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诗历二十日:宋·王安礼、苏轼、王洋、郭印、韩淲

标签:
传统文化怀古九月诗历雅趣静修杂谈 |
分类: 心之旅 |
九月诗历二十日
宋·王安礼、苏轼、王洋、郭印、韩淲
宋·王安礼
《丙寅九月二十日同蒋颖叔从长干雨中登高座寺诗》
弭节萧帝寺,驱车成子冈。
莽卉翳涂泥,霖雨沾衣裳。
跻攀踰百寻,险滑步寸量。
生公不可见,雨花空此堂。
当时听说法,神鬼久已藏。
烟云渺无穷,凄风来我旁。
山川万邑屋,所见未毫芒。
驾言吾将归,重劳徒御将。
迟明羲与和,宇宙观暄旸。
安行凌太虚,旷朗观八荒。
萧帝寺,即萧寺,意思是僧寺、寺院。
【弭节】1.驻节,停车。节,车行的节度。 2.少停,一会儿。 3.驾驭车子。
【跻攀】1.亦作"跻扳"。
2.犹攀登。
【邑屋】1.古代行政区域单位。
2.引申指乡里。 3.邑里的房舍;村舍。 4.陵邑的房舍。指祠堂。 5.引申为国家神器,政权。
王安礼(1034年--1095年),字和甫,北宋政治家、诗人。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
人,王安石同母四弟。生于宋仁宗景祐元年,卒于哲宗绍圣二年,年六十二岁,官至尚书左丞。世称王安礼、王安国、王雱为“临川三王”。著有《王魏公集》20卷。
宋·苏轼
《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二首》
其一
岐阳九月天微雪,已作萧条岁暮心。
短日送寒砧杵急,冷官无事屋庐深。
愁肠别后能消酒,白发秋来已上簪。
近买貂裘堪出塞,忽思乘传问西琛。
其二
江上同舟诗满箧,郑西分马涕垂膺。
未成报国惭书剑,岂不怀归畏友朋。
官舍度秋惊岁晚,寺楼见雪与谁登。
遥知读《易》东窗下,车马敲门定不应。
岐阳:即指凤翔
砧杵:捣衣石与捶衣的棒槌。此处指捣衣声
冷官:职位不重要、清闲冷落的官。杜甫《醉时歌》有“诸公滚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之句,谓郑虔任广文馆博士,旧注说太守陈公命苏轼兼府学教授,故用冷官事,误。陈公弼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方接替宋选任凤太守,本诗则作于嘉祐七年
忽思句:化用齐桓公伐楚事。《左传僖公四年》管仲对楚使曰:“尔贡包茅不入(指不纳贡),王祭不共(供),无以缩酒(渗酒)寡人是征《索取)”此处谓诗人想出使西夏,使其臣服,纳贡于宋王朝。乘(shen9)传,古代站用四匪下等马拉的车,此泛指车马、琛,珍宝,《诗·鲁颂洋水》“慢彼准夷来献其探
翻译
凤翔九月里就降下小雪,老天爷已作出岁暮萧条的光景。短短的白昼吹送来阵阵寒气,急促的捣衣声更令人触景伤情,做着闲官无事可管,只觉得屋宇深沉静、别后慰我愁肠唯有多饮酒,秋来头上已添白发几茎,最近买了一件貂皮袍子,穿上它就可以到边境,忽而又想乘着车马出使,问一问西夏为什么不把珍宝奉敬
。
赏析
《九月二十日微雪》作于仁宗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凤翔签判任上。诗人与其弟辙感情至深,自幼同窗共学,嘉祐二年为同榜进士。四年,又一起参加秘阁的制科考试,得到仁宗的激赏。后苏轼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判官,苏辙留京侍奉父亲,六年(公元1061年)十一月,送诗人至郑州,相别于郑州西门外。这是他们兄弟首次远别,当时诗人曾于马上赋诗寄其弟说:“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七年重九寄弟诗又云:“忆弟泪如云不散,望乡心与雁南飞”,可见手足情深之至。