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春夏以来的这一轮房地产市场全国范围内的急升,使得房地产行业的问题又再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按照时评名家叶檀的归纳:“一个本应中性的
产业沦为反腐败的突破口、社会不满情绪的宣泄处以及贫富对立的活写照,更变成统计数据和政策信用的试金石。这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长熊之前的中国股市,国有股
减持失败之时几乎达到天怒人怨的地步,股市成为圈钱、抢钱、欺诈的代名词。”
中国房地产这种种怪现状,在叶檀刚刚出版的《中国房地
产战争》(山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10月第一版)之中,被归纳为政府、开发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三方角力、博弈甚至是互相劫持。圈地自肥的地方政策、不择手
段的融资扩张和脆弱非理性的消费心态,使得房地产市场始终处于躁动之中———不是大寒就是大暑,不是亢奋就是战栗。赚大钱的难以心安、买不起的怨声载
道……
房地产业全国性的急剧膨胀始于1998年开始实行的房改。叶檀指出,“这并不能证明房改是错的,但在房改中深植下的投机基因是大错特错的。”从房地产到教育、医疗,三大产业的市场化走过了同样的投机之路,因此同样面临再次转型的痛苦抉择。
中
国房地产业的政策之多举世无双,一月一大政,一周一小政,表面上都是为购房者着想,其实扰乱了市场,加强了政府的利益分成。现在的救市与以往的抑市,从本
质上来看,没有区别,不过证明了政府力量在房地产市场的分配权而已。中国房地产市场想要走向健康,理顺土地市场与地方财政,是必要前提。
说
回10月份的房地产市道,其实已经有足够的信号让开发商高度警惕。成交量是房价的先行指标,量缩而后价跌,但最近,各地出现量缩而价涨并且是大涨,楼市表
现极为古怪,虽然住宅商品房成交量下降,开发商却没有降价促销,推盘的兴趣也不大,房价依然维持在高位。同时各地地王仍然层出不穷。这说明市场的某些重要
因素出现了变化。
在叶檀看来,房价的逆反现象,已经证明这是一个财富重新分配的过程,由于通胀是大概率事件,拥有实力的央企与大型
企业不计成本获得土地,富裕阶层将现金转化成房产,房地产企业拥有一定的资金底气。房地产市场的角色定位非常清楚了,他们是吸收货币的海绵体,没有货币者
或者不能借用货币者,请靠边。
“一方面是绝大多数人买不起房,处于观望状态,另一方面,开发商手中的资金充裕,短期内不具备降价求
售的动力,今年四季度楼市成交量将会回落,但房价估计仍会维持稳中有升的态势。”但是,这样的趋势,在明年,还能维持吗?书中回顾历史,在现有的经济模式
中,还没有一种模式的成功是靠房地产撬动的。相反,在房价到达疯狂之巅时,往往意味着某种模式的失败。如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和次贷危机之前的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