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91+魏晋·陆机诗选(五)《燕歌行》等八首

(2021-08-01 11:01:51)
标签:

传统文化

静心修身

魏晋·陆机

历史人物

杂谈

分类: 读书笔记

魏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苦寒行》《长安有狭邪行》《饮马长城窟行》《门有车马客行》《驾言出北阙行》《壮哉行》《燕歌行》

291+魏晋·陆机诗选(五)《燕歌行》等八首

291+魏晋·陆机诗选(五)《燕歌行》等八首

291+魏晋·陆机诗选(五)《燕歌行》等八首


《拟明月何皎皎》

安寝北堂上,明月入我牖。
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
踟蹰感节物,我行永已久。
游宦会无成,离思难常守。 

注释
寝:卧。北堂:向北的正室。
牖:窗。
照之:指月光照到窗户。揽:采。盈:满。这两句是说月亮照到窗户之中光晖有余,用手揽之则不盈把。以喻丈夫空有其名而不得见。
凉风:指北风。《尔雅》:“北风谓之凉风。”曲房:有曲廊的屋子。指思妇所居。凉风、寒蝉:写秋天的季候。
踟蹰:即踟躇,徘徊的样子。我行:应是离开我而行。这两句是说由于季节的变化,而引起自己满心踟躇地怀念久行不归的丈夫。
游宦:远游仕宦。会:当。无成:不能成名。这句是说丈夫远游仕宦不会成功。
离思:离别的愁思。这句是说自己怀离别之思难以长守。 

简析
诗之首,词平意曲,寄情遥深。“安寝北堂上,明月入我牖”,点出“安寝”之地,兼抒游子思妇之意。如果说,前句是静态的描写,意在突出“安寝”二字,那么,后句则是动态的描写,且以“明月”射入窗户的皎洁光辉打破“安寝”的静态氛围,引发出久客烦扰之情,这较《明月何皎皎》首二句“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又多一层意蕴。对月思乡怀人,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恒见主题。如谢庄的“隔千里兮共明月”(《月赋》),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望月怀远》),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杜甫的“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月夜》),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皆景色迷离,情韵悠长。而陆机此诗仅以“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二句状摹对月怀想之态,表面上看缺乏情韵,然实际上却是“情繁而词隐”(刘勰《文心雕龙·体性》评陆机语)。《淮南子》载:“天地之间,巧历不能举其数,手微惚恍,不能揽其光也。”高诱注云:“天道广大,手虽能微,其惚恍无形者,不能揽得日月之光也。”陆诗正借用此典,尤著深意,因其“余辉”,以状绵延不尽之情思;因其“不盈手”,又见摸捉情思之微茫。而这种宇宙与人生、自然(月光)与心态(情思)的模糊交感,又正是陆机处于魏晋时代诗学思潮“沦心浑无,游精大朴”(陆机《赠颜令文为宜春令》)的审美趣味在抒情诗中的反映。
“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二句,似诗中闲语,然其所制造的凄清冷寂的气氛,却成为诗中由自然、心态的描摹向客子忧伤形象的塑造的转化契机。以“凉风”点出季节已届寒冷,而“绕曲房”三字,又极写寒气萦绕、渗刺之力;“寒蝉”句则用曹植“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诗意,而增以“高柳”意象,再次烘托出久客思归之情。
由于“明月”的窥照,“凉风”的侵袭,“寒蝉”的鸣唤,游子自己心神恍惚,而紧接以“踟蹰感节物,我行永已久,游宦会无成,离思难常守”四句收束全诗,进一步塑造出一个“踟蹰”忧伤的形象,更留下绵绵不绝的离愁别绪。这里,诗人涵蕴了古诗中“揽衣起徘徊”的踟蹰姿容,“不如早旋归”的热切企盼,以及“出户独徬徨,愁思当告谁”的孤寂情境,深刻地展示了复杂的心理状态。假如说“踟蹰感节物,我行永已久”只是久客的直接写照,其间包含了缘于行久而踟蹰感物的因果关系,那么“游宦会无成,离思难常守”则兼有两重意义:既体现了缘于游宦无成而离思难守或缘于离思难守而游宦无成的互为因果关系,又包涵了游宦无成还得“游宦”、离思难守还得“常守”的深层意蕴。由此反观全诗,其中情景意兴,共时交织,令人体悟尤深。
陆机拟古篇什甚多,对其评价亦向有轩轾。钟嵘《诗品》云:“士衡拟古……五言之警策者也。”王夫之《古诗评选》云:“平原拟古,步趋若一。”李重华《贞一斋诗说》云:“陆士衡拟古诗,名重当时,余每病其呆板。”今观《拟明月何皎皎》诗之情趣与价值,并将其置于当时诗坛加以比较,我们认为还是钟嵘的评语较为切实。


