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87@365南北朝·庾肩吾

(2021-10-14 20:23:50)
标签:

静修

古典文学

传统文化

南北朝·庾肩吾

历史人物

杂谈

分类: 心之旅

南北朝·庾肩吾

287@365南北朝·庾肩吾

287@365南北朝·庾肩吾

287@365南北朝·庾肩吾


庾肩吾(487年—551年),字子慎。原籍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中国南朝梁代文学家、书法理论家。《隋书·经籍志》载有《梁度支尚书庾肩吾集》10卷,但李贺已经感叹不得见其遗文(李贺《还自会稽歌序》)。明代张溥辑有《庾度支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287@365南北朝·庾肩吾

287@365南北朝·庾肩吾

生平

梁简文帝萧纲初封晋安王,庾肩吾为晋安国常侍。萧纲迁镇,庾肩吾也随同迁转,历任云麾参军,并兼记室参军。萧纲喜好文学,招纳文士,庾肩吾和徐、刘孝威等同被赏接,又受命抄撰书籍,当时号为高斋学士。简文帝萧纲继位后,以庾肩吾为度支尚书。后侯景至建康,矫诏遣庾肩吾使江州招降萧大心,他乘机逃至会稽,转赴江陵,投奔萧绎,封武康县侯,《梁书》及《南史》庾肩吾传都未明记其生卒年和年岁。
梁元帝27岁时所作《法宝联璧序》,记庾肩吾为48岁,可以推知其生年。庾信于承圣二年(553)封武康县侯,袭父爵,则庾肩吾当卒于此年。元帝萧绎为作墓志。
庾肩吾历任萧纲府中属官,当时盛行的宫体诗,他是推波助澜者之一。现存的诗文,多为应制、奉和、侍宴、谢启这一类酬应之作,但象“路高村反出,林长鸟更稀。寒云间石起,秋叶下山飞”(《游甑山》),“泉飞疑度雨,云积似重楼”(《寻周处士弘让》)等句写景还很生动。他的《乱后行经吴邮亭》一诗,对侯景之乱也颇有悲愤之情。由于他讲求声律,有一些五言诗已经具备了五言律诗的雏形。
庾肩吾还是一位书法家,著有《书品》,叙述书法的源流演变,评论历代书法家的特色,颇受后人的重视。


287@365南北朝·庾肩吾

287@365南北朝·庾肩吾

背景

汉代末年在察举制度下,士族中已经流行着乡党评议的风气,如许劭与从兄许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此外,郭太也以关于鉴人而名闻天下。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以后,人物品评的风气更加兴盛。(魏)刘卲(或作“劭”、“邵”)的《人物志》总结了鉴察人物的理论和方法,特别重视人的材质,形成才性之学。(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的《识鉴》《赏誉》《品藻》《容止》等门,记载了许多品评人物的生动事例。

人物品评在汉末多带有预言成败的意味,偏重在识鉴人才、拔擢俊彦,所以品评的重点在政治、道德方面。魏晋以后的人物品评有一个新的趋势,就是在预言性和政治、道德的评议外,增加了许多审美的成分,为已经享名的人物用形象的语言、比喻象征的手法加以品题。如《世说新语》中的这些品题:“公孙度目邴原:‘所谓云中白鹤,非燕雀之网所能罗也。’”(《赏誉》)“王戎云:‘太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赏誉》)“时人道阮思旷:‘骨气不及右军,简秀不如真长,韶润不如仲祖,思致不如渊源,而兼有诸人之美。’”(《品藻》)“有人叹王恭形茂者,云:‘濯濯如春月柳。’”(《容止》)《世说新语》中品题人物常见的审美概念有:清、神、朗、率、达、雅、通、简、真、畅、俊、旷、远、高、深、虚、逸、超等,其中最常见的是:真、深、朗三者。而用作比喻的又不乏自然物象,如:千丈松、松下风、玉树、玉山、云中白鹤、龙跃云津、凤鸣朝阳。人物审美的兴盛,对文艺审美起了催化的作用。有的文学审美范畴来自人物审美,如“风骨”、“骨气”、“风神”、“清虚”、“清通”、“高远”、“情致”、“才情”等。而人物流品的划分,也直接影响着文艺批评,锺嵘《诗品》、庾肩吾《书品》、谢赫《古画品录》,就是明证。


