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薛涛诗选(四)

(2022-05-09 11:18:06)
标签:

传统文化

风流人物

古韵流香

故纸钩沉

唐·薛涛

分类: 诗词学习

唐·薛涛《送郑资州》《江亭饯别》《春郊游眺寄孙处士二首》《送姚员外》《酬祝十三秀才》《贼平后上高相公》《续嘉陵驿诗献武相国》《上川主武元衡相国二首》《摩诃池赠萧中丞》《乡思》《送卢员外》《斛石山晓望寄吕侍御》《寄词》


唐·薛涛诗选(四)

唐·薛涛诗选(四)

唐·薛涛诗选(四)


《送郑资州》

雨暗眉山江水流,离人掩袂立高楼。
双旌千骑骈东陌,独有罗敷望上头。

雨暗:言阴雨时天色昏暗。
双旌:唐代节度领刺史者出行时的仪仗。泛指高官之仪仗 、高官。
千骑:唐武官名。
罗敷:古代美女名。此处诗人自喻。

薛涛身处卑贱的“官伎”地位,但她操守清高。自从被罚赴边,她体念了边塞的荒寂艰苦和生活的的艰辛,她厌倦了欢场中繁华热闹却要小心翼翼、仰人鼻息的生活,她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所以她花钱为自己“脱籍”,退隐浣花溪畔,靠办造纸作坊维持生计。她渴望寻觅到纯洁的爱情,过普通的家庭生活。这首《送郑资州》就是证明。
资州,蜀地州名。这个“郑资州”姓名生平不详,他应该是薛涛愿意托付终身的对象。诗中薛涛不仅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与郑资州分别的痛苦,还表示了自己在分别后会像罗敷女一样坚贞。


唐·薛涛诗选(四)

《江亭饯别》

绿沼红泥物象幽,范汪兼倅李并州。
离亭急管四更后,不见车公心独愁。

眼前是红泥茶壶,绿盖碗,鼻间是蒙顶的茶香,水藻的腥气。是日,天朗气清,会于城外离亭,为三人践行。数十好友皆至,少长皆具,可见三人交友之泛。并州李刺史与范、汪两位通判前来辞行,李刺史早与薛涛相熟,此番自山西而来,途经蜀中,在成都逗留几日,与薛涛晤面,自是一番唱和。
正值初春时节,惠风和畅,饯席气氛如往日那般欢畅,仿若不知离别将至也。从诗词歌赋,到当下时事,从着衣风潮到家长里短,所言皆妙趣横生,信可乐也。此三人,皆正直之辈,治理一方,深得民心,且胸中有大才,每有盛会,邀其入座,他们总不负众望,时不时蹦出些锦言妙语,引得赏会之人更加愉悦。薛涛打趣道:“范汪兼倅李并州”,直以晋之范汪与今之范、汪二人作比。
范汪,字玄平,曾任东阳太守,世称范东阳。范汪善清谈,在东阳太守任内“大兴学校,甚有惠政”。在礼学方面很是精湛,《通典》载其议丧礼之文甚多。有文集十卷。并擅长医术,常以拯恤为事。凡有疾者,不问贵贱,皆为之治疗,每多治愈,撰有《范汪方》。更工书法,《述书赋》云:“玄平近瞻,元常俯视。”《晋书》中载:“范玄平陈谋献策,有会时机。崧则思业该通,缉遗经于已紊。汪则风飚直亮,抗高节于将颠,扬榷而言,俱为雅士。”“荀范令望,金声远畅。”
薛涛捧起茶壶,一一上前添茶,以茶代酒,表的是深情厚谊。随之,众人相仿,皆以茶表心意。席间有人提议,要薛涛献歌一首,见友人兴趣极高,虽良久未唱,她推辞不得,便应了下来。她取出筝来,叫一人笙瑟相伴,浅吟低唱,谱了一首送别曲于三人。曲罢,厅内气氛急转直下,泣声不绝,有甚者与友人相拥嚎啕大哭。而此时,亭外马蹄鸣,更催离别意。
在这离亭送别的宴席上,急管哀弦次第催,行人就要离去,薛涛心下不舍,在一片茫然心绪中,沉郁吟诗,直言故人此去,唯留涛于锦城,恰似桓温不见车胤,惆怅亦无人说。
东晋车胤自幼聪颖好学,恭勤不倦,家贫无油,则在夏日置数十只萤火虫于綀囊中以照书,夜以继日。历任中书侍郎、侍中、国子监博学、骠骑长史、太常、护军将军、丹阳尹、吏部尚书。他凡所历任,则任劳任怨,竭尽心力,还能说会道,善于赏会。桓温主事荆州,征召车胤为从事,甚为器重,相继提升他为别驾、征西长史,每举行盛大宴会,桓温必邀车胤出席。若车胤因事未能出席,桓温便闷闷不乐,人们都说“无车公不乐”。

