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子 ***
“去年的遗憾,出发,14男3女,一只默契的队伍”
哈熊沟位于米泉市郊的天山深处,西距乌鲁木齐约40公里。从地图上看,从这里翻越天山达板,就可以到达著名的天池。2000年的十月,小羊军团的活动方兴未艾,在经历了8次徒步穿越、浅山纵走之后,大家普遍觉得,是到了该冒一次“大风险”的时候了,于是我们精心策划了哈熊沟――天池徒步穿越,那个时候,这条路线还是一条理论上的路线,从来没有听说谁走过。一切准备停当,可到了跟前,作为组织者的我却临时有事去不了,望着伙伴们远去的身影,我只有把深深的遗憾深深地埋藏在心里,就这样,一年过去了。
2001年10月3号,一只17人的队伍出发了,走的还是同一条路线,可是,我不知道,在这条已经有人走过的成熟的路线上,我们还能够享受到初次冒险的快乐感觉吗?
这是一只整齐的队伍,与去年不同,几乎每个人都有齐全的装备,14男3女。有一半是我熟悉的老队员,还有一半是第一次见面。从大家的表情看,兴奋中隐含着自信与成熟,一路上,没有人说太多的话。我有一种预感,这可能是一只高度默契的队伍。
*** 哈熊沟秋色 ***
“从来没有在这个季节,在这样的针叶落叶混交林里穿行,秋天的色彩让人心醉”
进了哈熊沟,尽管背上沉重的背包让我喘不过气来,可我还是被不断出现的景色惊呆了。白杨树已经挂满了金黄,间或有片片树叶似蝴蝶般飘漂落下,地上厚厚的草地还泛着绿色,可上面已经覆盖了薄薄的一层落叶,象是为这天然地毯缀上的花边,阳光从林中洒下,在地上留下斑斑驳驳的树影,低矮的灌木丛不时地用细细的刺扎着我们的胳膊和手,提醒着自己的存在,而松林在半山上依旧骄傲地挺拔。整个哈熊沟就象是一幅画卷,随着我们队伍的前进而不断展开、展开。
一位朋友唱道: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一直通向迷雾的远方.... 秋天的色彩让人心醉,穿行在这样的小路上,是一种享受!
***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
“善良的哈萨克,胶水的鲜血,一口酒、一只歌,半个月亮爬上来”
第一天的旅途格外顺利,在GPS和地图的帮助下,傍晚,我们顺利到达了水磨河边预定的宿营地,这是一个山口,住着一户人家,户主是一对中年哈萨克牧民夫妇,带着两个孩子。善良的哈萨克牧民好奇地在栏杆后面看着我们这群不速之客,我们不想打搅他们的羊群和草场,正准备在河边宿营时,哈萨克人终于开口了
:“哎,朋友,里面草地上住嘛”!在天山深处,哈萨克人的邀请是无法拒绝的,于是,这个晚上,我们成了邻居。牧民给我们借了铁锅和水桶,再加上方便面、咸菜以及我们辛勤的劳动,还有胶水不小心滴到锅里的几滴鲜血,我们有了一顿丰盛的野营餐。
夜色渐渐地笼罩了山谷,预计的山雨似乎遥遥无期,繁星满天。我拿出一瓶白酒,每人一口酒,一只歌,流行歌曲唱到老歌,又从老歌唱到新歌。月亮渐渐地从我们身后的山谷里升起,“半个月亮爬上来”了,把她那无私的银色月光洒满了整个营地,整个山谷...大家一起唱起那首熟悉的老歌:
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呦,
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
...
...
这一天,正是农历8月16。
*** 意外迷途 ***
“距离天池只有10KM马道,前面没路了,我们偏离航道300米,置之死
地而后生,兜了一个大圈子”
第二天早上,我们还锅的时候,哈萨克人已经走了,他似乎丝毫也没有担心他的锅,我们在他的门口放了一块巧克力和一块饼干--这是我们能够拿出的最好的东西了。
第二天的路线似乎格外简单,地图上,一条马道非常清晰地伸向天池,从我们的宿营第地距离天池约10KM,预计5个小时可以到达。起初,道路非常好走,我们完全沿着地图前进,景色异常优美,我最得意的照片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可渐渐地,两旁的陡壁多起来了,空气也变得潮湿,GPS在这条山谷里已经没有信号,一种不安的气氛朝我们的队伍袭来。
突然,前面的队员传来消息,没路了。近前一看,原来前方有一处陡壁,无法通过,一条小道向右侧的山顶延伸,山坡坡度达70度。怎么办?
...
一个小时后,我们终于从侧面爬上了一座山顶,我打开GPS和地图,眼前的数据让我大吃一惊:我们偏离航道300米。怎么办?
