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南齐·谢朓(七)《隋王鼓吹曲十首》

标签:
传统文化风流人物古典文学南齐·谢朓雅俗共赏杂谈 |
分类: 品思 |
南齐·谢朓
《乐府隋王鼓吹曲十首》
《隋王鼓吹曲十首元会曲》
二仪启昌历。三阳应庆期。
珪贽纷成序。鞮译憬来思。
分阶赩组练。充庭罗翠旗。
觞流白日下。吹溢景云滋。
天仪穆藻殿。万禹寿皇基。
此诗应景而作,描述天子朝政仪式。
【二仪】1.指天地。
2.指日﹑月。
【昌历】昌盛的年代。
【三阳】1.《易》八卦中的《干》卦,由三阳爻构成,故亦以"三阳"指《干》卦。
2.古人称农历十一月冬至一阳生,十二月二阳生,正月三阳开泰,合称"三阳"。 3.指春天。也指农历正月。
4.中医谓太阳﹑少阳﹑阳明三经脉为三阳。 5.晋张载字孟阳,张协字景阳,张亢字季阳,合称"三阳"。
【庆期】吉庆之期。
珪贽:持珪求见,借指朝聘的使节。
鞮译,古代把西方﹑北方地区少数民族语言译成汉语的译官,后亦指歌词已译成汉语的少数民族的乐曲。
【来思】《诗.小雅.采薇》:"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又《出车》:"今我来思,雨雪载涂。"朱熹集传:"《采薇》之所谓来,戍毕时也。此诗之所谓来,归而在道时也。"高亨注:"思,语气词。"后以"来思"表示回来﹑归来的意思。
【组练】1.《左传.襄公三年》:"﹝楚子重﹞使邓廖帅组甲三百,被练三千以侵吴。"孔颖达疏引贾逵曰:"组甲,以组缀甲,车士服之;被练,帛也,以帛缀甲,步卒服之。"组甲﹑被练皆指将士的衣甲服装。后因以"组练"借指精锐的部队或军士的武装军容。
2.组带。
【云滋】指露水。
其二
《隋王鼓吹曲十首 郊祀曲》
六宗禋配岳,五畤奠甘泉。
整跸游九阙,清箫开八埏。
锵锵玉銮动,溶溶金障旋。
郊宫光已属,升柴礼既虔。
福响灵之集,南岳固斯年。
【六宗】古所尊祀的六神。
【五畤】又称五畤原,在今陕西凤翔县南。秦汉时祭祀天帝的处所。
【甘泉】甜美的泉水。
【五畤】又称五畤原,在今陕西凤翔县南。秦汉时祭祀天帝的处所。
【甘泉】甜美的泉水。
【八埏】八殥。八方边远之地。
【金障】金色的障扇。帝王临朝或出巡的仪仗。
【郊宫】天子祭天地的处所。
此诗应景而作,描述郊祀仪式,对研究南北朝帝王祭祀文化有着积极的参考意义。
其三
《隋王鼓吹曲十首 钧天曲》
高宴颢天台,置酒迎风观。
笙镛礼百神,钟石动云汉。
瑶堂琴瑟惊,绮席舞衣散。
威凤来参差,玄鹤起凌乱。
已庆明庭乐,讵惭南风弹。
【高宴】1.亦作"高燕"。
2.盛大的宴会。颢: 1、白的样子:颢颢。颢气(洁白清新之气)。 2、古同“昊”,昊天。
【置酒】陈设酒宴。迎风观:见“迎风馆 ”。汉代楼观名。《三辅黄图·汉宫》:“ 武帝 作 迎风舘 於
甘泉山”
【笙镛】1.亦作"笙庸"。
2.古乐器名。镛﹐大钟。
【百神】指各种神灵。
【钟石】钟磬。
【威凤】瑞鸟。旧说凤有威仪,故称。
【明庭】1.古代帝王祭祀神灵之地。 2.圣明的朝廷。
【南风】古代乐曲名。相传为虞舜所作。
《隋王鼓吹曲十首入朝曲》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
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
【金陵】古邑名。今南京市的别称。战国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灭越后在今南京市清凉山(石城山)设金陵邑。
【朱楼】谓富丽华美的楼阁。
【飞甍】1.指飞檐。
2.借指高楼。
【驰道】古代供君王行驶车马的道路。泛指供车马驰行的大道。
