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b108、唐·李商隐诗选(五)

(2022-04-18 17:45:56)
标签:

传统文化

风流人物

古韵流长

故纸钩沉

唐·李商隐

杂谈

分类: 诗词学习

唐·李商隐《异俗二首》《归墅》《题僧壁》《自喜》《崔处士》《令狐舍人说昨夜西掖玩月因戏赠》《因书》《夜意》《李卫公》《蝶》《自贶》《韦蟾》《鸾凤》


b108、唐·李商隐诗选(五)

b108、唐·李商隐诗选(五)

b108、唐·李商隐诗选(五)


《异俗二首(时从事岭南)·其一》

鬼疟朝朝避,春寒夜夜添。
未惊雷破柱,不报水齐檐。
虎箭侵肤毒,鱼钩刺骨铦。
鸟言成谍诉,多是恨彤幨。

注释
徐逢源云:“此诗载《平乐县志》,原注下又有‘偶客昭州’四字。”冯浩据《渊鉴类函·州郡部》广西引商隐诗“假守昭平郡,当门桂水清。海遥稀蚌迹,峡近足滩声”认为商隐曾摄守昭平郡。然今人陶敏查出此诗乃宋人陶弼所作,见《舆地纪胜·昭州》。冯浩谓代理昭州刺史恐难成立。然商隐集中尚有(昭州》一首。此诗当与《昭州》同作于大中二年春。昭州平乐郡,属岭南西道,州治在平乐县(今属广西)。异俗:指边远地区的民情风俗。
鬼疟:即疟疾。迷信以为系疟鬼作祟,故有逃疟之俗。
当地雷雨多,习以为常,故云。
洪水发作无时,故云“不报”。
当地百姓用毒药濡箭锋射虎。
铦:锋利。
鸟言:指昭州一带少数民族难懂的土语。谍诉:诉讼的状词。
彤幨:红色的车帷,借指刺史。汉代刺史“传车掺驾,垂赤帷裳”(见《后汉书·贾琼传》)。


b108、唐·李商隐诗选(五)

《异俗二首(时从事岭南)·其二》

户尽悬秦网,家多事越巫。
未曾容獭祭,只是纵猪都。
点对连鳌饵,搜求缚虎符。
贾生兼事鬼,不信有洪炉。

注释
秦网:即指渔网。桂林郡秦代设置,故称。
越人迷信鬼神,故当地人多从事巫祝活动。
獭祭:指打渔。《礼记·月令》:“孟春之月,獭祭鱼,然后虞人入泽梁。”
猪都:指豪猪。《桂海虞衡志》:“山猪即豪猪,身有棘刺,能振发以射人。”
点对:检点安排。连鳌饵:能一钓而连多鳌的饵。《列子·汤间》:“龙伯之国有大人,·····一钓而连六鳌。”
南中多虎,当地民俗常求符以缚之。道家有制虎豹之符。
贾生事鬼: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文帝向贾谊问鬼神之本事,此言当地儒生亦事鬼神。
洪炉:指天地造化的自然之道。《庄子·大宗师》:“今一以天地为大炉,造化为大冶。”


b108、唐·李商隐诗选(五)

《归墅》
唐·李商隐
行李逾南极,旬时到旧乡。
楚芝应遍紫,邓橘未全黄。
渠浊村舂急,旗高社酒香。
故山归梦喜,先入读书堂。

注释
墅:指故山之草野。诗作于大中二年秋,自桂林返长安途经邓州一带时。
行李:指行旅之人。南极:南方荒远之地。
楚芝:指商山紫芝。《十道志》:“商洛山在商州东南九十里,亦名楚山。”《高士传》:“四皓避秦入商洛山,作歌曰:‘哗哗紫芝,可以疗饥。”’
邓橘:邓州所产橘。
村舂:水雄春米声。指乡村中舂米的碓声。唐·杜甫 《村夜》诗:“村舂雨外急,邻火夜深明。” 唐·李商隐 《归墅》诗:“渠浊村舂急,旗高社酒香。” 明·杨慎 《黄莺儿·离情》曲:“月明闲杀秋千影,梦艰成。村舂相应,疑是棹歌声。”
旗:青旗,酒店标帜。社酒:秋社时酿的酒。立秋后第五戊日为秋社。


b108、唐·李商隐诗选(五)

