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曲径通幽
曲径通幽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575
  • 关注人气:18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407、南北朝·沈炯诗十首

(2021-11-27 15:50:07)
标签:

传统文化

风流人物

古典文学

静修

南北朝·沈炯

杂谈

分类: 读书笔记

南北朝·沈炯诗十首



407、南北朝·沈炯诗十首

407、南北朝·沈炯诗十首

407、南北朝·沈炯诗十首


《六甲诗》

甲拆开众果,万物具敷荣。
乙飞上危幕,雀乳出空城。
丙魏旧勋业,申韩事刑名。
丁翼陈诗罢,公绥作赋成。
戊巢花已秀,满塘草自生。
己乃忘怀客,荣乐尚关情。
庚庚闻鸟啭,肃肃望凫征。
辛酸多悯恻,寂寞少逢迎。
壬蒸怀太古,覆妙伫无名。
癸巳空施位,讵以召幽贞。

【甲拆】亦作"甲坼"。谓草木发芽时种子外皮裂开。
【敷荣】开花。
【乙】乙者,物蕃屈有节欲出。危幕,燕巢危幕,意思是指燕子把窝做在帷幕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空城】荒凉的城市。雀乳:麻雀哺乳于。
【丙魏】丙吉﹑魏相的并称。两人均为汉宣帝时丞相,以知大体﹑为政宽平名重当时。
【勋业】功业。
【申韩】1.战国时法家申不害和韩非的并称。后世以"申韩"代表法家。亦以称申韩之学。 2.借指酷法。
【刑名】1.战国时以申不害为代表的学派。主张循名责实,慎赏明罚。后人称为"刑名之学",亦省作"刑名"。韩非子亦尚"刑名"。 2.刑罚的名称。 3.刑律。 4.引申为刑事案件。 5.即刑名师爷。
【丁翼】又作丁廙、丁虞。生年不详,约卒于魏黄初元年(?-219年)。少有才姿,博学治问。初辟公府。建安中,(公元207年左右)为黄门侍郎。与临菑侯曹植善,尝劝太祖立为太子。太祖虽深善其言,卒未纳用。及文帝即王位,乃假故杀之,并灭其男口 。廙亦有文集二卷,(《补续汉书艺文志》)传于世。
【陈诗】1.采集并进献民间诗歌。 2.指献上诗文。
【公绥】成公绥(231——273),字子安,东郡白马人。生于魏明帝太和五年,卒于晋武帝泰始七年,年四十三岁。幼而聪敏,博涉经传,有俊才,辞赋甚丽。性寡欲,不营资产,家贫岁饯,处之如常。张华颇重他,每见所作文,叹服以为绝伦。荐之太常,征为博士,历迁中书郎。
【戊】指代土。天干的第五位。寓意为茂,象征大地草木茂盛。方位属中央,又与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或纪日。
【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忘怀得失|桂林山水使人难以忘怀。
【荣乐】荣华逸乐。
【关情】1.掩饰感情。 2.动心,牵动情怀。 3.谓对人或事物注意﹑重视。
【庚庚】1.纹理横布貌。《史记.孝文本纪》:"卜之,卦兆得大横。占曰:"大横庚庚,余为天王,夏启以光。""裴骃集解引服虔曰:"庚庚,横貌也。"宋辛弃疾《鹧鸪天.徐衡仲惠琴不受》词:"玉音落落虽难合,横理庚庚定自奇。"一说,庚庚犹变更。见《史记.孝文本纪》"大横庚庚"司马贞索隐。 2.形容有成果。
【鸟啭】鸟婉转地鸣叫。
【肃肃】1.恭敬貌。 2.严正貌。 3.疾速貌。 4.形容网目细密。 5.阴沉;萧瑟;清冷。 6.清幽;静谧。 7.象声词。鸟羽﹑虫翅的振动声。 8.象声词。风声。 9.象声词。泛指其它声音。
【辛酸】悲苦伤痛。悯恻,哀怜。
【幽贞】1.语出《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贞吉。"后多以"幽贞"指隐士。 2.指高洁坚贞的节操。