291+魏晋·陆机诗选(五)《燕歌行》等八首

《苦寒行》

北游幽朔城,凉野多险难。
俯入穹谷底,仰陟高山盘。
凝冰结重磵,积雪被长峦。
阴云兴岩侧,悲风鸣树端。
不睹白日景,但闻寒鸟喧。
猛虎凭林啸,玄猿临岸叹。
夕宿乔木下,惨怆恒鲜欢。
渴饮坚冰浆,饥待零露餐。
离思固已久,寤寐莫与言。
剧哉行役人,慊慊恒苦寒。

注解
幽朔城:幽州城和朔方城。
凉野:荒寒的旷野。险艰:险阻艰难。
穹谷:深谷。穹,大。深。
仰陟:仰首登上。盘:盘绕。盘石。通“磐”。大石。
凝冰:冷凝的冰。
结:结冰在。重涧:层涧。深的溪谷。
被:覆盖。披。长峦:长长连绵不断的山峦。
兴:兴起。树端:树梢。
白日景:白天的景色。白天日头的影子。
寒鸟:寒天的鸟;受冻的鸟。
凭:依凭。玄猿:黑猿。玄猨。
夕宿:夜宿。乔木:高大的树木。
惨惨:忧闷;忧愁。《诗·小雅·正月》:“忧心惨惨,念国之为虐。”
恒:永恒。总是。鲜欢:少有欢乐。寡欢。
坚冰浆:坚冰作成的浆水。
零露餐:落下的露水制成餐食。
离思:离别的思念。固:固然。
寤寐:醒与睡。常用以指日夜。莫与言:不要给人说。
剧哉:剧繁啊。艰巨繁忙啊。
行役人:远行服杂役之人。旧指因服兵役、劳役或公务而出外跋涉的人。
慊慊qiè:不满貌。怨恨貌。