《题僧壁》

舍生求道有前踪,乞脑剜身结愿重。
大去便应欺粟颗,小来兼可隐针锋。
蚌胎未满思新桂,琥珀初成忆旧松。
若信贝多真实语,三生同听一楼钟。

注释
冯浩《玉溪生诗笺注》卷四系此诗于在梓州幕期间(大中五至九年),谓:“义山好佛,在东川时于常平山慧义精舍经藏院韧石壁五间,金字勒《妙法莲花经》七卷,见文集。”酌编大中七年。
《因果经》:“菩萨昔日以头目脑髓以施于人,为求无上真正之道。”
《报恩经》:“有婆罗门往乞其头,王许之。”《菩萨本行经》:“佛言我昔于间浮提作国王,剑身出肉,深如火钱,以苏油灌中作千灯炷,语婆罗门,请说经法。”
去:语助辞,来也。《维摩经》:“以须弥之高广,内(纳)芥子中,无所增减。”
《涅盘经》:“尖头针锋受无量众。”
《吕氏春秋·精通》:“月望则蚌蛤实,群阴盈;月晦则蚌蛤虚,群阴亏。”新桂:指月。
《博物志》:仙传曰:松脂沦地中,干年化为获菩,千年化为琥珀。
贝多:树名。古印度多用其叶书写佛经。故借指佛经。真实语:《法华经》:“如所说者,皆是真实。”
三生:指过去、未来、当今三世,见《魏书·释老志》。同听一楼钟:取觉悟之义。


b108、唐·李商隐诗选(五)

《自喜》

自喜蜗牛舍,兼容燕子巢。
绿筠遗粉箨,红药绽香苞。
虎过遥知阱,鱼来且佐庖。
慢行成酩酊,邻壁有松醪。

注释
取篇首二字为题。作于会昌五年春闲居永乐期间。
箨:笋壳。
红药:红芍药。
阱:陷阱。
松醪:酒名。用松膏(松脂)酿的酒。”唐人于酒名末,往往喜加“春”字。唐德宗时湘潭(今湖南湘潭)尉郑德璘好酒,曾持此佳酿赠友,按当时习俗以“松醪春”名之。亦称“松叶酒”。唐宋人以饮用有延年之功的松醪为时尚。


b108、唐·李商隐诗选(五)

《崔处士》

真人塞其内,夫子入于机。
未肯投竿起,惟欢负米归。
雪中东郭履,堂上老莱衣。
读遍先贤传,如君事者稀。

注释
《庄子·刻意》:“能体纯素(体现自然的纯朴),谓之真人。”塞其内:指固塞其精神。
机:指造化之机。《庄子·至乐》:“万物皆入于机,皆出于机。”
投竿起:辞隐而入仕。应璩《与从弟君苗君胃书》:“昔伊尹辍耕,至体浑投竿。”《文选》注引《东观汉纪》,谓郅恽尝从郑次都隐于山中,渔钓甚娱。留数十日,恽渭然叹曰:“天生俊士,以为民也。”告别而去,客江夏郡,举孝廉为郎。
《孔子家语》载子路“常食藜藿(lí huò)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
《史记·滑稽列传》谓东郭先生“行雪中,履有上无下,足尽践地”。
《孝子传》载楚老莱子行年七十,“常着斑烂之衣,为亲取饮。上堂脚肤,恐伤父母之心,因僵仆为婴儿啼”。