【叠鼓】重叠的鼓声。
【华辀】刻画华彩的车辕。常用作车之代称。
【献纳】1.指献忠言供采纳。
2.指献纳忠言之官﹐献纳臣。 3.祀奉。 4.奉献;进贡。
《入朝曲》是萧齐诗人谢朓所做的一首五言诗。刻画了帝都金陵(今南京)的富丽繁华和心系功名的进取精神,既是一曲颂歌,也是一幅壮丽的图画。
不管是何种情感意趣,都可以借山川景物来表现,而且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造境宏伟高敞,措笔秀丽工整,语言清鲜流丽,反映出了青年谢朓积极进取的精神品格和非同寻常的艺术功力。
译文:
江南佳美秀丽的风光宝地,自古就有金陵这帝王之州。
蜿蜒曲折的绿水环抱城市,鳞次栉比的建筑都是红楼。
高甍凌空欲飞夹峙于驰道,绿杨结阴遮皇宫中御沟。
徐缓幽咽的笳声伴随车盖,节奏急促的鼓点护送华车舟。
献纳忠言图画功臣名将台,建勋垂名成就事业大丰收。
《隋王鼓吹曲十首出藩曲》
云枝紫微内,分组承明阿。
飞艎溯极浦,旌节去关河。
眇眇苍山色,沈沈寒水波。
铙音巴渝曲,箫鼓盛唐歌。
夫君迈惟德,江汉仰清和。
【云枝】高耸入云的树枝。
【紫微】1.即紫微垣。星官名,三垣之一。 2.指帝王宫殿。
3.亦作"紫薇"。唐开元元年改中书省为紫微省,中书舍人为紫微舍人。
【承明】1.古代天子左右路寝称承明,因承接明堂之后,故称。 2.即承明庐。
【极浦】遥远的水滨。飞艎,即飞驰的大型渡船。
【关河】1.指函谷等关与黄河。
2.关山河川。
【眇眇】1.微末。
2.孤单无依貌。 3.辽远;高远。 4.眯眼远望貌。 5.风吹动貌;飘动貌。
【苍山】又称“点苍山”。在云南省大理市西北、洱海西岸。属横断山脉云岭。山势雄伟,十九峰南北并列,主峰马龙峰,海拔4122米。山顶终年积雪,有古冰川遗迹。山间十八条溪水悬流飞瀑,景色绝佳。山麓有崇圣寺三塔、观音堂、无为寺、罗刹阁等名胜古迹。
【盛唐】上古帝王唐尧的时代。
其六
《隋王鼓吹曲十首 校猎曲》
凝霜冬十月,杀盛凉飙衰。
原泽旷千里,腾骑纷往来。
平罝望烟合,烈火从风回。
殪兽华容浦,张乐荆山台。
虞人昔有谕,明明时戒哉。
【凉飙】1.亦作"凉飙"。亦作"凉飙"。 2.秋风。
【腾骑】奔驰的骑兵。
罝,解释为捕捉鸟兽的罗网。
【从风】1.比喻迅即附和或响应。 2.随风。
【张乐】置乐;奏乐。
译文:
冰霜凝结已进入严冬十月,凉风四起肃杀景象令人哀。
原野大泽空空旷旷近千里,狩猎人们驱车骑喧噪往来。
捕兽罗网远望与烟雾拢合,放火布围火势随风又卷回。
行围缩小歼灭野兽华容浦,置乐设宴上下欢洽荆山台。
虞人箴词劝诫莫贪恋畋猎,要知事理适当节制遵礼哉。
其七
《隋王鼓吹曲十首从戎曲》
选旅辞轘辕,弭节赴河源。
日起霜戈照,风回连骑翻。
红尘朝夜合,黄沙万里昏。
寥戾清笳转,萧条边马烦。
自勉辍耕愿,征役去何言。
选旅:简选师旅。輟辕:关口名。
弭节:驾驭车子。
【霜戈】1.明亮锋利的戈戟。
2.借指用兵﹐军事行动。
【寥戾】形容声音凄清高远:寥戾闻秋雁。
【清笳】谓凄清的胡笳声。
【萧条】1.凋零;冷落:村落萧条|要是没有窗外繁密的竹枝,那个房间真太萧条了。
2.指经济衰退,不景气:生意萧条|市面萧条,经济恐慌。
【边马】1.车驾两侧的马。
2.边地的马。
3.捻军中的先锋或侦察部队。捻军后期,全部成为骑兵,出军前,先派出数百人的精锐马队,在前侦察,一旦发现敌人大队,立即向主力部队报告,如遇小股敌人,即加以歼灭。
【自勉】自己勉励自己。
【辍耕】中止耕作。
【征役】1.赋税与徭役。
2.指徭役。 3.行役。
译文:
千挑万送赴边征伐辞车睘辕,驾驭戎车目标直指黄河源。
初日辉映寒光闪闪剑戈照,急风吹卷猎猎作响红旗翻。
车骑扬尘起土难分朝与夜,绝域荒漠但见黄河万里昏。
