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户外运动的现状与规范化发展(特种旅游和户外运
(2008-11-14 23:16:27)
标签:
户外运动特种旅游户外活动aa制驴友新疆 |
小羊军团户外探险自助旅行网 杨军
一、
1、
记得在一本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新疆有大美而不言”。新疆之大美,在于166万平方公里的神奇土地,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和三山夹两盆的独特地貌。有大美而不言,是因为新疆的美景、新疆的旅游探险资源还远远没有充分发掘。
新疆的户外运动,是和80-90年代兴起的探险热密不可分的,摆脱了精神窒俈的中国人,开始寻找徐霞客等前辈留下的探险的基因。余纯顺、刘雨田等就是他们的代表。90年末期,乌鲁木齐登山探险协会的成立和中国人首次登顶博格达的成功,不仅振奋了国人,而这次活动的自助、业余的特点,也使新疆人第一次看到了:户外、探险、登山,这几个似乎遥远的词汇,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2000年以后,随着网络的普及,在北京、深圳等大城市兴起了网络自助户外活动的热潮,户外活动中存在的平等、自助的基本原则和强烈的探索精神,通过互联网得到了充分的张扬。而互联网便捷、低成本的特点,也为户外运动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户外运动从此平民化、自助化和普及化。在国内,最著名的户外运动与自助旅行网站是深圳磨房和北京绿野,直到现在,他们依然是驴友的精神支柱。
2000至2004年,在新疆先后出现了小羊军团、丝路游、徒乐人、西盟等户外网站和团队,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户外活动和户外线路不断增多和完善。新疆逐渐成为中国户外徒步和探险旅行的圣地。
2006年之后,新疆的户外探险运动逐渐向商业转型,出现了一费制活动和以户外领队为职业的领队和户外俱乐部,
具备了探险旅游产业的雏形。2008年,通过小羊军团网站审核的户外领队有120多人,通过网站组织户外活动的户外群体有了40多个。以2008年9月为例,平均每周AA制活动20多个,一费制活动40多个。
为什么远在西垂的新疆,经济欠发达的新疆,户外运动能够如此蓬勃发展?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三点:一是新疆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二是新疆人血液中流动的多元文化的基因,这其中既包括新疆本土草原文化的要素,也包括那些早年离乡背井,闯荡新疆的祖辈,是他们使得我们在座很多人的身上,流淌着至少来自两个省份的血液;三是新疆自助户外运动从一开始就尊崇的自助、AA制、环保的理念,这些理念代表着户外文化中的先进成份。户外人群也是社会群体中最重视环保的群体。
2、
(1)
以下事实说明,在民间户外活动的规范化方面,新疆并不落后,甚至走在全国的前列:
l
l
l
l
l
l
l
l
(2)
户外运动对于新疆的旅游产业发展和转型具有一定的作用。以喀纳斯徒步线路(贾登峪-禾木-喀纳斯)为例,2002年徒步喀纳斯东线的驴友仅有30人,2007年徒步东线的多达5000人,选择自助和徒步的游客越来越多,并且多数驴友具有较高素质,通过查询互联网上关于喀纳斯的游记类文章,我们发现70%以上的文章是驴友创作的,而驴友的数量目前仅占喀纳斯游客总数的3-4%。
纵观新疆民间户外运动发展的主线,可以看到我区的户外运动从小众到大众,从随意到规范,从简单到丰富,从AA到商业的发展历程,已经具备了探险旅游产业发展的雏形。我认为本次高峰论坛的目的,应是理清户外运动发展的脉络,抓住主线,在民间先行的基础上,以政府和社会的力量,共同推动我区的户外运动和探险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步入新的台阶。
二、
尽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我个人认为,区的特种旅游和户外运动运动依然存在着一系列亟带解决的问题,与旅游行业比较,户外运动的不规范问题更为突出。
1、
