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404、南北朝·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一)

(2021-11-24 17:19:17)
标签:

传统文化

古典文学

风流人物

静修

南北朝·庾信

杂谈

分类: 读书笔记

南北朝·庾信
《拟咏怀二十七首》


404、南北朝·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一)

404、南北朝·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一)

404、南北朝·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一)


其一
步兵未饮酒,中散未弹琴。
索索无真气,昏昏有俗心。
涸鲋常思水,惊飞每失林。
风云能变色,松竹且悲吟。
由来不得意,何必往长岑。

索索:冷漠,无生气貌。
【昏昏】1.昏暗貌;阴暗貌。 2.糊涂;愚昧。 3.神志昏沉;昏迷。 4.视力昏花模糊。
【俗心】追求利禄名位等的世俗的心志。
【涸鲋】见"涸辙之鲋"。在干涸了的车辙里的鲋(鲫鱼)。比喻处在困境中亟待救援的人。出处《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声。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松竹】1.松与竹。亦以喻节操坚贞。 2.喻节操坚贞的贤人。
【由来】1.自始以来;历来。 2.来由;原因。
长岑,参见政事部·议政“长岑未归”。喻仕途失意。



404、南北朝·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一)

404、南北朝·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一)

其二
赭衣居傅岩,垂纶在渭川。
乘舟能上月,飞幰欲扪天。
谁知志不就,空有直如弦。
洛阳苏季子,连衡遂不连。
既无六国印,翻思二顷田。

【赭衣】1.古代囚衣。因以赤土染成赭色,故称。 2.指囚犯,罪人。
【傅岩】1.亦称"傅险"。古地名。相传商代贤士傅说为奴隶时版筑于此,故称。 2.殷相傅说曾隐于傅岩,后因以泛指栖隐之处或隐逸之士。
垂纶:传说吕尚(姜太公)未出仕时曾隐居渭滨垂钓,后常以“垂纶”指隐居或退隐。
【扪天】摸天。极言其高。幰(xin):古代车上的帷幔。
苏季子一般指苏秦。 
【连衡】1.战国时张仪游说六国共同事奉秦国称连衡,与苏秦说六国联合抗秦叫合纵相对。 2.结盟;联合。 3.比配;比肩。 4.谓多。
【翻思】1.回想。 2.反复思考。“二顷田”是古代的一个典故,出自《史记·苏秦列传》,指供温饱的田产,或用作归隐之词。

404、南北朝·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一)

404、南北朝·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一)

其三
俎豆非所习,帷幄复无谋。
不言班定远,应为万里侯。
燕客思辽水,秦人望陇头。
倡家遭强聘,质子值仍留。
自怜才智尽,空伤年鬓秋。

【俎豆】俎和豆。古代祭祀时盛食物的礼器。引申为祭祀、奉祀:俎豆之事|死乃俎豆之。
【帷幄】军中篷帐:运筹帷幄。
定远:定远侯班超的省称。东汉班超立功西域,封定远侯。后人称为班定远。
年鬓:年龄与鬓发。
【倡家】1.古代指从事音乐歌舞的乐人。 2.称妓女。
质子,是指古代派往敌方或他国去的人质。多为王子或世子等出身贵族的人。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子楚、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襄王、战国燕太子丹都曾经做过质子。秦始皇之父子楚曾在赵国做“质子”,后得吕不韦相助,终能返回秦国。



404、南北朝·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一)

404、南北朝·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一)


其四
楚材称晋用,秦臣即赵冠。
离宫延子产,羁旅接陈完。
寓卫非所寓,安齐独未安。
雪泣悲去鲁,凄然忆相韩。
唯彼穷途恸,知余行路难。

“楚材”句:言楚亡臣多在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秦臣”句:《后汉书.舆服志》:武冠谓之赵惠文冠,秦灭赵,以其君冠赐近臣。
“离宫”句:《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相郑伯以如晋......子产使尽坏其馆。延,接待。
“羁旅”句:《左传.庄公二十年》:陈公子完(敬仲)奔齐,齐国使他为国卿,他自称“羁旅之臣”,不肯接受。这句说自己像陈完一样,是“羁旅之臣”。
“寓卫”句:《毛诗正义·式微·诗序》:式微,黎侯寓于卫,其臣劝以归也。
“雪泣”句:《韩诗外传》:孔子去鲁,迟迟乎其行也。雪,拭也。雪泣即拭泪。
“凄然”句:《史记.留侯世家》:韩破,良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也。
“唯彼”句:用阮籍典,《三国志.魏志》引《魏氏春秋》: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辙所穷,辙痛哭而返。