鉴赏
《苦寒行》在《乐府诗集》中属《相和歌·清调曲》。《乐府解题》说:“晋乐奏魏武帝《北上篇》,备言冰雪溪谷之苦。其后或谓之《北上行》,盖因武帝辞而拟之也。”原辞为曹操所作,是公元206年(建安十一年)春正月北征高干时写,表现了行军时的艰苦情况。陆机的这首诗即是对曹操原辞的模拟。全诗的主题是刻划“行役人”,也即北征战士在寒冷季节忍饥受冻、餐风露宿的凄苦景况,因此诗人的用笔着色都围绕这一点而展开。
开篇两句,是全诗的交待,有地点(幽朔)、时间(凉冬)以及所要描写的重心(多险难),以下十四句就针对“险”和“难”二字进行铺陈排比。北征战士穿行于北方的山谷中,一会儿深入谷底,一会儿仰攀高峰,道路崎岖不平,又凝结了厚厚的坚冰,积雪笼罩着起伏的山峦。山岩缠绕浓重的阴云,阵阵寒风在树林中穿越,发出凄厉的悲鸣。天色阴沉,不见日光,偶有几声寒鸟的哀叫以及野兽的吼声。天色晚了,战士们凭树支帐而宿,渴饮坚冰,饥餐风露。更兼长年征战在外,对故乡亲人的思念,绵绵无尽,却又难通消息,对方是死是活都不得知,于是诗人充满了同情地长叹一声:“剧哉行役人,慊慊恒苦寒。”结尾与开头紧密地照应在一起。
这首诗比较鲜明地体现了陆机诗歌创作的特色。首先是对偶的使用。清代叶矫然说:“六朝排偶,始于士衡”。排偶不一定始于陆机,但陆机确于此最见特色。这首诗除了开首二句和结尾四句,中间部分几全用对偶,显示了陆机过人的才思。不过,陆机虽有意写对偶,却不十分板整,往往在轮廓上整对,而字与字之间并不讲究。如“不睹白日景”两句。明代何景明说:“陆诗体俳语不俳”,很得其实。所以虽全篇为对,读去并不觉很呆板,古朴之气穿插其间,使诗歌具有一种感人的气势。其次,是赋法的采用。赋法就是铺叙,铺陈排比、罗列事物,这本是汉大赋的主要手法,陆机却吸收来运用在诗歌里,这样就使诗歌获得繁褥厚重和光采辉煌的效果。当时人说读他的诗好像“玄圃积压,莫非夜光”就是夸赞这一点。这首诗在开头交待出“险”和“难”之后,即从俯、仰、闻、睹以及战士们的饥渴、住宿等多方面进行铺陈,欲说尽说透,不仅加深了读者的印象,也增加了诗歌的容量。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说他的诗“缛旨星稠,繁文绮合”,萧绎《金楼子·立言篇》说他“辞致侧密,事语坚明。意匠有序,遗言无失。”刘勰《文心雕龙》说他“才欲窥深,辞务索广。故思能入巧而不制繁。”可见这一种特色为前人所公认并多有奖饰。第三,此诗还表现了陆机语言上的特色。陆机诗歌基本不用常语、口语、俗语,而大量使用书面辞汇、成辞等。将此诗与曹操的那首相比即可见出二者的区别。曹诗用了许多口语、散句、如“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陆机此诗则用许多对偶代替,并且字词也工于锻炼,如“凝冰”、“积雪”、“恒鲜欢”等等。曹诗有大量的虚字,陆诗则几舍弃不用,而以实词代之,文人化特色很鲜明。另外,陆机还善于锻炼动词,以加强警动的效果。如“结”、“被”、“兴”、“鸣”、“凭”、“临”等。清人厉志说他“字字有力,语语欲飞”,虽略有夸张,也还是反映了陆诗的总体面貌的。
不过陆机有时过于侧重技巧,而忽略了对诗情的疏通,尤其是他的一些拟古诗,本来的目的就是通过模拟以锻炼自己某一方面的技巧,因此对其余就不顾及。如这首诗,“离思”应该是最易出诗情,也最应为诗人全力把握的重点,但陆机却仅以淡淡的两句带过,是很可惜的。
陆机对于诗歌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法规,他加强了诗歌的文人化倾向,促进了诗歌向格律体的进展,他是由古诗向近体诗发展过程中的开启者之一,因此,他应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



291+魏晋·陆机诗选(五)《燕歌行》等八首

《长安有狭邪行》

伊洛有歧路,歧路交朱轮。
轻盖承华景,腾步蹑飞尘。
鸣玉岂朴儒,凭轼皆俊民。
烈心厉劲秋,丽服鲜芳春。
余本倦游客,豪彦多旧亲。
倾盖承芳讯,欲鸣当及晨。
守一不足矜,歧路良可遵。
规行无旷迹,矩步岂逮人。
投足绪已尔,四时不必循。
将遂殊途轨,要子同归津。

注释
伊洛:亦作“伊雒”。伊水与洛水。两水汇流,多连称。亦指伊洛流域。
歧路:从大路上分出来的小路;错误的道路。岔路。
交:交汇。朱轮:古代王侯显贵所乘的车子。因用朱红漆轮,故称。借指禄至二千石之官。
轻盖:轻柔的华盖。指车盖。借指轻车。
承:承接。华景:华丽美好的景色。【汉典】日影,日光。
腾步:腾飞的脚步。【汉典】快步。蹑niè:踩,踏。
鸣玉:叮当响的玉佩。朴儒:朴实之儒士。【汉典】务实之士。
凭轼:依靠着车上横木。坐车。
俊民:俊杰之民。贤人,才智杰出的人。
烈心:雄心;壮心。狠心。
厉:严厉。劲秋:劲风之秋。指肃杀的寒秋。
鲜:光鲜。
余:我。倦游:厌倦于行旅生涯或游览已倦。厌倦游宦生涯。
豪彦:豪强才智之人。彦,有学识有德行的人。
倾盖:车上的伞盖靠在一起。初次相逢或订交。
承:承接。承续。
芳讯:嘉言。对亲友音问的美称。欲鸣当及晨:想鸡鸣也得等待早晨。
守一:亦作“守壹”。道家修养之术,谓专一精思以通神。
不足矜:不足以矜恃自夸。
歧路:从大路上分出来的小路;错误的道路。岔路。
良:诚然。的确。
规行:规矩行走。规矩行为。
旷迹:宽旷之行迹。遥远的行迹。永久的行迹。
矩步:规矩的步伐。端方合度的行步姿态。形容举动合乎规矩,一丝不苟。
逮人:赶上人。逮,逮及。
投足:踏步;举步。落脚。栖身;投宿。
绪:端绪。头绪。情绪。已尔:罢了。
四时:四个时辰。四季。一日的朝、昼、夕、夜。循:遵循。
将遂:将随着。将追随。殊涂轨:不同的路途和轨迹。
要子:要你。同归津:同归路。同归一个渡口。

