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424、南北朝·谢灵运(五)

(2021-12-14 15:59:39)
标签:

传统文化

风流人物

古典文学

静修

南北朝·谢灵运

杂谈

分类: 读书笔记

南北朝·谢灵运
《悲哉行》《会吟行》《鞠歌行》《缓声歌》《燕歌行》《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濑茂林修竹诗》《读书斋诗》《善哉行》


424、南北朝·谢灵运(五)

424、南北朝·谢灵运(五)

424、南北朝·谢灵运(五)

《悲哉行》

萋萋春草生,王孙犹有情。
差池燕始飞,夭袅桃始荣。
灼灼桃悦色,飞飞燕弄声。
檐上云结阴,涧下风吹清。
幽树虽改观,终始在初生。
松茑欢蔓延,樛葛欣蔂萦。
眇然游宦子,晤言时未并。
鼻感改朔气,眼伤变节荣。
侘傺岂徒然,澶漫绝音形。
风来不可托,鸟去岂为听。

词句注释
1.悲哉行:乐府杂曲歌辞有《悲哉行》,传为魏明帝造。
2.萋萋:草木茂盛貌,华丽貌。
3.王孙:王爵的子孙。语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4.游:游玩。
5.有情:有情致,有情感。
6.差池:犹参差,指雏燕学飞多有差池。语出《邶风·燕燕》:“燕燕子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7.始飞:初始飞行。
8.夭袅:摇曳多姿貌。夭,幼嫩矫好。袅,袅娜,细长柔美。
9.柳:柳树枝。
10.始荣:开始荣发。
11.灼灼:鲜明貌。《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12.悦色:悦目其颜色。
13.飞飞:飞了又飞,纷乱貌。
14.弄声:炫耀耍弄其声音。
15.檐上:屋檐上。
16.结阴:结成阴凉。
17.吹清:吹动清水。
18.幽树:幽暗郁郁的树木。
19.改观:改变为新的景观,改变原来的样子,出现新的面目。
20.终始:终了和开始,事物发生演变的全过程。
21.初生:刚刚出生,初期生长。
22.松茑:即松萝,女萝。附着在松树上的地衣门植物。
23.欢蔓延:喜欢藤蔓蔓延生长。
24.樛葛(ji g):弯曲的树枝和葛藤。《诗·周南·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纍之。”郑玄笺:“木下曲曰樛。”
25.欣蔂(li)萦:欣喜藤蔂萦绕。蔂,藤。
26.眇然:高远貌;遥远貌。弱小貌;微小貌。
27.游宦:远离家乡在官府任职。
28.晤言:会晤言说,见面谈话。
29.时未并:时事没有并行,时机未有兼并。
30.鼻感:鼻子感觉。
31.改朔:变换朔日,指经过一个月。朔,农历初一。更改正朔。借指改换朝代。
32.眼伤:眼光伤感于。
33.变节:转变四季节气。
34.荣:草木的荣枯。
35.侘傺(chà chì):失意而神情恍惚的样子。侘,诧异的。傺,留住。屈原《离骚》:“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36.岂:岂能是。
37.徒然:偶然,谓无因由。
38.澶(chán)漫:放纵泛滥。指纵乐之心,语出《庄子·马蹄》:“澶漫为乐”。澶,水流平静。漫,水流盈溢。
39.绝:绝尽,绝断。
40.音形:话音与形貌。
41.风来不可托:本于陆机同题诗:“愿托归风响,寄言遗所钦。”反其意而用之。
42.岂为听:岂止是为了听(声音或好音)。

