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传统文化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文学六月诗历老骥伏枥杂谈 |
分类: 心之旅 |
六月诗历初十日:
宋·梅尧臣、文同、周邦彦、喻良能、林希逸


宋·梅尧臣
《依韵和江邻几癸巳六月十日同刁吴韩杨》
江翁多感槩,饮散来直庐。
题踪有旧友,连蹇常与渠。
昨归天禄下,念昔悲有馀。
未久复外补,安能恋清虚。
得请向苕霅,幽怀寄禽鱼。
高城浸湖光,面面当红蕖。
晚乘画舫游,四坐罗轻裾。
数杯已酩酊,万事应破除。
不爱趋时近,不恤与世疏。
百岁且过半,冉冉将焉如。
谁慕八十叟,犹在磻溪渔。
嗟哉再宿夕,乃自仲秋初。
清谈固隔绝,可见壁上书。
原题:依韵和江邻几癸巳六月十日同刁吴韩杨饮范景仁家晚赴馆宿睹吴兴太守章伯镇题壁记辛卯仲秋初吉九月十一日十月二十二日十二月十一日壬辰二月一日馆直慨然有感
槩gài,量米粟时刮平斗斛的木板。古通"概"、"慨"、"溉",还可用作姓氏。感槩,感概。
【直庐】旧时侍臣值宿之处。
【连蹇】同“蹇连”。行走艰难。引申为困顿坎坷:驴骡连蹇而齐足|永叔亦连蹇,病鸾方骞腾。
【天禄】1.天赐的福禄。《书.大禹谟》:"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后常指帝位。 2.俸禄。
3.传说中兽名。汉代多以石雕其形以为饰。 4.汉代阁名。后亦通称皇家藏书之所。
5.酒的代称。语出《汉书.食货志下》:"酒者﹐天之美禄。"
【外补】1.旧时称京官外调。
2.指地方官。
【清虚】1.清净虚无。
2.清洁虚空。 3.太空;天空。 4.指月宫。 5.指风露。
【苕霅】苕溪﹑霅[ zhà
]溪二水的并称。在今浙江省湖州市境内。是唐代张志和隐居之地。
【趋时】1.亦作"趍时"。
2.谓努力去适应当时的具体形势﹑环境与条件。 3.抓紧时机;及时。 4.迎合潮流;迎合时尚。
5.引申指时髦;赶时髦。
【不恤】不顾及;不忧虑;不顾惜。
【磻溪】1.亦作"磻溪"。亦作"磻磎"。
2.水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南,传说为周吕尚未遇文王时垂钓处。亦借指吕尚。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安徽宣城人,宣城古称宛陵,故世称梅宛陵。少时考进士,没考上,后历任州县官属,赐进士出身,最后做到尚书都官员外郎。


宋·文同
《六月十日中伏玉峰园避暑值雨》
南园避中伏,意适晚忘归。
墙外谷云起,檐前山雨飞。
兴余思秉烛,坐久欲添衣。
为爱东岩下,泉声通翠微。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从表兄,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宋·周邦彦
《次韵周朝宗六月十日泛湖》
霖潦合支流,洲浦迷片段。
两浆入菰蒲,凫鸥欻惊散,
疏林直炊烟。落日斜酒幔。
王事得淹留,公私各相半。
【霖潦】淫雨。亦指雨后的积水。
欻x;忽然:“神山崔巍,~从背见。”迅速:“夫~而生者,必~而灭。”
【王事】1.王命差遣的公事。
2.特指朝聘﹑会盟﹑征伐等王朝大事。
【淹留】逗留;滞留: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懂音乐,能自作曲,向来被认为是北宋末年的大词人。其词多写男女之情,讲究形式格律和语言技巧,对词的发展颇有影响。有《片玉词》。


宋·喻良能
《六月十日偕夏卿兄季野孟明仲文季直弟游香山》
夏木阴阴翠竹疏,相携萧寺馔伊蒲。
他年细味禅房句,便是香山六老图。
【萧寺】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梁武帝造寺,令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字,至今一"萧"字存焉。"后因称佛寺为萧寺。
【伊蒲】指"伊蒲馔"。斋供,素食。
《书言故事·释教》:"齐供食曰伊蒲馔。" 清 赵翼
《素食招梦楼佩香小集寓斋》诗:"客中破寂赖吟明,小治伊蒲馔尚能。"亦省作" 伊蒲 "。 清 李长祚
《崶岭上人奉母居山致书友人乞诗为寿》诗:"伊蒲同菽水,清净奉慈亲。"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一》:"明日,先诣 龙泉寺 馔伊蒲毕,赴
子潇 约。"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一饭饱伊蒲,行矣力须努。"又曰" 伊蒲供 "。
【六老】眼睛的别称。
喻良能(1120—?),南宋诗人,出生于浙江义乌,字叔奇,号锦园,人称香山先生。官至兵部郎中、工部郎官。后人因此称他出生地为“郎官里”。陈亮说他:“于人煦煦有恩意,能使人别去三日念辄不释。其为文,精深简雅,读之愈久而意若新”。著《诸经讲义》、《家帚编》、《忠义传》20卷,诗文《香山集》34卷,收入《永乐大典》。


宋·林希逸
《六月十日晚饮呼行祖共吸荷杯》
寂寂长閒日,炎炎酷暑时。
纳凉惟竹共,对酒得蔬宜。
韭嫩须新剪,菰甜要旋丝。
荷杯时一吸,聊与小孙嬉。
【荷杯】即荷叶杯。
林希逸(1193~1271)字肃翁,号竹溪,又号鬳斋,今福建福清市渔溪镇苏田村人,南宋理学家。置身儒学,参引释道,其所注解的《列子鬳斋口义》,在东亚文化圈影响极大,尤其是在日本。目前所知林希逸《列子鬳斋口义》一书共有传本十九种,其中国内传本十二种:元刻本三种,明刻本八种,清刻本一种;日本传本七种。仅就《列子》一书注本在日本的流传情况来看,林希逸《列子鬳斋口义》以深入浅出的语言,以及直白易辨的援引佛禅之语,受到中文水平有限的日本学者的欢迎,而独占鳌头,为列子学的发展,以及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著有《竹溪十一稿》九十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已佚。今存《竹溪十一稿诗选》一卷、《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三十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四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