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传统文化风流人物古典文学静修十月诗历杂谈 |
分类: 心之旅 |
十月诗历廿二日
宋·张耒、李光、刘克庄、方回
宋·张耒
《十月二十二日晚作三首》
黯黯东牖闇,寂寂吾庐闲。
粗粝饱妇子,苜蓿无余盘。
雁急天欲雨,鸡栖日已寒。
老人袖手坐,一杯聊自宽。
【东牖】东窗。指东窗之下。同“暗”。
【鸡栖】鸡栖息之所,鸡窝;小车;皂角的别名。
【袖手】1.藏手于袖。表示闲逸的神态。
2.藏手于袖。谓不能或不欲参与其事。
宋·张耒
《十月二十二日晚作三首》
蓬万无奥处,北风利戈鋋。
空炉有微火,且复与周旋。
酒隐柴桑叟,醉吟渭上贤。
二士忽已远,遗风载陈编。
【奥处】犹深居。
【戈鋋】1.戈与鋋。亦泛指兵器。 2.借指战争。鋋chán,1.古代一种铁柄短矛。也泛指短矛。
2.刺杀。
【酒隐】谓因不得志而寄情于酒。亦指这样的人。
【柴桑】1.古县名。西汉置,因县西南有柴桑山得名,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东汉末,诸葛亮见孙权于此,共图抗曹。晋以后历为浔阳郡和江州治所。隋废。
2.借指晋陶潜。因其故里在柴桑,故称。
3.据《宋书.隐逸传.陶潜》载,潜晩年隐居故里柴桑,有脚疾,外出辄命二儿以篮舆舁之。后因以"柴桑"代指故里。
【渭上贤】指姜子牙。上贤,1.推崇有德才的人。上,通"尚"。 2.德才超着的人。
3.谓德才超人。
【遗风】1.亦作"遗凮"。
2.前代或前人遗留下来的风教。 3.前代遗留下来的音乐。 4.疾风。 5.特指骏马。
【陈编】指古籍﹑古书。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今江苏清江)人。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后被指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苏门四学之一。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仅传六首,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赵万里辑本。
宋·李光
《十月二十二日纵步至教谕谢君所居爱其幽胜而庭植道源诸友见寻烹茗奕棋小酌而归因成二绝句
其一》
城隅诘曲趁溪斜,遥望青帘认酒家。
行过小桥沙路尽,忽逢菡萏一池花。
【城隅】1.城墙角上作为屏障的女墙。 2.城角。多指城根偏僻空旷处。
【诘曲】屈曲﹔屈折。
宋·李光
《十月二十二日纵步至教谕谢君所居爱其幽胜而庭植道源诸友见寻烹茗奕棋小酌而归因成二绝句
其二》
归来庭院欲栖鸦,冷落谁怜副使家。
独向小园行欲遍,篱边黄菊有残花。
【栖鸦】唐卢仝《示添丁》诗:"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后因以"栖鸦"比喻稚嫩拙劣的字。多作谦辞。
宋·李光
《丙寅十月二十二日孟坚理旧箧见纯老送行诗有见及语因次其韵三首
其一》
南来偿宿债,一笑悟前身。
白首痴顽老,清朝放逐臣。
休传江左梦,愁见海南春。
鲁叟乘桴意,他年莫问津。
【宿债】久已欠下的债:宿债难还。
【江左】1.江东。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
2.东晋及南朝宋﹑齐﹑梁﹑陈各代的基业都在江左,故当时人又称这五朝及其统治下的全部地区为江左,南朝人则专称东晋为江左。
【海南】旧指今海南岛地区。亦泛指南部滨海地区。
【鲁叟】指孔子。
【乘桴】乘坐竹木小筏。《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三国志.魏志.管宁传》:"遂避时难﹐乘桴越海﹐羁旅辽东三十余年。"后用以指避世。
【问津】1.询问渡口;问路: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2.寻访探求:后遂无问津者|寻师讲道,结友问津。 3.探询情况:不敢问津|无人问津。
