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银行品牌加急费网点排队大客户管理 |
分类: 银行观察 |
为解决银行网点排队长龙问题,业内外社会各界都在出谋划策,央行出台的ATM取现上限放宽至2万元是一条,虽然不如很多人提出的让客户自己设置取款上限的提议好,但毕竟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排队分流措施,至少算是个次优选择。
央行都行动了,各家银行也不能自甘落后,中行上海分行这不就有创新了:普通客户交50元加急服务费,就可以在VIP快速通道享受VIP客户的快捷服务,从而缩短排队等候时间。看中行上海分行的解释:“此项业务是应许多客户的要求推出的,┅┅,这项服务的出发点也是希望以VIP理财中心豪华的硬件设备及优秀的人员配备,为普通的有需求并愿意付费的客户服务,积极主动地疏导分流,缩短大家的业务办理时间,而并不是意味着出钱就可以免排队。”(参见《新闻晨报》5月22日报道)
看来中行确实是急客户之所急。但既然是为了解决普通客户的“应急”需求的措施,本身属于“救急”和“助人”的性质,为什么还要收费?银行可以辩解说,他们无法辨别到底哪些客户的“急需”属实,所以只有通过客户是否愿意付费来进行鉴别。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个道理是通的。因为,对很多问题,例如比赛场地的座位等级、位置优越的土地使用权、飞机的头等商务经济仓价格差别等等,经济学家都主张通过差别定价来区分人们的需求,并且也的确奏效。但是在银行排队问题上,加急收费真的可以有效识别出客户是否真急么?
首先,作为普通客户,很多的确“很急”的客户,却承担不起这50元的加急费,银行如何对他们进行“救急”?其次,有些多时候,很多客户都“很急”,也愿意付费享受这VIP绿色通道,例如前段时间爆出的疯抢基金认购(稍等片刻,就买不到收益率很高的好基金,能不急么?),银行如何应对?再次,作为一项没有公示的服务项目,很多明明“很急”也愿意付费的客户却不知道,那么银行的苦心又如何发挥作用?
实际上,对于这个50元的加急费,最受伤害的,其实不是普通的排队客户,而是那些真正的VIP客户。第一,降低了VIP客户享受的服务质量。银行的这个做法,占用了VIP绿色通道资源,可能会使VIP客户的等待时间增加。第二,变相降低了VIP通道的门槛,对VIP客户有失公平。50元的加急费,远低于中行VIP卡的用户,“在中国银行存款50万元以上,而且储蓄时间达到一定程度”所支付的成本,对VIP客户有失公平。第三,违反了对VIP客户的承诺。银行在开办VIP通道时,肯定都明确向客户表示过:VIP窗口只能给持有VIP卡的客户办理业务,非VIP用户办理个人业务,都必须排队。银行突然出台新规则,是对原VIP客户承诺的违背,属于失信行为。
上述种种弊端,最后一条是最要害的。聪明的航空公司,宁可让头等舱空置,也不会在起飞后以50或者100元的价格把座位出售,怕的就是这个。如遇旅客突发疾病等“很急”的事件,也是让其免费享用头等舱,而绝对不会收费。
现在,国内各家银行都在争取高端客户,中行更是与苏格兰皇家银行合作,在国内率先推出私人银行业务。私人银行业务的核心之处是赢得高端客户的信任,但像中行上海分行这样的做法,又怎么能令人信任呢?
银行的这个举措看似好心,其实是办了个坏事。收费事小,砸了自己的品牌、失去大客户的信任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