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鲍鱼:越南帽

标签:
吃美食旅游杂谈 |
分类: 吃喝玩乐 |
有朋友自南部度假归来,说摸了许多鲍鱼。想起有几年,我们数家华人总是到西澳南部的海边过圣诞节假日。那里有碧蓝的海、高高的林,天气比珀斯也凉爽许多。又在圣诞前后几日,洋人们都在家里过节,海边异常清静。
海边除了沙滩,就是礁石。这里海水清澈,风浪又大。风浪冲刷着礁石输送着营养,所以礁石上长了一层贝壳。
圣诞前后,珀斯的采鲍季节刚过,而这里却没有时间限制。一些持证老鲍民的手仍然有点痒,到了海边,就自然地到礁石的缝隙里打量,有时也能找到珀斯那种Roe鲍鱼。更多的是其它类型的贝壳。其中一类,如鲍鱼也是单科贝类,多数象孩子拳头一样大。壳上有个尖,模样很像越南人戴的那种三角帽子,所以我给这贝取了一个名字:越南帽。越南帽样子不太规整,似乎被人捏了一下,有点点扁。
回来一查,这种贝是一种Limpet。香港人叫小鲍鱼,也当作海鲜吃。
越南帽长在水面以上而又不断被潮水冲涮的岩石上,很容易找。越南帽多在晚上出来觅食,可以在岩石上走动。觅食完毕,就循着自己走过的痕迹回到原处,终生不变。有些越南帽底下的岩石,会被蚀去一点,有些坑洼。我怀疑这东西会分泌一些粘液把石头化了转变成了壳。
越南帽找起来容易,取下可难。这些石头非常光滑,而且浪不规则地来去。这里常有大浪,叫作King
Waves,而且来去无踪。每年都有钓鱼的人被这种浪打进海里。越南帽扒在岩石上,非常结实,用手不可能弄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用起子,伸到壳下去翘。
要实现这些动作,最困难的是找个能够着越南帽的落脚地。然后专拣个大的取,如果运气好,一个小时可以取一桶,个个大如鸭梨。
越南帽的肉虽然不比鲍鱼的肉厚,但营养丰富的地段生长的越南帽,肉也很大,盛满整个壳。遇到贫瘠的地方,壳虽然很大,肉却只是帽顶上一小块儿,一个蜗牛状的头从肉下伸出来,让人老是联想到非洲的难民。
越南帽的肉呈淡黄色,而且比较皮实。要放到锅里煮数小时才可嚼。我曾经试着爆炒,做法同爆炒鲍鱼:加少量有,用急火把油烧热。然后把切成薄皮的越南帽片放进锅内急炒,几秒钟起锅。时间略长,就成了炒橡皮。
http://s15/middle/59197f8bgca958619c55e&690
http://s11/middle/59197f8bgca95870622fa&690
http://s16/middle/59197f8bgca9587adf4ff&690
http://s11/middle/59197f8bgca95882bffda&690
http://s16/middle/59197f8bgca9589322e7f&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