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问我从哪里来”--为北大山鹰社山难勇士
(2008-11-21 21:18:38)
标签:
杂谈 |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流浪远方
流浪....”
这是我在北大第一次参加山鹰社的活动时,老队员唱起的一首歌,
他们说这是山鹰社的社员们最喜欢唱的一首歌。
我起初不以为然,这样哀婉的旋律怎能托得起山鹰的翅膀?
看了山鹰社的“8000米生命高度”一书,我才知道,当时山鹰社
中能够被选拔出来登山的队员,多已经临近毕业,他们来自全国各地,
为了理想聚在一起,聚在远离家乡、远离校园的雪山,生死与共,不
论他们能否成功登顶,下了山,其实就是他们分手的时刻!
“山在那里”,是的,山是在那里,它不会走,可是,队友,却是最后
一次了。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北大登山队的成功率那么高?为什么普
通的学生能够登专业运动员都难以达到的高度?其实每一只北大登山队,
在他们临近毕业之前,心中都有太多的寄托:学校的荣誉,队友的感情,
还有燕园留给他们的浪漫与率性。这样的队伍,也许没有经验,但是一
定有精密的计划,而且是能够视死如归的。
看完他们每一个登山的故事,感受最多的不是震撼与叹服,而是离别的
悲凉。
网上的评论,讽刺的似乎居多,认为学生不应该为了所谓荣誉去冒险。
也许,他们不了解北大人,北大精神,向来是宽容和自由,可是,当
需要有人为登山而死的时候,他们不死,谁去死?当需要有人挨骂
的时候,他们不挨骂,谁来挨骂?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敢于登顶,是一种精神,敢于放弃生命,更是
一种精神。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流浪远方
流浪....”
这是我在北大第一次参加山鹰社的活动时,老队员唱起的一首歌,
他们说这是山鹰社的社员们最喜欢唱的一首歌。
我起初不以为然,这样哀婉的旋律怎能托得起山鹰的翅膀?
看了山鹰社的“8000米生命高度”一书,我才知道,当时山鹰社
中能够被选拔出来登山的队员,多已经临近毕业,他们来自全国各地,
为了理想聚在一起,聚在远离家乡、远离校园的雪山,生死与共,不
论他们能否成功登顶,下了山,其实就是他们分手的时刻!
“山在那里”,是的,山是在那里,它不会走,可是,队友,却是最后
一次了。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北大登山队的成功率那么高?为什么普
通的学生能够登专业运动员都难以达到的高度?其实每一只北大登山队,
在他们临近毕业之前,心中都有太多的寄托:学校的荣誉,队友的感情,
还有燕园留给他们的浪漫与率性。这样的队伍,也许没有经验,但是一
定有精密的计划,而且是能够视死如归的。
看完他们每一个登山的故事,感受最多的不是震撼与叹服,而是离别的
悲凉。
网上的评论,讽刺的似乎居多,认为学生不应该为了所谓荣誉去冒险。
也许,他们不了解北大人,北大精神,向来是宽容和自由,可是,当
需要有人为登山而死的时候,他们不死,谁去死?当需要有人挨骂
的时候,他们不挨骂,谁来挨骂?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敢于登顶,是一种精神,敢于放弃生命,更是
一种精神。
前一篇:我为什么徒步之一--登山与割麦子
后一篇:书非借不能读也--成立个书友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