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郎咸平风暴 |
“中国企业家的危险来自于他们自身!”
郎咸平
我研究了中国的市场变迁之后,越来越觉得中国的企业家,除了外界的三大冲击(恶性竞争的伪市场化、缺乏法制的国际化和风险过高)之外,而真正的危险,则是同样来自于他们自身--认不清行业本质的冲击。
在我看来,无论什么国家,
企业传统意义上的三大要素,资金,技术,人才,都必须服从于一个针对"行业本质"的战略指导思想。
我在去年出版的多本案例书籍中指出,观点,资金、人才和技术其实已经不再是主要的问题了。他们虽然是企业成功的三基素,但更重要的是符合行业本质的战略指导思想。怎么理解我这句话呢?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05年6月22号,索尼的董事长出井伸之对外宣布,他决定不找一个日本人为继承人,因为日本僵化文化所培养出来的企业家所推行的政策还是和他本人一样,不能够挽救索尼的衰败。所以他将董事长位置交给了一个英国人--史宾斯格爵士,希望他能够带领索尼突破困境。
难道英国人比日本人聪明吗?难道英国人比日本人有能力吗?不可能吧,这和日产的戈恩一样,就是他国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思维是和日本人不同的,由于这个不同,因此才是解救日本企业的一个最终战略,也就是说从日产到索尼的变化你就看得出来,他们要挽救公司,要重新取得它的竞争优势,他所改变的既不是我们国内企业通常想到的要上市、要融资,也不是技术升级,也不是寻找人才,不是说这个不重要,而是一个能够符合行业本质的战略思想更重要,日本人做法值得我们警惕。
我认为我们的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家在这方面是要反思的。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开辟高新技术产业区,我想讲一句话讽刺的话,如果科技新区只是单靠土地以及税收的优惠就能搞高科技的话,那么乌干达和尼日利亚也可以搞高科技了。发展高科技不是这么简单,不是政府批一块地,或给一些税收优惠就能搞的。因为大家根本就不知道高科技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很多的企业家,专家学者对行业的本质把握欠佳。
我认为目前很多部门推行产业政策的问题就是根本不知道行业的本质是什么,而用自己的幻想力拟定不符合行业的本质的产业政策。我想这么说,任何不符合行业本质的政策都会遭致失败,例如以前政府所推出的:市场换技术战略,最后结果却是市场丢了,技术也没换来。
举例而言,什么是纺织服装行业的本质?该行业有个特点,就是需求是很难预测的,目前有几家公司找到行业的本质,那就是大幅缩短前导时间以应付不确定的需求,比如说西班牙的沙拉,瑞典的HM。我以沙拉为例,它通过整个产业链的整合,包括从生产、到物流、到销售整个产业链的有效整合而大幅缩短前导时间到12天。
说实话,你看过那个案例之后,你会担心,我们大力推行的产业升级说不定都是错的,为什么呢?西班牙的纺织业态比中国落后好多年,他们有些工厂还是你妈妈那个时代的脚踩的缝纫机,但人家不但超越了咱们,也超日赶美,为什么?因为他们把握了行业的本质,而我们的政策制定根本是靠自己幻想想出来的,没有把握行业的本质。
有些人问我,国内大多数企业应该还是很清楚行业本质的吧,否则他们如何生存呢?但是我的观察刚好相反,我认为我国大部分企业家是不知道行业本质的。我在上课的时候经常问企业家--你们做了一辈子的行业,我想请你们告诉我,你们的行业本质是什么吗?我想大部分企业家是答不上来的。
很多读者可能会认为我对中国企业与企业家们挺悲观的,我想这么说,难道我批评企业就一定表示我悲观吗?大家应该把我的批评当成严厉的期许。但是我必须说,在我前述的竞争过于激烈,国际化深化,企业风险加大,以及企业家和企业政策脱离行业本质的种种压力之下,你说我们企业家怎么可能好过?而且越往前走你越难过,就这么简单。一个企业家只有解决了来自自身内部的这个冲击,未来才能幸存,才能谈得上发展。
前一篇:香港回归十年有何反思?
后一篇:不要让你的项目成为下一个汤臣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