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79南北朝·江淹《古意报袁功曹》《望荆山》《游黄檗山》《铜爵妓》《采菱曲》

(2021-07-19 11:20:26)
标签:

传统文化

老骥伏枥

腹有诗书气自华

南北朝·江淹

自渡

杂谈

分类: 读书笔记


南北朝·江淹

《古意报袁功曹》《望荆山》《游黄檗山》《铜爵妓》《采菱曲》


 

279南北朝·江淹《古意报袁功曹》《望荆山》《游黄檗山》《铜爵妓》《采菱曲》

279南北朝·江淹《古意报袁功曹》《望荆山》《游黄檗山》《铜爵妓》《采菱曲》

279南北朝·江淹《古意报袁功曹》《望荆山》《游黄檗山》《铜爵妓》《采菱曲》


《古意报袁功曹》

从军出陇北,长望阴山云。
泾渭各异流,恩情于此分。
故人赠宝剑,镂以瑶华文。
一言凤独立,再说鸾无群。
何得晨风起,悠哉凌翠氛。
黄鹄去千里,垂涕为报君。

注释
泾渭,泾水、渭水,颜色分明。
瑶华,是美玉之称。
凤、鸾,是传说中的神鸟。
黄鹄,即天鹅。

白话译文
从军边塞出陇北,长望阴山天上云。
泾清渭浊各分明,恩情深浅于此分。
故人临别赠宝剑,分别镂以美玉文。
一句言说“凤独立“,二句言说“鸾无群“。
怎么才得晨风起,自由翱翔九霄外。
黄鹄此去千万里,唯有悲泪报君恩。

赏析
全诗分为三层,层自成意,环环相扣,感情激荡,起伏不平。
首层写与故友远别。先点明远别的原因,乃是从军边塞。“陇北”、“阴山”,皆是古代抵御少数民族入侵的战场,曾经演绎过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啊!诗人遥望天边的浮云,引起了无限的遐想,激起了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他的心早已飞至那遥远的古战场。当然,诗人并没有真正地从军边塞,这里仅是假托但也表现了他不愿如世俗文人那般苟安繁华的京都,而后谋求官职,而是向往着能像古代的民族英雄李广那样,在战场上凭籍一刀一枪建立功业的远大志向。“泾渭”二句写临别前内心的悲伤感情。泾清渭浊,合流时清浊分明。诗人以此来比喻他们的分别,一在天南,一在海北,就宛如泾水与渭水那样分明。相距遥远,音讯难通,故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也将随之断绝。这里也含有生离死别的意思。既然是从军,那么生还的可能性当然极小,眼前的分别,实际上就是永诀。相逢无望,情同死别,悲伤的感情也就可想而知了。这四句在感情上是一个起伏,前二句情绪高昂,后二句调子低沉。开头如千丈瀑布,从云端奔泻而下。接着便跌入深潭,形成一个很强的跌宕,令人感动夭矫变化,不可端倪。
次层写故友赠剑送行。古人有临别赠物的习俗,既然是从军,当然赠剑最合适。“瑶华”,是美玉之称,这里是比喻文字的贵重。“凤独立”、“鸾无群”,都是宝剑上刻镂的文字,赠物兼有赠言。凤、鸾,是传说中的神鸟。《庄子.秋水》说:“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品格高洁,超凡脱俗。这样的赠言,既是互勉,亦是自喻。二人情趣相投,都企羡超然物外、脱俗独立的生活。袁柄“常念阴松柏,咏诗书,志气跌荡,不与俗人交”(江淹《袁友人传》),诗人自己也“虽五侯交书,群公走币,仆也在南山之南矣此可为智者道,难与俗士言也”(江淹《报袁叔明书》)。二人真可谓声气相投的“青云之交”。江淹出身寒微,在那门阀制度森严的时代,无疑给他造成沉重的压抑之感。使得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因而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他无力抗争,只好孤芳自赏,离群独立,不与世俗同流。这四句在感情上也是一个起伏。前二句写故人赠宝剑以壮行色,使诗人的情绪又高涨起来。后二句写诗人见到宝剑上镂刻的文字,一种孤独感便暗暗地在他心空升起,知音难觅的孤愤再一次令诗人的情绪低落下来。
末层诗人以黄鹄自喻,希望能乘时实现自己远大的志向。“黄鹄”即天鹅,“黄鹄之飞,一举千里”(《商君书.画策》)是志向远大之人的象征。“晨风”在这里指的是政治际遇。刘桢也有“于心有不厌,奋翅凌紫氛”(《赠从弟》其三)之句,皆是希望能乘时高飞、无拘无束的去实现自己的志向。最后二句,是说自己即将从军到千里之外的边塞,临行前抑制不住悲伤的感情,愿用这悲伤的眼泪来回报故友对自己的深情厚谊。层层紧扣,首尾呼应。这四句在感情上又是一个起伏。前二句写展翅翱翔的远大志向,诗人的感情又掀起更大的波澜,情绪高昂激越.后二句写分手时悲伤的心情,感情又再度降到了最低潮。在全诗中,诗人的感情就是这样一起一伏,抑扬有致,有层次地展示了诗人远大的志向。