鉴赏
这一首诗鲜明地标志着陆机思想的转变,是研究陆机的重要材料。公元296年(元康六年),陆机参加了当时权贵贾谧所罗列的“二十四友”。贾谧是贾后的侄子,借助贾后的淫威,怀有异心,他的组织二十四友,是有政治目的的。由于贾后专恣,贾谧权过人主,普遍引起了朝野的反感,因此二十四友自然受到正直人士的谴责,如阎缵上疏说:“世俗险薄,士无廉节,贾谧小儿,恃宠恣睢,而浅中弱植之徒,更相翕习,故世号鲁公二十四友。……潘岳、缪徵等皆谧父党,共相浮沈,人士羞之,闻其晏然,莫不为怪。今诏书暴扬其罪,并皆遣出,百姓咸云清当。臣独谓非但岳、徵,二十四友宜皆齐黜,以肃风教。”后来《晋书》为陆机列传也以此为他的弱点,说他“好游权门,与贾谧亲善,以进趣获讥。”其实二十四友的情况不可一概而论,他们各有自己的特殊情况,彼此之间并不一定有共同的政治利益,陆机最终死于二十四友中的牵秀、王粹之谗,足以说明问题。
陆机出生于吴国高级士族家庭,其祖陆逊,父亲陆抗都是吴国的扶持之将,其生死存亡即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陆机生长于这样的家庭中,从小饱受正统儒学教育,《晋书》本传说他“服膺儒学,非礼勿动”。但是公元280年吴晋之间最后一场战争中,他所依赖的一切(国家、家族)都毁于一旦,从此个人的建功立业和重振家声的重任便是他一切活动的中心内容。明白了他的思想背景,也就明白他为什么会加入为士人不齿的二十四友。
带着这样的重负,陆机于公元289年(太康末年)应诏北上洛阳,但他并没有很快就能进入上流社会,从而一展建功立业的雄图。赴洛伊始,他就感受到了晋人对吴人的歧视。晋武帝曾公开说:“蜀人服化,无携贰之心;而吴人憨雎,屡作妖寇。”武帝的观点,足以构成吴人仕宦的障碍了。到惠帝时,吴人仕宦的仍然很少。据陆机说:“至于荆、扬二州,户各数十万,今扬州无郎,而荆州江南乃无一人为京城职者。”陆机的情况也如此。栖迟洛阳数年,不过为祭酒、太子洗马及吴王郎中令而已,与他建功立业,振兴家声抱负的实现,相差太远,此时已经三十六岁的他,不禁产生了“日归功未建”(《猛虎行》)的焦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陆机接到贾谧的邀请,成为其门下“二十四友”之一,他那“服膺儒学”的思想也开始了转变,这首诗就是他转变的心声。
诗歌的前八句是一幅浮华交游图,写出当日洛阳士人为功名富贵热心交营的情状。开首的“伊洛有歧路”,是实写,也是寓写。实写浮华交游的熙熙攘攘,寓写则指人生的歧路上也拥挤不堪,这里既有朴儒,也有俊民。他们驾着华丽的车子,穿着漂亮的衣服,车盖映照日光,丽服鲜耀芳春,一个个激励着竞进之心,这种奔竞不已的士风,颇令陆机困惑。“余本倦游客”的“倦”字,既指身体的疲惫,也指屡屡碰壁后内心的失望、倦累。想自己出身高贵,又怀盖世才华,为什么竟一直不能得意而施展抱负。作者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却借旧亲之豪彦对自己的教导,来说明自己道路选择的错误。从“倾盖承芳讯”以下是“豪彦”的劝导,这劝导的前提是“欲鸣当及晨”,以鸡及晨而鸣比喻人及时而仕。如何才能及时而仕——就是“守一不足矜,歧路良可遵”。守一指谨守正统的儒家教育,也就是下面所说的“规行”、“矩步”。时代已变,规行矩步者当然不会超越别人。如若及晨而鸣,只有奔竞于歧路之上,寻找捷径,《周易》说:“天下同归而殊途”,不必一定走一条路,像四时季节的递邅一样,顺序而来,实际上殊路亦可同归,歧路也无妨,看那些朴儒、俊民都交驰在伊洛的歧路上了。“要子同归津”是豪彦旧亲对他的召唤。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虽托为豪彦的劝告,实际是陆机个人的思想变化,他的投身二十四友正是思想转变后的行动,他也知道贾谧之门是歧路,不为正直人士所齿,但他又认为正义之路并不能达到“及晨”的目的,因此不足为矜。陆机把“歧路良可遵”与《周易》殊途同归的思想联在一起,从而在儒家经典中找到自己立身的依据,这种思想在其它诗文中一再出现,如《豪士赋序》:“夫立德之基有常,而建功之路不一”,《秋胡行》:“道虽一致,途有万端”等,表明这已成为他后期行为的指导思想。这一切又都是他建功立业的抱负和重振家声的重任所激励。《乐府解题》说陆机这首诗“言世路险狭邪僻,正直之士所无措手足矣。”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291+魏晋·陆机诗选(五)《燕歌行》等八首