九月二十日下小雪,诗人又由此兴感,作诗抒怀。诗中描写时方凉秋九月,凤翔已下小雪,如同岁暮。在一片急促的捣衣声中,诗人更感到时日的萧条、寒冷。而官闲昼永,独处深屋,思弟之情只能借酒排遣。因与亲人离别日久,竟使年轻的诗人早生华发。这种种感受写得情深调苦,披露了他寂寞的心境。但尾联忽作转折,诗人因买貂裘而思出塞,显示了报国疆场的愿望。这却并不是偶发奇想,早在诗人的《进策》中,就声明了坚决抵抗敌人侵扰的主张,且提出系统的抗敌方略。凤翔为西北军事重镇,是抗击西夏的前沿阵地。本诗末句“忽思乘传问西琛”句,即借用《左传》典故,表明抗击西夏的决心。他在后来写的《和子由苦寒见寄》一诗中,更直截了当地表示“丈夫重出处,不退要当前……庙谟虽不战,虏意久欺天”,并豪壮地宣言:“何时逐汝去,与虏试周旋。”诗人与其弟是手足而兼知友、同志,本诗尾联不仅申诉了自己的抱负,也是对弟弟的激励。全诗思想境界至此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人。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记承天寺夜游》等。
宋·王洋
《九月二十日游桃源寺》
东溪缭绕黄花国,西崦纵横白酒家。
谁道桃源解迷路,与君平步到烟霞。
王洋
(1087—1154)宋楚州山阳人,字元渤。王资深子。徽宗宣和六年进士。高宗绍兴初诏试馆职,历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守起居舍人,擢知制诰。十年以权发遣吉州换邵武军。洪皓使金归,人无敢过其居,洋独与往来,为人诬告与闻洪皓欺世飞语,以直徽猷阁出知饶州。寓居信州,有荷花水木之趣,因号王南池。善诗文,其诗极意镂刻,文章以温雅见长。有《东牟集》。
宋·郭印
《九月二十日率赵彥和王平叔刘谊夫游栖岩寺彥》
少时苦爱山,藜杖春复秋。
峰峦如佳人,一顾销百忧。
野性不受羁,思与麋鹿游。
失脚名宦场,冠缨络人头。
州家费经营,心轮日万周。
遇阴求少息,此身等蜉蝣。
颇闻西山佳,往作半日留。
小径开宇宙,彷佛规神州。
万象几席间,云烟渺沉浮。
同来三益友,清逸诗家流。
相期老岩穴,委质巢与由。
吾庐有云溪,拂袂行归休。
【原题】:九月二十日率赵彥和王平叔刘谊夫游栖岩寺彥和有诗次其韵
麋鹿游是从古代沿用的一个词汇,以"麋鹿游"比喻繁华之地变为荒凉之所,暗示国家沦亡。
【州家】指刺史。
巢与由,巢父 和
许由。相传皆为 尧 时隐士, 尧 让位于二人,皆不受。因用以指隐居不仕者。
郭印(约1126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号亦乐居士,成都双流人。
宋徽宗政和年间进士。任仁寿、铜梁等地县令,左朝请大夫等。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以任永康军通判时牒试避亲、举人不当降一官。终刺史,年八十余卒。
与秦桧虽曾同窗,然绝不与通,家居十八年。性嗜山水,工诗,与曾慥、计有功、蒲瀛(蒲大受)、冯时行、何耕道等交游甚密,诗存七百余首。《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诗才地稍弱,未能自出机抒,而清词隽语,瓣香实在眉山”。佳作有《舟中遇雨》、《归云溪》等。著有《云溪集》十二卷传世。
宋·韩淲
《九月二十日》
渊明笑杀惠远酒,己公消得杜老诗。
诗酒于人亦何事,夜霜吹冷水南枝。
韩(1159年—1224年),南宋诗人。字仲止,一作子仲,号涧泉,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
前一篇:297@365南北朝·陆琼
后一篇:375、南北朝·沈约诗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