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南北朝·吴均诗选(五)

标签:
传统文化古典文学怀古静心南北朝·吴均杂谈 |
分类: 读书笔记 |
南北朝·吴均诗选(五)
《赠王桂阳》
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
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
弱干可摧残,纤茎易陵忽。
何当数千尺,为君覆明月。
词句注释
这两句是说松树虽是大材,但当它初生数寸之时,也会被草埋没而不被看重。
笼云心:指高远的志向。
负霜骨:指坚贞的品质。
弱干:都指松树幼小时的枝干。
陵忽:欺陵、忽视,也即是摧残的意思。
何当:何日。
覆明月:与前面“笼云”意思相似。笼云、覆月,都是指建大功立大业、能“遮天盖地”的意思。
白话译文
一棵幼松刚刚出土,就被丛生的杂草埋住。
没能看到它那笼聚云气的心志,谁能知道它有不畏霜雪的傲骨。
软弱的枝干随时可能遭受摧残,纤细的茎叶容易受到轻藐欺侮。
应当让它长成参天大树,为你御寒遮暑。
王桂阳,疑即桂阳郡太守王嵘。吴均曾经一度依附于他,但未受器重,后来便离他而去。此诗可能是吴均自荐之作。诗前四句说高洁的松柏在它幼小时,一般人看不到它那远大的心志与坚贞的品质,它常常被杂草所淹没。寓意人材很难被人发现。此诗后四句说松在幼小时期,对它应当扶植。扶植它长成参天大树后,它可以为你挡风遮雨。寓意人材在微贱时,易于被忽视。此诗以松喻人,讽寓要发现人材、扶植人材。全诗情意委婉,笔意含蓄。
《赠王桂阳别诗三首 其一》
昔闻杨伯起,拖金振清风。
高华积海外,名实满山东。
自有五都相,非无四世公。
临窗惊白日,倚匣曳轻虹。
愿持鹪鹩羽,岁暮依梧桐。
杨伯起,杨震(?-124)东汉弘农华阴人,字伯起。少好学,博览群经,当时称为“关西孔子杨伯起”。历任荆州刺史、涿郡太守、司徒、太尉等职。安帝乳母王圣及中常侍樊丰贪侈骄横,他多次上书切谏,被樊丰所诬罢官,愤而自杀。其子孙世代任公卿,“弘农杨氏”成为东汉著名的世家大族。
《赠王桂阳别诗三首 其二》
客子惨无欢,送别江之干。
白云方渺渺,黄鸟尚关关。
纠纷巫山石,合沓洞庭澜。
行衣侵晓露,征舠犯夜湍。
无因停合浦,见此去珠还。
【客子】1.游说之士。
2.离家在外的人。 3.雇工。
【黄鸟】即黄雀。
【关关】1.鸟类雌雄相和的鸣声。后亦泛指鸟鸣声。 2.和谐安适貌。 3.车行声。
巫山,指男女幽会。
【征舠】远行的小船。
【合浦】古郡名。汉置,郡治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东北,县东南有珍珠城,又名白龙城,以产珍珠著名。
尾联意同“珠还合浦”,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出自《后汉书·循吏传·孟尝》:“(合浦)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
《赠王桂阳别诗三首 其三》
树响浃山来,猿声绕岫急。
旅帆风飘扬,行巾露沾湿。
深浪暗蒹葭,浓云没城邑。
不见别离人,独有相思泣。
吴均今存的诗中以与友人赠答和赠别的诗为最多,也以这部分的诗成就最高,他长于将自己的离情别绪通过景物的描摹体现出来,语言明畅,意象丰蕴,成为情景交融的典范,这组《赠王桂阳别诗三首》就是颇为出色的作品。王桂阳大概就是当时的桂阳郡太守王嵘,诗人吴均曾依附于他,然而似乎也未得到王的器重,他曾有另一首《赠王桂阳》的诗,中云“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似抱怨未能有人拔识自己于草莽之中,因而他终于辞别王桂阳而去,写下了三首赠别的诗,第一首称赞王桂阳品行高洁、声名卓著,自己本有以此为托身之所——“愿持鹪鹩羽,岁暮依梧桐。”第二首写王桂阳送别自己的场境——“客子惨无欢,送别江之干,白云方渺渺,黄鸟尚关关。”选在这里的是第三首,状写自己的飘然而去,及分别后的所见所感。