《饮马长城窟行》

驱马陟阴山。山高马不前。
往问阴山候。劲虏在燕然。
戎车无停轨。旌旆屡徂迁。
仰凭积雪岩。俯涉坚冰川。
冬来秋未反。去家邈以绵。
猃狁亮未夷。征人岂徒旋。
末德争先鸣。凶器无两全。
师克薄赏行。军没微躯捐。
将遵甘陈迹。收功单于旃。
振旅劳归士。受爵藁街传。

注解
陟zhì:登高。升。
阴山:山脉名。即今横亘于内蒙古自治区南境、东北接连内兴安岭的阴山山脉。山间缺口自古为南北交通孔道。
往问:去问。阴山候:阴山的诸侯或侯爷。阴山的地方官。
劲虏:劲猛的敌虏。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东汉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领兵出塞,大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记汉威德。
戎车:兵车。战车。停轨:停下轨迹。
旌旆:旌旗和旗旆。旆,旗末端状如燕尾的垂旒。徂迁:往去迁徙。
消逝;流逝。
仰凭:仰首凭靠。
俯涉:俯身跋涉。坚冰川:结满坚冰的河川。
反:返还。去家:离家。
邈以绵:遥远加以绵连,像丝绵那样延续不断。
猃狁:匈奴,古称猃狁。
亮:发光,明亮。鲜亮。未夷:未平定。
征人:征战之人。徒旋:徒劳回旋。徒劳返还。
末德:《庄子·天道》:“三军五兵之运,德之末也。”后因以“末德”谓战争。
先鸣:首先鸣叫。指首先登城而大呼。
凶器:指兵器。引起祸端的不祥之器。
两全:顾全双方或两方面;于两方面皆无损害。行不两全,名不两立。
师克:师团攻克城堡。薄赏:微薄的奖赏。行:进行。行赏。
军没:军队没了或被消灭。微躯:微弱的身躯。捐:捐躯。献身。
将遵:将领遵循。
甘陈:汉甘延寿和陈汤的并称。汉建昭三年,西域都护骑都尉甘延寿,副校尉陈汤,合谋击斩匈奴郅支单于,因功封延寿为义成侯,赐汤爵关内侯。
收功:收得军功。取得成功。
单于:汉时匈奴君长的称号。旃:赤色的曲柄旗。亦泛指旌旗。通“毡”,旃帐。
振旅:整队班师。《诗·小雅·采芑》:“伐鼓渊渊,振旅阗阗。” 整顿部队,操练士兵。
劳:劳动。辛劳。归士:归来的将士。
受爵:接受爵位。
藁go街:汉街名,在长安城南门内,为属国使节馆舍所在地。传:相传。传颂。