287@365南北朝·庾肩吾

287@365南北朝·庾肩吾

成就

庾肩吾,南朝梁文学家。字子慎,一作慎之。原籍南阳新野(今属河南)。八岁能赋诗。初为晋安王萧纲国常侍,历任云麾参军、兼记室参军。王好文学,为太子,开文德省,招纳文士,与刘孝威、江伯摇、孔敬通、申子悦、徐昉、徐摛、王囿、孔铄、鲍至等十人同被赏接,又受命抄撰众籍,丰其果馔,号为“高斋学士”。
萧纲即帝位(简文帝),任度支尚书。侯景至建康,矫诏遣肩吾使江州招降萧大心,他乘机逃至会稽,间道奔江陵投萧绎,任江州刺史,领义阳太守,封武康县侯。卒赠散骑常侍、中书令。工诗赋。诗与徐摛齐名,早期多为奉和应制、侍宴、谢启一类酬应之作,风格靡丽,为“宫体诗”创始人之一。但某些诗句如“路高村反出,林长鸟更稀。寒云间石起,秋叶下山飞”(《游甑山》),“泉飞疑度雨,云积似重楼”(《寻周处士弘让》)等,写景较生动。诗歌形式上讲求对仗,注重声律,对后来律诗的形成有所贡献。
明胡应麟《诗薮》称其“风神秀相,洞合唐规”,王夫之《古诗品选》推为“近体之宗祊”。晚年经乱,诗风有所转变,如《乱后行经吴邮亭》等诗,抒发对时代动乱的感慨,情辞慷慨,笔力较为雄健。又善书法,著有《书品》传世,叙述书法源流演变,评论历代书法家之特色,颇受后人重视。《隋书·经籍志》载其有集十卷,但唐李贺已经感叹不得见其遗文(《还自会稽歌序》)。明张溥辑有《庾度支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287@365南北朝·庾肩吾

287@365南北朝·庾肩吾

《咏美人看画应令》

欲知画能巧,唤取真来映。
并出似分身,相看如照镜。
安钗等疏密,着领俱周正。
不解平城围,谁与丹青竞。

要知道图画作品是多么地巧妙,那就唤真人来映照对比。
如果把画与人并排列出,那么就仿佛分身术下的两个人;倘若把画与人对面列出,那就宛如是照镜子。
首饰的插放疏密相等,衣领相系同样周正。
据说,当年汉高祖刘邦在平城被匈奴围困了七天七夜,陈平请画工画美女图献给阏氏(匈奴王妻妾的称号),说,如果匈奴打下平城,汉将献如此美女给单于。阏氏不愿单于得到美女,便让单于撤围。此句说:不知当年平城被围时,哪个美女与画工所画美人比美呢?意即画工是按照哪个美女画出画图的呢?与现在美人相比,谁更美呢?


287@365南北朝·庾肩吾

287@365南北朝·庾肩吾

《爱妾换马》

渥水出腾驹,湘川实应图。
来从西北道,去逐东南隅。
琴声悲玉匣,山路泣蘼芜。
似鹿将含笑,千金会不俱。

渥水:水名。又称渥洼水。在今甘肃省安西县境内,传说神马之处。以盛产渥水驹而闻名。
腾驹:飞腾的马驹。公马。
湘川:即湘江。代指湖南或楚地。
实应:实在应当。图:图谋。谋取。谋划难者曰图。
西北道:西北地区的官道。官道,国家建设之公路。
去逐:远去追逐。东南隅:东南地区的一隅(角落)。
琴声悲玉匣,山路泣蘼芜:形容姬妾之美,使得玉匣中的古琴声音都悲伤其声音不如爱妾歌喉,山路旁的蘼芜都哭泣其芳香不如美人肌肤。
玉匣:玉石制或镶嵌宝玉的琴匣。
蘼芜:川芎的苗,叶有香。又名蕲茝,薇芜,江蓠,据辞书解释,苗似芎藭,叶似当归,香气似白芷,是一种香草。
似鹿将含笑,千金会不俱:像驯鹿般即将含着的笑意,难道不应当等同千两黄金?会,应当。能。不俱,不等同。不在一起。
沌意:南北朝时诗歌开始着意其声律。至晚唐,刻意声律的律诗登峰造极。至宋朝,声律开始运用到词令之中。

