车买卖、甚至新的单人出行方式,都会迎来爆发期;5、人们将更注重健康,因此健康、保健、健身等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


 

   这里面说的主要还是线上化。我思考的是,除了线上化,还会有哪些更加深刻的变革或者说机遇?


   第一,居住方式的变革?除了前面提到的业主与租房的差异,新冠肺炎疫情对居住行为可能还有更多维的影响:比如,房屋面积大、通风好、房间多,肯定更好,例如很多美国人可以在家里自我隔离,因为美国人的房子大、房间多。再比如,市中心居住密度大,似乎不如外环安全,但住在市中心上班距离近,可以单车或者走路上班,大大降低了公共交通的风险,也少了开车拥堵的烦心。


   第二,交通方式的变革?没错,这次又有身边的同事为了上班通勤,紧急去买了电动车。有一段时间,有些公司明确要求员工只能开车、骑车或者走路上下班,住得远又没有私家车的只好居家办公。那么,今后对私家车的需求可能会大幅上升。而且,油价又降到了这么低,更增加了买车的动力。其实我去年曾经说过,私家轿车是家的延伸,无论从各个方面,家庭轿车的增长肯定还有很大的空间,尽管这两年汽车销量出现周期性回落(参见即将到来的汽车行业大整合)。


   第三,消费者心态变化?有种说法,汶川大地震后,四川人明显更愿意消费了。大灾之后,人们更想活在当下,及时享乐。不过,不同收入水平人群的选择可能会有所不同。421日,西南财经大学、蚂蚁金服集团研究院联合发布的《疫情下中国家庭财富变动趋势--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报告(2020Q1)》报告显示,相较之下,收入50万以上的家庭减少储蓄而增加消费的意愿高于其他收入组,而收入在10万及以下的家庭减少消费而增加储蓄的意愿更强。除了湖北,其他省份新冠肺炎感染死亡率并不高,中低收入群体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要在万一感染时能够有足够的积蓄治疗和渡过难关。美国为啥着急复工,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因素是,美国人的储蓄率非常低,有超过四分之一的美国家庭当面对400美元的意外支出时,就要借钱或卖东西来支付这笔意外支出,还有12%的人表示无法支付(参见“美国经济的真正危机”、“零库存、零现金、零储蓄”)。由此看来,美国政府那一点针对家庭的现金补贴,根本不够,不复工,很多美国人撑不下去啊!还好,中国家庭的总体储蓄率还是比较高的!以后月光族会少一些么?


   第四,戴口罩成为常态?口罩戴时间长了不舒服?!看到网上流传过的一个视频,有个中年妇女公然跟管理人员叫嚣我就是不戴口罩,有本事你们把我抓起来。我当时在想,这个人可能是对戴口罩有心理障碍,只不过是一个比较偏激的方式呈现出来而已。其实,更多的人,对口罩主要是不习惯。很多医护人员,平时上班就一直戴着口罩,可能是工作要求,但更可能是医护人员深刻认识多戴口罩的重要性。网上流传过一个打喷嚏散发出来细菌微生物的科普视频,记得当时转发的朋友说,谁要是看了这个视频还敢不戴口罩我真服。这样的人肯定还不少。不过,我相信,即使疫情完全过去,在公交车上、地铁上以及各种人流拥挤的场所,戴口罩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多!嗯,口罩概念股!


   第五,人类还是社交的动物么?有一种说法,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标志之一,就是人类是社交的动物。这句话似乎是不太对的。不过,很多人都有社交依赖症,尽管也有很多社交恐惧症患者。前几天一个朋友跟我联系,问我怎么样了?我说挺好的,复工两个多月了。朋友说他有些抓狂,并说人类是社交的动物。嗯,我这个朋友还处于单身状态。我劝他多读读书,又或者干脆像老潘一样学学编程,python吧。朋友就不搭理我了。我想起来一个科幻电影,名字忘了,未来人们都不用出门,躺在家里一个传感装置上,就可以上天入地干各种事情、有个各种体验。这样的电影似乎还不少。其实我想说的是,为啥不把这段不宜出门、不能出门、不让出门、不敢出门的时间,作为一个闭关修行的大好机会呢?即使成不了大师,或许可以成为大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