白话译文
春天来了,原野上长满绿油油的青草,王孙公子们在草地上尽情地追逐嬉笑。
南国的燕子,已翩翩飞来,柔润的桃枝上,初开的花朵宛如少女含羞带娇。
那鲜艳的花瓣,呈现出迷人的色调,翩翩起舞的飞燕也在欢快地呜叫。
野亭檐角的上空,彩云悠悠地飘,山涧中传来清新的风,吹拂着香花绿草。
枯皱的老树,虽然也泛出新绿,却只有一簇簇初生的幼芽,才能涌起盎然的春潮。
茑萝攀附在松树上,顺当地生长,葛藤缠绕在穆木上,更加枝繁叶茂。
我孤身一人在外飘零,不知何时才能再见我的亲友故交。
沐浴着春天的气息,感慨万千,观赏着美好的景色,忧伤烦恼。
远离亲友,音讯断绝,怎能叫人心情转好。
春风习习地吹来,却无法把我的思念寄托,鸟儿翩翩地飞去,又怎能把我的问候捎到。 


424、南北朝·谢灵运(五)

424、南北朝·谢灵运(五)

整体赏析

谢灵运被贬任永嘉郡太守期间(422~423年),为了讽斥晋臣攀附宋朝、变节求荣之事,盖感物忧思,于是借季节时物的变换创作了这首诗。

《悲哉行》属乐府旧题,传说为魏明帝曹睿所制,晋陆机等曾有同题之作,内容“皆言客游感物忧思”(《乐府解题》)。灵运这首诗即模拟陆作,无论在内容旨趣、或在构思布局等方面均与陆诗妙肖不二,而在语言文字上却更见琢炼典重,表现了刻意求新的作风。
诗以丽景衬托哀情。首二句以春草起兴,语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春天是万物萌发的季节,也最宜于怀人相思,青青的草色因此便逐渐成为离思的象征。楚辞之后,汉诗《饮马长城窟行》亦云“青青河畔草,緜緜思远道”,唐以降“春草”更成为诗人们习闻熟见的典型意象,如自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后主的“离情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等等。而在这一诗歌语言典型化的过程中,大谢无疑也是重要的一环。第三至第六句极写春光之旖旎动人。“差池”指燕子的张舒尾翼、轻捷穿行,“夭袅”写桃花的舒枝展叶、婀娜多姿,这两句是从形态上着眼的;“灼灼”指花色的绚烂鲜丽,“飞飞”写燕语呢喃,这两句又是从声色上着眼的。这四句虽然写的只是寻常之景,但由于讲究选词造句,却增色不少。它们均以连绵字居首,其中“差池”、“夭袅”属双声、“灼灼”、“飞飞”属叠字,两两相对,从而造成一种暄妍热闹的声情;而“差池”和“灼灼”又均用《诗经》成语,这两个成语本来都是写亲人之情的,用其成语也就加强了反衬下文的意味。这四句中二、三两句紧承,一、四两句遥应,这种“丫叉句法”(钱钟书《管锥编》语)在烘染景物的同时,又有矫避平板之效。“檐上”、“涧下”两句又把笔触移到山中,景色也从浓丽一变而为清幽。“幽树虽改观,终始在初生”两句,用名理语为写景部分作结。“终始”出于《庄子·达生》:“游乎万物之所终始。”“初生”则本于《庄子·天地》郭象注:“初者,未生而得生。”意谓春天里林木的形貌变化虽然较为著眼,其实造化万物也莫不都在潜移默化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物理人情,消息相通,由此从目击之景过渡到心之所感。
以下十句转入抒情写意。这一部分仍以比兴发端。“松茑”、“樛葛”两句,取《诗经·小雅·颊弁》和《周南·樛木》的用语,以缠绕于松树、樛木上的茑藤和葛蔓,比喻家人亲密依存的关系。这两个取譬既上应了“幽树”,又反挑起下句的“眇然”。眇然,微细孤弱貌,这里指游子的茕茕独立。春光愈是骀荡暄妍,相形之下游子就愈发显得飘摇可怜,人与物乃在得不得时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禽鸟花木因得时而生意欣然,游子因不得时而意绪阑珊,故面对春色不以为喜,反以为悲。“鼻感”、“眼伤”两句,意同陆机诗中的“目感随气草,耳悲咏时禽”,“感”与“悲”、“伤”同义互文。而下两句的“侘傺”和“澶漫”则属反义对举。两句谓失意的痛苦刻骨铭心,而纵逸快乐则早就与自己无缘了。“侘傺”和“澶漫”二词是以双声和叠韵相对,四字均为去声,从而传达出愤懑的心声。诗的最后亦以比兴结。末两句乃从前人化出,“风来”句本于陆机同题诗:“愿托归风响,寄言遗所钦。”这里是反其意而用之。“鸟去”句则略近于汉代的《别诗》:“欲寄一言去,托之笺彩缯。因风附轻翼,以遗心蕴蒸。鸟辞路悠长,羽翼不能胜。”古诗中素有临风送怀、托鸟寄音的说法,现在连此都不可得,可见其郁结的情怀非常深。全诗在感情最激越的高潮处完成了题意。
大谢的这首诗,在语言上颇为精工密丽。诗中用连绵词有七处,从典籍中取成语者约十处,远较陆机的原作为多。文字的琢炼也每多胜处,如“桃悦色”、“燕弄声”中的“悦”字、“弄”字,“松茑欢蔓延”、“樛葛欣虆萦”中的“欢”字、“欣”字,都以拟人化的动词,着力写出景物的神情意态,形成了篇中有句、句中有眼的特色。从这里不难看出晋宋之际诗歌语言在形式技巧方面所取得的长足进步。 

