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月诗历廿三日:宋·梅尧臣、周紫芝、赵蕃

标签:
传统文化冬月诗历风流人物钩沉古典诗词 |
分类: 心之旅 |
冬月诗历廿三日
宋·梅尧臣、周紫芝、赵蕃
宋·梅尧臣
《十一月二十三日欧阳永叔刘原甫范景仁何圣徒》
夷门魏公子,来过抱关人。
车马立市中,贵义不耻贫。
市人无不惊,此老面黧皴。
岂将流俗眼,能辨玉与珉。
尔後几千载,此贤埋埃尘。
谁谓四君子,蹈古犹比辰。
上马後苑门,访我东城闉。
为公开蓬户,沽酒焚紫鳞。
银杯青石盘,共饮不计巡。
薄暮各已醉,欢笑颓冠巾。
来既无猜嫌,去亦无疏亲。
曷若世上士,惟顾势力均。
【夷门】战国魏都城的东门。魏公子即信陵君,与齐之孟尝、赵之平原、楚之春申合称“战国四公子”。
【抱关人】代称侯嬴。战国时期魏国人。家贫。年老时始为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监门小吏。信陵君慕名往访,亲自执辔御车,迎为上客。前257年,秦急攻赵,围赵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赵请救于魏。魏王命将军晋鄙领兵十万救赵,中途停兵不进。侯嬴献计窃得兵符,夺权代将,救赵却秦。因自感对魏君不忠,自刭而死。
【蹈古】犹言沿袭旧规。
【比辰】近时;近日。
【城闉】城内重门。亦泛指城郭。
【蓬户】用蓬草编成的门户。指穷人居住的陋室。
【曷若】1.什么样;怎样。
2.何如。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如。
【原题】:十一月二十三日欧阳永叔刘原甫范景仁何圣徒见访之什
宋·周紫芝
《甘菊数本旧植之地沮洳湫隘颇有悴色十一月二十三日移植墙下明日小雨数刻欣然便有生意》
小草偷微生,崛强沮洳间。
托根倘失所,憔悴无好颜。
嗟哉一大地,宁无尺寸闲。
造物惜不与,无乃亦太悭。
栎社岂不恶,盘错未易刊。
下可百牛蔽,上可星斗干。
此物有远韵,何人悯清孱。
我移东篱栽,往近九畹兰。
天心固有在,生理似可还。
小雨喜霢霂,低枝湿斓斑。
春苗已足采,落英行可餐。
为我制颓龄,使我升飞仙。
物微自有知,报君以长年。
【沮洳】1.低湿之地。
2.指低湿。
【栎社】1.作为神社象征的栎树。 2.乡里的代称。
【盘错】见"盘根错节"。
【未易】不易;难于。刊,削除;改正。
【百牛】众牛。喻巨大的力量。
【清孱】清瘦孱弱。
【天心】1.犹天意。
2.君主的心意。 3.本性﹐本心。 4.天空中央。
【生理】1.生长繁殖之理。
2.养生之理。 3.为人之道。 4.生存的希望。 5.生物的生命活动和体内各器官的机能。 6.性命。 7.生计。 8.活计;职业。
9.生意;买卖。 10.指做买卖。 11.产业;财富。
霢霂1.小雨。2.汗流貌。3.微雨飘洒貌。4.微细貌。
周紫芝(1082-1155)字小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属安徽)人。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诗著名,无典故堆砌,自然顺畅。也能词,风格与诗近,清丽婉曲,无刻意雕琢痕迹。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
宋·赵蕃
《十一月二十三日》
正尔元无事,胡然不自聊。
髯衰纷若雪,梅早缀如椒。
太白倾残榼,方炉爇柿樵。
宦才成此味,隐莫待渠招。
【残榼】犹残酒。榼,盛酒器。
爇,点燃;焚烧。
宋·赵蕃
《十一月二十三夜通夕不寐为赋梅诗其一》
名园多攀折,野树多零落。
零落夫何恨,攀折适为虐。
山居老莓苔。竹径无锁钥。
何当归去来,有弟同斟酌。
【山居】1.居住于山中。
2.山中的住所。
【莓苔】青苔。
【锁钥】比喻关键。
宋·赵蕃
《十一月二十三夜通夕不寐为赋梅诗其二》
婆娑风月隅,窈窕溪山宅。
林园故幽幽,鸥鹭空脉脉。
虽云有逢迎,未易相主客。
桃李自成蹊,岁寒知松柏。
【林园】山林田园。亦指园林。
年年赋梅诗,不赋如有阙。
于梅亦何事,我好自渠结。
昔人思故人,往往托风月。
我今故人思,因梅念高节。
我欲赋梅诗,诗故未易作。
劲质攘冰霜,高情傲丘壑。
褒如应时清,殿若羞世浊。
阴伏阳乃升,此物方濯濯。
【劲质】1.坚硬的质地;坚强的质性。 2.谓艺术风格质朴有力。
【冰霜】1.比喻节操高尚:志固冰霜。 2.比喻神色严峻或冷淡:凛若冰霜|冷若冰霜。
【高情】1.高隐超然物外之情。
2.高尚的情怀;高雅的情致。 3.敬词。深厚的情意。
【丘壑】1.山和溪谷。泛指山水美丽的地方:庐山访丘壑。
2.乡村;家乡:得归丘壑,以养余年。
【濯濯】1.光明貌。
2.明净貌;清朗貌。 3.肥泽貌。 4.光秃貌。 5.象声词。
我欲赋梅诗,佳处不自呈。
老树赏空旷,长条贵疏明。
既如幽人幽,又似贞女贞。
可闻不可见,可见不可名。
【原题】:十一月二十三夜通夕不寐为赋梅诗且怀斯远成父友弟及五首而晓书呈在伯
前一篇:435、南朝·沈约(十)
后一篇:360@365南北朝·宗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