279南北朝·江淹《古意报袁功曹》《望荆山》《游黄檗山》《铜爵妓》《采菱曲》

279南北朝·江淹《古意报袁功曹》《望荆山》《游黄檗山》《铜爵妓》《采菱曲》


《望荆山》

《望荆山》是南朝诗人江淹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的前八句写途中所见楚地的萧瑟秋景,因诗人心情寂寥,又睹秋景,眼中所见,尽皆萧条;后六句转入抒情,诗人自问自答,写年岁将尽引起的伤感。诗中用了大量的对句,遣词造句清秀自然,音调明亮,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奉义至江汉,始知楚塞长。
南关绕桐柏,西岳出鲁阳。
寒郊无留影,秋日悬清光。
悲风挠重林,云霞肃川涨。
岁晏君如何,零泪染衣裳。
玉柱空掩露,金樽坐含霜。
一闻苦寒奏,再使艳歌伤。

词语注释
荆山:今湖北境内的名山。
奉义:指诗人奉朝廷之命来到江汉一带。
楚塞:指荆山,古为楚国郢都的北部屏蔽。
南关:指荆山南端的关口。
桐柏:山名,在信阳以西的豫鄂两省之间。
西岳:指荆山西部峰岭。
鲁阳:关名,在今河南省鲁山县西南。
无留影:没有留下阴影。
挠:屈曲。
肃:萧条。
君:指建平王刘景泰。
玉柱:借代瑟。
掩:蒙上。
尊:酒杯。
苦寒:指乐曲《苦寒行》,为曹操北征高干时所作。
艳歌:楚歌,楚地曲调。

白话译文
钦慕正义来到了江汉,才知道楚地关塞险长。
欲入南关得绕到桐柏,西端山岳则伸出鲁阳。
寒郊死寂飞鸟不留影,秋日孤悬清冷的辉光。
凛冽寒风吹弯了重林,云霞变幻寒川水上涨。
已到岁暮君将奈若何?飞迸的泪水染湿衣裳。
琴瑟空置不奏蒙寒露,金杯停饮凛然生寒霜。
一听苦寒行乐曲演奏,再闻艳歌行心更悲伤。


279南北朝·江淹《古意报袁功曹》《望荆山》《游黄檗山》《铜爵妓》《采菱曲》

279南北朝·江淹《古意报袁功曹》《望荆山》《游黄檗山》《铜爵妓》《采菱曲》


《望荆山》

创作背景
据李善《文选注》记载,这首诗是诗人将近三十岁时随宋建平王刘景素赴荆州时所作。曹道衡也指出:“江淹在景素任荆州刺史前,久已在他幕下,不得称‘奉义’,且景素系由湘州赴任,诗人随行,似乎亦不会提到鄂北的桐柏、鲁阳等地名。”因此,他认为这首诗当作于随景素赴荆州之前,是诗人赴襄阳任雍州刺史刘休若巴陵王国左常侍时写的。