白话译文
你的内心充满了纯素之体,你的思维时刻融合于自然之境。
不肯投竿而起去追名逐利,只喜欢负米归来奉养慈亲。
下雪天,履有上无下,穷得像东郭先生;父母在堂,你像老莱子一样着彩衣以娱亲心。
我读遍了所有的先贤传,像你这般事迹的却实在没有几人。

作品赏析
庄子。万物出乎机。入乎机。家语。昔者由也为亲百里负米。史记。东郭先生行雪中。履有上无下。足尽践地。列士传。老莱子行年七十。作婴儿娱亲。着五采斒斓衣。


b108、唐·李商隐诗选(五)

《令狐舍人说昨夜西掖玩月因戏赠》

昨夜玉轮明,传闻近太清。
凉波冲碧瓦,晓晕落金茎。
露索秦宫井,风弦汉殿筝。
几时绵竹颂,拟荐子虚名。

注释
令狐舍人:指令狐綯,大中三年二月拜中书舍人。西掖:指中书省。诗作于大中三年秋。
太清:三清仙境之一。
金茎:铜柱。汉建章宫承露盘高二十丈,大七围,以铜为之。上有仙人掌擎盘承露。
索:井绳。
杨慎《丹铅录》:“古人殿阁檐棱间有风琴、风筝,皆因风动成音,自叶宫商。”本句风筝即指此,又称铁马。
《文选·甘泉赋》李周翰注:“(扬)雄尝作《绵竹颂》,成帝时直宿郎杨庄诵此文,帝曰:‘似相如之文。’庄曰:‘非也,此臣邑人扬子云。’帝即召见,拜黄门侍郎。”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上。上读《子虚赋》而善之。……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间相如。”


b108、唐·李商隐诗选(五)

《因书》

绝徼南通栈,孤城北枕江。
猿声连月槛,鸟影落天窗。
海石分棋子,郫筒当酒缸。
生归话辛苦,别夜对凝釭。

因书:即因书所见成篇之意。作于大中九年冬杪,由梓州返长安途中。
绝徼,形容极远的边塞之地。
南通栈:南通剑阁栈道。
孤城:边远的孤立城寨或城镇。
枕江:临江。
天窗:指山崖﹑洞窟顶部透光的缝隙。
郫筒】:酒名。相传晋山涛为郫令,用竹筒酿酒,兼旬方开,香闻百步,俗称"郫筒酒"。


b108、唐·李商隐诗选(五)

b108、唐·李商隐诗选(五)

《夜意》

帘垂幕半卷,枕冷被犹香。
如何为相忆,魂梦过潇湘?

注释
夜意:即夜中思妻忆妻之意。
幕:帷帐,帐子。
相忆:忆我。相,指示副词,偏指一方,此处指代第一人称,言妻子对己的思念。
潇湘:《零陵总记》:潇水在永州西三十步,出自道州营道县九嶷山中,亦名营水;湘水在永州北十里,出自桂林阳海山中,经灵渠北流至零陵北,与潇水合。二水皆清泚一色,高秋八九月,虽丈余可以见底。自零陵(今属永州市)合流,谓之潇湘。此处指所思之人的居处。 

白话译文
窗帘低垂着,房帷半敞,枕上清冷,被子里留有余香。
想不到,为了抚慰我的思念,你的魂梦竟远渡潇水和湘江。 

创作背景
此诗为唐宣宗大中二年( 848年)李商隐在桂林作幕僚时忆内之作。当时李商隐长期寓居桂林,很想念妻子。忽有一夜,妻子飘然入梦,二人梦中缱绻,这首诗即为梦醒之作。
赏析

一、二句写梦醒后的主观感受,睡中思忆,情切入梦;梦醒看见窗帘低垂,幕帐半敞,觉得枕头冰冷,自己感觉冷清孤单,又似乎能闻到妻子在一侧而又有被香。此处妙在著一“仍”字,似乎梦中感觉到的,梦醒后似乎仍然存在。