287@365南北朝·庾肩吾

287@365南北朝·庾肩吾

《赛汉高庙诗》

昔在唐山曲,今承紫贝坛。
宁知临楚岸,非复望长安。
野旷秋先动,林高叶早残。
尘飞远骑没,日徙半峰寒。
徒然仰成诵,终用试才难。

【山曲】山势弯曲隐蔽处。
【紫贝】也称文贝﹑砑螺。海中软体动物名。壳圆质洁白,有紫色斑纹,大者至尺许。
【楚岸】楚地江河水边的陆地。


287@365南北朝·庾肩吾

287@365南北朝·庾肩吾

《乱后行经吴御亭》

邮亭一回望,风尘千里昏。
青袍异春草,白马即吴门。
獯戎鲠伊洛,杂种乱轘辕。
辇道同关塞,王城似太原。
休明鼎尚重,秉礼国犹存。
殷牖爻虽赜,尧城史转尊。
泣血悲东走,横戈念北奔。
方凭七庙略,誓雪五陵冤。
人事今如此,天道共谁论。

注释:《诗纪》云。御亭。吴大帝所建。在晋陵。今作邮。误也。《类聚》三十四。文苑英华三百十五。《诗纪》八十。
御亭:三国吴大帝孙权所建,在晋陵,即今江苏常州。
青袍:与下句“白马”均指乱军。
即:到。吴门:原是吴的别称,这里实指江南吴地。
獯:即獯鬻,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戎:泛指我国西部的少数民族。鲠:害。祸患。伊洛:指伊水和洛河。
轘辕:关口名,在河南。因山路有十二曲,盘旋往还得名。
辇道:乘辇往来的宫中道路。
王城:即洛邑,今河南省洛阳西北。此处喻指敌人占领、聚居区。
休明:美好清明。
秉礼:主持国家礼乐。
殷牖:指殷代的羑里(今河南汤阴),相传周文王被殷纣王拘囚之处。周文王被囚,演《周易》。爻:《易》卦的符号。赜:幽深玄妙。
尧城吏转尊:相传尧德衰,被舜所囚。尧城,尧被囚之所。西汉周勃曾率兵百万,后下狱,为狱吏所欺,出叹往日不知狱吏之尊贵。吏转尊,指梁武帝被囚。
泣血:形容非常痛苦。东走:与下句“北奔”均指各路讨伐乱军的兵马。
七庙:即四亲庙(父、祖、曾祖、高祖)、二祧(远祖)和始祖庙。此指梁朝祖庙。
五陵:西汉前期五位皇帝的陵墓,此指梁的祖陵。
天道:天理。


白话译文
站在邮亭回头把建康遥望,满目狼烟滚滚千里天地昏。
侯景的青袍不是泛绿春草,叛兵白马横冲直撞到吴门。
乱兵像獯戎一样占据伊洛,胡贼为害作乱蹂躏了轘辕。
皇帝巡幸的辇道已同关塞,东周王城成了聚敌的太原。
美好清明的国鼎分量很重,秉承周礼国脉还可以续存。
文王拘菱里卦象隐晦幽深,舜被囚禁小人得势势更尊。
悲愤泣血默默无声向东走,跃马横戈图谋帝位往北奔。
勤王之师正凭借军国庙略,发誓洗雪梁朝宗室五陵冤。
天下事危险严峻事已至此,气数天道能和谁细细讨论? 
 
创作背景
《乱后行经吴御亭》作于公元549年。据沈德潜《古诗源》考:“御亭,吴大帝所建,在晋陵,别本作邮亭,误。”这一年春上,“侯景之乱”叛军攻破台城(今南京附近,时梁宫城所在),庾肩吾随晋安王萧纲东奔,行至晋陵(今常州)吴御亭(邮亭),回首西望,百感交集,作此诗以泄满腔义愤。


