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诗历十五日:唐·郑絪、宋·苏轼等九人
标签:
传统文化怀古静修雅趣九月诗历杂谈 |
分类: 心之旅 |
九月诗历十五日:唐·郑絪、广宣
宋·胡宿、梅尧臣、苏轼、李纲、王十朋、杨万里、董嗣杲
唐·郑絪
《奉酬宣上人九月十五日东亭望月》
中年偶逐鸳鸾侣,弱岁多从糜鹿群。
紫阁道流今不见,红楼禅客早曾闻。
松斋月朗星初散,苔砌霜繁夜欲分。
一览彩笺佳句满,何人更咏惠休文。
原题:奉酬宣上人九月十五日东亭望月见赠因怀紫阁旧游
【鸳鸾】1.鹓与鸾。皆凤属。
2.比喻贤人。 3.比喻朝官﹑同僚。 4.指情侣。 5.汉宫殿名。
麋鹿群:南朝梁.梁元帝萧绎《金楼子.兴王》:“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于首阳,依麋鹿以为群。”古文中有关于古代隐士隐居山林与麋鹿同群的记载。后将“麋鹿群”用作喻咏高士隐遁之典。
【弱岁】男子弱冠之年,女子及笄之年。亦泛指幼年,青少年。
【紫阁】1.金碧辉煌的殿阁。多指帝居。 2.指仙人或隐士所居。
3.唐代曾改中书省为紫微省,中书令为紫微令。因称宰相府第为紫阁。
【道流】1.某种主张﹑教义的流布。 2.指道家。 3.道士之辈。
4.指道教。
【禅客】1.佛教语。禅家寺院,预择辩才,应白衣请说法时,使与说法者相为答问,谓之禅客。亦用以泛称参禅之僧。
2.栀子的别称。见元程棨《三柳轩杂识》。
【松斋】指山林别墅或隐者房舍。
郑絪(752—829年),字文明,郑州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市)人。唐朝时期宰相,池州刺史郑羡之子。
胸怀大志,善于属文,结交天下名士。进士及第,累迁中书舍人。唐宪宗即位,拜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历任河中尹、检校左仆射。唐文宗即位,以太子太傅致仕。
唐·广宣
《九月十五日夜宿郑尚书絪东亭,望月寄杜给事》
霜天晴夜宿东斋,松竹交阴惬素怀。
迥出风尘心得地,可怜三五月当阶。
清光满院恩情见,寒色临门笑语谐。
霄汉路殊从道合,往来人事不相乖。
【迥出】1.亦作"逈出"。
2.高耸貌。 3.突出;超群。 4.高出;超过。
【风尘】1.比喻旅途劳累:~仆仆ㄧ满面~(旅途劳累的神色)。
2.比喻纷乱的社会或漂泊江湖的境况:~侠士ㄧ沦落~。 3.〈书〉比喻战乱:~之警。
【相乖】相违逆。
广宣(约公元820年前后在世)本姓廖氏,蜀中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末前后在世。与令狐楚、刘禹锡最善。元和长庆二朝,并为内供奉,赐居安国寺红楼院。著有《广宣工诗》、《红楼集》。
宋·胡宿
《九月十五夜北楼望太湖》
云影消空阔,霜华拂杳冥。
秋光不隐雁,夜色欲迷萤。
爽气横苍卞,凉波接洞庭。
水仙当此夕,应化白龙形。
胡宿(995~1064年),字武平,常州晋陵县(今江苏常州市)人。北宋大臣。
宋仁宗天圣二年,考中进士,起家扬子县尉,历任宣州通判、湖州知州、两浙转运使、修起居注、知制诰、翰林学士,累迁枢密副使,以居安思危、宽厚待人、正直立朝著称。
宋英宗治平三年,出任观文殿学士、杭州知州。治平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病逝于家中,时年七十三,谥号文恭,著有《胡文恭公集》七十卷。
宋·梅尧臣
《依韵和武平九月十五日夜北楼望太湖》
东吴临海若,看月上青冥。
河汉微分练,星辰淡布萤。
细烟沈远水,重露裛空庭。
孤坐饶清兴,惟将影对形。
【海若】传说中的海神。裛yì
, 缠裹。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
),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官员、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宋·苏轼
《九月十五日观月听琴西湖一首示坐客》
白露下众草,碧空卷微云。
孤光为谁来,似为我与君。
水天浮四坐,河汉落酒樽。
使我冰雪肠,不受曲蘖醺。
尚恨琴有弦,出鱼乱湖纹。
哀弹本旧曲,妙耳非昔闻。
良时失俯仰,此见宁朝昏。
悬知一生中,道眼无由浑。
【众草】杂草;野草。
【冰雪】1.冰和雪。 2.指冻雪。 3.形容心地纯净洁白或操守清正贞洁。
4.形容文章辞意高雅清新。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宋·李纲
《九月十五日夜同陈兴宗邓志宏登凝翠阁观月》
溪阁临虚面势宽,凉天佳月共追欢。
渔舟忽动水光碎,桂魄未高山影寒。
色染林峦烟漠漠,气侵笑语露漫漫。
须知此景人间少,更泛兰桨远处看。
李纲(1082-1140),字伯纪,邵武(今属福建)人。徽宗政和二年(1112)进士,历官太常少卿。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南渡初,掌宰执,凡七十五日,罢,以观文殿大学士知潭州兼荆湖南路安抚使。著有《梁溪集》、《梁溪词》(或作《李忠定公长短句》)。
宋·王十朋
《九月十五夜》
九月十五夜,前年居故乡。
鸡黍修故事,兄弟自范张。
岂知今年秋,扁舟葭苇傍。
三日无人烟,雨细风悲凉。
浇愁一杯酒,苦语生悲肠。
【鸡黍】1.亦作"鸡黍"。
2.指饷客的饭菜。语本《论语.微子》﹕"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3.借指深厚的情谊。鸡黍之交,历史典故。《后汉书-独行列传》中范式和张劭的事迹,两人因此留下了鸡黍之交的美名。形容守信之交。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王十朋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
宋·杨万里
《九月十五,夜月细看》
桂树冰轮两不齐,桂圆不似月圆时。
吴刚玉斧何曾巧,斫尽南枝放北枝。
【原题】:九月十五,夜月细看,桂枝北茂南缺,未经古人拈出,纪以二绝句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曾任太常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尚书左司郎中兼太子侍读、秘书监等。主张抗金,正直敢言。宁宗时因奸相专权辞官居家,终忧愤而死。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家。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自成一家,时称“诚斋体”。其词风格清新、活泼自然,与诗相近。著有《诚斋集》。
宋·董嗣杲
《九月十五日有感》
浔阳江上看明月,月落孤眠百感生。
十二年前如昨日,竹斋曾醉凤箫声。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
前一篇:292@365南北朝·王筠
后一篇:370、南北朝·鲍令晖(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