薛涛今日与三位一同游玩的诗友别离,心中的失落,非一两声“不乐”可以尽诉,时间带走了太多故人,薛涛年少时的宴会出游已盛景不再,知交零落天涯已无从追寻,人生之伤,莫过于斯。
太阳偏西了,声乐皆停,唯余归鸟展翅声。与三人告别,一句一字亦肺腑之言。霞光绽放时,三人上马,自夕阳中绝尘而去。长恨离亭,匆匆卷走身旁人。
送行的人也相互道别,东奔西去。薛涛笑着弯腰、挥手,留至最后。亭子又恢复了它的常态,清清冷冷的,它应是见惯了这样的场面,所以才能这般泰然吧。她静静地坐在椅上,捧起红泥茶壶,倒了一杯给自己。
入口很涩,茶凉了啊!
不知何时起,就喜欢上了喝凉茶,总觉得从苦中才能品出自己还真真切切地活着。日子一天天重复,没有惊喜,亦很少悲苦,若不想些法子提醒自己,就会沉溺在这种安逸中醒不过来了。
今日,与友会于锦城外离亭,送范汪兼李并州,一去三人,自觉更伶仃也。薛涛之别离,颇多怅然,送别姚院外时亦复如是:


唐·薛涛诗选(四)

《春郊游眺寄孙处士二首》

低头久立向蔷薇,爱似零陵香惹衣。
何事碧鸡孙处士,伯劳东去燕西飞。

今朝纵目玩芳菲,夹缬笼裙绣地衣。
满袖满头兼手把,教人识是看花归。

《梦溪笔谈》:“零陵香,本名蕙,古之兰蕙是也。”作者久久的低头面对蔷薇,喜欢这种像兰蕙一样的香气沾染自己的衣服。作者用了个“向”字,而不是“赏”等字,便有一层将蔷薇当人来看的意思在了。
碧溪应该是个地名,也有的版本写的是“碧鸡”。孙处士不晓得具体是哪位,专家们好像也没有定论;百劳即伯劳,梁武帝有首《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但只是借物起兴,何况孙处士也不可能一分为二,所以后两句的意思不太好理解。不知为不知,我不瞎说了。
第一首诗主要是跟孙处士的对话,第二首诗才真正表达出她春游的兴致勃勃。“纵目”二字就使人觉得一阵心胸舒畅。“玩”应该是玩赏的意思。夹缬即花布,地衣即地毯,说地上各色花草,如同花布笼罩游人的裙子,又像一层锦绣地毯。
作者春游如此开心,如此尽兴,又看到了如此美丽的花丛,她是何等的兴奋。这种激动的情绪她急需与人分享,但是如何分享呢?总不能拉住路上的行人一个个讲吧,况且语言如何能说尽那些美景和自己心中的喜悦呢?
于是作者用了最直接的方法,她采摘花朵,她不仅要让衣服沾上那兰蕙一样的芬芳,她还要将花朵揣满自己的衣袖,衣袖揣不下了,她还要插满自己美丽的鬓发,头上也插满了花朵,她还是觉得不够,她还采摘了满把的鲜花,要让每个看到自己的人都知道,自己是刚刚看花回来的。
这满袖满头兼手把的是花朵,也是她内心中满溢的愉悦和激动的体现。我所喜欢的,就是这两句中饱满的情感。而且薛涛的语言组织得很好,这“教人”一句是何等的干脆爽利,比“纵目”二字更令人痛快。这也就是我之前常提到的一个观点——有时饱满的情感不需要典故。


