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98、南朝·沈约(五)

(2021-11-18 14:19:30)
标签:

传统文化

风流人物

古典文学

静修

南朝·沈约

杂谈

分类: 诗词学习

南朝·沈约《悲哉行》《携手曲》《有所思》《夜夜曲》
《钓竿》《临碣石》《湘夫人》《贞女引》《襄阳蹋铜蹄》


398、南朝·沈约(五)

398、南朝·沈约(五)

398、南朝·沈约(五)


《悲哉行》

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
徐光旦垂彩,和露晓凝津。
时嘤起稚叶,蕙气动初蘋。
一朝阻旧国,万里隔良辰。

注解
旅游:外出旅行游览。
媚:妩媚。明媚。
年春:新年的春天。来年春天。
游人:游览游玩的人。
徐光:柔和缓慢的春光。徐徐的春光。
旦:早晨。
垂彩:垂下光彩或彩色。
和露:和熙的露水。春天的露水。
晓:拂晓。
凝津:谓天地精灵之气相合而凝成津液。
时嘤:应时的鸟啼声。嘤,象声词,形容鸟叫声或低而细微的声音。
稚叶:稚嫩的树叶。
蕙气:蕙草的香气。
初蘋:初期生长的白萍。
一朝:一旦。某一天。
阻:阻断。
旧国:旧时的国家;故国。故乡。
隔:隔断。
良辰:良好的时辰。美好的时光。

白话译文
行客留连春天的美景,春景也在取悦着游人。早晨散开的阳光垂下霞彩,晨露在津渡旁凝结。嫩叶间不时传来鸟鸣声,带着兰花香气的风吹动着水面的浮苹。可是我正远离故国,在这美好的时节里与它相隔万里啊。


398、南朝·沈约(五)

398、南朝·沈约(五)

《携手曲》

舍辔下雕辂,更衣奉玉床。
斜簪映秋水,开镜比春妆。
所畏红颜促,君恩不可长。
鵔冠且容裔,岂吝桂枝亡。

《携手曲》是沈约感怀汉武帝皇后卫子夫所作的诗。
【雕辂】1.雕镂彩绘的车子﹐装饰华贵的车子。 2.皇后归宁所乘车名。

作品赏析
这首诗说的是汉武帝皇后卫子夫的故事。卫子夫也曾因为美貌备受恩宠,从一个卑贱的歌女,一跃而为皇后,在享受至高无上荣耀的同时,或担心容颜老去被弃而忧惧,或因为时光流逝玉容改而遭遗弃。最终又那样凄凉痛楚绝望地死去,被遗弃在皇族们的陵墓之外。因为青春流逝美貌不再,所以君王垂恩的日子也一去不返,揭示了“君恩不可长”的残酷。
卫子夫侍奉汉武帝更农时得章的故事,卫予夫得幸后“斜簪映秋水”,一时之 间靓丽非凡,但作者显然意不在此,他看到的是红颜短促、君恩不长,男子头戴锦帽、逍遥 自在,他们哪里吝惜后宫女子的陨落啊。诗作不仅揭露了后宫女子的悲哀,也对因色衰爱弛 而失宠的所有弱势女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398、南朝·沈约(五)

398、南朝·沈约(五)


《有所思》

西征登陇首,东望不见家。
关树抽紫叶,塞草发青芽。
昆明当欲满,葡萄应作花。
流泪对汉使,因书寄狭斜。

注释
词句注释
有所思:属乐府古辞鼓吹曲。
陇(lng)首:今陕西陇城县有大陇山曰“陇首”(《舆地志》)。
关树:边关的树木。
昆明:长安附近有昆明池,武帝时造成。春能积雪,江湖水满。
作花:开花。
因书:捎去书信。 狭邪:长安的街道,代指故乡。 

白话译文
西征登上大陇山头,往东眺望看不见故乡。
边关树木抽出紫叶,塞外小草发出青芽。
昆明春水当已涨满,葡萄也该已经开花。
对着汉使热泪长流,请把捎信寄往长安的曲巷里头。


398、南朝·沈约(五)