诗人只身离去,远离了人声喧嚣的城市,而投进了大自然的怀抱。
“树响浃山来,猿声绕岫急”二句就是写山水景物,说明诗人已踏上征途,领略到了野外的荒寒寥落。清风时起,树木发出阵阵响声,还带着山间的岚气和幽岑;猿声凄厉,增人惆怅,前人本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歌谣,而据此组诗中第二首的“纠纷巫山石,合沓洞庭澜”的说法,可知诗人此去也在潇湘洞庭、巫山巫峡之间,故猿声就平添了诗人的离愁别恨,更何况猿声绕山,急迫而哀婉,催人泪下。
在这树响猿鸣中兼程而行,因而有了下面两句:“旅帆风飘扬,行巾露沾湿。”这两句由山写到了水,由景写到了人。诗人驾着一叶扁舟,辞别了送行的朋友,扬帆随风而去,衣襟上还留着晨露的痕迹。《诗经》上就有“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行露》)的句子,故露沾人衣,不仅说明行色匆匆,寒意侵人,而且也逗露出道途艰险,行人辛苦的况味。
也许正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时节,因而诗人行舟时便见到了一望无际的蒹葭。“深浪闇蒹葭”一句极言浪深波闇,四顾苍茫,一个“闇”字已暗示出诗人心境的黯淡忧伤,离别的情怀本已无聊,而那茫茫的蒹葭更令人生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怅惘,深不可测的波浪给一切蒙上了一层阴沉的色彩。“浓云没城邑”一句则进一步写离人远去,不堪回首的悲哀。“城邑”分明就是指饯别之所,现在已在暗云笼罩之中,不复可见了,也说明自己的征帆已远,回首江干送别之地,已恍若隔世。所以此句虽是写景,却紧扣赠别的主题,并引出结二句:“不见别离人,独有相思泣。”诗人的离恨随着征帆远去而愈加沉重,故友已如隔天涯,只留下天际孤帆伴着自己的相思与暗泣。最后这两句达到了全诗的高潮,诗人的离情别恨,喷涌而出,明白畅达,淋漓痛快。全诗也便戛然而止了。
前人评吴均的诗文“清拔有古气”(《南史·吴均传》),此诗的遣字造语确也堪当“清拔”二字。诗人笔下的山水景物既清迥幽冷,又挺拔奇恣,无尘俗粗鄙之气,与绵远悠长的离别之思浑然一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吴均是摹山范水的能手,而且深得江南山水壮丽明艳之助,因而所作往往气体高华,刚健清幽,而且注意锻字炼句,已开唐人近体的锤炼之风,如“树响浃山来”之“浃”字,气韵生动,既写出了山间风过林动的景象,又令人感受到山风的浃髓沦肌,可谓“句眼”。然整首诗的格调清深,由景物描绘而将恨别之意曲曲传出,一气流走,不以字废句,以句废篇,这正是六朝之诗较唐宋人诗的浑朴高妙之处。
《赠柳真阳诗》
王孙清且贵,筑室芙蓉池。
罗生君子树,杂种女贞枝。
南窗帖云母,北户映琉璃。
衔书辘轳凤,坐水玉盘螭。
朝衣茱萸锦,夜覆葡萄卮。
联翩骖赤兔,窈窕驾青骊。
龙泉甚鸣利,如何独不知。
君子树:
木名。似松。
《赠别新林诗》
仆本幽并儿,抱剑事边陲。
风乱青丝络,雾染黄金羁。
天子既无赏,公卿竟不知。
去去归去来,还倾鹦鹉杯。
气为故交绝,心为新知开。
但令寸心是,何须铜雀台。
【幽并】幽州和并州的并称。约当今河北﹑山西北部和内蒙古﹑辽宁一部分地方。其俗尚气任侠。因借指豪侠之气。
【去去】1.谓远去。
2.永别,死。
鹦鹉杯,古代的一种酒具。
仕宦失意的决绝之词。官场的旧友并不真正相知,那就和他们断绝交谊,而向着新知披肝沥胆。人生得一知己已足,何必与那些显贵一起,参与皇王高宴?这当然是所求不遂的牢骚话。
吴均后来以诗文俊才,被推荐给梁武帝,做到奉朝请的官。他想要著书不朽,打算撰写《齐书》,便向武帝求借政府所藏资料。武帝不许,他便私自撰成奏上。偏又不懂得为尊者讳,武帝读了很生气,便挑毛病将他辛辛苦苦写成的书稿焚毁,还免去其职务。所以,他终其一生是不得意的。