唐·薛涛诗选(四)

《送姚员外》

万条江柳早秋枝,袅地翻风色未衰。
欲折尔来将赠别,莫教烟月两乡悲。

烟月:云雾笼罩的月亮;朦胧的月色。
“垂柳千万丝,春来织别离”,离别本就是常态,然而诗人却怨丝丝杨柳织就了别离,令相别伤断心肠。
古时交通不便,往往一别,便此生难见。于是,离别寄怀,道以最深切的嘱咐便成惯例。古来江边离亭之侧多植柳树,因“柳”与“留”同,人皆以此表达挽留之意。
《三辅黄图·桥》云:“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送别”。自此,折柳近乎离别的同义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可谓借杨柳抒离情的千古绝唱。而薛涛,身处折柳送别之风最盛的唐朝,于春季为友践行,便少不了折柳一支来表达自己的不舍与一切顺利的祈愿。
诗人罗隐灞桥送别时尝赋: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锦江前所未有地安静,静得仿佛就只剩下薛涛与姚员外两个人。临江载着的柳树,沿着两岸伸向远方,望不到尽头。此时已经入秋,然而在风中翻飞的柳枝却依旧苍翠欲滴,没有任何衰败的迹象。这让薛涛的心里宽慰了一些。本就别离,若柳枝再衰败,便未免太不尽如人意了。
她提起裙摆,款款走到柳树下,抬头绕树一周,似乎要从万条柳丝中取出最为翠绿的那枝。她抬手,轻轻地截下一段,又袅袅地走到姚员外身旁,将柳枝递于他。“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既然柳丝绊不住离人,那便将心意托付与它,若一根丝带,将二人相系。如此,在异地他乡,便会少几分悲戚,多几分温暖吧。


唐·薛涛诗选(四)

《酬祝十三秀才》

浩思蓝山玉彩寒,冰囊敲碎楚金盘。
诗家利器驰声久,何用春闱榜下看。

浩思:犹遐想;畅想。
玉彩:鸾镜金波涩,翚衣玉彩凝。——权德舆《昭德皇后挽歌词》。
楚金:吾师惠佳句,胜得楚金归。——李中《依韵酬智谦上人见寄》。
诗家:芙蓉骚客空留怨,芍药诗家只寄情。——司空图《偶诗五首》。
利器:诚哉利器全由用,可惜吹毛不得人。——周昙《春秋战国门再吟》。
驰声 :结交当世贤,驰声溢四塞。——刘禹锡《谒柱山会禅师》。
春闱:几年秋赋唯知病,昨日春闱偶有名。——姚合《成名后留别从兄》。
榜下:甲门才子鼎科人,拂地蓝衫榜下新。——殷文圭《贺同年第三人刘先辈咸辟命》。

妾这副女儿身养在深闺,侍酒赋诗徒有虚名。祝十三这副诗家利器,遇到坚硬木材方知锐利;
祝十三这位天下才子,遇到乱世才知他的大用。何必非要参加春闱考试,去金榜中看取自己名姓?

这首诗中流露出的是愿望与现实碰撞后的抵触化情绪,是在不可得的痛苦情形下对功名的否定。另一方面,薛涛对功名利禄漠然视之的背后其实蕴含着自我安慰的成分,因为身为一个女子,她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参加科举考试,当然也不可能登科作官,这对于一个拥有如此高之才华的薛涛而言,无疑是终生的遗憾。


唐·薛涛诗选(四)

唐·薛涛诗选(四)

《贼平后上高相公》

惊看天地白荒荒,瞥见青山旧夕阳。
始信大威能照映,由来日月借生光。

注释
高相公:高崇文(746年-809年 ),字崇文,幽州人,唐朝名将。
白荒荒:头脑一片空白,惊惶失措的样子。
瞥:很快的看一眼,形容很短时间内。
始信:现在才相信。
由来:从来。

