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新之:金融危机说多大有多大 只能积极自救
(2008-10-13 09:30:42)
标签:
财经经济金融晰次级贷款陆新之美国 |
分类: 财富聪明管理 |
现在,已经不是美国人是否挺住得起次贷危机,而是全世界怎么来面对金融危机的时候了。早在今年三四月,笔者在北美为内地媒体写稿的时候,就一再提醒,美国的金融烂账,不会那么容易收尾,要做好足够的“悲观准备”。但是今天这样的局面,已经超出了美国政商界最坏的预想。
美国乃至全世界陷入一片金融恐慌,竟然都是美国房子惹的祸。本来只是美国人负债消费下的几千亿美元的次级贷款,被各色金融机构和评级机构包装成为优质证券资产后,风险放大到原来的几百倍。结果一旦美国老百姓还不起款,无论是生产商(银行和房贷公司)还是加工商和销售商(投资银行)或是投资者(社保资金、公共基金、对冲基金等)都成了一根线上的蚂蚱,集体陷落。
由表面数字来看,美国的次贷危机演化成为金融危机,核心在于次级贷款的证券化和扩大化。目前,内地的房地产贷款,或许存在一定的坏账,但是因为内地的金融机构还来不及进行“金融创新”,所以总算风险没有扩大。不过,房地产已经和金融业结合在一起,无法回避。
说回中国,9月10月的市场寒风也远远超出了行业的预期。房价高低虽然吵得热闹,但是真正令人有窒息之感的是成交量的萎缩。如果这样的气氛持续一年,后果不堪设想。
在半个月之前,还有房地产业界找我一起开会,设想搞以自律和责任为主题的论坛,讨论在地产寒冬之中,如何重建地产行业的价值坐标体系。不过,今天他们发来短信,说保尔森都无能为力的事情,我们也还是先歇歇吧。
央行也决定从2008年10月1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从2008年10月9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中国此时加入降息阵营,“保增长”意图明显。实事求是来说,这不算是专门为救中国房地产,而且这个数字,能够改变的有限。不过,这至少能够提振市场信心。
对于美国老百姓来说,现在只能先救市,先用纳税人的钱来维持金融秩序。在中国,吸取美国前期的错误教训,那就是政府与银行必须见微知著,显然再不能一刀切严控房地产信贷,切断现金流造成全局的板结和雪崩,他们要做的是,更加谨慎更加小心地选择放款对象。
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也要认识到,在政策气氛稍微回暖的时候,就要更加积极地配合,救自己,也救大局。一方面,要有让利购房者的决心,多取悦消费者,别让顾客担心,尽快回笼现金。另外一方面,企业的一切行动应该以销售和回款为中心,少搞花架子,彻底减少侥幸心理,重新梳理产品价值,实打实诉求产品卖点,并且尽最大可能放大卖点。
一句话,中国以前没有格林斯潘,以后也不会有保尔森。每家企业的未来都不能寄望在政府出台专门的激活地产政策和措施之上,每个公司都要趁最冷的三九天来临之前给自己储备好足够的被服和粮草。
(陆新之,财经作家,资深商业观察家,现任风至飞扬出版机构首席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