291+魏晋·陆机诗选(五)《燕歌行》等八首

《门有车马客行》

门有车马客,驾言发故乡。
念君久不归,濡迹涉江湘。
投袂赴门涂,揽衣不及裳。
拊膺携客泣,掩泪叙温凉。
借问邦族间,恻怆论存亡。
亲友多零落,旧齿皆凋丧。
市朝互迁易,城阙或丘荒。
坟垄日月多,松柏郁芒芒。
天道信崇替,人生安得长。
慷慨惟平生,俯仰独悲伤。

注释
车马客:乘车马来的客人。
驾言:驾,乘车;言,语助词。传言;托言。发:发自。来自。
念君:想念君子。念,惦记,常常想。
濡迹:滞留足迹。驻足。濡,停留,迟滞。沾湿,润泽。江湘:长江和湘江。
投袂:下甩衣袖。形容激动奋发。门涂:门口的路途。涂,途。
揽衣:提起衣衫。揽,提揽。搂住。
不及:没有提及。没有够到。裳:古代指遮蔽下体的衣裙。
拊膺f yng:捶胸。表示哀痛或悲愤。拊,拍。膺,胸。
携客:拉着客人。携:携手。
掩泪:遮掩泪水。犹掩涕。
叙:叙述。问询。温凉:冷和暖。多指气候。寒暖。借指生活情况。
借问:借机询问。向人打听情况时所用的敬辞。犹言请问。
邦族:邦国宗族。籍贯姓氏。
恻怆:凄恻悲怆。哀伤。论:谈论。存亡:生存和死亡。
零落:飘零流落。喻死亡。散乱,散失。残缺不全,零碎。
旧齿:旧有的年高望重者。耆旧;老臣,旧臣。齿,年龄大者。
皆:全,都。凋丧:凋谢丧亡。
市朝:市场和朝廷。犹朝野,朝代。
迁易:迁移更易。变化,变换。
城阙què:城邑和宫阙。城门两边的望楼。
或:或者。或许成为。丘荒:山丘和荒地。荒野;废墟。
坟垄:亦作“坟陇”。坟墓。垄,田地分界高起的埂子。坟冢。
日月:每日每月。
松柏:陵园里的松树柏树。
郁:葱郁。茫茫:广大而辽阔。茂盛。渺茫;模糊不清。
天道:犹天理,天意。自然界变化规律。
崇替:兴废,盛衰。兴盛或更替。
安得长:哪里得到长久。
慷慨:情绪激昂。感叹。
惟:唯有。平生:平素的一生;此生;终生。
俯仰:俯身仰首。低头抬头。独:独自。空自。

白话译文
门前有车马经过,这车马来自故乡。
因为顾念我久久未回,因而他们远涉而来。
我听说有客人从故乡来,赶快整理衣服出去相见。
见到故乡旧友不禁感动得掉下泪来,亲手拉他进屋,擦干眼泪我们聊起了我离别家乡后彼此的境况。
我问他现在乡国和宗族过得怎么样,他凄怆地对我说,自我别后的这些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亲友也大都零落,不知迁徙到哪里去了,那些年迈的老人都已去世。
市集和朝堂都改变到了其他地方,以前的很繁华的地方都已成为了丘垄和荒地。
坟茔越来越多了,坟地上的松柏也郁郁苍苍。
天道还有盛衰,何况是人生呢?
想想我自己的人生,顷刻之间觉得无限悲伤。