白话译文
楚国的人才正好被晋国利用,秦国的大臣戴着赵国的帽子。子产废晋墙争来对郑国的礼遇,陈完投齐国受到桓公的厚爱。黎候把卫国当成了自己的家,重耳被迫离开了安闲舒适的齐国。孔子留恋不舍离开了鲁国十四年,张良疏财舍身为韩国雪耻报仇恨。只有阮籍绝路恸哭的无助,才能够形容我活着的艰难与痛苦。

404、南北朝·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一)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作者自叙从出使西魏,被羁留于长安,非自己所愿,心中思念故国,忧思无穷。

  一二句中“楚材”句见《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虽楚有材,晋实用之。”注:言楚亡臣多在晋。这句说这句本是楚臣(梁都江陵,楚故地),唯被晋所用(晋代指西魏)。“秦臣”句见《后汉书.舆服志》:“武冠谓之赵惠文冠,秦灭赵,以其君冠赐近臣。”这句与上句意相同,借古人事说自己本穿着梁朝官服出使西魏,却被留了下来。

  三四句中“离宫”句见《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相郑伯以如晋......子产使尽坏其馆。”春秋时郑国的子产到晋国,因为晋侯没有见,子产命人毁坏馆舍。“离宫”,原指古代帝王于正式宫殿外别建的宫殿,以便随时游处。这里指招待外国贵宾的客馆。“延”,接待。“羁旅”见《左传.庄公二十年》:陈公子完(敬仲)奔齐,齐国使他为国卿,他自称“羁旅之臣”,不肯接受。这句说自己像陈完一样,是“羁旅之臣”。

  五六句中“寓卫”句见《毛诗.正义.式微.诗序》:“式微,黎侯寓于卫,其臣劝以归也。”春秋时期狄人追逐黎侯,黎侯寓于卫国,随行臣子你劝他归国。后人因此以作思归的典故。这句说这几句如黎侯一样,卫实非所寓。“安齐”句见《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出亡到齐国,齐桓公将女儿齐姜嫁给他。重耳有安居于齐之意,不复图晋国,齐姜部下赵衰等与齐姜共设计令重耳离开齐国。这句说自己又如重耳出亡到齐,而齐又实非所安之地。以上二句借古人事说自己留仕于西魏,实非本心所愿。

  七八句中“雪泣”句,《韩诗外传》:“孔子去鲁,迟迟乎其行也。”雪,拭也。雪泣即拭泪。这句以孔子去鲁事喻自己远离家乡故国。“凄然”句,见《史记.留侯世家》:“韩破,良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也。”庾信父庾肩吾曾在梁朝任散骑常侍、度支尚书。庾信十五岁入太子宫为讲读(太子的伴读),后又任诵直散骑常侍、右卫将军、散骑侍郎等。这句,庾信以张良五世相韩为比,深念旧恩,思之凄然。以上二句说自己远离并怀念故国。

  最后两句中“唯彼”句用阮籍典,《三国志.魏志》引《魏氏春秋》:“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辙所穷,辙痛哭而返。”这句说自己已处此境地,唯有途穷之悲痛也。“知余”句借用乐府《杂曲歌辞》篇名《行路难》。《乐府题解》说:“《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此句说自己已知世路的艰辛。以上二句总述自己唯感穷途悲痛,世路艰难。

  庾信学问丰博,于后期的诗赋中大量用典,本首诗就是句句用典。一连串用典,自然、灵巧、贴切,有的甚至不落痕迹,可谓得心应手。表面看这是一首典故堆砌的诗,可细细读来,则处处切合自己稽留不归、被迫仕魏的遭遇,无不符合自己的身世和心绪。因此,典故虽多,则不影响本诗脉络的连贯和意象的完整。另外,大量的用典,又使庾信的《拟咏怀》内容丰富,用词精约,本诗更是突出体现了这一特点,多用典,亦使庾信在诗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更为含蓄、隐曲和丰富,这也是本诗的一个特点。



404、南北朝·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一)

404、南北朝·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一)

其五
惟忠且惟孝,为子复为臣。
一朝人事尽,身名不足亲。
吴起常辞魏,韩非遂入秦。
壮情已消歇,雄图不复申。
移住华阴下,终为关外人。

吴起:战国初期军事统帅,兵家代表人物。
韩非: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又称韩非子。
【壮情】豪壮的情怀﹑抱负。
【消歇】消失;止歇。
【移住】迁居。

404、南北朝·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一)

404、南北朝·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一)