407、南北朝·沈炯诗十首

407、南北朝·沈炯诗十首

《独酌谣》

独酌谣,独酌独长谣。
智者不我顾,愚夫余未要。
不愚复不智,谁当余见招。
所以成独酌,一酌倾一瓢。
生涯本漫漫,神理暂超超。
再酌矜许史,三酌傲松乔。
频烦四五酌,不觉凌丹霄。
倏尔厌五鼎,俄然贱九韶。
鼓殇无异葬,夷蹠可同朝。
龙蠖非不屈,鹏鴳但逍遥。
寄语号呶侣,无乃太尘嚣。

作品赏析
《独酌谣》,乐府杂歌杳题。此诗系沈炯依乐府题拟作。它通过一个独酌者满腹孤寂的感喟,抒发了对出尘超世的憧憬。

首句设置悬念,总领全文。“独酌谣,独酌独长谣。”起句连用四个“独”字,感慨再四,怅惘难平,表现了寂寞至深的痛苦。何以寂寞至此?随设置了悬念,以吸引读者。
“独酌独长谣”句,是阅读全诗的纲。后文分写“独酌”、“独长谣”之意。写“独酌”,从“智者不我顾”,至“所以成独酌,一酌倾一瓢”,叙“独酌”之出,写“独长谣”:从“生涯本漫漫”至“无乃太尘嚣”,是大段的内心独白,抒发心中的感慨。
作者先写孤独寂寞的苦闷:智者、愚者皆不能与诗人相知想从,不是彼不肯光顾我,就是我不肯邀约于彼。“谁当余见招”,正写出诗人瞻顾彷徨的感慨。人海茫茫,竟无可相与对酌之人者。“所以成独酌”句点题,说明独酌之由。酒,浇愁之物,“一酌倾一瓢”,见其惆怅之深。这种狂放失态之举,亦反映了诗人对孤独寂寞的不平之慨叹。诗人并未正面抒写心境的愁苦,而是借倾瓢之饮,从侧面含蓄曲折地表现出来。
三杯酒入肚,话自然就会多起来,更何况倾瓢之饮呢?顺理成章,诗文从“独酌”部分,自然转入了“独长谣”的部分。诗人尽管想说的话很多,但由于无人与之对谈,于是“独长谣”部分,遂成为大段的内心独白。
诗中典故的运用,使很少的文字,胜任了内容庞杂的表述任务。达到了言简意赅、文约意繁。


407、南北朝·沈炯诗十首

407、南北朝·沈炯诗十首

《望郢州城诗》

魂兮何处返,非死复非仙。
坐柯如昨日,石合未淹年。
历阳顿成浦,东海果为田。
空忆扶风咏,谁见岘山传。
世变才良改,时移民物迁。
悲哉孙骠骑,悠悠哭彼天。

【淹年】经年;多年。
【岘山】山名。在湖北襄阳县南。又名岘首山。东临汉水,为襄阳南面要塞。西晋羊祜镇襄阳时,常登此山,置酒吟咏。
【骠骑】1.古代将军的名号。 2.指汉朝骠骑将军霍去病。 3.指飞骑。唐杜甫有《天育骠骑歌》﹐仇兆鳌注:"骠﹐疾走也。骠骑﹐犹云飞骑。" 4.古时宫中马技。


407、南北朝·沈炯诗十首

《同庾中庶肩吾周处士弘让游明庆寺诗》

鹫岭三层塔,庵园一讲堂。
驯乌逐饭磬,狎兽绕禅床。
擿菊山无酒,燃松夜有香。
幸得同高胜,于此莹心王。

【鹫岭】1.鹫山。 2.借指佛寺。 3.指杭州灵隐寺前飞来峰。飞来峰又名灵鹫,故称。
【讲堂】1.儒师讲学的堂舍。 2.今亦指教室。 3.高僧讲经说法的堂舍。
【驯乌】驯顺的乌鸦。汉刘向《古孝子传.文让》﹕"巴郡文让养母至孝。母死﹐不用僮仆之力﹐兄弟二人营筑其坟。坟土未足﹐耕一亩地为壤﹐蹔归取粮。群鸟数千衔所作壤以着坟上﹐俄而成坟。"后以"驯乌"为表扬人子尽孝道的典故。
【饭磬】寺院中召集僧尼吃饭的磬声。
【狎兽】驯顺之兽。
【禅床】一种用来坐禅的床。
【高胜】高明优异。
【心王】佛教语。指法相宗所立五位法中的心法。包括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和阿赖耶识。与心所有法相对。见《百法明门论》。亦泛指心。心为三界万法之主,故称。


