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阅微草堂笔记·去去复去去 凄恻门前路》

(2010-11-09 23:26:18)
标签:

阅微草堂笔记

纪晓岚

纪昀

古诗

文化

分类: 杂谈

读书:《阅微草堂笔记·去去复去去凄恻门前路》

2010.11.09, 发表于 http://blog.sina.com.cn/yanlb2000

去去复去去,凄恻门前路,

行行重行行,辗转犹含情,

含情一回首,见我窗前柳,

柳北是高楼,珠帘半上钩,

昨为楼上女,帘下调鹦鹉,

今为墙外人,红泪沾罗巾,

墙外与楼上,相去无十丈,

云何咫尺间,如隔千重山,

悲哉两决绝,从此终天别,

别鹤空徘徊,谁念鸣声哀,

徘徊日欲晚,决意投身返,

手裂湘裙裾,泣寄稿砧书,

可怜帛一尺,字字血痕赤,

一字一酸吟,旧爱牵人心,

君如收覆水,妾罪甘鞭捶,

不然死君前,终胜生弃捐,

死亦无别语,愿葬君家土,

傥化断肠花,犹得生君家。

右见永乐大典,题曰李芳树刺血诗。不著朝代,亦不详芳树始末,不知为所自作如窦玄妻诗,为时人代作如焦仲卿妻诗也。世无传本,余校勘四库,偶见之,爱其缠绵悱恻,无一毫怨怒之意,殆可泣鬼神,令馆吏录出一纸,久而失去。今于役滦阳,检点旧帙,忽于小箧内得之,沈湮数百年,终见于世,岂非贞魂怨魄,精贯三光,有不可磨灭者乎?陆耳山副宪曰:此诗次韩蕲王孙女诗。前彼在宋末,则芳树必宋人,以例推之,想当然也。

《阅微草堂笔记》中的这一篇,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当然,主要是这首诗,太凄绝哀怨,夺人思绪。

古诗描写了一位痴情女子被丈夫休弃之后,没有怨恨,只是悲情的表达,以示自己的忠贞,希望丈夫能回心转意。其文字之凄绝,真可谓“泣血”二字。

与此可类比的有汉诗《行行重行行》,但个人以为都远不如这首《刺血诗》。

纪晓岚在诗后附记说,该诗见于《永乐大典》,题为《李芳树刺血诗》,但没写朝代,也不知道芳树的更多情况。不知道是如窦玄妻诗那样的写自己的诗,(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还是如焦仲卿妻诗(《孔雀东南飞》)那样的他人代写的。原来没有传本,是(纪晓岚)校勘永乐大典的时候偶然见到,喜爱其缠绵悱恻,而没有一毫怨怒之意,可泣鬼神,所以让馆吏抄录了一份,过后丢失了。现在翻检旧文章的时候,忽然又见到。沉寂数百年后,终于又问世,难道不是贞魂怨魄,精贯三光,不可磨灭么?陆耳山副宪说:该诗(在《永乐大典》中)位于韩蕲王孙女诗后面。而前者在宋末,那么芳树也必定是宋朝人。

 

纪晓岚喜爱这首古诗,特辑录在《阅微草堂笔记》中。

我也很喜欢,认为这是本书中相当精彩的一首诗,故笔记于本人博客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