赏析
这首诗展示了楚地的萧瑟秋景和诗人的旅途感伤。首二句交代了诗人到江、汉一带任职,才首次看到荆山,而感叹于它的广袤、这两句开篇记游,点明到荆山的因由,从而引出下文,笔法干净利落。
“南关”以下六句,全是写景,切题“望”字。荆山的南关要绕到桐柏山,其西端的峰岭将伸出到鲁阳关。这里紧接着上文“楚塞长”,加以夸张形容,极力写出荆山伸展的地域之遥远。其实,荆山距桐柏山和鲁阳关都很远,并不连接。诗人这样写,是以一种宏观的眼光,总揽荆山大的形势,也是为了表示旅途的漫长,从而创设一个与下文所抒发的深广愁思相适应的空间境界。从艺术效果来看,也使诗的画面气象显得壮阔。江淹写景,时以“警遒”取胜,和谢朓有类似之处。这两句,便使读者感到有一种雄浑的气势,笼罩全诗。“寒郊”以下四句,展现出一幅荒凉清旷的深秋景色:郊野一片荒寒,木叶尽脱,见不到什么阴影;悬在空中的一轮秋日,发出的光辉也是惨淡清冷。这两句绘光设色,语言精练,表现出诗人对于深秋独特的感受和印象,令读者感到一股凛冽寒气从纸上扑面而来。秋风掠过,重重密林中的树木竟然被吹刮得弯曲、俯伏,可以感到它们在挣扎、呻吟,由此可见风势之猛烈。“风”上着一“悲”字,更给秋风涂染上浓烈的主观感情色彩,也令读者竦然如闻秋风凄厉肃杀之声。“云霞”句,写江景,表现河水暴涨。在深秋,河流一般是不会涨水的,可是沮漳二水汇流,却往往洪水迸发。诗人目睹其景,如实描绘。深秋洪水滔滔,已使人惊警异常,再加上云霞照映,更显出水势浩大,波涛惨白、浑黄。一个“肃”字传达出其内心的强烈感受。这四句是全篇最精采之处。前两句写静景,后两句写动态,动静相生,有声有色。“寒”“悬”“清”“挠”“悲”“重”“肃”“涨”这一连串动词和形容词,都下得生动、精警、传神,见出诗人写景状物、锤炼语言的功力。
“岁晏”以下六句,集中抒写由深秋肃杀之气引出的悲愁之情。诗人先以“岁晏”二字总束上四句所写时节景物,并带起下面的抒情,章法严谨。“岁晏君如何”句中的“君”,是诗人自叹自问,“零泪染衣裳”是自答。一问一答,婉转地传达出内心悲愁。古代迁客骚人逢秋生悲,本是常事。但诗人如此悲不自胜,泪下之多,以至于衣湿如染,那就不是一句寻常的“羁旅之愁”可以了得的了。早些时候,他在建平王刘景素幕下,曾被人借端诬陷入狱。后来他在狱中写了《诣建平王上书》,血泪交迸,自陈冤屈,这才得释。陷身囹圄之冤,加上沉沦下僚的仕途失意,这一切郁积于心中的悲怨,此刻都因眼前的秋景而激发出来了。所以“零泪”一语,实在包含无限,沉痛莫比。“玉柱”以下四句,又借酒乐而进一步抒写这番沉痛之情。“金”“玉”皆形容其华贵。诗人此时或许正在荆山下某处的宴席上吧。玉柱金尊,这宴席亦不可谓不盛矣。但诗人心绪迷茫,使这一切豪华都成了徒然之设,琴瑟被弃置一旁,蒙上了夜晚的露水,连杯中美酒,也含着严霜,令人纵然不饮也生出凛然寒意。空、坐二字同义,都是“徒然”的意思。最后两句,又写在寒夜寂静中,忽然有人奏起了描写行役途中艰难景况的《苦寒行》乐曲,这曲悲歌尚未了,又有人唱起了《艳歌行》中的“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古语云:“一之为甚,其可再乎”。而今这愁悲之音却“一”之“再”之,教人情何以堪。全诗就在这感伤的音乐声中缓缓拉上帷幕,情调悲恻哀婉,使读者为之低回不已,黯然神伤。
这首行旅诗的章法结构,仍大致沿袭谢灵运山水诗记游——写景——抒情——悟理的模式,层次分明,只是已经去掉了玄理的尾巴。诗中用了大量的对句,其风气也始于谢灵运,但遣词造句已不像灵运那样巉削、藻饰,而是显得比较清秀自然。诗押“阳江”韵,音调清越明亮,也有助于悲伤感情的抒发。诗人善于抒写悲愁的特点,在这首早期作品中,已经初步显示了出来。

名家点评
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二四:末六句词气萧瑟。
清沈德潜《古诗源》:萧瑟。