407、南北朝·沈炯诗十首

《名都一何绮诗》

名都一何绮,春日吐光辉。
高楼云母扇,复殿琉璃扉。
昭仪同辇出,高安连骑归。
欲知天子贵,千门应紫微。

【复殿】双层椽笮结构的宫殿。
【昭仪】古女官名。汉元帝始置。为妃嫔中的第一级。昭仪,言昭显女仪,以示隆重。魏晋至明均曾设置,但地位已经下降。参阅《汉书.外戚传序》﹑《三国志.魏志.后妃传序》。
【同辇】指与天子同车。辇,天子之车。
【高安】1.谓居于高位而安泰。 2.指汉哀帝时高安侯董贤。 3.宋乐章名。
【连骑】多形容骑从之盛。
【紫微】1.即紫微垣。星官名,三垣之一。 2.指帝王宫殿。 3.亦作"紫薇"。唐开元元年改中书省为紫微省,中书舍人为紫微舍人。


407、南北朝·沈炯诗十首

《建除诗》

建章连凤阙,蔼蔼入云烟。
除庭发槐柳,冠剑似神仙。
满衢飞玉轪,夹道跃金鞭。
平明尘雾合,薄暮风云骞。
定交太学里,射策云台边。
执事一朝谬,朝市忽崩迁。
破家徒徇国,力弱不扶颠。
危机空履虎,击恶岂如鹯。
成师凿门去,败绩裹尸旋。
收魂不入斗,抱景问穹玄。
开颜何所说,空忆平生前。
闭门穷巷里,静扫咏归田。

【建章】见"建章宫"。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是汉武帝刘彻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建造的宫苑。武帝为了往来方便,跨城筑有飞阁辇道,可从未央宫直至建章宫。
【凤阙】1.汉代宫阙名。 2.皇宫﹑朝廷。
【蔼蔼】〈书〉1.形容树木茂盛。 2.形容昏暗。
【玉轪】1.亦作"玉釱"。 2.玉饰的车辖。借指华丽的车。 3.指天子的车。
【定交】1.结为朋友。 2.停止;罢休。
【射策】1.汉代考试取士方法之一。 2.泛指应试。
【云台】1.高耸入云的台阁。 2.汉宫中高台名。汉光武帝时﹐用作召集群臣议事之所﹐后用以借指朝廷。 3.汉宫中高台名。汉明帝时因追念前世功臣﹐图画邓禹等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后用以泛指纪念功臣名将之所。 4.山名。在陕西省华阴县境。即西岳华山的北峰。古代隐者和道家多居于此。 5.山名。在四川省苍溪县东南﹐接阆中县界。一名天柱山。 6.山名。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境内。原为海中小岛﹐称郁洲﹐明代始与大陆相连。山上有水帘洞遗迹。 7.道观名。
【破家】1.耗尽家产。 2.毁灭家庭;使家国破灭。 3.传说中的妖鸟名。
【徇国】1.谓传示国人。 2.为国家利益而献出生命。徇,通"殉"。
【扶颠】扶持危局。语本《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危机】1.亦作"危几"。潜伏的祸害或危险。 2.严重困难的关头。亦特指经济危机。 3.危险的机关。用于杀敌﹑猎兽﹑捕鱼等的器具。
【履虎】见"履虎尾"。履的意思是踩踏,引伸为行为和行为准则,全卦内容主要讲人的行为修养。卦辞“履虎尾,不咥人”,形象地揭示出小心行走,虽危无害的寓意。
【成师】大军。
【凿门】谓凿凶门。古代将军出征时﹐凿一北向门而出﹐以示必死的决心。语本《淮南子.兵略训》﹕"凿凶门而出。"高诱注﹕"凶门﹐北向门也。将军之出﹐以丧礼处之﹐以其必死也。"
【收魂】1.犹收心。 2.旧时瑶族中的一种迷信仪式。
【抱景】1.亦作"抱影"。 2.守着影子。形容孤独。 3.具有光彩形象。
【穹玄】苍天。


