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诗历:四月十五日

标签:
传统文化风流人物古韵流香故纸钩沉壬寅诗历杂谈 |
分类: 诗词日历 |
壬寅诗历:四月十五日
宋·赵蕃、唐·罗隐、宋·苏轼、陆游、杨万里
宋·赵蕃
《四月十五日发岳州》
狱事生人系,使臣王命将。
移官乏童马,泛宅恃舟航。
浩浩沅湘疾,滔滔孟夏长。
妻孥累微禄,盗贼幸空囊。
水驿才容借,风帆又趣张。
谁与可尤怨,政尔赋行藏。
狱事:有关刑狱之事。
生人:犹救人。
使臣:宋代府属专管缉捕的官员。
童马:马驹。
泛宅:谓以船为家。
沅湘:沅水和湘水的并称。战国楚诗人屈原遭放逐后,曾长期流浪沅湘间。
水驿:1.水路驿站。
2.水上驿路。
容借:宽容。
尤怨:埋怨;怨恨。
政尔:正尔;正当。政,通"正"。
行藏:《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意为被任用就出仕,不被任用就退隐。后遂用“行藏”指行迹、出处:问其行藏|杀马毁车从此逝,子来何处问行藏。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侨居信州(州治在今江西玉山上饶)。北宋朝散大夫赵旸曾孙,南宋中期著名诗人、学者、理学家。
以曾祖荫入仕,初任州文学,后任浮梁县尉、连江县主簿、太和县主簿。调任辰州司理参军,为辨冤狱与郡守力争,罢官。后绝意仕途,归隐玉山。
宋理宗即位(1224年),召为太社令,不拜;特改奉议郎,直秘阁,皆辞。朝廷下诏予祠,依直秘阁致仕。
宋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以八十七岁高龄辞世。景定三年(1262),秘阁修撰郑协等请谥,朝廷追谥“文节”。
唐·罗隐
《初夏寄顾绍宗》
江上偶分袂,四回寒暑更。
青山无路入,白发满头生。
郢浦雁寻过,镜湖蝉又鸣。
怜君未归日,杯酒若为情。
分袂:〈书〉离别;分手。
青山:指归隐之处。
为情:酬答﹐酬报。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的一位道家学者,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罗隐的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宋苏轼
《次韵朱光庭初夏》
朝罢人人识郑崇,直声如在履声中。
卧闻疏响梧桐雨,独咏微凉殿阁风。
谏苑君方续承业,醉乡我欲访无功。
陶然一枕谁呼觉,牛蚁新除病后聪。
郑崇:西汉高密(今山东高密西南)人,字少游。家世本高密大族,祖父徙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少为郡文学史。哀帝时官至尚书仆射。因上书谏封傅太后从弟商及宠臣董贤事忤旨,以此见谴。后被尚书令赵昌陷害,死狱中。
直声:正直之言。
崇至丞相大车属。弟立与高武侯傅喜同门学,相友善。喜为大司马,荐崇,哀帝擢为尚书仆射。数求见谏争,上初纳用之。每见曳革履,上笑曰:“我识郑尚书履声。”
谏苑:谏官官署。
牛蚁:指病虚,恍惚。
诗词开篇运用典故,引入正直清廉、敢于入朝直谏的郑崇
,表达诗人对其的怀念、敬佩,后又对比写自己直谏无门的愤懑与无奈。最后描述自己愉快地睡了一觉,醒来病没了,感觉耳目聪明的体会,表现了诗人洒脱的胸襟和豪放的情怀。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宋·陆游
《初夏杂咏》
挥袖谢人间,一窗如海宽。
鹿麛为老伴,松屑当朝餐。
自悟达生理,尽容非意干。
却嫌孤寂甚,支灶学烧丹。
松屑:指松子,松实。
达生:《庄子.达生》:"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郭象注:"生之所无以为者,分外物也。"后因以"达生"指参透人生﹑不受世事牵累的处世态度。
意干:犹才能。
宋·陆游
《初夏杂咏》
屐路缘虚壁,棋轩枕小滩。
玄言不媿籍,熟睡却输抟。
咄咄书常嬾,便便腹本宽。
山园时节好,杏子已微丹。
虚壁:空旷的墙壁。
玄言:1.指魏晋间崇尚老庄玄理的言论或言谈。 2.指老庄之书。 3.指道教义理。
“熟睡却输抟”:宋·王偁《东都事略》卷一一八:“陈抟字图南,亳州真源人也。始四五岁,戏涡水岸侧,有青衣媪召置怀中乳之,自是聪悟日益,少时尝举进士不第,遂不乐仕。有大志,隐武当山,移居华山云台观,又止少华石室,每寝处,多百余日不起。”《宋史·隐逸传》亦载。
陈抟得道后,每一睡,常至百余天,他曾著有五龙甘卧法一卷,朝廷赐号希夷先生。后以此典指华山仙家之事;
或指酣睡。
便便 :
肥胖的样子
山园:园林或园地。
宋·陆游
《初夏杂咏》
去日惊钻燧,穷途困负薪。
故人天末远,薄俗眼边新。
踽踽飘零客,悠悠剩长身。
寸心知已矣,端欲为谁陈。
钻燧:指年岁。
负薪:指贫困的生活处境。
天末:天的尽头。指极远的地方。
薄俗:轻薄的习俗,坏风气。
眼边:眼畔;跟前。
踽踽:1.独行貌。
2.引申为落落寡合的样子。 3.小步慢行貌。
飘零:比喻到处漂泊
宋·陆游