赏析

《有所思》原是乐府《鼓吹曲辞·汉饶歌》十八曲之一,写一个女子决意要与负心郎断绝关系而又难下决心的复杂而悲伤的心情。后来南朝齐王融、梁刘绘用此题拟作,“但言离思而已”,宋何承天以此题拟作,“则言生罹荼苦,哀慈亲之不得见也“。南朝齐永明初年,沈约也以“有所思”为题作诗,以与其他诗人所作的“有所思”相与唱和。

这首诗写征夫怀念自己的家乡。首二句写征夫登上陇山之巅,向东遥望自己的家乡;中间四句写景,前两句写的是征夫眼中所见的边塞春景;五六两句,写的是征夫想像中故乡的景色;表面上没有说到思乡,但是景中含情;这里春天之景和思乡之情,反差强烈,以乐衬哀,引发共鸣;末二句写垂泪寄书,首尾呼应,反映了人民痛恨征战之苦的心情。

这是一首和诗,刘绘、萧衍所作的和诗主旨均为一般男女相思之作。刘绘“佳人不相见,明月空在帷”托意思妇,萧衍“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也是思念良人之作。而这首诗特点在于写征人思家情绪,并描绘了边塞风光。
首两句“西征登陇首,东望不见家”。陇首,表明抒情主人身份是征戍之人。远征在外,登大陇山东望而见不到故乡的情景,领起全篇。三、四句承接“望”字,东望不见家,见到的是边关景物,塞上风光:“关树抽紫叶,塞草发青芽。”草木抽叶发芽,意味着时序变换,春到人间,紫叶、青芽,色彩新美。边地异域风物变换触动征人的乡思。五、六两句,用设想推开出去,宕出故乡景象来:“昆明当欲满,蒲萄应作花。”春天到来,冰融雪化,江湖水满,征人想象故乡当是春池水满,景色宜人,比起关塞来另是一种风光。内地比边塞暖和,引进的葡萄该已开花。那葡萄开花的庭院里,居住着眷念边塞的亲人。多少往事堪回想,家中一切,今又如何,本是虚写之笔却如此具体亲切。最后两句“流泪对汉使,因书寄狭邪。”正在急切思念家园的时候,见到朝中派来的使者,不禁热泪长流,请他捎去深情的书信,转达到我那望不见的家园。
全诗起承转合,章法严谨,情景相融。虚实并举,文辞精拔;韵律和谐。唐封演《闻见录》载:“周颞好为韵语,因此切字皆有平上去入之异,永明中,沈约文辞精拔,盛解音律,遂撰四声谱。时王融、刘绘、范云之徒,恭而扇之,由是远近文字,转相祖述,而声韵之道大行。”这首诗正属于永明年间出现的佳作,所谓永明体诗歌。音调之美是永明体诗歌的首要条件,沈约言:“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为文。”如果以浮声理解为平声,切响理解为仄声的话,此诗所有诗句均做到了“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如首两句“平平平上上,平去入去平”,四声变化有节,发音轻重协调,若第九字“见”为平声,则完全符律句要求。从句法结构上看,中两联已是对句,若在声律上稍作调整,就与五言律体无异。 

名家点评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授韩传达:沈约这首诗写征夫之怨。诗写塞上春景,但与悬想之京城春景相对照,益显思乡之切;又以春景灿烂反衬别情沉痛,倍增其悲凉哀怨。 
甘肃省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子伟:这首诗文辞精拔,声韵和谐,写得真切感人,作者即景生情,采用联想对比的手法,表现出强烈的艺术效果。中间四句工丽自然,殊是生动。

398、南朝·沈约(五)

398、南朝·沈约(五)


南北朝·沈约
《夜夜曲》

北斗阑干去。夜夜心独伤。
月辉横射枕。灯光半隐床。


【北斗】1.即“北斗七星”: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 2.比喻帝王:祈海内常依北斗,三千界尽上春台。 3.比喻受人敬仰的人或学说: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
【阑干】〈书〉纵横交错;参差错落:星斗~。
【隐床】偃卧于床榻。


398、南朝·沈约(五)

398、南朝·沈约(五)