鉴赏
《门有车马客行》,乐府旧题。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说:“皆言问讯其客,或得故旧乡里,或驾自京师,备叙市朝迁谢,亲戚雕丧之意也。”西晋武帝末年,陆机和弟弟陆云离开江南家乡,北上洛阳以求取功名。不久,晋武帝去世,围绕权力的再分配,统治集团内部各派系展开了激烈的争夺。陆机沉浮于这种复杂的环境中,备感仕途艰险、人命危浅,由此也常常生发出怀念故乡亲友之情。这首诗虽沿用乐府古题,但反映的却是陆机自己的感情。
诗的开端六句,交代有客自故乡来,诗人急忙出门迎接。首句点应诗题。“念君”二句,以故乡客口吻点明作者离乡时间之长,以故乡客远涉而来暗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并非一般,为下文的问讯作了铺垫。“江湘”,偏指长江,因从江东至中原无须经湘江,诗人此为协韵而已。“濡迹”,涉江时沾湿的足印,二字概写故乡客行旅的艰辛,起到以少胜多的效果。“投袂”两句,刻画诗人迎接故乡客的急切状态,神情毕肖,透过这毫无斯文气的动作描写,读者可以联想到诗人平素对乡音的殷切企盼。
接下来“拊膺”二句,写诗人见到故乡客的激动情态。诗人连用“拊膺”“携”“掩泪”几个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创造出一种极端伤痛的氛围,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那积抑已久的悲情。重情是魏晋思潮的一大特征,由于个人意识加强,魏晋文人对自己的喜怒哀乐有了更敏锐更强烈的感受;在情感的表达上,也冲破了汉儒“温柔敦厚”、“哀而不伤”诗教说的抑制,敢于尽力宣泄。陆机不仅在理论上首标“诗缘情”之说,而且在创作上大力实践之,他“观尺景以伤悲,俯寸心而凄恻”(《述思赋》),往往尽最大的努力来强化自己的感情。“拊膺携客泣,掩泪叙温凉”,不正是这种创作倾向的流露。
“借问”八句,写亲友零落,桑梓倾覆的惨淡现实。重逢乡亲,自然就要问讯故乡亲友的情况。而世间最牵动人心的,莫过于亲友的存亡问题,譬如汉乐府《十五从军征》中的八十岁老兵,他“道逢乡里人”,最挂念的也是“家中有阿谁。”“恻怆论存亡”,同样真切地表现了陆机的这种心情。然而,答案却令人黯然神伤。“亲友多零落”六句,展示了一幅极其惨淡的图景:亲友大部分零落了,有德望的老人则全死光了;昔日豪华壮丽的官府殿堂倾颓殆尽,或沦为杂草丛生的荒丘,或沦为商贩出入的集市;放眼望去,郊原坟冢垒垒,松柏郁苍。六句诗,“亲友”两句和“坟垄”两句形成相反相成的强烈比照,“市”与“朝”,“城阙”与“丘荒”,也对比鲜明。这都体现着作者巧妙的艺术匠心,只有通过这种对比组合,才能创造出沧桑陵谷的气氛和惊心动魄的感染力。
结尾四句,诗人把亲友零落、生命短促的现实痛苦升华为对整个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悲叹感伤。“道”,此指自然规律。信,确实。“崇替”,衰亡,灭亡。“天道信崇替,人生安得长”——宇宙间万灵万类终归要走向衰亡,人又岂能获免!着一“信”字,更见沉痛。既然人的衰亡是宇宙之必然,那每个人都在劫难逃了,零落者的今天,便是“我”的明天,于是诗人便在一曲欲解不能的伤叹中收束全诗:“慷慨惟平生,俯仰独悲伤。”惟,思。“俯仰”二字突现诗人敏感的时间意识,与悲伤萦怀、感慨淋漓的气氛相吻合,更易产生“每读一过,令人辄唤奈何”的效果。


291+魏晋·陆机诗选(五)《燕歌行》等八首

《驾言出北阙行》

驾言出北阙,踯躅遵山陵。
长松何郁郁,丘墓互相承。
念昔殂没子,悠悠不可胜。
安寝重冥庐,天壤莫能兴。
人生何期促,忽如朝露凝。
辛苦百年间,戚戚如履冰。
仁智亦何补,迁化有明征。
求仙鲜克仙,太虚安可凌。
良会罄美服,对酒宴同声。

