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注“外面的人”

(2005-12-29 13:30:54)
关注“外面的人”

■陆新之 中国房地产报 2005-12-26 src="/inc/CMS/Click.asp?NewsID=914">


    有时候真是难形容香港人。

    这边内地地产界人士正为明年房价走势涨跌争论不休,还有人大呼小叫泡沫破裂大家玩完。可是那边和国际接轨见惯大风浪的众多香港实力派,偏偏就不理会某些专家和分析员的语重心长,对中国房地产概念乐此不疲。

    例如,新近在港交所招股的越秀房产基金上市后反应热烈,公开招股获超过14万份认购,相比名声很大的领汇有超过23万份认购申请虽然有所逊色,但认购金额达914亿元,相当领汇认购金额的8成,可见投资者对越秀房产的憧憬比领汇有过之而无不及。事实上,只要耐心一算就知道,以越秀房产的上市价每单位3.075元算,总市值只有30.75亿元,估计首年收益率为6.54%,吸引力一般。不论是领汇、李超人拥有的泓富以及这只越秀房产,下属的物业均称不上一流,投资者对之趋之若鹜,恐怕还是以新鲜感居多,如未来有更多同类产品推出,相信热潮将逐渐冷却。

    房产基金之最大特色为业务惟一,有最低派息率(注意非最低派息)保证,一般地产股若能提供同样的条件,应会获得同样的欢迎度。趁投资者对房产基金新鲜,相信不少地产股会优先考虑将投资物业分拆上市,看来香港同行们还是精明。 

    笔者日前与香港某会计师行合伙人相遇,大家闲谈间讲起,由于该公司有不少企业客户到新加坡上市,所以他会去新加坡。而他在当地与众同行说起,自己抽签得到了香港第一只上市的房地产基金领汇,正沾沾自喜时,却给大家取笑,说领汇收益率只有5厘,但新加坡上市的房地产基金通常都有6厘,不如去新加坡买好。但是此君却大义凛然道,新加坡上市的房地产信托基金近期表现持续向下,交易又远不及香港活跃,更关键的是,香港的地产基金,有中国概念,未来不可限量。一席话让新加坡同行们举座肃然。

    不仅新加坡人无法漠视中国地产概念,美国洛克菲勒等基金也是急着入伙。拿他们和香港上市公司百仕达合作的上海外滩项目来说,由接洽到实际签约合作,才不到两个月时间,这种效率,已经是行业内罕见的。原因除了双方准备比较充分之外,急于操作项目、兑现利润也怕是重要的因素。

    再说回一个香港聪明人的例子,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联合李嘉诚基金会斥资近26亿元人民币收购上海浦东地皮,将发展商用、文化及办公楼物业。长实及和黄各持有上述项目公司25%股权,李嘉诚基金会则占50%权益。连地价、建筑成本及其他工程开支,该项目之总投资额估计超过53亿元,对长和两公司来说并不算重大投资。但李嘉诚基金会成为该项目的主要股东,还是引起了一些争议。李嘉诚以基金会名义与上市公司共同投资的例子不少,较大型的项目包括投资加拿大赫斯基能源与元朗嘉湖山庄发展等。虽然投资成绩有目共睹,但还是有评论认为对上市公司小股东不公,且有与上市公司争利之嫌。

    我们这里倒是没有必要去替人家大小股东的是非做判断。但是,通过以上事例我们应该看到,对于一大批海外的专业人士来说,内地房地产不是有没有发展前途的问题,而是市场潜力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在关注开发商和专家的争论之外,多多留意这些有成功背景和案例者的动作,可能对那些处在迷茫中的业内人士更具启发性。

    (作者为财经作家,《新世纪》周刊主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