此诗首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焦虑,明知妻不可能重生,却是“幕半卷”,于细微处见到真情。“枕冷”是现实,“被仍香”诱发了对妻子体香的重温,幻觉多于感受。

三、四句补充叙述梦中的情境,而以问句写出;你为何因为我而渡潇湘至此相会,不说自己思念妻,而说妻子思念自己,更见诗人思念妻子的急切心理,此亦翻过一歩法。

此二句借湘水神的典故诉说了相思之苦,只要能再见面,即使在梦中也是美好的。此夜,妻子在梦中是来还是不来,诗人没有明说,读者可思而得之。

此诗字数只有二十八字,但读罢余音余音袅袅,回荡不绝,好像诗中的正意并不在字面上,而这正意再加二十八字也未必能写完。

名家点评
清代学者姚培谦《李义山诗集笺注》:众生总为业想缠缚,无一刻安歇时。魂梦过潇湘,软暖中应更有在。
清代学者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忆内之作,殊近古风。
清代文学家纪昀《抄诗或问》:小有情致,亦无深味。
近代学者张采田《李义山诗辨正》:一气浑成,耐人咀嚼,正深于味者,不但情致宛转可诵也。
现代学者刘学锴《李商隐诗歌集解》:二句谓如何因我之思忆,而使对方魂过潇湘于梦中与已相会,以暂慰寂寥也。魂梦非指已。愚按:魂梦指己亦通,此论尚难遽定。


b108、唐·李商隐诗选(五)

《李卫公》

绛纱弟子音尘绝,鸾镜佳人旧会稀。
今日致身歌舞地,木棉花暖鹧鸪飞。

注释
李卫公:指李德裕。唐武宗会昌年间(841—846)居相位,力主削藩,曾助武宗讨平刘稹叛乱,进封卫国公,后失势被贬。
绛纱弟子:《后汉书·马融传》:马融“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后世以“绛世弟子”指授业生徒。音尘绝:毫无消息。
鸾镜佳人:本指后房妻妾,诗中则比喻政治上的同道者。
致身:犹言归身。歌舞地:即歌舞冈(在今广州市越秀山上),因南越王赵佗曾在此歌舞得名。此代指与广州邻近的李德裕贬所一带地区。
木棉:落叶乔木,也称“攀枝花”“英雄树”,先叶开花,大而红。结实长椭圆形,中有白棉,可絮茵褥。鹧鸪:鸟名。形似母鸡,头如鹑,胸前有白圆点,如珍珠。背毛有紫赤浪纹,古人谐其鸣声曰:“行不得也哥哥。” 

白话译文
受业于你的门生已没有音信,你的同朝旧好也见不到身影。
今天你来到这南蛮的地方,只见到木棉花开,还听到鹧鸪飞鸣。 

创作背景
这首七言绝句作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前后,正是李德裕谪居崖州之时。动乱的边关,经过李德裕整治后,连连获得捷报。唐宣宗为收复河湟之地大摆庆贺宴席,并对参战有功将士论功行赏。李商隐想起了真正对收复国土功劳最大而此时却被贬逐到远方的前宰相李德裕,于是怀着愤懑不平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诗。 


b108、唐·李商隐诗选(五)

赏析

诗的前两句写李德裕在崖州困顿不堪的贬所生活,充满了悲惨、愁苦、凄凉的气氛。这两句诗巧妙地连用两个典故,写得比较隐微、婉曲。诗人以“绛纱弟子”借喻李卫公当年的弟子和追随者,含有尊敬称美之意,然而后面配以“绝”字,把昔日的同道者,或被镇压,或叛离,或落荒,或隐退,那种风流云散的情景,动人地呈现出来。“绛纱弟子”与后面的“音尘绝”形成鲜明的对照,反映了人世的沧桑;“鸾镜佳人”状往昔同僚旧友的情谊之亲,后面用“少”字收结,具有一种“大势已定、无可奈何”的感慨。两个对比造成了一种悲凉、感慨、喟叹的气氛,一下子就吸住了读者的注意力。