名家点评
清·王夫之《姜斋诗话》:“此自别有寄托,使知者悼其深情,不知者亦欣其曲致”。


424、南北朝·谢灵运(五)

424、南北朝·谢灵运(五)


《会吟行》

六引缓清唱,三调伫繁音。
列筵皆静寂,咸共聆会吟。
会吟自有初,请从文命敷。
敷绩壶冀始,刊木至江汜。
列宿炳天文,负海横地理。
连峰竞千仞,背流各百里。
滮地溉粳稻,轻云暧松杞。
两京愧佳丽,三都岂能似。
层台指中天,高墉积崇雉。
飞燕跃广途,鹢首戏清沚。
肆呈窈窕容,路曜便娟子。
自来弥世代,贤达不可纪。
句践善废兴,越叟识行止。
范蠡出江湖,梅福入城市。
东方就旅逸,梁鸿去桑梓。
牵缀书土风,辞殚意未已。

注解
(1)六引:古乐曲名。引挽天子丧车的绳索。《周礼·地官·大司徒》“大丧,帅六乡之众庶,属其六引,而治其政令。”郑玄注引郑司农曰:“六引,谓丧车索也。”贾公彦疏:“大丧,谓王丧,至七月而葬。大司徒帅六乡之众庶,取一千人,属其六引挽柩。”《宋史·乐志十六》“攀六引,转悲凄。”缓:缓慢。缓和。清唱:嘹亮清泠的歌唱。没音乐伴奏的演唱。三调:汉代乐府相和歌的平调﹑清调﹑瑟调的合称,也叫清商三调。《旧唐书·音乐志》“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乐’之遗声也,汉世谓之三调。”伫:停止,停留。繁音:稠密繁杂的音调。列筵:成列的筵席。就座在筵席的人们。皆:都。静寂:沉静寂寥。咸:全,都。共聆:共同聆听。会吟:会稽地区的吟唱。诗歌《会吟行》简称。
(2)会吟:会稽地区的吟唱。诗歌《会吟行》简称。自有初:自然有初始时。请从:请从……。文命:夏禹的名字。指文德教命。《史记·夏本纪》“夏禹名曰文命 。”司马贞索隐“太史公皆以放勋、重华、文命为尧、舜、禹之名,未必为得。”敷:布施。给予。指夏禹布施教化于四海。《书·大禹谟》“文命敷於四海,祗承于帝。”孔传“言夏禹外布文德教命,内则敬承尧舜 。”敷绩:布施功绩。铺展开业绩。谓建功立业。壶冀:箪食壶浆于冀州。形容受到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冀,冀州。孔传“陶唐帝尧氏,都冀州,统天下四方。”始:开始。刊木:砍伐树木。刊,砍。斫。《书·禹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江汜sì:江边。汜,通“涘”,水边。
(3)列宿:列入星宿。众星宿。特指二十八宿。炳:炳耀。光耀明亮。彪炳于。天文:天体。日月星辰等天体在宇宙间分布运行等现象。古人把风云雨露霜雪等地文现象也列入天文范围。负海:背靠大海。背负着大海。横:横亘于。地理:土地山川等的环境形势。连峰:连绵的山峰。竞:竟然至于。竞争。角逐。千仞:形容极高或极深。古以八尺为仞。周制八尺,汉制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背流:背源而流。逆流,洄流。
(4)滮bio地:水流遍地。滮,《说文》水流貌。有说‘滮池’,古水名。一作淲沦,亦名冰池、圣女泉。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诗·小雅·白华》“滮池北流。”郑玄笺“丰镐之间水北流。”《水经·渭水注》“镐水又北流,西北注与滮池合,水出滮池西,而北流入于部。晋太元中,秦将邓景率众据滮池以击姚苌,即此。溉:灌溉。粳jng稻:不黏稻米。稻之不黏者。今指介于籼稻、糯稻之间的一种晚稻品种,米粒短而粗,米质黏性较强,胀性小。轻云:薄云,淡云。暧:温暖。松杞:松树和枸杞或荆杞。两京:两个京城;两个首都。指周代的镐京和雒邑,汉唐的长安和洛阳。愧:羞愧于。有愧于称作。佳丽:俊美;秀丽,佳好华丽。三都:三个都城。东汉称雒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宛为南都,合称三都。《三都赋》指三国时的蜀都成都、吴都建业、魏都邺。岂能似:怎能相像。怎能相似。
