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那斯随笔
(2008-11-21 13:11:55)
标签:
杂谈 |
贾登峪-禾木-喀那斯:
在禾木到达板前的路上,约二分之一的位置,有一处水源。水是从很深的石头底下流出来的,只闻水声,不见水出,只有一个路口,有一块石头下可以看到流水。2002年,哈萨克人在这个地方留下了一只水桶,供游人在此地取水,2003年我们再去的时候,水声依旧,但水桶已经渺无踪影,于是大伙只好趴在石头上灌水,那感觉,其实也很有趣。
禾木到黑湖的路,基本上沿着右侧的山坡行走,所以,在骑马的时候,要重点检查马肚带的右侧是不是很紧,因为如果马鞍松了,人落马的时候,朝右边摔辖区,就近就落地了,但如果从左边摔下去,就可能会摔到河里,淹不死也被河边的树枝扎死。
上马的时候,如果站在左边,因为左边低,所以经常上不去,要把马调转过来,上去了,再调转回去,所以,喜欢骑车从左边上的人,去喀那斯前最好练习一下右边上车的技巧。
到达喀那斯景区的时候,常常是傍晚,从山上通往景区公路的路上,有时会有一些喝了点酒的人来询问,“你们是从哪来的?” “黑湖”,“怎么都背着包,你们的票呢?”“票在导游那里。”“导游在哪?”导游在黑湖” 于是,我们就这样到了喀那斯景区。
白湖:
通往双湖的路上,有大片的草场,草场看似平整,但仔细看,很多草根都是非常坚硬的。午休的时候,把防潮垫拿出来,平躺上去,人的重量一加上去,就会听到扑哧的声音,起身一看,原来是防潮垫已经被扎了几个洞。
入乡随俗,到了哪里,哪里的食物就是最好的。在喀那斯附近徒步,面包、饼干、甚至维族人的馕,都难以下咽,只有山里哈萨克牧人的酸奶疙瘩例外,从牧民家中讨上一块,带上一路走,一路啃,奶疙瘩化在口中,酸酸的,略带一点奶香,既消磨了时间,又解决了饥饿问题,啃完了,目的地也就到了。和牧民问题聊天的时候,口中略微带点酸奶疙瘩的香味,也许,会拉近和牧人的距离。
喀那斯的三种玩fa中之最恶俗玩fa:
喀那斯 第一种玩fa:
到喀那斯,最恶俗的玩fa就是到了景区,左上区间车,直奔喀那斯湖边,在码头旁边留个影子。或者做上船到三道弯去看一看湖心,碰碰运气能不能看到大红鱼。然后再乘坐区间车,直上观鱼亭,不过到了这里,最懒的色驴也不能回避最后通往观鱼亭的2000多台阶,据说这2000多台阶曾经阻挡了无数大腹便便的人上观鱼亭的梦想。
稍微小资一点,可以从喀那斯湖头,沿着喀那斯河边的木板路,一路走回到喀那斯大桥。途中经过喀那斯湖的出水口,坐在河边的木椅子上,听着身后的游人踩着木板的吱吱呀呀的声音,看着汹涌的湖水倾斜而出,突然,会赶到一丝安静
喀那斯 第二种玩fa:
这是一条既适合色友,又适合暴走驴的方案。
最‘恶俗的玩fa就是雇上几匹马,昂首挺胸地骑在马上,另外一匹马上驮着露营的装备,身前再跟一哈萨克向导,脸要巨黑,身体倍瘦的那种,路上见了徒步的驴友,不管有事没事,微微欠身,先来一句:“加克斯吗?”,还得是地道的阿勒泰腔。看见有驴友在前面徒步,慢慢走到他们身后50米的地方,然后突然加速(对哈萨克马的奔跑控制能力有限,也就能跑这么远了),超过徒步驴20米后,再拉住缰绳,然后回眸一笑....
喀那斯 第三种玩fa:
沿途风景异常美丽,有很多空旷的草原,最适合信马由缰,所以最‘恶俗的玩fa就是一路骑马,因为路上几乎没有徒步驴,只有哈萨克和蒙古人的毡房,每到一处毡房,入哈萨克人一样,把马栓好,到毡房的门口,来一句:撒拉木来依空,(穆斯林问好的意思),然后二话不说,坐进毡房,毡房的女主人自会奉上一碗奶茶,就这样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漫步在喀那斯湖西的森林和原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