户外探险游有结伴自助和商业团队两种类型。AA制结伴游具有较强的全民建身的意义,而商业户外和探险游团队又具有典型的旅游组织的特征。2005年,国家体育局已将户外运动列为第100个体育运动项目。那么究竟谁是户外运动和探险旅游的管理机构?如果是体育部门,可以对结伴户外活动进行管理,但能否对商业户外活动组团实施有效的管理?如果是旅游部门,是否有能力对户外领队和俱乐部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和认证?目前尚不明确。
2、
户外最怕事故,事故是户外运动的软肋,也是探险游产业发展的软肋。
其实户外活动的风险并不比过马路大,2007年新疆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多达1700多人,但为什么户外伤一个人就满城风雨呢?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应对户外风险的有效机制,当户外出现问题的时候,往往惊天动地。以2006年车师古道救援和夏特古道救援为例,事件发生后直接惊动高层领导,并引发了一系列的后续问题。
过渡的救援行动导致的直接后果,往往是对户外运动的非理性认识和矫枉过正。作为户外爱好者,我们希望对户外事件进行有效的人道主义救援,但我们不愿意看到大张旗鼓的人海战术的救援,因为这会让脆弱的户外运动大起大落。
解决问题的方式之一,就是建立户外活动的安全保障和救援体系,把户外意外事件的处理限制在正常的技术层面。尽量避免大规模的、无效力量参与救援的情况。
早在2004年,新疆就已经建立了国内第一支民间的户外救援队伍,几年内先后组织和参与了十多次救援行动。根据救援队的经验,现行最合理的救援梯次是,户外救援队与消防特勤队伍,以及当地政府相结合。我们认为最成功的救援案例是2006年十一的羊圈沟救援,在那次行动中,出动了3名救援队员,根据短信判断出失踪者的位置,然后进行搜索,在找到失踪人员后,消防特勤和120跟进,只用了一个晚上就完成了救援任务,消耗社会成本仅数千元。
当我们派出一个班去拯救大病瑞恩的时候,可能是一场精彩的救援壮举,但是当我们派出一个团去拯救的时候,可能就是一场灾难了。
当户外运动得到了救援体系的保障的时候,户外活动才能够真正地回归生活,驴友才能安享户外的快乐,户外探险旅游才有可能形成规模化的产业,否则这个产业也是脆弱的。
目前自治区体育局正在制定针对户外运动的管理条例也即将出台,户外爱好者们也都期望该条例能够规范户外运动,能够促进户外运动的发展。
3、
目前户外活动的领队绝大多数是业余身份,领队不是一种职业,在工商和民政部门注册的专业户外俱乐部也屈指可数。换句话说,多数户外俱乐部和户外领队还是杂牌军,大家都在打擦边球。很多意外事件,出事的多半是这些杂牌军。
北京绿野、河南户外联盟和新疆小羊军团等网站建立了对领队的审核制度,没有经过认证的领队和活动会被删贴,但网站的力量毕竟有限,无fa对领队资质进行有效的管理。
建议有关部门尽快研究领队和俱乐部资质的问题,纳入到大旅游产业和全民健身的正规军里来。
4、
户外探险游和常规旅游服务有很大差异。常规游讲求按计划办事,户外探险游是花钱买罪受、花钱买意外;常规游的服务价值体现在为游客代理繁琐的旅行事务,户外探险游重在游客亲身体验;常规游的主要收益在消费和返利,户外探险游的利润来自于领队的品牌和线路差异性。
由于目前没有针对户外领队的培训和认证体系,户外探险游的服务很不规范。既有让游客感激涕零、终身难忘的个性化服务,也有让游客无fa忍受的低级错误。
5、
很多户外探险线路的终点是旅游景区,例如哈熊沟和博格达山系列穿越,终点是天池;喀纳斯系列穿越,终点是喀纳斯景区。这些都是进入国内经典探险目录的线路,但近年来,景区对出门的驴友收取全额的门票费用。实际上,徒步到达天池的徒步团队,在天池景区基本不作停留,直接下山。如果向他们收取全额门票,不仅不合适,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这些户外线路的个性化魅力。
6、户外人身意外保险不完善,购买保险意识不强。
三、
综上所述,我们提出以下观点:
1、
2、
3、
4、
最后,再次感谢自治区旅游局组织的探险旅游与户外运动高峰论坛,相信这次破冰之会,一定会推进新疆探险旅游与户外运动的良性发展,会尽快开花结果。
(自治区特种旅游与户外运动高峰论坛发言稿 2008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