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私募基金英雄:说英雄,谁是英雄?

(2008-03-16 16:24:15)
标签:

财经

分类: 跨界阅读
   □书评人 陆新之  

   这三年股市热火朝天,大起大落的行情,既衍生财富神话,也令许多新事物显山露水。例如,私募基金经理,便是一两年来迅速吸引社会注意力的新族群。而这一行过去三年也极速发展,衍生出了各种派别,券商派、公募派、留洋派、民间高手派等等。各路英雄粉墨登场,真个是有如六十四路烟尘。关于私募基金经理收入的传言也由“千万级”向“上亿元”大幅上浮,非常吸引眼球。私募英雄究竟是刀斧手,是冷血杀手、吸血鬼,还是成功者?  

  在中国,私募两字,可圈可点,颇具灰色意味。按照近几十年来国人的传统观念,官方没有明确表态的事情就是不太正经的。而私募基金近年的崛起,则显出了颠覆意味。所谓私募的基金是相对于公开募集的证券投资基金而言的,它主要是投资于股票、债券、期货等市场,其形态各异,既有证券咨询公司,也有理财工作室,甚至通过发行信托计划募集基金,其核心是没有经过监管当局批准,是市场自发形成的一种理财方式。而私募基金经理,则是这里私募的推动者和操作者。

  有趣的是,在公募基金行业,经常看不到基金经理的个性,即使是明星基金经理,其个性也十分模糊;更多情况是,大多数基金经理的个性都被埋藏在一大堆格式化的流程、公式化程序后面,被融入在公司的个性中。这里,基金经理个性已经不十分重要,他们好像固化在一台机器上的螺丝钉。

  但是,只要公募基金经理转移到私募基金行业,人立刻变得如此丰富、立体,有好几个典型的例子,一旦从公募基金行业转移到私募基金行业,他们个性立刻就表现出来。 

  这本《私募英雄》,就是关于私募基金经理这个特殊群落其中七个人的故事。既然说是英雄,这七位基金经理,就自然带着一些正向的、积极的信息,与仅仅是渲染如何赚大钱怎么神秘何等彪悍的其他文本有明显的区别。例如,这七个人共同的特点,就是除了投资成绩超出一般水平之外,都具有自己相当清晰的投资理念和价值观。同时,他们或者是经济学者下海,引入海外市场经验投资;也有人是出自草莽、在中国内地、香港市场经历了多个牛熊转换,成为这十几年资本市场动荡之中为数不多的“剩”者。还有人是由官方基金公司抽身而出,彻底市场化创造自己的事业。也有人是由IT角度着手,寻找非理性情绪弥漫的中国股市之中的无风险套利机会……这一系列鲜活的案例,不仅对于投资者,对于现代都市之中任何一个经济人,都是有着极好的启发意义。

  诚然,私募基金经理之中也是鱼龙混杂的。笔者由1991年开始买卖A股,其后多年与这个圈子接触,认识到的股市江湖人物甚多。其中私募的从业者就起码过百。这些人之中,有煽风点火型,有瞒天过海型,有火中取粟者,更有许多是随波逐流者。不过,就像国际著名的博思艾伦咨询公司大中华区总裁谢祖墀归纳的,中国企业刻下的许多问题,都是中国社会现实的反映。而私募基金经理的众生相,也都是和中国社会的大众群体的情绪以及状态对应的。

  如果不戴有色眼镜,客观地进行分析与评价,讨论私募基金在股市以及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就会发现,它作为纯粹、带着激情和野性的市场力量,具有那些官僚作风机构所缺乏的优点和活力。而且,私募基金经理为市场注入的野蛮生长的投资观念和文化,也应该是社会的正面收益。他们也有人会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到高尚的注解:“我们提出要投资伟大的企业,因为这些伟大的企业显著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使社会更加进步,这使投资成为很有意义的事情,赚钱不是我们的目的,赚钱是投资的结果,但是这个过程中可以跟着企业一起成长,让市场更有效率,实现优胜劣汰,让社会资源往好的企业去集中,给社会提供更好的价值。”

  经验可知,一个活生生的人,其实决不可能像西方经济学讲得那么理性,天生都有贪婪和恐惧的本能。这种人性的贪婪和恐惧反映在证券市场更是明显,所以证券市场的股票价格永远不是高估就是低估———当证券市场参与群体共同看好一个公司时,市场可能会提前透支公司未来10年的增长;同样的,一个公司被看坏时,投资者会把不利因素放大。结果表现为,股市不是过分乐观就是过分悲观。

  这就是人性,集体无意识带来的非理性繁荣。正是因为股市是由人组成的场所,人类行为的弱点,往往会使股价波动与价值之间有相当的距离。

  不仅仅是股市波动,投资者会过分地悲观和乐观,对于多数个人投资者来说,情绪同样难以把握,“市场膨胀时如果太过理智,就赚不到大钱,但市场过度膨胀时不冷静,又可能抢高价被套。”

  最后,愿读者们能够都效法正面的私募基金经理的逻辑,做一个快乐的投资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