退,不可能,那悬崖陡壁上来难,下去更难。
进,从地图看,前面是崇山峻岭,需要跨越4KM的山地才能到达另外一条
通往天池的山谷。
只有进,置之死地而后生。我们沿着山坡,一直向上攀登,道路越来越艰险,地图和GPS都没有用,只有凭经验和感觉。三小时后,我们终于到达了山顶,这是一片可以俯瞰三个方向的山顶平地,从这里向东望去,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水磨河。
又过了一个多小时,我们在天黑前赶到了水磨河边。这里是水磨河的上游,距离昨天的宿营地仅5公里,我们用一天的时间兜了一个大圈子!
这一天,山地行军13KM。
(后来,回到家中,回想到这段经历还觉得后怕,如果到傍晚我们还不能穿越这片山地,恐怕得站着露营了。尽管朋友们安慰我说这也是一种快乐经历云云,但我却不能放弃自责,并且总结出一条真理:在选择一条不可后退的路线之前,应该先试试其它的路。
我的朋友们在危难时刻都能够团结一心,笑对困难,使我们最终做出了正确
的抉择,我感谢他们。)
***最后的旅程***
“傍晚在牧民家中,出发前的合影,从达板上看天池,翻越达板,顺利到达天池”
傍晚,我们在河边的一片草地扎营,这里有一个牧民废弃的炉子,远处有一个牧民的毡房,几个哈萨克人看到我们,都在向这边张望。既然来了,不去拜访一下是不礼貌的,顺便看看能不能借口锅。或者干脆请他们帮助我们作顿饭――毕竟,两天的艰苦行程已经耗尽了我们的全部体力,粮食好像也不太够了!
哈萨克人的太阳能电池板坏了,他们自己也没有做饭,吃的是馕和奶茶,请他们做饭的想法停在了嘴边,没有开口。胶水是电器方面的专家,他花了快一个小时修复那个太阳能电池,我们也花了一个小时等他,终于太阳能板修好了,我们也抬着一口大锅回到了营地。大家把剩余的方便面全部倒在锅里,吃的很饱。
这一夜,大家都很累了,营地里没有歌声,只有酣声。
第二天清晨,阳光早早地洒满了整个营地,催促着我们快快启程,哈萨克人也来送行,他们为我们详细地讲了去天池的道路,我们还在一起合了影。哈萨克人很喜欢照相,平时他们很少有机会,我用数字相机照了好几张,用液晶屏显示给他们看时,他们兴奋不已,不过最后一个哈萨克人也说了一句让我“兴奋“的话,一共六张,我们全要。天啊,他们连我照坏的也要!
第三天的路程,实际上就是去年“十一”小羊军团哈熊沟――天池穿越第二天的路线,全部路程大约13公里,基本上都是上坡路,但路线非常清楚,预计需要5个小时。在我们这只队伍中,只有“胶水”参加了那次远征,所以,在今天的旅途中,他责无旁贷地成了领队。从我们的宿营地出发,经过7公里的大上坡,就到达了天池――哈熊沟的分水岭。天池,我已经来过无数次,可从1000米的相对高度向下看天池,这还是第一次。从这里望去,天池就象一个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群山之中,静静地躺在博格达雪山脚下。
过了达板,是一路下坡,渐渐地游人也多了起来。我们一路捡拾垃圾,一直带到天池边的垃圾箱里。
下午4点30分,全队安全到达天池边,此时,GPS显示:距离天池5号点还有10米,我们成功了!
*** 环保理念 ***
“垃圾的处理,环保年龄,“童年”的“快乐””
一路上,大家始终保持小羊军团的良好作风,垃圾要么随身携带,要么在营地焚烧。就象小羊军团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群体一样,环保对于我们并不是硬性的要求,而是大家心灵的感觉,对山的热爱使然。
但在天池边的马道上,我却看到很多游客抛弃的垃圾,我想,环保理念标志着一个人心灵的成长程度,一个生理年龄半岁的小孩子可以随地撒尿而不知羞,可他长到了4岁,他就知道找厕所了;当一个人的“环保年龄”在半岁的时候,他可以随地乱仍垃圾而不以为耻,而当他真正懂得环保概念的时候,他会再也仍不下去的。
我羡慕那些“环保年龄”仍然停留在半岁的人,羡慕他们依然享受着“童年”的快乐,而对于我和参与过小羊军团活动的很多朋友,这种“快乐”已经永远不会再有了,因为我们已经是“成年人”。我们会有我们的快乐!
如果“小羊军团”这个名字能够给社会、给后人留下些什么的话,这就足够了!
三天的旅程,我们没有遗憾!
感谢和我同一起走过的16位朋友!
小羊
2001年10月10日
2002年3月12日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