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1864——1911》:中国历史最尴尬,最模糊的一段出书了!

(2012-09-23 20:02:07)
标签:

中国

太平天国

转折点

革命

改良

文化

分类: 跨界阅读

《中国1864——1911》:中国历史最尴尬,最模糊的一段出书了!

晚晴最后一次文字狱、维新领袖玩阴谋搞死主流媒体、中日合邦闹剧流产、大清帝国崩溃编年史……永不靠谱的盛世,永不过时的危言,在历史的细节中触摸大时代的真实! 这是永无休止的追问——那些在1911年追问过“中国从何处来,往何处去”的人,同样也在1864年、1865年、1866年……追问过。每一年他们都在追问;每一年他们都得出不一样的结论。1864年不是追问的开始,正如1911年不是追问的结束。这本《中国(1864-1911)》只是一种追问的方式,并未得出追问的答案。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2801683

1864年不是开始,正如1949年不是结束一般。

1864年,太平天国陨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864年,一种反传统的运动势力归于失败;1949年,另一种同样反传统的力量登上了执政舞台。

成败之间,沧海桑田。

 

1864年不是转折点,正如1949年也不是转折点一般。

历史没有“转折点”。

那些当年在1949年追问过“中国从何处来,往何处去”的人,同样也在1864年、1865年、1866年……追问过。每一年他们都在追问;每一年他们都得出不一样的结论。

1864年不是追问的开始,正如1949年不是追问的结束一般。

永不停歇的追问,正是永不停歇的转型。

正如所有对过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许,都只是想为当下的此刻找到一个真实的坐标一样,那些对“中国从何处来,往何处去”的迷失,统统来自对“中国此刻何在,是何模样”的困惑。

 

寻找追问的线索,梳理转型的轨迹。不碰触历史的必然性和必然规律,让历史远离宗教。

历史必不能取代宗教许诺人以光明美满的未来——许多悲剧源自越俎代庖。

宗教的天国寄望于来世,历史必然性规律下的乌托邦却企冀于在此世付诸实施。

宗教背负多年“精神鸦片”恶名,倘这恶名实至名归,则“宗教天国”与“尘世乌托邦”并无太大差异,若要说有,也不过是前者致人消沉,后者使人亢奋。如此而已。

历史提供反思,“进步”无从证明。

 

所有的转型都是对“从何处来”的解释。

所有的转型都是对“向何处去”的期望。

理所当然,所有的转型都从推倒开始,以重建结束。

如果所有的转型都未能完成呢?

该推倒的早已推倒,该重建的从未重建。

 

 

中国从何处来,

中国向何处去?

中国何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