407、南北朝·沈炯诗十首

407、南北朝·沈炯诗十首


《八音诗》

金屋贮阿娇,楼阁起迢迢。
石头足年少,大道跨河桥。
丝桐无缓节,罗绮自飘飘。
竹烟生薄晚,花色乱春朝。
匏瓜讵无匹,神女嫁苏韶。
土地多妍冶,乡里足尘嚣。
革年未相识,声论动风飙。
木桃堪底用,寄以答琼瑶。

【丝桐】1.指琴。古人削桐为琴,练丝为弦,故称。 2.指乐曲。
【罗绮】1.罗和绮。多借指丝绸衣裳。 2.指衣着华贵的女子。 3.喻繁华。
【竹烟】竹林中的雾霭。
【神女】1.谓巫山神女。《文选.宋玉<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李善注引《襄阳耆旧传》:"赤帝女曰姚姬(一作"瑶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阳,故曰巫山之女。楚怀王游于高唐,昼寝梦见与神遇,自称是巫山之女。"又《神女赋》序:"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使玉赋高唐之事,其夜王寝,果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王异之,明日以白玉。"按,所云神女之梦,事本假托,为寓言讽主之作。 2.谓妓女。因宋玉《高唐赋》中有"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之语,后因以借指妓女。 3.泛指仙女。 4.鹊的别名。 5.燕的别名。
【苏韶】典故苏韶鬼灵。史载,晋中牟令苏韶死后,其鬼魂多次显灵,与堂兄弟等饮酒交谈,提出要求改葬,并论及阴间事,又说现今为修文郎,因地下职事忙碌,不能复来。自此遂绝。后用为咏亡魂显灵之典。
【土地】1.田地;土壤。 2.领土;疆域。 3.泛指地区,地方。 4.测量地形。 5.神名。指掌管﹑守护某个地方的神。
【妍冶】1.华美。 2.指美丽的女子。
【乡里】1.周制,王及诸侯国都郊内置乡,民众聚居之处曰里。因以"乡里"泛指乡民聚居的基层单位。 2.家乡;故里。 3.居里或籍贯相同的人。犹乡亲;同乡。 4.指居里或籍贯相同。 5.指妻。
【尘嚣】世间的纷扰﹑喧嚣。
【声论】犹舆论。
【木桃】1.果名。即樝子。小于木瓜,味酸涩。《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后因以比喻投赠的物品。 2.大桃子。


407、南北朝·沈炯诗十首

407、南北朝·沈炯诗十首

《长安还至方山怆然自伤诗》

秦军坑赵卒,遂有一人生。
虽还旧乡里,危心曾未平。
淮源比桐柏,方山似削成。
犹疑屯虏骑,尚畏值胡兵。
空村馀拱木,废邑有颓城。
旧识既已尽,新知皆异名。
百年三万日,处处此伤情。

【危心】谓心存戒惧。语本《孟子.尽心上》:"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
【未平】1.未必妥当。 2.没有平息。
淮源一般指桐柏山。
【方山】1.山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东南。传说为秦始皇凿断金陵山以疏淮水处﹐其地四方而峭绝﹐故名。 2.指方山冠。

诗题中的“长安”(今陕西西安)是西魏的都城;“方山”在江宁县东南,距离梁朝的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不远。结合诗中所写的情况来看,此诗当是诗人由长安放还,行近都城建康时的抒怀之作。

开头四句交待自己被俘与放还之事,这是诗人痛定思痛的回顾。
“秦军坑赵卒”,用秦将白起的典故。周赧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60),秦、赵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战,白起坑杀赵降兵四十万,释放回赵的仅小弱者240人。诗中借指西魏攻入江陵时的驱杀无辜,俘王公以下及选百姓男女数万口为奴婢,分赏三军,驱归长安,小弱者都被杀死。沈炯与王褒等名士都是在江陵陷落时被俘至长安的。
“遂有一人生”,转说自己大难不死,得以幸存。
“虽还旧乡里,危心曾未平。”尽管人已还乡,而仍心有余悸。一二句从社会不幸说到个人侥幸,形成句间的第一次跌宕,三四句以平安返乡之身反跌出惊恐不安之心。