(5)层台层层高台。重叠的楼台。指:指向。中天:天宫中心。中部天空的顶端。天文学上当行星、恒星或星座等天体在最高点的位置,也是该天体最接近天顶的位置。高墉:高高的城墙。积:累积于,堆叠。崇雉:高高的面积雉数。崇,高。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三堵为一雉。五楮ch(五板)为一堵。楮,楮木作成的筑墙板。堵,古代墙壁的面积单位,古代用板筑法筑土墙,五板为一堵,板的长度就是堵的长度,五层板的高度就是堵的高度。层层的雉墙。李善注“《尔雅》‘崇,重也。’”飞燕:飞翔的燕子。跃:飞跃。广途:广远的路途。鹢yì首:鷁鸟的头。古时画船的船头常画有鷁鸟头,故借代为船。戏:游戏。清沚zh:清澈的水边。沚,水中的小洲。《尔雅·释水》小渚曰沚。《诗·召南》于沼于沚。
(6)肆呈:酒肆店铺中呈现着。窈窕yo tio:文静而美好的(淑女)。窈,深远,幽静。窕,深邃细小,修长。容:容貌。路曜:路途中炫耀着。曜,辉耀。便娟:姿态美好而婉转。有说‘<</FONT>女便>娟’,美貌。子:男子或女子。自来:原来、本来、从来。由来;历来。弥:弥漫。充满。遍,满。世代:世纪年代。时代;朝代。累世;代代。贤达:有才德有声望的人。贤士达人。贤明通达(之人)。纪:纪年。同‘记’,记载。记述。
(7)句践:越王勾践,姒姓,又名鸠浅,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曾败于吴国,被迫求和。返国后重用范蠡,卧薪尝胆,灭吴国称霸。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善:善于。废兴:盛衰;兴亡。指官吏的晋升和黜退。越叟:越地的老叟。越国的老人。识:识得。懂得。行止:前进和停止。进退。犹言一举一动不僭越礼教行止。范蠡:春秋末年政治家、军事家。字少伯。出身微贱。仕越为大夫,擢上将军。协助越王勾践灭吴王夫差。后游齐国。至陶,改名陶朱公,经商致富。晚年放情太湖山水。出:出自。江湖:江河湖海,指民间。泛指四方各地。旧时指隐士的居处。梅福:汉九江郡寿春人,字子真。官南昌尉。及王莽当政,乃弃家隐居。后世关于其成仙的传说甚多,江南各地以至闽粤,多有其所谓修炼成仙的遗迹。城市:城邑集市。
(8)东方就旅逸:去东方归于安逸旅居。就,靠近,就便,趋向。梁鸿:字伯鸾,东汉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人。家贫好学,不仕,与丑妻孟光隐居霸陵山中,耕织为业。后避祸去吴。居人庑下,为人舂米,归家,孟光为之备食,举案齐眉。世传为嘉话。去:离去。桑梓z:桑树和梓树。《诗·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朱熹集传“桑、梓二木。古者五亩之宅,树之墙下,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桑梓父母所植。”东汉以来一直借指故乡或乡亲父老。牵缀:牵强凑合。犹牵制。谓缀其后使不得自由行动。书:书写。土风:本土的诗风。有地方色彩的音乐或诗歌。本地风俗或时风。辞殚dn:歌辞穷尽。殚,竭尽。意未已:情意未了。未已,不止;未毕。