注解
(1)驾言:车驾有言说。有言语说车驾(将)。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用为宫禁或朝廷的别称。踯躅zhízhú:以足击地,顿足。徘徊不前。遵:沿着。遵循。山陵:山岗丘陵。
(2)长松:药草名。服之可黑须发。何:何其。多么。郁郁:繁茂貌。香气浓盛貌。丘墓:丘陵和陵墓。承:承接。继承。念昔:思念昔日。殂没:亦作“殂殁”。死亡。子:人。夫子。悠悠:众多貌。连绵不尽貌。不可胜:不可胜数。胜,胜过。容忍。
(3)安寝:安宁地就寝。安睡。安息。重:重视。冥庐:昏暗的草庐。冥宅,阴间的房舍。天壤:苍天和土壤。天和地。兴:兴起。唤醒。何期:如何预期。犹言岂料。表示没有想到。促:急促。忽如:忽然像。匆忙如。朝露:早晨的露水。喻存在极短的事物。凝:凝结。
(4)辛苦:辛味和苦味。辛勤劳苦。戚戚:忧惧貌;忧伤貌。急促。履冰:行于冰上。比喻身处险境,戒慎恐惧之至。仁智:仁爱与多智。亦何:也如何。何其,多么。迁化:迁移变化。指人死。明征:明确的征兆。明徵。明显的证验。
(5)求仙:求访仙人或仙方。鲜:少有。鲜有。克仙:成仙。克,能够。战胜。太虚:谓太空虚寂玄奥之境。指天。宇宙。安:哪里。凌:凌越。良会:良好的聚会。良辰相会。罄:本义为器中空,引申为尽,用尽。美服:华美衣服。对酒:面对美酒。宴同声:饮宴共同一声。


291+魏晋·陆机诗选(五)《燕歌行》等八首

《壮哉行》

萋萋春草生。王孙犹有情。
差池燕始飞。夭袅桃始荣。
灼灼桃悦色。飞飞燕弄声。
檐上云结阴。涧下风吹清。
幽树虽改观。终始在初生。
松茑欢蔓延。樛葛欣累萦。
眇然游宦子。悟言来未并。
鼻感改朔气。心伤变节荣。
侘傺岂徒然。澶漫绝音形。
风来不可托。鸟去岂为听。

【差池】参差不齐的样子: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也作“差迟”。错误;差错:不会有什么差池。
【夭袅】摇曳多姿貌。
【终始】1.从开头到结局;事物发生演变的全过程。 2.引申为有始有终。 3.周而复始。
【松茑】即松萝。
【蔓延】像蔓草一样延伸扩展:蔓延滋长|瘟疫蔓延。
【樛葛】1.弯曲的树枝和葛藤。 2.纠缠,盘结。 3.引申为缠夹不清。
【眇然】1.高远貌;遥远貌。 2.弱小貌;微小貌。
【游宦】1.春秋战国时期士人离开本国至他国谋求官职。 2.泛指外出求官或作官。
【改朔】1.变换朔日。指经过一个月。朔,农历初一。 2.更改正朔。借指改换朝代。
【朔气】北方的寒气: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侘傺】失意而神情恍惚的样子。
【澶漫】1.放纵。 2.宽长貌;广远貌。 3.泛滥。

291+魏晋·陆机诗选(五)《燕歌行》等八首

《燕歌行》

四时代序逝不追。寒风习习落叶飞。
蟋蟀在堂露盈墀。念君远游常苦悲。
君何缅然久不归。贱妾悠悠心无违。
白日既没明灯辉。夜禽赴林匹鸟栖。
双鸠关关宿何湄。忧来感物涕不晞。
非君之念思为谁。别日何早会何迟。

四时:四季时节。代序:更替时序。时序的更替。
逝不追:逝去不能追。
习习:不断貌。频频飞动貌。微风和煦貌。习习相因。
堂:大堂。盈墀:充溢台阶空地。墀,台阶上的空地,亦指台阶。
念君:思念夫君。远游:谓到远方游历。
恒:永恒。总是。
缅然:思念貌。遥远貌。缅,遥远。
贱妾:妇人的自谦称呼。
悠悠:悠长貌。无违:没有违背;不要违背。没变心也。
既没:已沉没。没:沉没。消失不见,隐没。辉:闪耀光辉。
夜禽:夜间的禽鸟。赴林:奔赴森林。匹鸟:成对的鸟。特指鸳鸯。
双鸣:双双鸣叫。关关:鸟类雌雄相和的鸣声。后亦泛指鸟鸣声。
河湄:河岸,水与草交接的地方。
忧来:忧愁来。感物:见物兴感。感应事物。晞:晒干。
念:思念。思:情思。
别日:离别之日。何早:为何这么早。多么早。
会:会面。聚会。何迟:为何这么晚。多么晚。

291+魏晋·陆机诗选(五)《燕歌行》等八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