“淮源比桐柏”,诗人尚处身于自长安至方山途中。淮河源出于河南省桐柏县西南的桐柏山,流经河南、安徽等省,至江苏入洪泽湖。“比”是紧靠的意思。
“方山似削成”,则是已来到方山时见到的情形。方山,又名天印山,四面等方,孤绝耸立,故名。六朝时为交通要道,商旅聚集。“似削成”状山之形,同时这样的山形也是献愁供恨之物,易于触发有关战争的联想。
“犹疑屯虏骑,尚畏值胡兵。”“犹”、“尚”二字表明,疑心在山水之间驻扎敌骑,恐惧在行进路上遭遇胡兵,并非始自今日,而是过去“曾疑”、“曾畏”,至今犹然。这样就不仅在空间上自远而近从桐柏、淮河一直写到方山,而且在时间上又从现在回溯到过去,从时空两面将“曾未平”的“危心”写深写透。

“空村余拱木,废邑有颓城。旧识既已尽,新知皆异名。”“村”是“空”的,“邑”是“废”的;“余拱木”与“有颓城”,以有说无,见出村邑无人,从而自然过渡到直接说人的后两句。人事更是不堪言状了:老朋友已经死绝,接触到的都是陌生人。

结尾两句,便是诗人在饱历了丧乱景象之后伤心之极的直白。“百年三万日”,指人生一世;“处处此伤情”,以“处处”映衬比较,凸现出此行引起的伤痛无以复加。

全诗语言白描,感情真挚,于疏淡处见沉郁,于浅切中寓沉痛。“空村”等四句,以大写意笔法为动乱现实传神写照,惊心动魄,一字千金。诗中的心理描写委婉细腻,虽然局限于诗人一己,却是时代动乱的更为深入的反映。陈子昂曾慨叹“汉魏风骨,晋宋莫传”(《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所说的只是一个大的趋势;从此诗及左思、鲍照等人的诗作中我们还可知道,具有风情骨力的作品,自晋宋以还至于唐初,其实并未绝响。


407、南北朝·沈炯诗十首

407、南北朝·沈炯诗十首

《长安少年行》

长安好少年,骢马铁连钱。
陈王装脑勒,晋后铸金鞭。
步摇如飞燕,宝剑似舒莲。
去来新市侧,遨游大道边。
道边一老翁,颜鬓如衰蓬。
自言居汉世,少小见豪雄。
五侯俱拜爵,七贵各论功。
建章通北阙,复道度南宫。
太后居长乐,天子出回中。
玉辇迎飞燕,金山赏邓通。
一朝复一日,忽见朝市空。
扶桑无复海,昆山倒向东。
少年何假问,颓龄值福终。
子孙冥灭尽,乡间复不同。
泪尽眼方暗,髀伤耳自聋。
杖策寻遗老,歌啸咏悲翁。
遭随各有遇,非敢访童蒙。