279南北朝·江淹《古意报袁功曹》《望荆山》《游黄檗山》《铜爵妓》《采菱曲》

279南北朝·江淹《古意报袁功曹》《望荆山》《游黄檗山》《铜爵妓》《采菱曲》


《游黄檗山》

《游黄檗山》由南北朝著名诗人江淹游览黄檗山时所写,是一首登高寄兴之作,诗人借旷达之语将游黄檗山的感受升华到人生境界的感悟。该诗分为前后两半段,前半段写景,后半段抒情。


长望竟何极,闽云连越边。
南州饶奇怪,赤县多灵仙。
金峰各亏日,铜石共临天。
阳岫照鸾采,阴溪喷龙泉。
残杌千代木,崷崒万古烟。
禽鸣丹壁上,猿啸青崖间。
秦皇慕隐沦,汉武愿长年。
皆负雄豪威,弃剑为名山。
况我葵藿志,松术横眼前。
所若同远好,临风载悠然。

注释
黄檗山:在福建省福清市西,江淹曾被建平王刘景素贬为建安(今福建省建瓯县)令,得游此山。该篇描写自然景物极为瑰丽,见出作者诗才的一个方面。
赤县:中国的代称,“赤县神州”的简称。 
金峰:黄檗山有高峰十二。因日光映照,颜色金黄,所以形容为“金峰”。亏日:是说遮蔽一部分太阳。
龙泉:黄檗山有“龙潭”九处。 
杌:无枝之木。  
廧崒:未详。疑“廧”作“崷”,“崷崒”,高峻貌。见班固《西都赋》。 
葵霍志:言甘于清贫。作者《杂拟》诗云:“处富不忘贫,有道在葵藿。”
松木:松脂术根,都可供药用,为修长生术者所服食。

欣赏
这是一首登高寄兴之作。诗人登山远眺,只见天边云彩朵朵,将单浙边在一起了,目光难以穿越。这回眺来路的目光中隐隐透露出诗人被贬后心境的沉重。住事既不堪回顾,且将目光转向身处的黄檗山。先是总揽一笔,指出闽浙一带到处是奇山怪林、神灵仙异;然后以细致的笔触一一描绘了陡峰蔽日、深穴映光、幽涧喷泉、千年古木、万代雾霭以及禽鸣猿啸等景致。这一大段描绘不仅用词形象丰富,而且色彩缤纷,山石之“金”“铜”,洞穴映光之“鸾采”,丹岩之红,青崖之绿,泉霭之白,集于笔下,突出了黄檗山的奇异。诗歌的后半段,诗人很自然地由“千代木”、“万古烟”转入对社会人生的思索。秦皇汉武当年是何等雄豪,他们尚且慕隐求仙,爱慕名山,何况诗人早有淡泊之志;今日得游黄檗山,乃人生难得之遇,何必还为谪官而闷问不乐呢!诗人借旷达之语吐出了心中的块垒,将游黄檗山的感受升华到人生境界的感悟,充分体现了江淹诗歌写景抒怀的风格。

279南北朝·江淹《古意报袁功曹》《望荆山》《游黄檗山》《铜爵妓》《采菱曲》

279南北朝·江淹《古意报袁功曹》《望荆山》《游黄檗山》《铜爵妓》《采菱曲》


《铜爵妓》

武皇去金阁,英威长寂寞。
雄剑顿无光,杂佩亦销烁。
秋至明月圆,风伤白露落。
清夜何湛湛,孤烛映兰幕。
抚影怆无从,惟怀忧不薄。
瑶色行应罢,红芳几为乐?
徒登歌舞台,终成蝼蚁郭!