287@365南北朝·庾肩吾

287@365南北朝·庾肩吾

整体赏析

开篇伊始“一回望”,视野随之大开。远远望去,叛军黑压压一片,自西而东一路杀来。诗人将这场面以亲眼看见的形式展现出来,其手法以夸张渲染取胜。接下去,诗人将诗境背景继续西栘至河南境内,诉说逆贼变汉土为胡地,封锁割据,祸国殃民。这情形不再是亲眼所见的了,它以想见的形式出现,故视觉形象的成分减少而情节印象的成分增多。其述说手法,以富于联想的比赋取胜。忽然,诗人笔锋调转指向内心,一如贤哲冥理,探赜索隐,念中原历史,赞中华文明,扬中国威风。此为悬镜照鉴,其感念手法,则以象征隐悟取胜。这一悲,一恨、一奋过后,百感汇于一腔沸血,诗人禁不住发出决死、必胜的激越心声,其中透着感情和理念的双重力量。心潮之汹涌,气势之磅礴,诚为浪漫主义艺术表现的杰作。诗入尾声,忿然长叹,情绪由高昂一落千丈,坠入茫然苦海。诗人最终回到现实之中,大文人忧国忧民,愿求“现实”之全。若试想此诗未作如此“求全”,则前十六句独悲壮于一曲,当更显“雅洁”,益发撼人。诗人既已长叹,可见其痛苦至极的心境。
庾肩吾毕竟文史兼通,造诣非凡,其诗句每每露出大家风范。其通古博今,引经据典,全如信手拈来,诗中艺术表达层次为之增多,耐读耐嚼,意境深邃。“伊洛”、“轘辕”典喻中原,“殷牖”、“尧城”典喻中华文化,“五陵”典喻大汉王朝贤明政治,“七庙”典喻中华民族之列祖列宗。“庙”字甚妙,与“七”相接, “七庙”喻祖宗,与“略”相连,“庙略”喻治国兴邦之道。“鼎”亦具明、暗双功,明指中国政权,暗示“休明”之逆施所为者,即是“河南王”侯景(其当时盘据之地正是昔日“问鼎”典出之周朝中心)。庾肩吾不愧为艺术语言大师,遣辞造句推敲甚细,感情色彩通篇溢染,艺术形象格外鲜明。借“昏”字状风尘,点明了叛军此番征伐之罪恶性质,“青袍”压“春草”一幅惨景,足以隐现暴蹄之下国人涂炭的景象,一“鲠”一“乱”,叛贼横行霸道,为非作歹之嚣张气焰,可谓历历在目,更不消说“獯戎”、“杂种”等大雅若俗的称谓中,饱含着怎样鲜明的鄙蔑色彩了。“泣血悲东走,横戈念北奔。”诗句至此格外警挺轩昂,感人肺腑。此二句既是全诗题旨所在,又是艺术表现的至高境界。悲至泣血,罕见之悲,念即横戈,超念之念。避乱东逃之意缓,见诸于“走”,杀敌光复之心急,见诸于“奔”。大辱与大烈,大辱转大烈。耿耿情怀与铮铮铁骨,既感见于各句独特的形象艺术,更浑然于两句之间形成的对照艺术,可见诗人心间回荡着“泣血”,“横戈”之悲壮绝唱。
此诗是一首出色的抒情诗。庾肩吾集一代鸿儒,一朝文臣,一世诗宗于一身,驾驭复杂多变的感情素材,运用丰富多采的表现手法,形而思之,隐而显之,近而远之,抑而扬之,悲而壮之,推伸缩开合之境,造跌宕起伏之势。读一诗而尝百味,吟一篇而赏百美。

名家点评
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沈文凡:本诗描写了侯景胁君乱国、攻劫天下的惨象,抒发了沉痛的感伤,表达了誓雪国耻的愿望。首二句概括描写叛军构患天下的景象:风尘滚滚,烟霭重重,满目疮痍,遍地狼藉。诗人举目山河,忧怖焦灼。“青袍”二句点明侯景乱兵。穿着青袍、骑着白马的侯景带给人们的绝不是春草泛绿的温润,而是透着阴冷的杀气。“獯戎”二句以古都洛阳代指南朝京都建康,写侯景乱兵占据了入京的军事要塞。“辇道”二句,写由于敌人的入侵,建康这个京都之地已被践踏蹂躏成荒凉之地,原有的繁华景象消失殆尽。“休明”二句,使事用典,对国运兴衰的历史进行回顾。说明梁德未衰,尚可延续,但现实又是十分残酷的:勤王之师面对祖庙发誓铲除乱贼。后两句是诗人睹物伤情之后理智的感叹。此诗情事悲切,顿挫淋漓,既有千回百转的陈情,又有直抒胸臆的呐喊,使事用典,尤见功力,已有唐人排律的端倪。(《汉魏六朝诗三百首译析》)