诗的后两句笔调一转,描写海南一带的美丽景色。这两句诗从表面上看,李德裕来到轻歌曼舞的美丽的海南,春日照在层林叠翠的山峦上,溪水在重峦叠峰中曲曲折折地唱着欢歌,高大的木棉树开着灿灿的红花,活泼可爱的鹧鸪鸟在翠绿的深山里飞来飞去。风光美丽,景色凄迷。实际上,诗人用佳词丽语衬托贬所的荒凉,以景结情。一个有报负、有作为的政治家,他时刻关心的是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命运。如果让他在出水之间饱食终日,不啻于在精神上受着一种酷刑。诗人有南疆生活的经历,可见这番描述并非凭空想象,也是一种真诚的劝勉。诗人经过这样艺术表现,使李德裕绵绵不尽的愁恨,不但伤感的气氛更浓,而且更加凄楚动人。

诗的前两句已把诗中人的处境之悲惨写到了极点,为逼出怨情蓄足了力量,按一般常理,诗的后两句势必让诗中人的怨情喷薄而出、一泻为快。但是诗人却匠心独运,后两句偏偏不予答复,而是把笔锋转,用清丽、明快的诗句把蛮荒的海南写得富有诗情画意,这样使诗句一下子选起波澜,引起无限联想,言有尽而意无穷。

这首诗慨叹李德裕置身遐荒,孤独穷悴,与昔日政治上亲近人物,音信断绝,于今昔之感中,致伤怜之意,表达了诗人的正直、善良和追求真理、明辩是非曲直的磊磊胸怀。诗含蓄而有情韵,意在言外,韵味深厚。

名家点评
清代
姚培谦《李义山诗集笺注》引程梦星:李德裕之为人,史称其性孤峭,又不喜饮酒,后房无声色之娱,此诗“绛纱弟子”“鸾镜佳人”事殊无征。大抵欲形容今日之流贬,不得不借端于昔时之贵盛,倘所谓诗人之言不必有其实耳。
冯浩《玉谿生诗集笺注》:下二句不言身赴南荒,而反折其词,与“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同一笔法,伤之,非幸之也。
屈复《玉谿生诗意》:卫公功在社稷,当写其重大者,但写歌舞,似有不足者。
纪昀《玉谿生诗说》:格意殊高,亦有神韵似更在赵嘏《汾阳宅》诗以上。但末句如指南迁,不合云“歌舞地”,如指旧第,不合云“木棉”“鹧鸪”,此不了了。
张采田《玉谿生年谱会笺》:木棉花暖,鹧鸪乱飞,所谓歌舞者如是而已,“绛纱”“鸾镜”之乐,安可复得耶?言虽似讽,意则深悲。

现代
古典文学研究家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此诗明是为德裕贬崖州司户而作。“致身”犹言归身、收身也。“致身歌舞地”,言今日收身于纷华之地,并无不合。


b108、唐·李商隐诗选(五)

《蝶》

孤蝶小徘徊,翩翾粉翅开。
并应伤皎洁,频近雪中来。

翩翾:小飞貌。翾:飞翔。
这两句大意是:一只蝴蝶缓缓地飞来,徘徊了一小会儿,又张开粉翅飞走了。


b108、唐·李商隐诗选(五)

《自贶》

陶令弃官后,仰眠书屋中。
谁将五斗米,拟换北窗风。

这首诗写于他从一高官被迫自己主动调至地方,担任比县令还小的一介武官县尉,李商隐在一次因为对待囚犯的量刑的问题上与当时的观察使发生争执,这让李商隐这个从小舞文弄墨的书生感到很不舒服,极度愤怒的李商隐竟然离职不归,以示抗议,并写下这一首诗。

