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10@365唐薛涛

(2022-04-20 16:08:55)
标签:

传统文化

风流人物

古韵流长

故纸钩沉

唐薛涛

杂谈

分类: 骚人墨客

薛涛
唐代女诗人 

110@365唐薛涛

110@365唐薛涛

110@365唐薛涛


薛涛(约768年—832年),字洪度,唐代乐伎、清客,蜀中女校书、诗人 。
薛涛八九岁通诗律,居浣花溪,创薛涛笺。薛涛与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与鱼玄机、李冶、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流传诗作90余首,收于《锦江集》。

堪比卓文君的才女
薛涛,长安人,父亲薛郧在京城长安当官,学识渊博,把这个唯一的女儿视为掌上明珠,从小就教她读书、写诗。
薛涛八岁那年,薛郧在庭院里的梧桐树下歇凉,他忽有所悟,吟诵道:“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薛涛头都没抬,随口续上了父亲薛郧的诗:“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那一年,薛涛不过八九岁。她天分很高,让父亲又喜又忧。
薛郧为人正直,敢于说话,结果得罪了当朝权贵而被贬谪到四川,一家人跋山涉水,从繁华的京城长安搬到了遥远的成都。没过几年,他又因为出使南诏沾染了瘴疠而命丧黄泉。那时薛涛年仅14岁。母女俩的生活立刻陷入困境。薛涛不得已,凭借“容姿既丽”和“通音律,善辩慧,工诗赋”,16岁加入乐籍。
那时的官员们往往都是科举出身,文化素质不低,要让他们看得上眼,不仅需要美貌,更需要才艺、辞令和见识,而这正是薛涛的长项。身在娱乐场中,使得她与当时许多著名诗人都有来往,在这份名单中不乏像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祜等诗坛领袖。


110@365唐薛涛

110@365唐薛涛

大帅府里的女校书

贞元元年(785年),中书令韦皋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在一次酒宴中,韦皋让薛涛即席赋诗,薛涛神态从容地拿过纸笔,提笔而就《谒巫山庙》韦皋看罢,拍案叫绝。这首诗完全不像出自一个小女子之手。一首诗就让薛涛声名鹊起,从此帅府中每有盛宴,薛涛成为侍宴的不二人选,很快成了韦皋身边的红人。
韦皋任节度使时,随着接触的增多,就让她参与一些案牍工作。这些事对于薛涛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她写起公文来不但富于文采,而且细致认真,很少出错。韦皋仍然感觉大材小用,有一天他突发奇想,要向朝廷打报告,拟奏请唐德宗授薛涛以秘书省校书郎官衔,为薛涛申请作“校书郎”(一说为武元衡所奏)。“校书郎”的主要工作是公文撰写和典校藏书,虽然官阶仅为从九品,但这项工作的门槛却很高,按规定,只有进士出身的人才有资格担当此职,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哪一个女子担任过“校书郎”。但因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却称之为“女校书”。
薛涛红得发紫,不免有些恃宠而骄。前来四川的官员为了求见韦皋,多走薛涛的后门,纷纷给她送礼行贿,而薛涛“性亦狂逸”,你敢送我就敢收。不过她并不爱钱,收下之后一文不留,全部上交。虽然如此,她闹出的动静还是太大了,这让韦皋十分不满,一怒之下,下令将她发配松州(今四川松潘县),以示惩罚。
松州地处西南边陲,人烟稀少,兵荒马乱,走在如此荒凉的路上,薛涛内心非常恐惧。用诗记录下自己的感受:“闻道边城苦,而今到始知。却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她开始后悔自己的轻率与张扬,于是将那种感触诉诸笔端,写下了动人的《十离诗》。