长安(今西安汉长安城遗址),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都城,南北朝时西魏、北周以此为都。骢马,即青骢马,颜色铁青而有如钱状圆白斑纹的名种马。这两句化用梁元帝《紫骝马》:“长安美少年,金络铁连钱。”
陈王,指曹植。曹植:于232年(太和六年)被封为陈王。脑勒,马络头。晋后,晋王司马昭。这两句说,马络头是陈王曹植所曾使用的,金鞭是为晋王司马昭所铸造的。极言少年穷极奢侈。
步摇,步摇冠。《汉书·江充传》:“(充)冠禅缅步摇冠,飞翮之缨。”颜师古注引服虔曰:“冠禅缅,故行步则摇,以鸟羽作缨也。”宝剑,一作“剑锷”。
衰蓬,枯萎的蓬草。
五侯,西汉成帝曾同日封其舅王谭、王立、王根、王逢时、王商为列侯,世称“五侯”。七贵,指西汉时以外戚关系先后把持朝政的家族。潘岳《西征赋》:“窥七贵于汉庭。”李周翰注:“汉庭七贵:吕、霍、上官、丁、赵、傅、王,并后族也。”
建章,汉宫名。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兴建,规模宏大,有“千门万户”。北阙,《庙记》:“建章宫北门,高二十五丈,建章北阙门也。”复道,宫中楼阁间架空的通道。
太后,指吕雉(吕后),汉高祖刘邦皇后。长乐,汉宫名。秦之兴乐宫,汉高祖时扩建而成。《三辅黄图》:“高帝居此宫,后太后常居之。” 回中,地名,属汉安定郡(甘肃平凉地区)内。《汉书·武帝纪》:“(元封)四年冬十月,(武帝)行幸雍,祠五畴,通回中道。”
玉辇,帝王乘舆,用人力推挽。此泛指宫中车乘。飞燕,赵飞燕。长安宫人,初学歌舞,以体轻号日飞燕。汉成帝召为婕妤,又立为后,专宠十余年。成帝死,汉哀帝立,尊为皇太后。汉平帝即位,废为庶人,自杀。邓通,汉文帝宠臣。尝为汉文帝吮痈得宠。曾有相士称他脸有饿纹,必当饿死。汉文帝大怒,谓富贵由我,谁人穷得邓通?遂赏赐其金山(铜矿)一座,准其自铸钱流通。汉景帝立,尽没收入官,邓通寄死人家。
扶桑,神话中树名,传说生长于大海,日出其下。《淮南子·天文》:“日出于饧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无复海,不再有海。昆山,即昆仑山。《史记·李斯传》:“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在西藏与新疆之间。这两句即沧海桑田、山谷陵夷之意。
假问,借问,动问。颓龄,衰老之年。值,正逢。
冥灭,泯灭,指死亡。乡间,即乡里。
髀,股部,大腿。
杖策,拄着拐杖。
遗老,阅历丰富的老人。童蒙,儿童,这里即指长安少年。 

作品赏析
魏曹植有《结客篇》云:“结客少年场,报怨洛北邙。”后鲍照即以“结客少年场”为题。此曲题又衍生《少年行》、《长安少年行》、《汉宫少年行》、《渭城少年行》等,其内容大都写游侠少年或“重义轻生,慷慨以立功名”(《乐府解题》),或“结任侠之客,为游乐之场,终而无成”(《乐府广题》)。这首诗别开蹊径,以穷奢极侈的长安少年与一道边衰翁对比,揭示出荣华富贵犹如过眼云烟的人生哲理。
汉乐府以叙事见长,魏晋以降,抒情诗独擅胜场,乐府叙事之作日益罕见。此诗主旨世道沧桑,荣华富贵无常,并无新意,但采用故事形式来表述,则颇别开生面。诗前八句叙说一长安少年逸乐游荡,后二十四句写一道边老翁述其亲见之世事变迁及穷老之感慨。写长安少年,仅仅抓住其骑马遨游之场景,夸饰其乘骑之名贵,马饰之豪华,以及来去如飞、洋洋自得的情态,凸现其富贵骄人的气焰。重点突出,笔墨集中。写道边老翁,分为二层。一层历述所见,铺陈排比。无论五侯七贵、天子太后、宠妃嬖臣,“一朝复一日,忽见市朝空”,尽皆归于虚无。语气冷峻,嘲讽之意见于言外。一层诉说遭遇,叹老嗟穷,声泪俱下,辛酸悲伤。两层衔接之处,不置一词,全凭“少年何假问”一句点出老翁之言,表明前文实由少年发问而致。着此一句而使前后两层即吻合无间,省下许多笔墨。诗中少年及道边老翁,显然皆出自作者虚构;该老翁竟达五百余岁,更属子虚乌有。诗实是借汉代史事,阐述荣枯兴衰之理。作者虽不置一词议论,不加一句褒贬,而针砭时世之意,昭然若现。


407、南北朝·沈炯诗十首

《为我弹鸣琴诗》

为我弹鸣琴,琴鸣伤我襟。
半死无人见,入灶始知音。
空为贞女引,谁达楚妃心。
雍门何假说,落泪自淫淫。

【贞女】1.贞洁的妇女。 2.指修道院的修女。 3.石名。
【淫淫】1.流落不止貌。 2.增进貌。 3.远去貌。 4.用以形容声音悠扬。 5.行进貌。


407、南北朝·沈炯诗十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