424、南北朝·谢灵运(五)

424、南北朝·谢灵运(五)

《鞠歌行》

德不孤兮必有邻。唱和之契冥相因。
譬如虬虎兮来风云。亦如形声影响陈。
心欢赏兮岁易沦。隐玉藏彩畴识真。
叔牙显。夷吾亲。
郢既殁。匠寝斤。
览古籍。信伊人。
永言知己感良辰。

【虬虎】犹龙虎。比喻君臣或贤人。
【叔牙】春秋时齐国的鲍叔牙。因他善于知人,举贤让能,曾推荐管仲佐齐桓公成霸业,后因以代称能知人荐贤的人。
管仲(约前723或前716~前645),名夷吾,谥曰“敬仲”,汉族,颍上(今属安徽省颍上县)人,史称管子。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周穆王之后代。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有“春秋第一相”之誉,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鞠歌行》为乐府古调曲名,为杂言体,大抵抒发愿逢知己的感慨。谢灵运这首诗也不例外。诗人高唱道:有德之士不会孤单,必有志同道合、心意相通、交往密切的朋友为伴,就像风随虎来,云跟龙行,也像形影和声响那样密不可分。心情愉快,心胸舒畅,时间就过得飞快,彩玉隐去光泽,知己总能识其真面。畴,通俦,同道之意。“叔牙显,夷吾亲,郢既没,匠寝斤”分别为两大典故。前一个说的是鲍叔牙与管仲的友情。《史记·管晏列传》记载了这段故事。“夷吾”即管仲,鲍显管贫,但鲍对管极为了解,对管仲的许多反常表现都能谅解。如管仲与鲍做生意,自己多得利,鲍不认为他贪心,知道是因为贫困的缘故。后鲍叔牙极力推荐管仲为齐相,自己则甘居其下。鲍管之交,可谓知己情深的楷模。后一个讲的是郢人与匠石的知己之深。《庄子·徐无鬼》云:“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郢人鼻尖上沾了薄如蝇翅的白粉,匠石听命,挥动斧头,不用眼睛看就削去白粉而不伤鼻端。郢人死后,匠石把斧头藏起来,再也不用了。他说自己虽有绝技,但再也难寻到敢冒此风险的人了。“郢人立不失容”表明了对匠石技艺的高度信任,可谓知己也。据此,谢灵运深有感触,放声高歌:读古书,信服这些人,我也要象他们那样,幸逢知己,友谊长存,珍惜那挚友相聚的美好时光。