110@365唐薛涛

110@365唐薛涛

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

元和四年(809年)三月,当时正如日中天的诗人元稹,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出使地方。他久闻薛涛的芳名,所以到蜀地后,特地约她在梓州相见。与元稹一见面,就被这位年仅31岁的年轻诗人俊朗的外貌和出色的才情所吸引。
薛涛的爱情之火一经燃烧,就极为炽烈。尽管她已经步入中年,但那种前所未有的震撼与激情告诉她,这个男人就是她梦寐以求的人,于是她便不顾一切,如同飞蛾扑火般将自己投身于爱的烈焰中。第二天,她满怀真情地写下了《池上双鸟》,完全一副柔情万种的小女子神态。
迟来的爱情让薛涛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两个人流连在锦江边上,相伴于蜀山青川。那段时光,是薛涛一生最快活的日子。然而幸福总是最为短暂,这年7月,元稹调离川地,任职洛阳,细算起来,他们在一起的日子不过3个月而已。
分别已不可避免,薛涛十分无奈。令她欣慰的是,很快她就收到了元稹寄来的书信,同样寄托着一份深情。劳燕分飞,两情远隔,此时能够寄托她相思之情的,唯有一首首诗了。薛涛迷上了写诗的信笺。她喜欢写四言绝句,律诗也常常只写八句,因此经常嫌平时写诗的纸幅太大。于是她对当地造纸的工艺加以改造,将纸染成桃红色,裁成精巧窄笺,特别适合书写情书,人称薛涛笺。
可惜,元稹是个用智而不是用心去谈恋爱的人。才子多情也花心,但薛涛对他的思念还是刻骨铭心。她朝思暮想,满怀的幽怨与渴盼,汇聚成了流传千古的名诗《春望词》。


110@365唐薛涛

110@365唐薛涛

一袭道袍了余生

元稹没有回来,有着自己的理由。两人年龄悬殊过大,31岁正是男人的风华岁月,而薛涛即便风韵绰约,毕竟大了11岁。另外更重要的是,薛涛乐籍出身,相当于一个风尘女子,对元稹的仕途只有负作用,没有正能量。对于这些,薛涛也能想明白,并不后悔,很坦然,没有一般小女子那种一失恋便寻死觅活的做派。
只是,从此她脱下了极为喜爱的红裙,换上了一袭灰色的道袍,她的人生从炽烈走向了淡然,浣花溪旁仍然车马喧嚣,人来人往,但她的内心却坚守着一方净地。
人生垂暮,薛涛逐渐厌倦了世间的繁华与喧嚣。她离开了浣花溪,移居到碧鸡坊(今成都金丝街附近),筑起了一座吟诗楼,独自度过了最后的时光。大和六年(832年)夏,薛涛安详地闭上了双眼。第二年,曾任宰相的段文昌为她亲手题写了墓志铭,墓碑上写着“西川女校书薛涛洪度之墓”。

薛涛的诗,有如世所传诵的《送友人》、《题竹郎庙》、《池上双鸟》等篇,以清词丽句见长,还有一些具有思想深度的关怀现实的作品。在封建时代妇女,特别是像她这一类型妇女中,是不可多得的。她曾到过接近吐蕃的松州,有《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诗,其第一首说:“闻说边城苦,而今到始知。羞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对防守边疆士兵的艰苦生活寄以深切同情。
薛涛因事惹怒韦皋,被疏远,做《十离诗》呈上,情意感人,遂复受宠,后世流传甚广。《鹦鹉离笼》:“陇西独自一孤身,飞去飞来上锦茵。都缘出语无方便,不得笼中再唤人。”《燕离巢》:“出入朱门未忍抛,主人常爱语交交。衔泥秽污珊瑚枕,不得梁间更垒巢。”《鱼离池》:“跳跃深池四五秋,常摇朱尾弄银钩。无端摆断芙蓉朵,不得清波更一游。仅就离别而言,薛涛的构思算得上新巧,着眼的都是身边事物,不惊不奇,写诗最难得的就在于能把身边寻常事物写得曲折动人。


110@365唐薛涛

110@365唐薛涛

主要影响

发明纸笺
薛涛自贞元初被罚赴边回,即退隐于成都浣花溪甚久。浣花之人多业造纸,但篇幅较大,不便写作小诗,她在成都浣花溪采用木芙蓉皮作原料,加入芙蓉花汁,制成深红色精美的小彩笺,后世流行之红色小八行纸,薛涛笺也。多用于写情诗情书,表达爱慕思念之意,在当时及后世极为流传 。