《钓竿》

桂舟既容与,绿浦复回纡。
轻丝动弱芰,微楫起单凫。
扣舷忘日暮,卒岁以为娱。

《古今注》曰:“《钓竿》者,伯常子避仇河滨为渔者,其妻思之而作也。每至河侧辄歌之。后司马相如作《钓竿诗》,遂传为乐曲。

容与:从容相与。【汉典】徘徊犹豫,踌躇不前貌。从容闲舒貌。
绿浦:绿油油的水面或水边。
浦:水滨。
回纡y:迂回。回旋曲折。
轻丝:应指钓丝。
弱芰:弱细的菱荷。
微楫:微动的船桨。楫,短的船桨。《韵会》棹,短曰楫,长曰棹。
单凫:单个的凫鸭。
卒岁:终年,整年。


398、南朝·沈约(五)

398、南朝·沈约(五)

《临碣石》

碣石送返潮,登罘礼朝日。
溟涨无端倪,山岛互崇崒。
骥老心未穷,酬恩岂终毕。

注释
碣石:山名。在河北省昌黎县北。碣石山馀脉的柱状石亦称碣石,自汉末起已沉没海中。
返潮:退去的潮水。
罘fú:古代宫殿城墙四角上的小楼;张在窗户或屋檐下防鸟雀的网。应指海边堤岸的拦石网。
礼朝日:礼拜早晨的太阳。朝日,朝拜太阳的古礼。
溟涨:溟海与涨海。神话传说中的海名。应指退潮的海和涨潮的海。退潮与涨潮。
端倪:开端的边际。头绪;迹象。边际。倪,边际。分际。
山岛:山与海岛。旧称岛为海中之山,故云。
崇崒chóng zú:高耸貌。崒,山峰高耸险峻突兀。
骥:好马,喻贤能。
未穷:未有穷尽。
酬恩:报答恩德。
岂终毕:岂有终了完毕。

作品赏析
沈约《临碣石》,“临”者,到也,此处含有登临之意,说明沈约曾经登临过碣石,至于是“东临”、还是“北临”,诗中没有明确交待。但从“骥老心未穷”一句看,作者显然是取典于曹操的《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这又进一步说明沈约所登临的碣石,与曹操当年所“东临”的碣石有关。无疑,这又为曹操“东临碣石”的提供了新的考证线索。


398、南朝·沈约(五)

398、南朝·沈约(五)

《湘夫人》

潇湘风已息。沅澧复安流。
扬蛾一含睇。便娟好且修。
捐玦置澧浦。解佩寄中洲。


注释
潇湘:湘江与潇水的并称。多借指今湖南地区。
沅:沅江,发源于中国贵州省,流经湖南省入洞庭湖。
澧l:澧水,水名,在中国湖南省。
复:又。重新。
安流:舒缓平稳地流动。
扬蛾:亦作“扬娥”。指美女扬起娥眉的娇态。
含睇dì:含情而视。睇,微微地斜视貌。《楚辞·九歌·山鬼》:“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王逸注:“睇,微眄貌也。言山鬼之状,体含妙容,美目盼然。”
便:轻盈,美貌。《楚辞·大招》:“丰肉微骨,体便娟只。”
娟好:清秀美丽。
修:善,美好。长。
捐玦:捐弃玉玦。喻出会相爱者未遇因失望而捐弃信物。语本《楚辞·九歌·湘君》:“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澧浦。”
置:放置在。
澧浦:澧水的水边。澧,澧水,水名,在中国湖南省。浦,水滨。江河与支流的汇合处。
解珮:解下玉佩。
寄:捎寄到。
中洲:洲中。河中绿洲。《楚辞·九歌·湘君》:“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王逸注:“中洲,洲中也。水中可居者曰洲。”


398、南朝·沈约(五)

398、南朝·沈约(五)