这首诗歌颂了真挚的友谊,阐发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人生贵相知,相知实不易。想那管仲,他做的许多事情,一般人是不能理解的。他曾多次被君王罢官,人皆以为他没有出息,独有鲍叔牙知道他是时运不济;他曾多次在战场上退兵,人皆以为他没有胆量,独有鲍叔牙知道他是放心不下自己的老母亲;他甘愿被俘,幽囚受辱而不肯自尽,人皆以为他没有廉耻心。唯有鲍叔牙知道他是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倘无鲍叔牙的善于知人,极力推荐,管仲的才能又怎能充分发挥,齐国又怎能因这一代名相而跻身于春秋五霸之列呢?匠石敢于运斤成风,听而斫之,是因为他深知郢人必然会“立不失容”。反之郢人的立不失容,又源自于对匠石“尽垩而鼻不伤”的高超技艺的绝对信任,双方配合如此默契,实因其相知极深也。钟子期死后,伯牙摔琴,洗手不弹,也是因为难觅知音。知己如此难觅,故古人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真正的友谊是比什么都宝贵的,人们实在应该非常珍惜它。

巧用典故,从而大大增加了诗的内涵,显得更加蕴籍深沉,韵味无穷。这是此诗写作上的一大特点。以虎风龙云,形影声响为喻,使诗作显得更加形象生动,喻理透辟,令人诚服,这是此诗之所以出色的又一个重要因素。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借鉴的。


424、南北朝·谢灵运(五)

424、南北朝·谢灵运(五)

《缓声歌》

古乐府《杂曲歌辞》名。本出于《缓声歌》。 南朝 宋 谢灵运 、 唐 李颀均 著有歌辞。见《乐府诗集·杂曲歌辞五·前缓声歌》。参见“ 缓声歌 ”。

飞客结灵友。凌空萃丹丘。
习习和风起。采采彤云浮。
娥皇发湘浦。霄明出河洲。
宛宛连螭辔。裔裔振龙旒。


注释
飞客:飞天的仙客。指游历天界的仙人。
结:结交。
灵友:灵界的朋友。祖灵的朋友。犹仙侣。
凌空:凌越高空。意为高升到天上或耸立空中。
萃:荟萃。会集于。
丹丘:亦作“丹邱”。红色山丘。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
习习:微风和煦貌。清雅和谐貌。习,本义指鸟反复地飞,频繁地飞。
和风:温和的风。多指春风。
采采:有光彩的。华饰貌。
彤云:红色云彩。
浮:浮动。漂浮。


424、南北朝·谢灵运(五)

424、南北朝·谢灵运(五)

《燕歌行》

《燕歌行》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写的是思妇怀人之情,开篇充满浓厚的悲凉气氛,以衬托主人公的不幸,继而细致描写怨妇心理,由思念远戍丈夫,变而为对战争的怨叹和对所处困境的痛心疾首,乃至彻夜难眠,通宵熬煎。此诗辞情哀婉动人,毫无造作之感。

孟冬初寒节气成。悲风入闺霜依庭。
秋蝉噪柳燕辞楹。念君行役怨边城。
君何崎岖久徂征。岂无膏沐感鹳鸣。
对君不乐泪沾缨。辟窗开幌弄秦筝。
调弦促柱多哀声。遥夜明月鉴帷屏。
谁知河汉浅且清。展转思服悲明星。

注释
燕歌行:乐府相和歌平调曲有《燕歌行》。《乐府解题》曰:“燕,地名。言良人从役于燕,而为此曲。”本篇也是写女子怀念到燕地边塞戍役的丈夫的。古燕地在今河北省北部及辽宁省一带。
孟冬:初冬。指农历十月。
悲风:容易引起人悲伤情绪的寒风。
闺:古代女子住的内室。
噪柳:在柳树上喧叫。
辞楹:在屋柱上筑巢准备过冬。
崎岖:本指道路高低不平,此喻命运艰难不顺。
徂征:前往边塞从军。
膏沐:油膏脂粉等古代女子美容品。
鹳:鹳雀,一种水鸟。
对君:疑是“思君”之误。魏文帝《燕歌行》日:“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此诗拟之,故知是思君之误。
缨:彩带。
辟:开。
幌:帷幔,窗帘。
弄:谈拨。
秦筝:一种形状像瑟的弦乐器。
促:旋紧。
维屏:帐幕和屏风。
河汉:银河。此用古诗“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意,喻指夫妻不得团聚。
明星:指启明星,早晨出现于东方。