注释
武王:一说武皇,指魏武帝曹操。
去:离去。
金阁:饰金的阁,华美的阁。
英威:英勇威武。
寂寞:寂静无声;沉寂。引申指辞世。
雄剑:《列士传》:“干将、莫耶为晋君作劒,三年而成。劒有雄雌,天下名器也。乃以雌劒献君,留其雄者。谓其妻曰:‘吾藏劒在南山之阴,北山之阳。松生石上,劒在其中矣。君若觉,杀我,尔生男以告之。’及至,君觉,杀干将。妻后生男,名赤鼻,具以告之。赤鼻……乃逃朱兴山中,遇客,欲为之报,乃刎首,将以奉晋君。客令鑊煑之,头三日跳不烂。君往观之,客以雄劒倚拟君,君头堕鑊中。”泛指宝剑。
顿:顿时。
杂佩:总称连缀在一起的各种佩玉。《诗·郑风·女曰鸡鸣》:“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毛传:“杂佩者,珩、璜、琚、瑀、冲牙之类。”一说指佩玉的中缀,即琚瑀。
销烁:熔化;毁灭。销镕。
秋至:秋到。【汉典】秋分节气。
白露:秋天的露水。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在阳历九月八日前后。
清夜:清静的夜晚。清秋的夜晚。
湛湛:清明澄澈貌。露浓貌。《诗·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匪阳不晞。”
兰幕:兰花的帷幕。兰香的帷幕。
无从:无所适从。
惟怀:惟思怀念。惟,思考,思念。
不薄:不减。一说,薄,停止。《楚辞·九章·哀郢》云:“忽翱翔之焉薄。”
瑶色:如玉的美色。犹言玉颜。指女乐。
行:行将。
应罢:允许罢免。应当罢停。
红芳:红花。亦指美人的红颜。
几:几时。还能几时。
徒:徒然。空。
蝼蚁郭:蝼蚁的城郭。亦即“蚁垤”,蝼蚁之穴,其外壅土如城郭,故云。


279南北朝·江淹《古意报袁功曹》《望荆山》《游黄檗山》《铜爵妓》《采菱曲》


《铜爵妓》

创作背景
在汉末纷争的时代,曹操逐鹿中原,饮马江汉,横槊赋诗,文韬武略,堪称“一世之雄”。但于临终之时,却恋恋于生时的声色之奉,不甘心就此撒手而去,故于《遗令》中一再叮嘱:“吾婕妤妓人,皆著铜爵台,于台堂上,施八尺床繐帐,朝晡上脯糒之属。月朝十五,辄向帐作妓。汝等时时登铜爵台,望吾西陵墓田。”这一举动在古代帝王中可谓绝无仅有,其不恤生者、惟念一己的帝王淫威足以令人惊叹不置。这一悲剧性的主题也牵动了后世不少骚人词客的恻隐之心、沧桑之感,纷纷形诸篇咏,江淹此诗即为其中之一。