287@365南北朝·庾肩吾

287@365南北朝·庾肩吾

《八关斋夜赋四城门更作四首 其一》

俗茧厌缠丝,因由抽善縠。
长披忍辱铠,去此纤罗服。
愿引三涂众,俱令十使伏。
珠月犹沈首,金錍未挑目。

【因由】1.理由;由头。 2.因缘,缘分;因果。 3.原委;原因。 4.办法。
【纤罗】1.细薄透气的丝织品。 2.细眼网。
【三涂】同"三途"。佛教语。即火途(地狱道)、血途(畜生道)、刀途(饿鬼道)。
【十使】佛教以贪﹑瞋﹑痴﹑慢﹑疑为五钝使,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为五利使,统称"十使",又称十大惑或十根本烦恼。
【沈首】犹斩首。
【金錍】亦作“金鎞”。亦作“金篦”。古代治眼病的工具。形如箭头,用来刮眼膜。据说可使盲者复明。

287@365南北朝·庾肩吾

287@365南北朝·庾肩吾

《八关斋夜赋四城门更作四首 其二》

经行林树下,求道志能坚。
即有神通力,振锡远乘烟。
一登四弘誓,至道莫能先。
不贪旷劫寿,无论延促年。

【振锡】谓僧人持锡出行。锡,锡杖。杖头饰环,拄杖行则振动有声。
【四弘誓】即"四弘誓愿"。佛教语。
【至道】1.指最好的学说﹑道德或政治制度。 2.最高的原则﹑准则。 3.佛﹑道谓极精深微妙的道理或道术。
【旷劫】佛教语。久远之劫;过去的极长时间。
【延促】长短。


287@365南北朝·庾肩吾

287@365南北朝·庾肩吾

《八关斋夜赋四城门更作四首 其三》

深心不可染,正道亦难欹。
方除五欲累,长辞三雅卮。
依空虑难静,习善路犹弛。
没身竟靡托,单盂讵待赀。

【深心】1.犹一心,专心。 2.深远的心意或用心。
 欹:倾斜不正。
【五欲】1.指耳﹑目﹑鼻﹑口﹑心的欲望。 2.佛教谓色﹑声﹑香﹑味﹑触五境生起的情欲。亦谓财欲﹑色欲﹑饮食欲﹑名欲﹑睡眠欲。 3.道教沿袭其说而稍有不同。谓声﹑色﹑香﹑味﹑爱憎之欲。
【三雅】《太平御览》卷八四五引《典论》:"刘表有酒爵三,大曰伯雅,次曰仲雅,小曰季雅。伯雅容七升,仲雅六升,季雅五升。"后以"三雅"泛指酒器。
【虑难】忧虑灾难。
【习善】熟练工整。
【没身】1.终身。 2.犹言将自身没官。 3.犹投身。


287@365南北朝·庾肩吾

287@365南北朝·庾肩吾

《八关斋夜赋四城门更作四首 其四》

俗幻生影空,忧绕心尘曀。
于兹排四缠,去矣求三涅。
下学辈留心,方从窈冥别。
已悲境相空,复作泡云灭。

【心尘】心中的灰尘。喻杂念。
【尘曀】谓尘烟弥漫,阴晦不明。
四缠:疑为四禅。四禅是指: 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今次诸戒品而辨四禅者。上所明戒相。虽复粗细有殊。终是同防欲界身口外恶。既未除细乱。岂能超出欲界之境。若自尸罗皎洁。志在禅门。专修五法(五法在下别出科目)则色界清净四大自现身中缘。是以次第获得根本四禅种种胜妙支林功德尔乃因超欲网果居色界。通名禅者。禅是西土之音。此翻弃恶。能弃欲界五盖等一切诸恶。故云弃恶。或翻功德丛林。或翻思惟修。今不具释。而言根本者。以无量心背舍胜处一切处神通变化及无漏观慧等种种诸禅三昧。悉从四禅中出。
三涅槃 [出金光明经玄义] 梵语涅槃。

287@365南北朝·庾肩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