白话译文
初冬季节,天气变冷,凉风透过窗隙,吹入室内,一层寒霜,铺在小院之中。
柳枝上几只垂死的秋蝉发出无奈的刺耳的叫声,柱子上,那双形影不离的燕子已飞回温暖的南方,燕巢成空。
又思念起戍守边城的夫君,心中充满哀怨之情,边疆的生活该是多么艰苦,回乡的路上,为何久久不见你的身影,没有你在身边,我对梳装打扮也毫无热情。
只是天天想,夜夜盼,泪水沾湿了衣襟;我打开窗户,撩起帷幔,弹起秦筝,抒发满腔的思念。
琴声悲切哀婉,夫君啊,你是否能听见,漫漫长夜,只有月儿照进屏风,与我作伴。
自己与丈夫难以见面,好比天上的牛郎和织女隔着一道银河,翻来覆去睡不着,悲思不减到薄明。 


424、南北朝·谢灵运(五)

424、南北朝·谢灵运(五)


赏析

最早的《燕歌行》乃魏文帝曹丕所作,是两首写思妇思征夫的诗。谢灵运此篇是拟曹丕前作,创作时间在其出守永嘉郡期间,即永初三年至元嘉三年(422~426)之间。

这首诗起首两句写初冬季节,寒风四起,季节的更替引起思妇节序之感。将“悲”字予以“风”,无理而妙,将女子的悲伤意绪直接托出,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秋蝉”句是思妇所见之景。秋末冬初的蝉声是凄清而稀疏的,可在思妇听来却是令人烦躁的,它使人已觉悲伤的心情更加烦闷。盂冬之际,作为候鸟的燕子已经离去,可是丈夫却没有回来,仍戍守在寒冷的边城。心情由“悲”变成了“怨”。“君何崎岖久徂征”句紧接上句“怨边城”,写思妇挂念丈夫,想像他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戍边抗敌,生活艰苦。“岂无膏沐”句合用《诗经·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和《诗经·豳风·东山》“鹳鸣于垤,妇叹于室”诗句。这两首诗都是写女子怀念远征的丈夫,与本诗诗旨相似。谢灵运熟谙风骚,诗歌善于取意或化用《诗经》和《离骚》诗句,古代诗论家曾经指出过这一点。“思君不乐泪沾缨”两句,继续叙写思妇由思念丈夫而潸然泪下,为缓解悲绪她要借弹筝诉说内心的哀怨。心中愁怨,所弹之调亦黯然销魂,借“筝”消愁愁更愁。“遥夜”句,思妇因心中悲切,放下秦筝,抬头望见明月悬空。见月思人,哀婉难捺。此句对晏殊“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的词句应有导引作用。“谁知河汉”句用《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中“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的诗意。虽未言相见,而渴望相见的心情却是何等强烈。“辗转思服”句本自《诗经·周南·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写思妇思念戍边之人,辗转难眠。
这首歌行带有谢诗按时空叙述的特点,时序变化引起悲绪,然后描写思念的一系列行动,娓娓道来。虽是代人言情,但辞情哀婉动人,毫无造作之感。
 
名家点评
清·王夫之《古诗评注》:“藏曲于直,极变而善止,与子桓一作旌戈相敌,正令平原作壁上诸侯。”;“句句用韵,正以不促称圣。”



424、南北朝·谢灵运(五)

424、南北朝·谢灵运(五)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濑茂林修竹诗》

跻险筑幽居,披云卧石门。
苔滑谁能步,葛弱岂可扪。
袅袅秋风过,萋萋春草繁。
美人游不还,佳期何由敦。
芳尘凝瑶席,清醑满金罇。
洞庭空波澜,桂枝徒攀翻。
结念属霄汉,孤景莫与谖。
俯濯石下潭,俯看条上猿。
早闻夕飚急,晚见朝日暾。
崖倾光难留,林深响易奔。
感往虑有复,理来情无存。
庶持乘日车,得以慰营魂。
匪为众人说,冀与智者论。

