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365隋·诸葛颖

标签:
传统文化风流人物古韵流长故纸钩沉隋·诸葛颖杂谈 |
分类: 品思 |
隋·诸葛颖
诸葛颖:(536至612年)字汉丹,建康人。生于梁武帝大同二年,卒于隋炀帝大业八年,年七十七岁。
(中国文学者生卒考作生于大同元年,卒于大业八年,得年七十七。其生年系误推。此依隋书本传重新推算)
年八岁,能属文。起家梁邵陵王参军事,转记室。侯景乱,奔齐为太子舍人。隋时,杨广闻其名,引为参军事,转记室。即位后,迁著作郎,甚见亲幸,出入卧内。帝每赐之曲宴,常与皇后嫔御,连席共榻。后录旧恩,授朝请大夫。从征吐谷浑,加正议大夫。性褊急,与柳誓每相忿阋,帝屡怒责之。后从驾北巡,卒于道。颖著有文集二十卷,(《隋书志》及《两唐书志》均作十四卷。此从《隋书本传》)銮驾北巡记三卷,幸江都道里记一卷,洛阳古今记一卷,马名录一卷,并行于世。
《赋得微雨东来应教诗》
微雨暗东峰,散漫洒长松。
涧满新流浊,山沾积翠浓。
风起还吹燕,云来本送龙。
登年随玉烛,名山定可封。
“微雨暗东峰,散漫洒长松。涧满新流浊,山沾积翠浓”:
连绵不断的微雨使东面的山峰若隐若现,晦暗朦胧,这雨丝漫天散落飘洒在高大的松树之上。
谷中涧水溢满,雨后新聚的溪流水色混浊。
山林被雨水浸湿,茂密的翠叶颜色更加浓重。
诗句描写山中微雨的景色。“暗”字写雨中远山空濛一气影影绰绰的景色。“洒”字写微雨摇落时轻盈的形态。“浊”字写出涧水量之大,突出微雨持续时间之长。“浓”写雨中山色的变化。诗人择取四组画面真切地表现山中微雨的景色,使人如沐其中。诗人喜写微雨,上承陶诗“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下启杜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登年】1.犹延年。多享年岁。
2.丰年。
【玉烛】1.谓四时之气和畅。形容太平盛世。 2.烛的美称。 3.比喻目光。 4.乐律名。
【名山】1.著名的大山。古多指五岳。 2.指可以传之不朽的藏书之所。 3.借指着书立说。
《奉和御制月夜观星示百僚诗》
窱神居远,萧条更漏深。
薄烟净遥色,高树肃清阴。
星月满兹夜,灿烂还相临。
连珠欲东上,团扇渐西沈。
澄水含斜汉,脩树隐横参。
时闻送筹柝,屡见绕枝禽。
圣情记馀事,振玉复鸣金。
窱:深远;深邃貌。也作“窈窕”、“窈窱”、“窱”。
【萧条】凋零;冷落。
西沉,指的是太阳从天空向地平线降落。连珠,应指星星。
【澄水】清澈而不流动的水。
【斜汉】指秋天向西南方向偏斜的银河。
【横参】横斜的参星。参星在夜深之时横斜。
柝,旧时巡夜打更用的梆子。
《奉和方山灵岩寺应教诗》
名山镇江海,梵宇驾风烟。
画栱临松盖,銮牖对峰莲。
雷出阶基下,云归梁栋前。
灵光辨昼夜,轻衣数劫年。
一陪香作食,长用福为田。
【梵宇】佛寺。
【画栱】有画饰的斗拱。
【松盖】谓乔松枝叶茂密,状如伞盖。
【雷出】形容语出惊人。
【阶基】台阶。
【云归】乘云归去。谓仙逝。
【梁栋】1.屋宇的大梁。
2.比喻担负国家重任的人才。
《奉和出颍至淮应令诗》
涉颍倦纡回,浮淮欣迥直。
遥村含水气,远浦澄天色。
灵涛稍欲近,仙岩行可识。
玄览属睿辞,风云有馀力。
【纡回】曲折;回环。
灵涛:源见“伍胥潮”。指钱塘潮。传说为伍子胥死后灵魂所驾的怒涛。
【玄览】1.远见;深察。
2.远望;远眺。 3.犹玄镜。指人的内心。
“遥村含水气,远浦澄天色”:
远方的村落笼罩在蒸腾的水气里。远处河弯里的水面,碧澄澄的,映照得天空更为湛蓝。诗句描绘颍、淮间的水乡景色。村落在水气之中,河水与长天一色,一切都在空濛之中,这就突出了水乡的特点。诗句采用长焦镜头的取景方法,只见轮廓,不辨细微,朦胧中愈见水乡的特有的景色。“澄”字在诗中用作使动,更加突现河光天色之明净。
《春江花月夜》
张帆渡柳浦,结缆隐梅洲。
月色含江树,花影覆船楼。
【柳浦】1.植柳的水滨。
2.古地名。在今浙江省杭州市凤凰山下。为浙江南北交通要津。
【结缆】1.系舟,停舟。
2.亦作"结揽"。包揽;收揽。
“月色含江树,花影覆船楼”:
月光笼罩江边的梅林,梅花的花影遮住了停靠在江边的船楼。诗句写江边月下梅花的景象。空中明月,岸上梅花,水上楼船,船下江水。诗句中这四样景物由上而下,依次列出,层次分明,交织一体,紧扣题目,构成一幅春江月夜泛舟赏花图。“含”、“覆”均用拟人手法,写出“月色”和“花影”的脉脉有情,使诗意更加绚美。这首诗是唐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名作前的同调诗作,当对张诗产生一定影响。
《奉和通衢建灯应教诗》
芳衢澄夜景,法炬烂参差。
逐轮时徙焰,桃花生落枝。
飞烟绕定室,浮光映瑶池。
重阁登临罢,歌管乘空移。
【法炬】佛教语。喻佛法。谓佛法如火炬,能照明黑暗的世间。
前一篇:壬寅诗历:三月初八日
后一篇:b98、隋·诗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