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企业案例 |
陆新之
2006年度上市公司年薪榜单公布,深发展A董事长法兰克·纽曼以年薪995万元排在首位,*ST铜城总经理赵某年薪仅1.9万元,成为倒数第一,该公司2006年度主营业务收入740.67万元,净利润-5126.34万元。有舆论惊呼,内地上市公司高管年薪“贫富差距”竟然高达500多倍,其实,如果算上新上市的平安A股,该公司的董事长年薪超过1300万,那么高管收入差距,其实已经多达650倍。
看到这个榜单,第一感是最低的高管收入不足万元,未免过低。根据统计,在排行最后十位的上市公司中,高管年薪最高都没有突破3万元,仅为2.96万元,相当于每月仅收入2466元。我们暂且不怀疑其中披露的收入信息是否不完整,但是以2500元这样普通白领员工的薪水,似乎没有理由能够吸引到足够能力的高管,也就更加令人怀疑该公司的经营前景。事实上,只要是一个还有活力的股市,其中的上市公司,即使经营不善,其本身具有其隐形价值,无论是壳价值还是公司品牌,都有潜力可挖。因此,一家上市过低的高管收入,可能之一是该公司已经积重难返,连市场价格的薪水都不能给予高管,其前景堪虞;可能之二,则是该公司在高管收入披露方面不尽不实,或有什么盘外谋划,不能令人欣赏。而总体的上市公司高管收入来说,还是比起一般的非上市公司高管稍高的,这就体现了高管在上市公司身份的溢价。
(待续)
本文原刊登于最新一期《中国企业家》
前一篇:传媒业的大茶饭不易吃上
后一篇:上《财富非常道》谈劳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