白话译文
看见贼兵造反,那是心慌意乱脑袋一片空白。短时间贼乱已平,看江山依旧,夕阳如故。
现在相信皇帝的威望能照耀山河。其实皇帝的光芒,也像日月一样,需借助于像高崇文一样的人才才能普照黎民。

文学赏析
永贞元年(805年)冬,西川节度副使刘辟要求兼领三川,皇帝不允。元和元年(806年)正月,刘辟起兵包围梓州。皇帝命高崇文充左神策营节度使,率右神策、奉天、麟游诸镇兵马讨伐刘辟。高崇文连战连胜,刘辟不得己投岷江,被擒于波涛之中。九月蜀境平息,刘辟被押送长安伏法。十月,朝廷任命高崇文检校司空兼成都尹、剑南四川凶度使。薛涛写此诗如实记载这段历史,颂扬了高崇文平乱的赫赫战功。
“惊看天地白荒荒,瞥见青山旧夕阳。”首联描写了兵乱前、后的自我感受。上半句以“惊看”发端,形象地描写了由于贼兵来势凶猛,为躲避乱兵,大脑空白,慌不择路,只顾逃命,天地影象黯淡,一片迷茫的恐慌心态。下半句以轻快的语调写出平乱后的平和景象。作者惊魂始定,手抚胸膛,意识到自己还活着,才顾得上环顾四周,平常景物映入眼帘,青山依旧,夕阳无限好,感到十分亲切。把人们在战乱时亦悲亦喜的典型心理描写得淋漓尽致。从创作角度分析,此不是从视觉角度出发,以自身在乱时、乱后对客观世界的不同感应,用高反差的对比手法表现出来。无形中体现了战乱带给人民的痛苦,衬托出高师雄兵英勇善战、势如破竹的气势以及反兵的不堪一击。十分清晰地体现了战局的神变,从艺术上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作了高度概括。
从心理角度分析,主体在外界事物影响下的自我调 控,表现为乱中与治后不同的行为特征。从仓促的“惊看”到气定神闲的“瞥见”间接表现了历史事件的变化过程,形成尾联对“臣、君”评价的坚实铺垫。
“始信大威能照映,由来日月借生光。”尾联自问自答,说才知道皇上大威如此照耀山河,原来借助的是将军之力。拐了一个弯称赞平定贼乱的高崇文。这不仅是对高师平贼治乱,光复河山之功的颂扬,也是对高师军纪严明,深得民心的赞美。总而言之,全诗紧扣主题,贯通一气。评价高崇文平乱功绩,照耀山川江河,切合人物身份,做到了颂扬而不带媚。 
名家点评
明代诗人钟惺《名媛诗归》:“开口自然挺正,而有光融拓落之气。”


唐·薛涛诗选(四)

《续嘉陵驿诗献武相国》

蜀门西更上青天,强为公歌蜀国弦。
卓氏长卿称士女,锦江玉垒献山川。

蜀国弦:乐府相和歌辞名。又名《四弦曲》﹑《蜀国四弦》。南朝梁简文帝﹑隋卢思道﹑唐李贺等均有此作。

公元807年(唐宪宗元和二年)唐朝宰相武元衡接替高崇文任剑南西川节度使,上任不久写了一首《题嘉陵驿》:“悠悠风旆绕山川,山驿空濛雨似烟。路半嘉陵头已白,蜀门西更上青天。”薛涛针对他诗歌中表露的愁苦、畏难情绪,续了这首《续嘉陵驿诗献武相国》。
薛涛续诗以武元衡诗歌结句为开头,以承接武元衡诗意,赞同了武元衡所说的“蜀门西更上青天”的现实。但是,这仅是西蜀的一方面,至于另一方面,薛涛话锋一转说:让我勉为其难地为您唱一首乐府歌曲《蜀国弦》吧,在《蜀国弦》歌中,蜀地的历史人文、人杰地灵、山川锦绣,一切是那么的美好;只要治理得当,西蜀的再生能力是非常强悍的,前景是非常美好的。薛涛续诗为武元衡一洗愁苦,达到了很好的劝勉效果。面对的是不熟悉的、可以决定自己生死的大人物,薛涛的诗歌中也无一丝阿谀媚气。据说武元衡看过大为感动,欣赏不已,还要报请朝廷授其校书郎官职,虽然未果,但已足以传为千古佳话了,薛涛以后“出入幕府”,为几任西川节度使咨询西川民情事务却是事实。


