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宋风犹存宁波(1):天一阁

(2012-01-28 23:14:24)
标签:

转载

分类: 立此存照
对于文化古迹实地观察很有必要。建议多角度多拍照片,尤其是细节方面的。十年二十年后估计很多就没有了。

[转载]宋风犹存宁波(1):天一阁
    天一阁的名气实在太大,不需要我费太多口舌。它始建于公元1561年(明嘉靖四十年),建成于1566年(明嘉靖四十五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天一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现藏古籍达30余万卷,其中善本8万余卷。

    由于天一阁久负盛名,加之离下榻宾馆颇近,于是把宁波行的第一站选在了这里。可惜天公不作美,中雨一直不歇。拍摄天一阁的书阁时,书阁前还留下了一层“雨帘”。


[转载]宋风犹存宁波(1):天一阁
    书阁前凿“天一池”,通月湖,既可美化环境,又可蓄水以防火。清康熙四年(1665年),范钦的曾孙范光文在书楼前后环绕水池堆叠假山,筑亭架桥,环植竹木,有了江南园林之风貌。

    天一阁的建筑布局后来为其他藏书楼所效仿。乾隆帝南巡时,命人测绘天一阁房屋、书橱的款式,以此为蓝本,在北京沈阳、承德、扬州、镇江、杭州兴建了文渊阁等七座皇家藏书楼以收藏《四库全书》。天一阁从此名扬天下。


[转载]宋风犹存宁波(1):天一阁
    书阁为木构的二层硬山顶建筑,前后有廊。通高8.5米。底层面阔、进深各六间,二层除楼梯间外为一大通间,以书橱间隔。

    天一阁之名,取义于汉郑燮《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所以取名“天一阁”。


[转载]宋风犹存宁波(1):天一阁
    书阁一层。


[转载]宋风犹存宁波(1):天一阁
    书阁一层入口处的顶部装饰。


[转载]宋风犹存宁波(1):天一阁
    一层侧间保留了一些历史文字,如最右侧这一块,上面是“范氏禁牌:烟酒切忌登楼”。范钦为了保护藏书而订立了严格的族规,如女子不得上楼。世代子孙严格遵循“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遗教,但藏书还是有很多失散。公元1808年(嘉庆十三年),阁内的藏书实有4094部,共53000多卷。鸦片战争时,英国侵略者掠去了《一统志》等数十种古籍。咸丰年间,又有盗贼潜入阁内,偷去了许多的藏书,转卖给法国的传教士和造纸厂。到1940年,阁内藏书仅存1591部,共13038卷。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探访得到了流失在外的3000多卷原藏书,又增入当地收藏家捐赠的古籍,现藏珍版善本达到了8万多卷。

    可惜,二层没有对外开放。


[转载]宋风犹存宁波(1):天一阁
    天一阁的书阁并不大,但现在的天一阁博物馆面积颇大,占地达2.6万平方米。有从宁波孔庙迁来的尊经阁,有被合并进景区的“秦氏支祠”等。一一介绍显得太碎,在此不浪费笔墨——真正吸引我兴趣的是“百鹅亭”。

    百鹅亭是明万历年间遗物,为墓前祭亭,原在祖关山,1959年移建于此。此亭结构精巧,枋额等处雕有“鱼跃龙门”、“双狮戏球”、“海马跃浪”、“麒麟招宝”等图样。


[转载]宋风犹存宁波(1):天一阁
    “百鹅亭”檐下细部。


[转载]宋风犹存宁波(1):天一阁
    “百鹅亭”内部细部,极为繁复华丽。在此后的宁波行程中,我看到了更多出色的古代石刻作品。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