其六
畴昔国士遇,生平知己恩。
直言珠可吐,宁知炭可吞。
一顾重尺璧,千金轻一言。
悲伤刘孺子,凄怆史皇孙。
无因同武骑,归守灞陵园。

畴昔:往日。“畴”为助词,无意。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
直言珠可吐:用蛇吐珠以报隋侯的故事。晋干宝《搜神记》:“隋侯出行,见大蛇见大蛇被伤,中断,疑其灵异,使人以药封之,蛇乃能走,因号其处“断蛇丘”。岁余,蛇衔明珠以报之。”
宁知炭可吞:用豫让吞炭的典故。豫让,春秋战国间晋人,为晋卿智瑶家臣。《史记·刺客列传》:晋出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53年)赵、韩、魏共灭智氏。豫让用漆涂身,吞炭使哑,暗伏桥下,谋刺赵襄子未遂,后为赵襄子所捕。临死时,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击斩其衣,以示为主复仇,然后伏剑自杀。
顾:眷念,眷顾,垂爱关注之意。
刘孺子:指汉宣帝玄孙刘婴,平帝死,婴年二岁被王莽立为皇太子,号孺子,不久王莽篡位,废婴为安定公。
凄怆史皇孙:这里是喻指梁朝王室子孙多被戕害。
武骑:司马相如在汉景帝时曾为武骑常侍。
灞陵园:汉文帝陵园,司马相如在汉武帝时被任命为孝文园令。

白话译文
从前梁国给了我国士的待遇,那恩情一辈子也忘不了。说是像灵蛇吐珠一样报萧梁,谁知道如今却像吞炭的豫让。帝王的眷顾使我身价珍贵如尺璧一样,而今却不能像季布一样兑现报主的承诺。痛惜凄惨的梁敬帝好比汉末的刘孺子,伤心梁朝子孙就像刘家的史皇孙。可叹我不能像司马相如一样,回到故土为先帝守陵看墓。


404、南北朝·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一)

赏析

“畴昔国士遇,生平知己恩”,“畴昔”,往日。“畴”为助词,无意。“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这二句说,过去梁朝以国士相待于我,对此恩情,一生有知己之感。“直言珠可吐,宁知炭可吞”,前句用蛇吐珠以报隋侯的故事,晋干宝《搜神记》:“隋侯出行,见大蛇见大蛇被伤,中断,疑其灵异,使人以药封之,蛇乃能走,因号其处“断蛇丘”。岁余,蛇衔明珠以报之。”下句用豫让吞炭的典故,《战国策.赵策》载:战国初,晋人豫让初事范中行氏,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甚见尊崇。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这二句说自己要像蛇吐珠那样报答梁王朝的恩情,又要学豫让吞炭为梁室复仇。"“一顾重尺璧,千金轻一言”,“顾”,眷念,眷顾,垂爱关注之意。这二句承接一、二句,意思是梁王朝对我的眷顾重于尺璧,而我的一言也使千金为轻,写自己知遇之隆。“悲伤刘孺子,凄怆史皇孙”,刘孺子指汉宣帝玄孙刘婴,平帝死,婴年二岁被王莽立为皇太子,号孺子,不久王莽篡位,废婴为安定公。用此典故是为表示对梁敬帝萧方智(在位二年,公元555至556年)的悲悼,敬帝逊位于陈,陈受命,以敬帝为江阴王,死于外邸。史皇孙为汉武帝之孙,父为戾太子刘据,母号史良娣,妻王夫人,因巫蛊事而遇害。这里是喻指梁朝王室子孙多被戕害。“无因同武骑,归守灞陵园”,“武骑”,司马相如在汉景帝时曾为武骑常侍,“灞陵园”,汉文帝陵园,司马相如在汉武帝时被任命为孝文园令。这二句作者以司马相如自比,因庾信本是梁朝的文学之臣,说自己不能像司马相如那般守灞陵园,意思是不能回到故乡归守梁主的陵墓。
本诗头二句直抒胸臆,浅显易懂,但亦暗含“士为知己者死”之意。故三、四句说想报恩,岂料遭逢国变,唯有走豫让的道路了。五、六句又承接一、二句,进一步写自己眷遇之隆,一言千金。由此,七、八句很自然地过渡到悲悼梁朝王室的覆亡。结尾二句则说自己连想守梁故主的陵墓都做不到。全诗脉络连贯,承接自然。
庾信诗中爱用典故,《拟咏怀》尤为明显。本诗中用了好几个典故,这一方面是庾信才华丰赡,另外则可以做到用精约的语言包括更丰富的内容,如“刘孺子”、“史皇孙”,令人有史实而产生联想,作者的思想、感情寓于典故之间。结局说自己不能像司马相如那样归守霸陵,为什么呢?没有明言,因为北朝不仅不放他南归,而且屡被加官进爵。所以,诗中虽提到“炭可吞”,虽然“悲伤”、“凄怆”,但最后也只是想回到江南为故主守陵,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很微妙复杂的,这是由于诗人的内心也是很沉痛凄苦的,既屈仕于北朝,又怀念于故国,这种情怀贯穿于《拟咏怀》的组诗之间。本诗则是集中表达了对梁朝知遇之恩难报偿的痛苦心情。