作品鉴赏
诗的开头四句写曹操身后寂寞,雄风已逝,给人以悲凉冷落之感。“武皇”即指曹操。“金阁”,犹言金阙,宫观楼台之美称,此指铜爵(雀)台。台建于建安十五年,在邺城西北,“高十丈,有屋百余间。”(《水经注》卷十)楼台之顶置大铜雀,舒翼若飞。又其“西台高六十七丈,上作铜凤,窗皆铜笼,疏云毋幌,日之初出,乃流光照耀”(《艺文类聚》卷六十二引《邺中记》)。浮光跃金之楼观,以“金”状之,确也非常贴切。但是,如今人去楼空,已无复当年的英风雄威、歌舞升平,留给后人的,只是一片凄凉寂寞。开头两句就这样强烈地渲染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气氛。“雄剑”,本指春秋时吴国人干将、莫邪所铸之剑,其剑有二,一雌一雄,雄剑进献于吴王,此处是以“雄剑”代指魏武所佩之剑。这剑当年曾伴随他南征北战,削平群雄,而今却已埋没于尘封之中而黯然失色了。“杂佩”亦指魏武所佩之饰物。古人述及人之佩戴物常以剑佩对举,如《说苑》云:“经侯过魏太子,左带玉具剑,右带环佩,左光照右,右光照左。”故此处剑佩连类而及。“销烁”,犹言销镕,在此即是荡然无存之意。这二句,由曹操的遗物引出,再申前意,补足文气。
接下去“秋至”四句,则从《遗令》中的“月朝十五”生发而出。三五之夜,皓月当空,正是曹操要求诸妓向帷帐歌舞作乐之时。试想活生生的人幽闭于荒台孤馆,且要侍奉空床虚帐,这是怎样的一种人生悲剧!这些歌妓无异是奉献于帝王祭坛上的活的牺牲,因而对她们说来,皎洁的秋夜只会更增加内心的悲感凄凉。这四句写景恰似“主观镜头”,展现出她们眼中特有的悲凉的夜景:风露凄凄,清夜湛湛,孤独摇曳的烛光,将她们的身影分明地投于兰幕之上。全诗悲剧的气氛,至此越加浓重了。
此后六句,转入直抒怨愤,比之上面的托物诉情,感情更为强烈。“抚影”承上“孤烛”句,转接极为自然。众妓顾影自怜,悲从中来,无所适从,但觉心中的忧思,绵绵不绝,难以消解。“薄”即停止之意,如《楚辞·九章·哀郢》云:“忽翱翔之焉薄。”“瑶色”,犹言玉颜,“红芳”即红花,此亦指美人的红颜。“行应罢”,行将衰颓老朽;“几为乐”,为乐能有几时。这二句互文见义,渲染强烈。诗人感叹着妓人的青春难驻、红颜易老,不禁要为她们的不幸生涯洒一掬同情之泪,发一曲不平之歌。最后两句应《遗令》中“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的意思,感情由悲而怨,由怨而愤,达于高潮。这里着一“徒”字,实蕴含无穷的悲思与怨愤。登台歌舞,遥望西陵,对铜雀妓来说,只是侍奉幽灵、虚掷青春的徒劳之举,而对死去的帝王来说,也同样是毫无意义了,因为他最终也成了一堆“蝼蚁郭”,亦即“蚁垤”,蝼蚁之穴,其外壅土如城郭,故云。古人常用它和高山对举,以显示其渺小,如《孟子·公孙丑》云:“泰山之于丘垤。”赵岐注:“垤,蚁封也。”又郭璞《游仙诗》云:“东海犹蹄涔,昆仑蝼蚁堆。”此处用“蝼蚁郭”,一方面说明皇陵虽高,无异于蚁垤一堆,藐视之意可见;另一方面也表示,贵为天子者最终也要与平民百姓同归丘墓,而魏武却要作威福于死后,其自私冥顽虽到了荒谬绝伦的地步,但到头来还不是黄土一抔,又复何益!这二句和第一层诗意恰好遥相呼应,使同情歌妓与批判帝王的两个方面浑然统一于诗歌的主题之中。
江淹此诗流丽中有悲壮之气。李调元《雨村诗话》云:“诗之绮丽,盛于六朝,而就各代分之,亦有首屈一指之人,……粱则以江淹文通为第一,悲壮激昂。”而这种悲壮又是通过强烈的对比突现出来的。在写魏武时,将其生时的威武雄壮与死后的寂寞萧条作对比;而在写歌妓时,则以青春、自然之美与其生活、命运之悲作对比。帝王的淫威自私与歌妓的痛苦牺牲则是此诗最根本的一个对比。绮丽的辞藻与悲剧的气氛相反相成,形成此诗凄艳的风格,沈博绝丽之中回荡着幽怨之气,这正是楚辞的传统。

279南北朝·江淹《古意报袁功曹》《望荆山》《游黄檗山》《铜爵妓》《采菱曲》

279南北朝·江淹《古意报袁功曹》《望荆山》《游黄檗山》《铜爵妓》《采菱曲》


《采菱曲》

秋日心容与,涉水望碧莲。
紫菱亦可采,试以缓愁年。
参差万叶下,泛漾百流前。
高彩隘通壑,香气丽广川。
歌出棹女曲,舞入江南弦。
乘鼋非逐俗,驾鲤乃怀仙。
众美信如此,无恨在清泉。

注解
(1)秋日:秋天的日头。容与:<</FONT>方言>允许。容许。【汉典】从容闲舒貌。涉水:跋涉江水。碧莲:碧绿的莲叶。绿色的荷叶。紫菱:紫色的菱角。已成熟的菱角。亦yì:也。试以:拿来试用。缓愁年:缓和发愁的荒年。参差cnc:不齐貌。差不多;几乎。万叶:一万个叶子。很多叶子。泛漾:泛舟荡漾。漂游;流动。百流:一百条水流。众多河流。高彩:浓彩重色。隘:阻碍。狭隘。狭窄。通壑:通透的山壑。通畅的山谷。香气:芳香的气味。丽:艳丽。秀丽。广川:广阔的平川。广阔的山川。
(2)棹女曲:摇船女子的曲调。棹女,船家女。江南弦:江南的弦乐。江南的礼乐也。乘鼋yuán:乘坐大龟。鼋,大鳖。鼋鱼。逐俗:追逐世俗。驾鲤:驾驭鲤鱼。亦作“骑赤鲤”。乃:乃是。才是。怀仙:缅怀神仙。众美:众多美好的德行。信:相信是。的确是。清泉:清冽的泉水。

279南北朝·江淹《古意报袁功曹》《望荆山》《游黄檗山》《铜爵妓》《采菱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