空旷寂寥笳声传播清又远,劳顿紧张边马萧萧显得烦。
自我激励弃农从军的意愿,献身国家献死沙场又何言。
其八
《隋王鼓吹曲十首 送远曲》
北梁辞欢宴,南浦送佳人。
方衢控龙马,平路骋朱轮。
琼筵妙舞绝,桂席羽觞陈。
白云丘陵远,山川时未因。
一为清吹激,潺湲伤别巾。
【北梁】在北边的桥。古多指送别之地。
【欢宴】1.愉快地宴饮。
2.谓愉快地宴请。 3.欢聚。
【龙马】1.古代传说中龙头马身的神兽。 2.《周礼.夏官.廋人》:"马八尺以上为龙。"因以"龙马"指骏马。
3.星宿名。即房宿。 4.官名。汉时太仆之属官。方衢, 四通八达的大道。
【平路】1.平坦的道路。
2.见"平露"。
【朱轮】1.古代王侯显贵所乘的车子。因用朱红漆轮,故称。 2.借指禄至二千石之官。
【琼筵】1.亦作"璚筵"。
2.盛宴,美宴。
【妙舞】美妙之舞。
【桂席】盛宴。
【羽觞】古代一种雀形酒杯:酌羽觞兮销忧|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白云】1.白色的云。
2.黄帝时掌刑狱之官。后用作刑官的别称。 3.指《白云谣》。 4.喻思亲。 5.喻归隐。 6.特指陈抟。
7.指白云亭。参见"白云亭"。
【丘陵】坡度比较缓和,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一般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如中国的江南丘陵。
【未因】无由,无从。
【清吹】犹清风。
其九
《隋王鼓吹曲十首 登山曲》
天明开秀崿,澜光媚碧堤。
风荡飘莺乱,云行芳树低。
暮春春服美,游驾凌丹梯。
升峤既小鲁,登峦且怅齐。
王孙尚游衍,蕙草正萋萋。
【天明】1.犹天命;天道。
2.天之光辉。指日﹑月﹑星等。 3.谓天生的视觉能力。 4.谓天赋智慧。 5.尊称帝王。 6.天亮。
《登山曲》是南朝齐诗人谢脁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写登山游览,流连忘归之意。诗首句点题写“崿”。“崿”,即题中所登之山。“天明”一词含义双重,既是指这一天的天亮早晨,也指这天天色晴朗。“天明”二字虽不见着力,但却是全文要领。倘无晴朗天气,不但下文全景皆晦,而且更无登山游览可言。
译文:
阳光明媚使得山崖更加秀美,粼粼的波光把碧绿的河堤映衬得分外妩媚。
春风吹荡使飞莺扇动翅膀动作紊乱,一时竟不能自主飞行。白云在低垂的绿树上空飘荡。
暮春时节人们穿着美丽的春服,乘坐车辆出游,攀登高入云霄的山峰。
登上高峻的山峰,整个鲁国尽收眼底;登上小而尖的山,暂时感到惆怅。
贵族的子孙还在恣意游逛,蕙兰恰好长得很茂盛。
这是作者在荆州奉随王萧子隆之命写的《乐府·鼓吹曲》十首中的第九首。写登山游览,流连忘归之意。
诗首句点题写“崿”。“崿”,即题中所登之山。“天明”一词含义双重,既是指这一天的天亮早晨,也指这天天色晴朗。“天明”二字虽不见着力,但却是全文要领。倘无晴朗天气,不但下文全景皆晦,而且更无登山游览可言。
但有山色而无水光,景色虽佳,总感欠缺。故下句紧接着写水。以“澜光”喻水,以“碧”形容水边的堤岸,中间着一“媚”字,把“澜光”、“碧堤”的生机活活画出,让读者仿佛看到一泓清水,波光粼粼,水边长堤含青滴翠,景色十分生动、鲜明而优美。游人乐此将陶然忘归了。这二句写静景,下面二句写动景更奇。
“风荡飘莺乱,云行芳树低。”后句按文意应是“云行低芳树”。“荡”、“低”二字,赋予无生命的“风”“云”以生命和感情。使你觉得,这风很顽皮,他似乎在故意提弄飞莺,使莺不能自主飞翔,而被风“荡”得“飘”“乱”起来。而天上的行云,也被春树的芬芳所吸引,在低就贴近着春树而飘过。