李商隐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典故自喻,自比陶渊明,不愿与乡里小人同流合污。李商隐仕途起起落落,居无定所,于是开始羡慕陶渊明"采菊东筒下,悠然见南山"式的生活。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用一句:"引壶觞以自酌,阿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来表达出作者已经看透世间功名利禄,决心归隐田园的出世思想。

诗里提到了一个典故,即陶渊明抛弃官职时说“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这个“五斗米”指的是官俸。诗人感慨:谁能像陶渊明一样不用工作,不用赚钱,不用阿谀奉承,就能够像隐居山野?可见陶渊明的大雅境界,非凡人能及。

北窗风:陶渊明隐居,夏日临北窗高卧,凉风徐至,闲逸自得,俨如远古的高人。后遂用“北窗高卧、高枕北窗、北窗眠、北窗风、北窗兴、北窗凉、陶窗”等表示悠闲自适;用“北窗叟、羲皇人、羲皇上人、羲上人、羲皇上”等喻闲逸自适的人。


b108、唐·李商隐诗选(五)

《韦蟾》

谢家离别正凄凉,少傅临岐赌佩囊。
却忆短亭回首处,夜来烟雨满池塘。

韦蟾:穆宗朝翰林学士韦表微之子,唐宣宗大中七年(853年)登进士,山南东道节度使徐商辟为掌书记。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自职方郎中充翰林学士,加户部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十二年(871年),迁工部侍郎、知制诰,为翰林学士承旨,次年改御史中丞,兼刑部侍郎。
谢家:指晋太傅谢安家。亦常用以代称高门世族之家。
“少傅临岐赌佩囊”《晋书·谢玄传》:玄少好佩紫罗香囊,“(叔父)安患之,而不欲伤其意,因戏赌取,即焚之,于此遂止。
少傅:古代官名。"三孤"之一。周代始置﹐为君国辅弼之官。与少师﹑少保合称"三孤"。后一般为大官加衔﹐以示恩宠而无实职。
临岐:本为面临歧路﹐后亦用为赠别之辞。
佩囊:随身系带的用以放零星物品的小口袋。


b108、唐·李商隐诗选(五)

《鸾凤》

旧镜鸾何处,衰桐凤不栖。
金钱饶孔雀,锦段落山鸡。
王子调清管,天人降紫泥。
岂无云路分,相望不应迷。

鸾鸟:鸾鸟是古代传说的神鸟。据《异苑》载“鸾睹镜中影则悲。”后人在诗中多以鸾镜表示临镜而生悲。羁宾王养一鸾,三年不鸣。后悬镜照之。鸾睹影悲鸣,一奋而绝。 ——《异苑》
饶:让。孔雀背及尾皆圆文五色,相绕如带千钱。
落:下,落于……之后。
王子调清管:用王子晋吹笙作凤鸣事。
天人:指天使。紫泥:指用紫泥封口的`诏书。
云路分:仕途贵显的定分。

名家点评
清·姚培谦《李义山诗集笺注》:此亦悼亡之词。上半首即“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之意。下半首言仙踪既去,庶几天上遇之。
清·张采田《玉谿生年谱会笺》:此选尉时寓言也。“旧镜”句谓秘省清资,不能复入。“衰桐”句谓两次为尉,非心所甘。“王子”一联,谓京尹留假参军,管奉章。义山本宗室,故日“王子”。天人以喻京尹。金钱句让人才华自炫,“锦段”句己文采渐衰。义山以笺奉驰名,乃不能掌诰内廷,翻使屈身记室,故反言之。结则望从此或致显达耳。
清·冯浩《玉谿生诗集笺注》:上半喻已之不得所依,让不如我者之得意也。下半喻得为清资之官可望高跻云路。“王子”,义山自谓。“天人”,注拟之天官也。玩其情味,必从江乡还京,拔萃重入秘省时作无疑矣。

b108、唐·李商隐诗选(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