书法突破
薛涛字无女子气,笔力峻激。其行书妙处,颇得王羲之法,少加以学,亦卫夫人之流也。

历史评价
唐代诗人王建: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下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寄蜀中薛涛校书》) 
唐代诗人张为:以李益为清奇雅正主,上入室苏郁;入室刘畋、僧清塞、卢休、于鹄、杨洵美、张籍、杨巨源、杨敬之、僧无可、姚合;升堂方干、马戴、任蕃、贾岛、厉元、项斯、薛涛。(《诗人主客图序》)
北宋《宣和书谱》:作字无女子气,笔力峻激。其行书妙处,颇得王羲之法。
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谭继和:蜀女多才,薛涛秀冠。
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长钟志武:濯锦制笺传往古,淡妆素裹看今朝。诗家女士能忧国,塑像面前也折腰。(《乙亥夏望江公园观薛涛像》)


110@365唐薛涛

110@365唐薛涛

轶事典故

韦令孔雀
贞元元年,韦皋镇蜀之初(公元七八五年),南越献孔雀一只,皋依涛意,于使宅开池设笼以栖之。至大和五年(公元831年)秋,孔雀死。次年夏,涛亦卒。一些诗词中提到的“韦令孔雀”也就是指的这段史话。

望江楼
望江楼公园座落在成都东门锦江南岸,全园面积188亩,分为文物保护区(39亩)和园林开放区(149亩),是纪念唐代女诗人薛涛的古迹和游览胜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吟诗楼
吟诗楼,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布政使方积、知府李尧栋始建吟诗楼,曾毁于兵燹,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重新培修。由于薛涛晚年故居碧鸡坊建有吟诗楼,该楼为纪念女诗人而修建。吟诗楼临江而立,为砖木结构,一楼三叠,四面敞轩,翼角飞檐,楼下东壁有阴刻的陆文杰诗。楼内的雕塑是展现薛涛与诗友白居易、刘禹锡、张祜、牛儒孺吟诗唱和的神交场景。

薛涛井
明《益部谈资》云:“薛涛井,旧名玉女津,在锦江南岸,水极清冽。”每年三月三日,井水浮溢,明蜀王府在此汲井水,造薛涛笺二十四幅,入贡十六幅。明《蜀中名胜记》称薛涛井为“东门之胜”。清康熙三年(1664年),成都知府冀应熊手书“薛涛井”三字刻石于此,成为凭吊薛涛的主要遗迹。 

浣笺亭
浣笺亭由布政使方积、知府李尧栋始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曾毁于兵燹,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重新培修,为纪念薛涛制笺而建。浣笺亭内展示薛涛制笺工艺和古法造纸流程。 


110@365唐薛涛

110@365唐薛涛

纪念传承

五云仙馆
五云仙馆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得名于薛涛的诗句“九气分为九色霞,五灵仙驭五云车”。薛涛一生作诗500余首,留存诗作92首,清《全唐诗》中收录有88首。馆内展示薛涛最具有代表性的39首留存诗作,中间为国画大师张大千所作的《薛涛制笺图》。

清婉室
清婉室建成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其名取自《诗经》中“清扬婉兮”之语。古人论诗的风格分为豪放和婉约,薛涛作为女诗人,赞其诗风清扬婉约。清婉室建筑风格古朴简洁,木格花窗,室内陈列有清人陈矩写的薛涛像赞和赵熙集唐代诗词对联等石碑、石刻。 

薛涛纪念馆
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四川总督常明兴建雷祖庙,现作为薛涛纪念馆使用,占地700平方米,馆内展示了薛涛跌宕起伏的生活经历及相关的文化古迹。

薛涛墓
薛涛卒于唐太和六年(832年),其去世后葬在成都东门郊外(今望江楼公园所在地),唐西川节度使段文昌题碑“西川校书薛洪度之墓”。

110@365唐薛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