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864——1911》:中国历史最尴尬,最模糊的一段出书了!

标签:
中国太平天国转折点革命改良文化 |
分类: 跨界阅读 |
晚晴最后一次文字狱、维新领袖玩阴谋搞死主流媒体、中日合邦闹剧流产、大清帝国崩溃编年史……永不靠谱的盛世,永不过时的危言,在历史的细节中触摸大时代的真实! 这是永无休止的追问——那些在1911年追问过“中国从何处来,往何处去”的人,同样也在1864年、1865年、1866年……追问过。每一年他们都在追问;每一年他们都得出不一样的结论。1864年不是追问的开始,正如1911年不是追问的结束。这本《中国(1864-1911)》只是一种追问的方式,并未得出追问的答案。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2801683
1864年不是开始,正如1949年不是结束一般。
1864年,太平天国陨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864年,一种反传统的运动势力归于失败;1949年,另一种同样反传统的力量登上了执政舞台。
成败之间,沧海桑田。
二
1864年不是转折点,正如1949年也不是转折点一般。
历史没有“转折点”。
那些当年在1949年追问过“中国从何处来,往何处去”的人,同样也在1864年、1865年、1866年……追问过。每一年他们都在追问;每一年他们都得出不一样的结论。
1864年不是追问的开始,正如1949年不是追问的结束一般。
永不停歇的追问,正是永不停歇的转型。
正如所有对过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许,都只是想为当下的此刻找到一个真实的坐标一样,那些对“中国从何处来,往何处去”的迷失,统统来自对“中国此刻何在,是何模样”的困惑。
三
寻找追问的线索,梳理转型的轨迹。不碰触历史的必然性和必然规律,让历史远离宗教。
历史必不能取代宗教许诺人以光明美满的未来——许多悲剧源自越俎代庖。
宗教的天国寄望于来世,历史必然性规律下的乌托邦却企冀于在此世付诸实施。
宗教背负多年“精神鸦片”恶名,倘这恶名实至名归,则“宗教天国”与“尘世乌托邦”并无太大差异,若要说有,也不过是前者致人消沉,后者使人亢奋。如此而已。
历史提供反思,“进步”无从证明。
四
所有的转型都是对“从何处来”的解释。
所有的转型都是对“向何处去”的期望。
理所当然,所有的转型都从推倒开始,以重建结束。
如果所有的转型都未能完成呢?
该推倒的早已推倒,该重建的从未重建。
五
中国从何处来,
中国向何处去?
中国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