404、南北朝·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一)

404、南北朝·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一)

其七
榆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
胡笳落泪曲,羌笛断肠歌。
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
恨心终不歇,红颜无复多。
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

榆关:犹“榆塞”。古时于边塞植榆树,故称榆塞。这里泛指边地关塞。
胡笳、羌笛:都是西北少数民族所用的乐器。
纤:细。束素:系在腰上的白绢。这句说,腰围因悲伤而消瘦。
横波:指眼睛。目光清亮,左右转视,如水波之横流。这句说思念故国,悲伤流泪,以致哭坏眼睛。
青山望断河:希望青山崩塌,塞断河流。
弭节:指马车徐行。语出《离骚》。
日蹙:日见蹙迫。
南风:南风的乐曲。

白话译文
榆关断绝了音信,汉朝的使者再也不会经过这里。一听到胡笳、羌笛等异域音乐,就好像听到了落泪曲和断肠歌。因思念故国故君,纤细的腰身已消减得好像一束素绢;因永远别离,悲痛的泪水长流,以致哭坏了眼睛。由于内心离恨不止,悲伤过度,以致青春红颜很快就衰老了。我想要南归故国的愿望就像用枯木填平大海,被河水隔断的华、岳两山重合为一那样不能实现。

赏析

“榆关”,是战国时期的关名,在今陕西省榆林市东。这里泛指北方的关塞。这句说边塞上自己祖国梁朝的音信已然断绝。“汉使”,汉人朝廷的使者,指梁朝。庾信被滞留的西魏为鲜卑族拓跋部所建。这句说祖国梁朝的的使者也不见到来。这二句点出了自己稽留北朝,而故国的音信、使节均已断绝,流露出思念之情。“胡笳”,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管音乐,其音凄凉,汉时流行于塞北和西域一带,古时称北方和西域民族为胡人,故云胡笳。“羌笛”,亦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管音乐,原出自古羌族(西部民族)。这二句写作者听到的皆是胡地悲哀凄凉的音乐,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更不仅落泪断肠。
“束素”,为白色生绢,喻腰,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腰如约素”,喻腰细软如一束绢,形容是美女。“横波”,指眼睛。这二句写作者离别了祖国,非常悲伤,听到胡笳而落泪,闻羌笛而断肠,自己原本纤瘦的腰,更加消瘦如束素,伤别的眼睛,因流涕而损伤。恨心,充满离恨之心。“歇”,尽,竭。“红颜”。指女性艳丽的容貌。这两句说自己离恨之心终不能尽,以至于很快就衰老了。以上四句,作者表明上是写满怀离恨的闺中思妇,而实际上是以此来自喻。



404、南北朝·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一)

404、南北朝·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一)

其八
白马向清波,乘冰始渡河。
置兵须近水,移营喜灶多。
长坂初垂翼,鸿沟遂倒戈。
的颅于此去,虞兮奈若何。
空营卫青冢,徒听田横歌。

【白马】古津渡名。在今河南省滑县北。
垂翼:谓鸟翅下垂不能高飞。后比喻人受挫折,止息不前。
鸿沟:古运河名。在今河南省。楚汉相争时曾划鸿沟为界。《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
【田横歌】源见“田横岛”。指义士的悲壮之歌。




404、南北朝·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一)

404、南北朝·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一)

其九
北临玄菟郡,南戍朱鸢城。
共此无期别,俱知万里情。
昔尝游令尹,今时事客卿。
不特贫谢富,安知死羡生。
怀秋独悲此,平生何谓平。


【无期别】比喻后会难期的别离。
【令尹】1.春秋战国时楚国执政官名,相当于宰相。 2.泛称县﹑府等地方行政长官。
【今时】现在;此时。
【客卿】古代指在本国做官的其他诸侯国的人。
【不特】不仅;不但。

404、南北朝·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