前四句写景,字少意多,景象广阔。天气晴朗,山色青秀,春水涟漪,长堤献碧,黄莺因风弄羽,芳树招惹行云。春景如画,人在画中。
接着两句“暮春春服美,游驾凌丹梯”,由写景转叙游,“暮春”一语总括前四句写景,并提示下文。阴历三月为暮春,这时,春寒将尽,夏暑未临,山野叶茂草长,万物生机勃勃,正是游人脱去寒衣,换上轻装,登临游赏的大好时节。诗人穿上美丽的衣服,沿着山路向高处攀登,“丹梯”指山路。“升峤”四句由叙游转抒情。诗人“凌丹梯”登上高山,纵目远眺,确是气势辽阔,景象万千。眼底所见,自非山下景物可比,遂因景起兴,发思古之幽情:近千年前的春秋时期,孔子登上东山,眼底的鲁国变得很渺小了,再登上泰山时,觉得整个天下都变得渺小了。在孔子之前,齐国景公游牛山,看到山北面自已的齐国时,流着眼泪说:人生短暂,光阴就这样流逝了。其实,诗人并非只是思古,而是借古抒情:孔子是旷古唯一的贤圣,他登上高山,能把天下国家看得微不足道;景公是大国的君主,他登上高山也会产生人生短暂之感,言外之音是:我辈为什么还要竞奔于功名利禄之途,而不珍惜这短暂的人生和大好时光呢?
末二句,化用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语意作结。“王孙”泛指贵族子孙,这里指隐士。“萋萋”,茂盛。《招隐士》极言深山老林环境险恶,招募隐士出山做官。谢脁在此反用其意,是说:山景风光如此美好,士子正好来此隐居恣意游赏。末两句,不悦于官,羡慕归隐之意已溢于言表。
诗旨主在记游。写景,景色旖旎;记游,如历其境;思古,幽情渺邈;抒志,情趣超然。语言雅致,意境高远。
《隋王鼓吹曲十首泛水曲》
玉露沾翠叶,金凤鸣素枝。
罢游平乐苑,泛鹢昆明池。
旌旗散容裔,箫管吹参差。
日晚厌遵渚,采菱赠清漪。
百年如流水,寸心宁共知。
【玉露】1.指秋露。
2.喻美酒。
【翠叶】1.绿叶。
2.翡翠制的叶形饰物。
【金凤】1.金质的或金饰的凤形熏炉。 2.见"金凤凰"。 3.台名。 4.凤仙花的别称。
5.琵琶﹑琴﹑筝之属。因弦柱上端刻凤为饰﹐故称。
【素枝】无花的树枝。
【泛鹢】1.亦作"泛鹢"。
2.泛舟。古代画鹢首于船头,故称舟为鹢。
【昆明】1.指汉代昆明池。
2.古代我国西南部族名。
【容裔】1.亦作"容?"。
2.水波荡漾貌。 3.随风飘动貌。 4.徐行貌。 5.从容娴丽貌。
【遵渚】语出《诗.豳风.九罭》:"鸿飞遵渚,公归无所。"原谓鸿雁循着水中小洲飞翔。后用以形容鸿飞。
【采菱】乐府清商曲名。又称《采菱歌》﹑《采菱曲》。
【清漪】《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后以"清漪"谓水清澈而有波纹。
【寸心】1.内心: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2.微薄的心意:聊表寸心。
泛水:泛舟于水。坐船在水上游玩。沾:同‘沾’。
金风:秋风。
素枝:无花的树枝。
平乐苑:汉代宫观名。亦作“平乐馆”、“平乐观”。汉高祖时始建,武帝增修,在长安上林苑。
泛鹢:泛舟。鹢,一种似鹭的水鸟。头上画着鹢的船,亦泛指船。
昆明池:湖沼名。汉武帝元狩三年于长安西南郊所凿,以习水战。池周围四十里,广三百三十二顷。
容裔:面容和衣服的边缘。【汉典】水波荡漾貌。随风飘动貌。从容娴丽貌。
箫管:箫和管乐。
译文:
秋露沾润绿叶,一阵秋风吹过,树枝哗哗地响。
刚刚游玩林苑,又乘船在湖上泛舟。
旗帜随风飘动,洞箫吹声此起彼落。
傍晚厌倦观赏洲渚风景,把采菱曲赋赠池中清波。
人生如流水一样会很快逝去,我们难道不能两心相知,共度此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