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肖申克的救赎

(2006-07-29 18:03:28)
分类: 生活
    知道这部电影,是在很多年前,买这本电影碟,是在2年前,看这本电影,是在昨天晚上。之所以一直没看,是因为我还没准备好,就好像一瓶陈年老酒,一定要在合适的地点合适的心情跟合适的人一起品尝。
 
    对于这部电影,网上是几乎一致的好评,但不明白为什么国内会翻译成《刺激1995》这个莫名其妙毫不相干的名字。在网上搜索了很多关于这部影片的评论,说得最多的是坚持是关于梦想和自由,而我看第一遍的时候,让我记住的是“体制化”,“体制化就是:开始痛恨它,然后习惯它,最后离不开它。”。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也都会对自己未来的生活有自己的设想。但是在世界的一个角落——肖申克,体制是强大的不可侵犯的母体,生活只是后来者,生活不属于自己,属于体制。影片里摩根弗里曼饰演的瑞德告诉我们,体制化就是:开始痛恨它,然后习惯它,最后离不开它。体制化仿佛一个黑洞,所有希望,所有信念,所有一切美好的东西遇到它都会荡然无存。
 
    最初听到《肖申克的救赎》这个片名,以为肖申克是个人名。实际肖申克不是这部片子中两个男主人公的任何一个,它是一个地名,即“鲨堡监狱”。这个监狱,是座人间炼狱,不仅是因为它那里狱卒残暴、狱霸横行,而且是因为它对人的精神的磨蚀。在那种漫漫无期的禁锢中消磨生命,似乎只有全部放弃希望变成行尸走肉才能生存下来。但是在监中服无期徒刑的安迪不同意这样,他像是用一件无形的护身罩护住自己,心中永远有希望。他说要在监狱办一个图书馆,人家都认为他在做梦,结果在坚持了6年每周写一封信给州政府后,这件事竟然成了!
 
    电影竟然不给我们这个充满必然的悲剧结局。在我看来,结局很意外,但却是我希望的。安迪没有被命运毁掉,他获得了一个完满的结局。他重获自由,惩罚了监狱长等恶人,还与老友阿瑞在海边重逢。知道这情景是梦,好莱坞制造的梦,但我们仍然感激这梦,因为它实在是太美好了。回想一下这部影片,虽然讲了那么多残酷的事,但留在我们脑海中的竟然都是美好的记忆。比如安迪冒死向看守队长进言,为狱友们赢得了一箱啤酒,大家在阳光下畅饮的情景;比如安迪不顾一切进入监狱长办公室为大家播放《费加罗的婚礼》的场面:你从来没有觉得自由的阳光是如此灿烂,莫扎特的音乐是如此美妙。那些平日里最粗劣最愚昧的人在这一瞬间都变得高尚美丽,容光焕发……这时你就明白了:为什么人类在经历了那样多的苦难与沉沦之后,还能生存,因为美好永在,希望永在。
 
    《肖申克的救赎》每一个画面,每一场冲突,每一句台词都充满了强烈的张力和穿透感。原著作者斯蒂芬金和导演兰克达拉邦特在文字纸张和胶片画面间营造了一个从现实中抽象出来的真实故事,之所以说是真实的故事,不是说真的曾经在某个时间地点发生过,而是让每个用心观赏过的人都有一种想说出来,澎湃的,仿佛离我们很遥远却又的的确确存在我们心底的与生俱来的高贵感,我们可以像出走多年的游子在早已模糊了家的回忆的时候,忽然听到了故乡的消息,于是从心底冒出一个声音说:“对,原来如此,生命应该是这样的,过去我一直被骗了。”也许离开电影屏幕,我们生活中的蝇营狗苟,鸡毛蒜皮还要日复一日。也许你会把电影中的希望和高贵放在心中,或者很快的忘掉,但毕竟在那一刻,你曾经有了忘我的时刻,你和电影中主人公重合了,我们从来没有高贵但,曾经体会过高贵的感觉。

    世上有些东西,是石墙关不住的,在人的内心,有他们管不到的东西,完全属于你。世上有一种鸟,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羽毛太光辉了,当它飞走,你会由衷祝贺它获得自由,并且感到把他关起来是一种罪恶。
 
    “我没有一天不后悔,但并非受惩罚才后悔,我回首前尘往事,那个犯下重罪的小笨蛋,我想跟他沟通,我试图讲道理,使他明撩,但我办不到,那个少年早就不见了,只剩下我垂老之躯,我得接受事实。改过自新,狗屁不通的词儿,你盖章吧,别浪费我的时间,告诉你一句实话,我他妈的不在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