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说“苦苣苔”

(2009-04-24 08:02:14)
标签:

苦苣苔科

大岩桐

非州堇

孔沟

胎座

华南

杂谈

分类: 花草欣赏

    如果你不是搞植物专业的,你可能对苦苣苔这三字没有什么印象,说说“苦苣苔”但如果你比较喜欢花草,你一定会知道大岩桐、非州堇、口红吊兰等植物,这些都是非常优秀的室内盆栽植物。它们都属于同一科植物,即苦苣苔科。苣苔科植物有很多优点,我对于苦苣苔科植物了解的也不是太多,但根据我这一段时间的实践经验,总结苦苣苔科植物有三个最大的特点:

    一是对光线的适应性,苦苣苔科植物原始生长环境一般是在森林的避荫之处,所以对光线的要求不是太高,一般稍明亮的散射光就可以,当然不需要强光的植物很多,但大多数均为观叶植物,而苦苣苔科植物可以在较暗的环境下开放出艳丽的花朵,有人说苦苣苔科植物是唯一可以在阴暗处开花的植物,也许有点夸张。

    二是它的繁殖方法简单而容易。就我目前接触过的苦苣苔科植物,都有这样一个特点,就是可以用叶插的方法进行繁殖,一片小小的叶片,经过适当扦插,可以长出很多小苗,并且操作方法简单,一般在家庭环境下完全可以操作,可以快速进行大量繁殖。

    三是它的变异性,比如非州堇,同一个品种,每次开花的花色都有区别,根据温度、光照度的不同,都可能使颜色发生变异,所以非州堇的花色才如此之多,可以达到几万种。而大岩桐则非常适合杂交,花友们经常会通过自行授粉,而培育出新的品种。

    说的太多大家也不会感兴趣,并且对于我们这些爱好者也没有太大的用处,我只是想告诉大家,苦苣苔科植物是优秀的家庭盆栽植物,适应能力强,繁殖容易,可操作性好,有极大的可玩性,强烈推荐!

    下面是权威的苦苣苔科植物介绍资料,仅供参考。

苦苣苔科简介

文名:苦苣苔科
科拉丁名:Gesneriaceae
双子叶植物纲菊亚纲的1科。多为具根状茎的草本,少数为灌木或乔木。叶对生或基生,稀轮生或互生,通常为单叶,不分裂,稀羽状分裂或为羽状复叶。花通常组成聚伞花序,两性,辐射对称或左右对称。萼片45枚。花冠钟状或辐状,多数两唇形,雄蕊全部能育,或42枚能育;花粉通常具3拟孔沟或3孔沟。雌蕊由2枚心皮形成,子房上位,半下位或完全下位,1室,有2侧膜胎座,或2室而有中轴胎座、胚珠多数。蒴果,室背或室间纵裂,稀盖裂(盾座苣属Epithema)或为浆果。染色体基数x417。花多为雄蕊先熟,多数属由昆虫传粉,大岩桐亚科中一些具红色或橙红色花冠和长花冠筒,以及发育蜜腺的属(如大岩桐属、ColumneaAsteranthera)由特产美洲的蜂鸟传粉,亚洲热带的芒毛苣苔属具相似的花冠,也由鸟传粉。本科约有 135 2 00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少数温带。中国有56属约413种,自西南、华南北达河北、辽宁西南部,多数分布于华南和云南东南部溶岩地区,有28属为中国特有属。本科不少植物的花美丽,可供观赏,著名的有大岩桐属、非洲紫芭苔属、好望角苣苔属、芒毛苣苔属和欧洲苣苔属。中国产的石吊兰、牛耳朵、蚂蝗七、猫耳朵、降龙草等在民间供药用。
    下面请大家欣赏一下苦苣苔科植物的风采,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以后将陆续介绍我自己的苦苣苔科之旅,请大家欣赏我的苣苔科作品。
 
  流鼻涕(皮草的一种):
说说“苦苣苔”说说“苦苣苔”
 
大岩桐:
说说“苦苣苔”说说“苦苣苔”说说“苦苣苔”说说“苦苣苔”说说“苦苣苔”
 
口红吊兰:
说说“苦苣苔”说说“苦苣苔”说说“苦苣苔”
 
非州堇:
说说“苦苣苔”说说“苦苣苔”
 
海豚:
说说“苦苣苔”说说“苦苣苔”说说“苦苣苔”
 
白天鹅(蕾丝蔓)
说说“苦苣苔”
 
 
喜荫花
说说“苦苣苔”
 
花猫:
说说“苦苣苔”说说“苦苣苔”
 
堇兰:
说说“苦苣苔”说说“苦苣苔”
 
一年生皮草
说说“苦苣苔”
 
 
金鱼吊兰:
说说“苦苣苔”
 
迷岩:
说说“苦苣苔”说说“苦苣苔”说说“苦苣苔”说说“苦苣苔”说说“苦苣苔”说说“苦苣苔”
 
说说“苦苣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请您欣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