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川汶川大地震前国道行摄

(2008-05-14 10:35:10)
标签:

四川

汶川

映秀

大地震

四川汶川大地震前国道行摄

2006年8月

游刃摄影

 

四川汶川大地震前国道行摄

汶川县拥有卧龙自然保护区、三江生态旅游风景区等自然景观以及禹、羌文化和三国文化遗址等人文景观资源。汶川县既是“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羌绣之乡”,也是动物活化石——大熊猫的故乡,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熊猫研究中心卧龙就在县之西南部。

    图为从成都经都江堰过映秀后,在此桥头分出岔道:一路通往四姑娘山,一路通向汶川到达九寨沟。

    此处已海拨千米左右。

    即使是灾前,也常因山体滑坡或路窄车多而堵塞

 

四川汶川大地震前国道行摄

 

曾经路过汶川三次,随拍N张照片。

大震以来,万千亡灵如万箭穿心……

哽咽中……

 

此版图片为2006年8月进入汶川地界后的沿途景色。

皆从行驶的空调车中透过车窗所摄。

从头至尾,道路皆沿泯江盘山而延。

                 路面虽较平整,但宽度不够,会车时需加倍小心,且时有巨石滚落。

 

四川汶川大地震前国道行摄

 

川流不息的泯江,其水源自雪山,很清,很凉

 

四川汶川大地震前国道行摄

 

 

四川汶川大地震前国道行摄

随处可见的吊桥

 

四川汶川大地震前国道行摄

 

 

四川汶川大地震前国道行摄

 

可以想像出:大地震后,外部救援将是多么的困难

 

四川汶川大地震前国道行摄

 

这里是羌族的主要聚集区,他们的房屋皆建于高山之上

 

四川汶川大地震前国道行摄

典型的羌族居住地

 

四川汶川大地震前国道行摄

山头屹立着古代羌族城堡

山坡上居住着羌族部落

岷江则在山下汹涌流过

 

四川汶川大地震前国道行摄

 

途经汶川雁门萝卜寨,风俗独特,旅游热点

 

四川汶川大地震前国道行摄

 

羌茶的喝法很讲究,很民俗。可惜所乘之车飞驰而过,无缘口福

 

四川汶川大地震前国道行摄

路旁汶川县农村信用社的广告牌

 

四川汶川大地震前国道行摄 当时,对岸亦已开建高速公路。

如今,经历巨型地震,怕要受到相当影响了

 

四川汶川大地震前国道行摄

山高路窄,两车相会,常需一车避让

路基下面常是深深的峡谷

 

四川汶川大地震前国道行摄

 

 

四川汶川大地震前国道行摄

 

 

四川汶川大地震前国道行摄

曾经的“商品房”

 

四川汶川大地震前国道行摄

 

 

四川汶川大地震前国道行摄

深山老楼

观其位置及结构,震后怕已不复存在

 

四川汶川大地震前国道行摄

老天保佑,希望他们人都还在

 

四川汶川大地震前国道行摄胖妹缝纫与映秀电玩室

 

四川汶川大地震前国道行摄

 

 

四川汶川大地震前国道行摄

国道旁的汶川县城一隅

不知这平和的场景何时再能复现

 

四川汶川大地震前国道行摄

 

 

四川汶川大地震前国道行摄

 

 

四川汶川大地震前国道行摄

汶川因县西汶水(现岷江)得名。

西汉时为绵虒县,西晋改为汶山县,并为汶山郡治,北周始名汶川县,

距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历史

 

四川汶川大地震前国道行摄

 

 

四川汶川大地震前国道行摄

 

 

四川汶川大地震前国道行摄

 

 

四川汶川大地震前国道行摄

曾经的一处旅游车休息点

从成都至九寨沟的游客,几乎都曾在此驻足

 

四川汶川大地震前国道行摄

曾在此地“方便”过,也记得在叠起的轮胎下面的一只挺友好的小藏獒

 

四川汶川大地震前国道行摄

 

 

四川汶川大地震前国道行摄

国道上的一处景点,白色牤牛等多被当地人拉来在此供游客骑照

据说此湖深及四十多米,因很久很久以前的一次山体位移造成

 

四川汶川大地震前国道行摄

深思:国宝大熊猫,却是偏能在此地生存

 

 人类的历史注定要充满灾难。人类必需在灾难中逐步长大。否则,人类将自造灾难。

耐击性强,才能把握到回击的最能致胜的一拳。
    灾难破坏秩序,灾难考验国力,灾难透视人心,灾难锻造文明。

直面灾难,举国同心,我们会更加走向有序。
    始于汶川,纵横华夏,众志中,新的长城必将雄起。
    风吹来,浪打来,地动山摇中,国人再生,凤凰涅磐。
    2008——国人注定要在炼狱中前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