《初夏杂咏》
昔日江湖上,飘然无定居。
频倾京口酒,亦食武昌鱼。
北首心空壮,东归愤不摅。
岂知牙齿落,送老一茆庐。
京口酒:用为名酒的典实。
《晋书.郗超传》\时愔在北府,徐州人多劲悍,温恒云'京口酒可饮,兵可用',深不欲愔居之。\后用为名酒的典实。
心空:佛教语。谓心性广大,含容万象,有如虚空之无际。亦指本心澄澈空寂无相。
茆,同“茅”
宋·陆游
《江村初夏》
紫葚狼藉桑林下,石榴一枝红可把。
江村夏浅暑犹薄,农事方兴人满野。
连云麦熟新食面,小裹荷香初卖鮓。
苹洲蓬艇疾如鸟,沙路芒鞋健如马。
君看早朝尘扑面,岂胜春耕泥没踝。
为农世世乐有余,寄语儿曹勿轻舍。
座落于湖州老城区核心区域,即古白苹洲遗址
芒鞋:亦作"芒鞵"。
用芒茎外皮编织成的鞋。亦泛指草鞋。
早朝:早晨;早上。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后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他是南宋的大诗人,词也很有成就。有《剑南诗稿》、《放翁词》传世。
宋·杨万里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注释
梅子:一种味道极酸的果实。软齿牙:一作溅齿牙,指梅子的酸味渗透牙齿。
芭蕉分绿:芭蕉的绿色映照在纱窗上。与窗纱:《四部备要》本《诚斋集》作“上窗纱”,此据《杨万里选集》。与,给予的意思。
无情思:没有情绪,指无所适从,不知做什么好。思,意,情绪。
捉柳花:戏捉空中飞舞的柳絮。柳花,即柳絮。
白话译文
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诗写芭蕉分绿,柳花戏舞,诗人情怀也同有景物一样清新闲适,童趣横生。儿童捉柳花,柳花似也有了无限童心,在风中与孩童们捉迷藏。不时有笑声漾起,诗人该是从睡梦中被它叫醒的。首二句点明初夏季节,后二句表明夏日昼长,百无聊赖之意。这首诗选用了梅子、芭蕉、柳花等物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诗人闲居乡村,初夏午睡后,悠闲地看着儿童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心情舒畅。诗中用“软”字,表现出他的闲散的意态;“分”字也很传神,意蕴深厚而不粘滞;尤其是“闲”字,不仅淋漓尽致地把诗人心中那份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表现出来,而且非常巧妙地呼应了诗题。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二》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注释
半弓:半弓之地,形容面积极小。弓,古时丈量地亩的器具,后为丈量地亩的计算单位。一弓等于1.6米。
掬:两手相合捧物。
白话译文
松阴之下长着半弓的草苔,想看书可又懒得去翻开。百无聊赖中掬起泉水去浇芭蕉,那淅沥水声惊动了正在玩耍的儿童,他们还以为骤然下起雨来。
赏析
诗写作者闲适、慵倦的情绪。他想看书,可是刚刚翻开又兴致索然,百无聊赖中掬起泉水去浇芭蕉。那淅沥水声惊动了正在玩耍的儿童,他们还以为骤然下起雨来。这儿以诗人的闲散无聊与儿童的天真烂漫相比较,一个“戏”字,一个“误”字起到相互映衬的作用,而情景宛然,含有无穷乐趣,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瞬间的形象和自己偶然触发的兴会,在这两句中也得到生动的显示。
初夏时节,闲居无事,此时奔竞之心尽消,与自然贴近,与儿童贴近,情绪得到交流,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这两首诗反映的就是这样一种微妙的情境,第一首写午睡初起,没精打采,当看到追捉柳絮的儿童时,童心复萌,便不期然地沉浸其中了。第二首写他从书斋来到庭院里,百无聊赖,便捧起水来洒在芭蕉叶上,使儿童误以为下雨。全诗充满生活情趣,炼字也精。
名家点评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四:杨诚斋丞零陵时,有《春日绝句》云:“梅子流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张紫岩(浚)见之曰:“廷秀胸襟透脱矣。”
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卷九:“梅子留酸”、“芭蕉分绿”已是初夏风景,安得复有柳花可捉乎?
2021-05-26
四月诗历十五日:
唐·陆龟蒙《四月十五日道室书事寄袭美》
皮日休《奉和鲁望四月十五日道室书事》
宋·宋庠《四月十五日晚出溪上留连不能去》
李昴英《四月十五游僧寺》
朱松《四月十五日上元道中》
前一篇:壬寅诗历:四月十四日
后一篇:135@365《初夏听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