唐·薛涛诗选(四)

《上川主武元衡相国二首》

落日重城夕雾收,玳筵雕俎荐诸侯。
因令朗月当庭燎,不使珠帘下玉钩。

当落日西沉,层层城池中夕雾收尽,主人便用华美的食器宴请部下和客人。为能让朗朗明月来作庭中大烛,故意不叫人把珠帘放下玉钩。诗句描绘了夜晚宴请宾客的情景。诗句写得朗阔雄健,又不乏秀气。首句落笔开阔顿挫,奠定了全诗的基调。次句铺排而不粗陋。后两句中,意欲以月当烛,可谓雅兴颇高,而玉钩揽帘待月来的描绘,则又娟秀至极,不离女子之本色。
 玳筵雕俎,精美的食器。俎,古代祭祀用器。荐,此指进献食物。庭燎,大烛。诸侯,指武相国武元衡的部下和客人。


唐·薛涛诗选(四)

东阁移尊绮席陈,貂簪龙节更宜春。
军城画角三声歇,云幕初垂红烛新。

东阁:阁名。指东亭。故址在今四川省崇庆县东。唐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诗:"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仇兆鳌注:"东阁,指东亭。"一说谓款待宾客之所。参阅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一。
绮席:1.华丽的席具。古人称坐卧之铺垫用具为席。 2.盛美的筵席。
军城:唐代设兵戍守的城镇。
画角:古代乐器。竹木或皮革制成,外面绘彩,口细尾大,声音高亢激厉。古代军中常用:城头画角二三声。
三声:旧指军中用以传令的金鼓﹑笳﹑铎之声。


唐·薛涛诗选(四)

《摩诃池赠萧中丞》

昔以多能佐碧油,今朝同泛旧仙舟。
凄凉逝水颓波远,惟有碑泉咽不流。

此诗借景抒情,叙述作者和官宦的交往生活。萧中丞:萧祜,元和初任四川节度使判官,历御史中丞。
碧油:指幕府。张仲素《塞下曲》:“燕然山下碧油幢”。
逝水: 流水。
颓波:向下流的水势。


唐·薛涛诗选(四)

《乡思》

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
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

注释
峨嵋山:即峨眉山,在今四川省峨眉县西南。因有山峰相对,如峨之眉,故名。
不系舟:引自庄子《列御寇》:“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此处言人生就下漂浮的不系之舟,只是遨游而已,总是想念故乡,思归之情难禁。
锦浦:锦江之滨。锦江即今四川成都市南南河(走马河),流入灌县岷江。
棹声:摇船划桨的声音。

赏析
诗人本为长安良家女子,幼年随父薛郧因官入蜀。八九岁,涛即知声律,能诗文。有一天,父亲指着家中天井里一棵高高的梧桐树,对她说:“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要涛续绝句后两句。涛不假思索,随即应声说:“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其父一听,黯然无语,久久难以释怀。后来,果然一语成谶。涛长大后,沦为乐妓,历事十一镇,远涉边关献艺,与众多诗人唱和,真是“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身虽误落红尘,但诗人坚持以“诗名受知”,仍保持自矜、自负、自怜、自爱、不卑不亢,绝不同于一般以声色事人的乐妓。最终得以脱离乐籍,获得“女校书”的称呼,以诗名著称,不失耸干入云的“古桐”之姿。这位“女校书”,在诗词唱和应酬之后,夜深人静之时,便会涌起难禁的思乡之情。这首绝句,便是压抑已久乡恋的自然流露,回归家乡的渴望和向往。
“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首两句说的是峨眉山下江水清澈见底,珍贵如油。成都在峨眉山东北,峨眉东边山下水仅流入两条河:一是青衣江,发源四川芦山县,流至峨眉山东的乐山县入岷江;另一条就是成都市南的锦江,流至灌县入岷江。峨眉山下水与薛涛思乡之心一样,最终流入长江,东归大海。她想,我这只人生漂泊的小舟,永不拴在一个停泊点,随时准备返回老家去。“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什么时候,我能离开锦江之滨,扬起船帆,齐划船桨,吆唱启程,直通大江,回到我那日思夜想、度过童年美好时光的故乡啊!
薛涛乡思的美好愿望,始终未能实现。其原因一是古代交通不便,确有困难;薛涛家乡到底在哪里?这已经不重要了,留待后人去考究吧!二是她热爱成都,已把她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了。


