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web2.0是一个数学问题

(2006-07-05 15:00:06)
分类: 商务模式
前天在google黑板报上看到李开复一篇名为“中国 Web 2.0 的责任感 - 大胆假设更要小心求证”的文章(http://googlechinablog.com/2006/06/web-20_30.html),苦笑,web2.0本身是个数学问题,怎么可能用文章里的方法解决呢?
有次和一个MM一起吃饭,因为堵车,她花了29块钱到地方,回程出租车上,我收到她短信“JJ,我到家了,才花17块钱,5555”,很郁闷的口气,我回复“上次我在北四环堵了四十分钟,而且那天大雨!”她看到我有更倒霉的经历,回了条“哈哈”,显然是在比较之下,不郁闷了。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其实是公众有这样的心理需求,通过知晓、传播别人的不幸来获得自己幸福的虚幻感觉。
公共领域的消息方面,可以通过市场对第一报道人的反馈、约束来解决问题,如果第一报道人总是报道虚假消息,那么公信力降低,市场价值也会降低,传播渠道也是这样,如果合作伙伴转载到的消息总被时间证明是假的,合作伙伴就会因为自己的媒体价值受损而减少甚至取消源于第一报道人的转载。
但是web2.0时代,消息的传播途径变了,对第一报道人的约束没有了,约束更多存在于传播者的质疑,但是这种质疑相对大众媒体所受约束,就显得很无力了,有影响力的大众媒体会因一两条假消息而倒霉,而口口相传的消息,即使事后被证明是假的,会因为找不到第一报道人且很多人都充当了传播者而免于被公众追究。此种情况下,由于传播假消息的成本相差悬殊,web2.0更容易放大假消息。
而且很多时候,公众只是通过这种信谣传谣的活动娱乐一下,他们并不关心事情本身,事情本身和他们也没什么关系。难道就没有什么可以约束谣言的传播了吗?
MSN上有人说:如果前一段MOP上的魔兽事件发生在我身上,我会发律师信给MOP。
这是一个好的解决办法,虽然说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请律师,但是能被大众传播的坏消息里的主角,通常是有这个条件的,那么,消息的载体如果不主动控制谣言,就将面临法律风险。这样一来,web2.0下的谣言传播成本也将提高,让载体象公众媒体一样自我约束,把问题转化成了数学问题,是要影响力还是要降低法律风险,让载体自己去衡量。

文章引用自:http://googlechinablog.com/2006/06/web-20_30.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