宋·李光
《丙寅十月二十二日孟坚理旧箧见纯老送行诗有见及语因次其韵三首
其二》
衣冠双阙远,烟瘴百蛮深。
不记朝天路,难忘拱极心。
任从生死病,莫问去来今。
身似孤云远,闲飞不作霖。
【衣冠】1.衣和冠。古代士以上戴冠,因用以指士以上的服装。 2.泛指衣着,穿戴。 3.专指礼服。
4.代称缙绅﹑士大夫。 5.借指文明礼教。
【双阙】1.古代宫殿﹑祠庙﹑陵墓前两边高台上的楼观。 2.借指宫门。
3.借指京都。
【百蛮】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总称。后也泛称其他少数民族。
【拱极】也就是拱辰。意思是拱卫北极星。
宋·李光
《丙寅十月二十二日孟坚理旧箧见纯老送行诗有见及语因次其韵三首
其三》
窜流今六载,无复望天朝。
象魏阙云远,宝陀山匪遥。
音书时有继,风义未全凋。
只有猕猴性,年来亦渐调。
【窜流】放逐;流放。
【象魏】1.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的一对高建筑,亦叫"阙"或"观",为悬示教令的地方。
2.借指宫室,朝廷。
宋朝时期,普陀山称宝陀山。匪遥,很远。
【风义】1.犹风操。
2.犹情谊。 3.风度仪态。 4.指诗文的风格义理。
李光
李光(1078-1159)字泰发,上虞(今属浙江省)人。徽宗崇宁五年(1106)进士。钦宗受禅,擢吏部侍郎,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改提举洞霄宫。再谪至昌化军。桧死,复朝奉大夫。卒谥庄简。有《庄简集》。
宋·刘克庄
《十月二十二夜同方寺丞宿瀑庵读刘宾客集》
瀑山木落霜寒夜,共读吾家梦得诗。
坐对遗篇忘漏尽,手遮残烛怕风吹。
森严似听元戎令,机警如看国手棋。
千载愚溪相对垒,未应地下友微之。
瀑山,应指松瀑山。赤岸东朱乔岳的双峰山,位处浙江中心点,称为浙江轴心。松瀑山为双峰山北面的一部分。自宋朝以来,这里就是一处游览佳境。
刘梦得,即诗豪刘禹锡(公元772-824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因是汉代中山王刘胜后代,又称刘中山,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遗篇】1.前人遗留下来的诗文。 2.散佚的篇章。
【漏尽】1.漏刻已尽。指夜深或天将破晓:恐后漏尽宫门闭,请使诏吏开门。
2.佛教用语。佛教称烦恼为漏,至三乘的极果,以圣智断尽此种种烦恼,称为“漏尽”:仙道有千岁之寿,漏尽有无穷之灵。
【愚溪】1.水名。在湖南省永州市西南。本名冉溪。唐柳宗元谪居于此,改其名为愚溪,并名其东北小泉为愚泉,意谓己之愚及于溪泉。见柳宗元《愚溪诗序》﹑《愚溪对》。
2.代指柳宗元。
元稹,字微之。
宋·方回
《十月二十二夜三更读清波杂志至五更》
远书答一封,近诗写数首。
小雨客不来,我亦厌奔走。
茗罢午窗倦,草草具杯酒。
独酌政自佳,啖茹聊诳口。
人生一日事,忽已卯至酉。
就枕不解衣,须臾鼻雷吼。
起问夜何其,禁钟云已扣。
颇欲复谋饮,床下但空缶。
再卧卧不成,灯膏幸犹有。
坐至五更转,读过一寸厚。
是书必有益,但当审去取。
著此者为谁,未欲斥氏某。
金陵三不足,奎聚天地剖。
尊之配孔庭,邪说阴授受。
后世公论定,馨秽两不朽。
未知八寒狱,惇卞果入否。
政自佳,政,正也。啖茹,吃素菜。
【禁钟】宫禁中的钟。
灯膏,灯的燃油。
【去取】舍弃或保留。
天地剖判,犹言开天辟地。
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
【邪说】荒谬有害的言论。
【授受】给予和接受。
“八寒地狱",属佛教名词。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后一篇:330@365南北朝·沈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