【跻险】登上高险处。
【幽居】1.隐居,不出仕。 2.深居。 3.僻静的居处。 4.墓室。
【披云】1.拨开云层。 2.敬词。犹言大驾光临。比之自天而降,故云。 3.冲霄。亦以喻得志。


424、南北朝·谢灵运(五)

424、南北朝·谢灵运(五)

《读书斋诗》

春事时已歇,池塘旷幽寻。
残红被径隧,初绿杂浅深。
偃仰倦芳褥,顾步忧新阴。
谋春不及竟,夏物遽见侵。


注释
池塘:即谢公池,在今温州市内。
旷:耽误;荒废。
幽寻:寻幽探胜。此句意为“很久未去池塘游览了”。
残红:落花。
被:覆盖。
径隧:指甬道。
偃仰:躺卧。



424、南北朝·谢灵运(五)

424、南北朝·谢灵运(五)

《善哉行》

阳谷跃升,虞渊引落。
景曜东隅,晼晚西薄。
三春燠敷,九秋萧索。
凉来温谢,寒往暑却。
居德斯颐,积善嬉谑。
阴灌阳丛,凋华堕萼。
欢去易惨,悲至难铄。
击节当歌,对酒当酌。
鄙哉愚人,戚戚怀瘼。
善哉达士,滔滔处乐。

注释
阳谷:即旸谷。古代神话传说中日出日浴的地方。借指太阳。
虞渊:亦称“虞泉”。传说为日没处。虞,古代一种祭祀名。既葬而祭叫虞,有安神之意。
引落:引导落下。
景跃:日光跃出。景,日光,影。
东隅:东角;东方。亦作“东嵎”。因日出东隅,故以“东隅”指早晨,引申指始,初。
晼晚:太阳偏西,日将暮。时令晚。年将老。【康熙字典】景昳也。
西薄:迫近西方。薄,通“迫”。迫近,接近。通“泊”。停止,依附。
三春:春季三个月:农历正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春季的第三个月,暮春。
燠yù叙:温暖的时序。热的季节。燠,暖,热。温暖。叙,秩序,次序。同‘序’。
九秋:九月深秋。指秋天。
萧索:萧条冷落;凄凉。索,单独。尽,空。
谢:凋谢。凋落,衰退。
往:过往。去。
却:却。退却。
居德:积德。居,积累。储存。奇货可居。
斯颐:如此颐养。是养生之道。斯,助词,用在倒装宾语和动词之间,以确指行为的对象,相当于“是”。
嬉谑:犹戏谑,开玩笑。黄节注:“《诗·卫风》‘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郑玄笺云:‘君子之德,有张有弛,故不常矜庄,而时戏谑。’”
阴灌:阴水灌溉。
阳丛:阳性花丛。
凋华:凋零精华。凋落花朵。
堕萼:坠落花萼。堕,掉下来,坠落。古同“隳”,毁坏。
欢去:欢乐离去。
易惨:容易凄惨。
悲至:悲哀来到。
难铄:难以销溶。难以灼烁。铄,熔化。灼烁,光彩夺目。明亮,光明。
激涕:激动流涕。有说‘击节’。
当歌:应当歌唱。当面歌唱。
酌:酌饮。
鄙哉:可鄙啊。
愚人:愚蠢之人。
戚戚:忧惧貌;忧伤貌。小人常戚戚也。
怀瘼:心怀病痛或疾苦。
善哉:善良啊。
达士:达观之人士。达,达观,通达。
滔滔:大水奔流貌。比喻言行或其它事物连续不断。盛大;普遍。和暖;和乐。
处乐:处于欢乐之中。处于礼乐之中。

424、南北朝·谢灵运(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