唐·薛涛诗选(四)

唐·薛涛诗选(四)

《送卢员外》

玉垒山前风雪夜,锦官城外别离魂。
信陵公子如相问,长向夷门感旧恩。

注释
卢员外:指卢士玫。元和初,在武元衡幕,后为吏部员外郎。2、玉垒山:在成都西北。
锦官城:指成都。4、信陵公子:指战国时期魏国的信陵君,有食客三千。
“长向”句:言信陵君的食客,原为大梁夷门看门的,后来教信陵君窃符救赵之策,以报知遇之恩。 
引用典故:夷门。 

白话译文
成都西北方向的玉垒山下的夜晚飘起雪花,这一天,我在成都城墙外和卢员外依依不舍告别。
这场告别的情分就像信陵君当年和他的门客情分一样,我会长期面向夷门祈祷感谢旧日的恩情。

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不详。武元衡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时,曾厚待薛涛,薛涛感其知遇之恩,武元衡的幕府卢士玫前往京城,任吏部员外郎,薛涛拜别卢员外,并托卢员外向武元衡表示感谢而下此诗。 
《送卢员外》以景起,以情结。这首送别诗先写送别之地:是在成都西北的玉垒山前,成都城外。再写送别之时为夜间,分别时之景为风雪交加,这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气氛与环境,极力渲染了宏观概念下事件发生的凄冷环境。为下半句作了极致的铺垫,进而具体到微观概念中的某一点,即落到“别离魂”身上。“别离魂”是抒发在此时、在此地、在此景的特定环境中所引起的离愁别绪。诗人自称“别离魂”本身就是一种凄惨的象征。以“别离”点题“送”字,因别离而伤魂。
次二句引古以证今。信陵公子,用计而重用侯嬴,救赵胜秦而后自刎。诗人以此而暗喻自己与恩人的情谊,是生死之交,梦魂长随。诗人很会营造诗境,塑造如此凄惨的环境就是为了突出尾联对恩人的感谢之情。
作者以此诗写出了离别时的深沉悲痛以及对她对帮助她的人恩情难忘。此诗有力度,具悲壮美。

名家点评
明·钟惺《名媛诗归》:“只似一首吊古咏怀诗,却作送赠,高而朴,古而静,可谓大手笔。”


唐·薛涛诗选(四)

《斛石山晓望寄吕侍御》

曦轮初转照仙扃,旋擘烟岚上窅冥。
不得玄晖同指点,天涯苍翠漫青青。

初升的红日照临仙窗,不一会,便拨开轻烟晨雾登上杳远幽冥的斛石山。
可惜不能同当年的谢朓一同观赏此等美景,耸天的巨崖一片苍翠,到处都是青葱怡人的颜色。
诗句描绘登临斛石山的所见所感。前两句写红日跃山,如同仙境一般。后两句写青苍翠色,一个“漫”字,使人满目绿意。诗句任意驰骋,文笔清爽,风姿飘逸,不愧为女才子的手笔。
 斛石山,在成都之北,又名学射山。曦轮,太阳轮。曦,曦和,驭日者。轮,车。这里指太阳。扃,窗。擘,同掰。杳冥,遥远的天际。


唐·薛涛诗选(四)

《寄词》

菌阁芝楼杳霭中,霞开深见玉皇宫。
紫阳天上神仙客,称在人间立世功。

菌阁:形如菌状之阁。
杳霭: 茂盛貌。 幽深渺茫貌。 云雾飘缈貌。
紫阳:传说中古代神仙常以紫阳为称号。如周穆王时李八百号紫阳真君,汉周义山号紫阳真人。亦用以泛指道士。
世功:累代的功绩。

唐·薛涛诗选(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