《贞女引》

贞心信无矫,傍邻也见疑。
轻生本非惜,贱躯良足悲。
传芳托嘉树,弦歌寄好词。

注释
贞心:坚贞不移的心地。
信:相信。诚然。随意。
无矫:没有矫揉造作。没有矫情。
傍邻:旁邻。傍,古同‘旁’。
见疑:(见到的是)被人怀疑。
轻生:轻视生命。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多指自杀。
本非惜:本来不可惜。
贱躯:卑贱自己身躯。谦称己身。
良足悲:的确足以可悲。良,很。诚然,的确。
传芳:传播芳香。流传美名。
托:寄托于。
嘉树:嘉好的树木。
佳树;美树。
弦歌:随着琴弦唱歌。依琴瑟而咏歌。
寄:寄托。寄生。
好词:好的诗词或歌词。


398、南朝·沈约(五)


《襄阳蹋铜蹄》


《襄阳蹋铜蹄》又名《白铜蹄》歌,《隋书·乐志》曰:“梁武帝之在雍镇,有童谣云:‘襄阳白铜蹄,反缚扬州儿。’识者言:‘白铜蹄,谓金蹄,为马也。白,金色也。’及义师之兴,实以铁骑。扬州之士皆面缚果如谣言。故即位之后,更造新声,帝自为之词三曲。又令沈约为三曲,以被管弦。”《古今乐录》曰:“襄阳蹋铜蹄者,梁武西下所制也。沈约又作,其和云:‘襄阳白铜蹄,圣德应乾来。’天监初,舞十六人,后八人。”

作品赏析
这三首曲辞从男子的角度分述了三个场景:首先是男女分别,男子嘱咐女子;其次是男子到了襄阳城,遇明主,乘时而起;再次是男子得到了富贵,不愿意返回家乡。它们的故事性非常完整,且与梁武帝的曲辞一一对应:“分手桃林岸”一首对应着梁武帝的“陌头征人去”;“奋翼起先鸣”一首则是与梁武帝的“知我心相忆”并列,分述男子的境况;“蹀鞚飞尘起”一首对应着梁武帝的“龙马紫金鞍”,是男子对女子期待的否定性回复。将两人各自的三首曲辞联系起来,可以发现,他们实际上是分别从女子和男子的角度入手,合作编排了一出痴情女子负心汉的对答剧:梁武帝先讲述了一个严肃的痴情故事,沈约却以一种戏谑的态度将这种严肃瓦解了。两人的曲辞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合作关系和娱乐特质。


398、南朝·沈约(五)

其一
分手桃林岸,送别岘山头。
若欲寄音信,汉水向东流。

注解
桃林岸:桃树林的口岸。
岘山:襄阳岘山俗称三岘,包括岘首山(下岘)、紫盖山(中岘)、万山(上岘),峰岩直插滔滔汉水,雄据一方。是一座正宗的历史文化名山。
若欲:若想。如果想要。寄音信:寄托音讯或信息。
汉水:长江最长支流,发源于陕西南部米仓山,流经陕西南部及湖北,在武汉入长江,全长1532公里。


398、南朝·沈约(五)

其二
生长宛水上,从事襄阳城。
一朝遇神武,奋翼起先鸣。

注解
宛水:宛溪。宣城古名“宛陵”,是以宛溪之滨,陵阳之麓,含山水首字定名。宣城位于安徽省东南部,与江苏、浙江两省接壤,是东南沿海沟通内地的重要通道。敬亭、柏枧、水西、龙须四山峰峦叠翠;青弋江、水阳江两水相依。
从事:行事;办事。指任职。襄阳:襄阳郡。湖北襄阳。
一朝:一时;一旦。一个早晨。
神武:神武的帝王。英明威武之意,多用以称颂帝王将相。
奋翼:犹奋翅。多以喻人振奋而起。先鸣:首先鸣叫。


398、南朝·沈约(五)

其三
蹀鞚飞尘起,左右自生光。
男儿得富贵,何必在归乡。

注解
蹀鞚dié kòng:勒马。【汉典】谓跨马驰骋。蹀,踏足;顿脚。鞚,驾驭,带嚼子的马笼头。
自:独自。自然。自己。
男儿:犹男子汉;大丈夫。
富贵:富裕而显贵。犹言有财有势。
何必: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未必。
归乡:回乡。归心向往。

398、南朝·沈约(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