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能量状态转换的非记忆性

(2008-02-24 00:00:24)
标签:

能源危机

热力学第二定律

冰山

海水淡化

it

 《民科狂想录》之一

有人问:能量是什么?
我张口结舌不知怎么答。
那人又问:是否存在能子?
这个问题倒是简单,我答:不存在。当然,我们可以按质能公式把宇宙全部质量能量化,但这于能源课题而言,有意义么?

对于地球人来说,更关心的是可被利用的能量,也就是能源。

目前来说,地球上目前用的绝大部分能源还是来自太阳,太阳能及其转化的形式,包括远古时代保存下来的生物化石能源,水力,风能等,核能目前利用率还不高。不论太阳能及其转化形式的利用,还是核能的利用,都是把波长短的能量耗散为波长长的,核能利用是把一部分质量转化为能量,按波粒二象性,有质量的物体波长远小于无质量的(电磁波、光子),所以核能的利用是一种耗散这是毫无疑问的,太阳能也是,从太阳到地球的光平均波长小于地球在宇宙中辐射出去的。

热力学第二定律换种表达方式就是: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单位空间内平均波长总趋向于增加(有静质量物质分布趋于离散,短波能量被有静质量的物质耗散)。

(分子热力学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证明方式是:粒子之间碰撞,除了质量相等时矢量速度交换,其他情形下碰撞的粒子速度趋于平均)。

人类对能源的利用,经上述过程抽象,实际上就是一个卡诺机:波长平均化过程中波长较短方损失的能量被利用(比如转化为电能)的越多,那么效率就越高。

在继续讨论之前,我们可以做两个理想实验:

1.一艘船从下游向上游开,能否从河水中获得动力?答案是当然可以,可以抛锚时蓄能,蓄满后往上开,蓄能用完后再抛锚。

2.一根包裹绝热材料的环形管与地面垂直,底端与顶端暴露空气中并有温差电耦发电装置,底端与顶端温差大约一度,环内有数十个储热单元会随着环内圈的运动而转动(由于环质量均匀,因此此种运动耗能可忽略),储热单元以高比热、快速导热物质制备。每个储热单元到达底部或顶部后停留一会儿,待与环境温度(接近)一致后再运 动。理论上,这个装置是可以发电的,因为环境肯定存在温差(一般房间不同高度存在温差)。

这两个理想实验,在于打破环境的连续性,使能量状态转换失去记忆性,并利用这样的特性发电。

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能量转换的非记忆性:煤炭在氧化(燃烧)释放热量之前,并不与环境发生能量交换,因为燃烧前的煤炭和环境温度是一样低的。

破坏能量状态转换过程的时空及工作物质的连续性,我们可以发掘出来很多能源。

比如说:夏天从南极拖座冰山过来,一边可以用冰山融化时的冷水与夏天环境温度的温差发电,还连沿海城市淡水问题也解决了(据说这种方法拖冰山主要成本在融化冰山所耗能源上,改耗能为发电,可以让冰山淡水很便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