《赠摇》
星汉正参差,佳人不在斯。
宿昔暂乖阻,何异远分离。
露染蘼芜叶,日照芄兰枝。
风光已飘薄,云采复逶迤。
功梦无人觉,默默心自知。
【宿昔】1.从前;往日。
2.经久;经常。 3.犹年老。 4.夜晩;夜里。 5.犹旦夕。比喻短时间之内。
【乖阻】1.犹乖违。
2.违隔;隔绝。
【蘼芜】川芎的苗,叶有香。一种香草。蘼芜这种植物,又名蕲茝,薇芜,江蓠: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芄兰】又名萝藦。多年生蔓草。茎叶长卵形而尖。夏开白花,有紫红色斑点。结子荚形如羊角,霜后枯裂,种子上端具白色丝状毛。茎、叶和种子皆可入药。
《诗·卫风·芄兰》:“芄兰之支,童子佩觿。” 毛 传:“芄兰,草也。” 郑玄
笺:“芄兰柔弱,恒蔓延於地,有所缘则起。” 陆玑 疏:“一名萝藦。 幽州 人谓之雀瓢。”
【飘薄】1.犹飘泊。行止不定。
2.随风消散。
【云采】见"云彩"。
【逶迤】曲折绵延。
石渠阒无人,子云今何在。
顾望独怀忧,衔杯竟谁待。
散雪逐吹寒,蓬姿浮霜采。
甘泉无竹花,鹓雏欲还海。
【石渠】石渠阁,中国古建筑名。
西汉皇室藏书之处,在长安未央宫殿北。”亦省作“石渠 ”、“石阁 ”。
【无人】没有人才。阒qù,形容寂静。
【顾望】1.还视,巡视。
2.观看。 3.犹豫观望。 4.指顾虑,畏忌。
【怀忧】忧思郁结。
【霜采】同"霜彩"。霜;霜的色彩。
【鹓雏】1.亦作"鹓鶵"。
2.传说中与鸾凤同类的鸟。 3.凤雏。比喻有才望的年青人。
《遥赠周承诗》
巨石乱天崖,杂树郁参差。
伯鱼留蜀郡,长房还葛陂。
练练波中月,亭亭云上枝。
高岑蔽人者,无处得相知。
【伯鱼】1.孔子的儿子鲤的字。见《孔子家语.本姓解》。《论语.季氏》:"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后用作对别人儿子的美称。
2.汉第五伦的字。伦历官会稽太守﹑蜀郡太守,擢任司空。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见《后汉书.第五伦传》。后以"伯鱼"代称正直之臣。
【蜀郡】秦灭古蜀国﹐始置蜀郡。汉仍其旧﹐辖境包有今四川省中部大部分﹐治所在成都。
《入兰台赠王治书僧孺诗》
故人扬子云,校书麟阁下。
寂寞少交游,纷纶富文雅。
予为陇西使,寓居洛阳社。
相思非不深,行行避骢马。
【麟阁】"麒麟阁"的省称。汉朝阁名,供奉功臣。汉武帝建于未央宫之中,因汉武帝元狩年间打猎获得麒麟而命名。
【纷纶】1.杂乱貌;众多貌。
2.渊博。 3.忙碌;忙乱。 4.华美。
【洛阳社】指退隐者所居之处。晋
葛洪《抱朴子·杂应》:“洛阳 有道士 董威輦 常止 白社 中,了不食,陈子敍
共守事之,从学道。”后称退隐者所居为洛阳社。
【避骢马】指回避侍御史。《后汉书·桓典传》:“是时宦官秉权,典
执政无所回避。常乘驄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驄马御史。’”后以“避驄马”指回避侍御史。
南北朝·吴均
《重赠临蒸郭某诗》
英英者桂,结景嵩华。
润以碧沼,萦以紫霞。
葐蒀其气,晻映其华。
终朝顾止,载挹载嗟。
英英者桂,亦好其音。
爰凋爰剖,为此瑟琴。
缀以清玉,镂以白金。
终朝顾止,悠悠我心。
蔽茀小草,亦呈其节。
华不堪献,条不堪结。
娈彼芳辉,怜此冥灭。
终朝顾止,心焉如咽。
【英英】1.轻盈明亮的样子。
2.形容音声和盛。 3.俊美而有才华。 4.光彩鲜明的样子。 5.奇伟的,杰出的。 6.茂美貌。
【嵩华】1.嵩山和华山的并称。
2.比喻崇高。
【葐蒀】1.亦作"芬蒀"。亦作"芬氲"。亦作"芬藴"。 2.烟霭氤氲或香气郁盛。
【终朝】1.早晨。
2.整天。
【蔽茀】同"蔽芾"。形容树木枝叶小而茂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